人性本自私,為何教人向善?

時間 2021-06-01 14:03:30

1樓:常識經驗之家

人的本性是具備兩面性的!善惡兩個是並存的,我們之所以抑惡揚善,因為這是符合大道的!道德經裡面老子早就說過,後其身而身先!

道者,反之動!

多讀一下國學,你就會深刻的明了這些!

2樓:水生木兮木成林

自私未必不善。

損人利己,這樣的自私不可取。也很容易身敗名裂。

利己也利人,這樣的人才是智慧型之人。也很容易成為人生的大贏家。

當年齊桓公所用豎刁,易牙等小人,莫不是一開始能夠通過自宮,殺掉自己的孩子讓齊桓公品嚐,這些小人如此不愛自己,又怎麼可能忠心耿耿為了他人呢?

齊桓公不聽管仲相勸,結果被這幾個小人活活餓死!死後多日無人發喪。

3樓:輕荷

人性本善,是因為現實生活壓力大,所以才壓制住了本善的性,當慾望越大的時候,痛苦是不是越多呢?如果您覺得私慾重之後帶來的是痛苦,何不嘗試放下私慾,體會一下是什麼感覺呢,答案自己就找到了!教人善良是教不會的,只有不想痛苦的人,才會去學著放下私慾,然後慢慢體會那種幸福。

4樓:我聽五月天

前段時間比較喜歡經濟學的東西。這個我先從經濟學角度回答。

經濟學有個普遍觀念和追求就是總體利益最大化。自私無疑可以放大自己的利益,但是整體利益往往被傷害,比如碰瓷、訛人等等。人類文明以來,所有文明都是集體行為,沒有自私創造的文明,而是某個集體的利益。

所以向善,或者說克制自私,是為了放大整體利益。

再從哲學角度回答。

自私是基因中自我保護自我發展的反映。師必需的,但是絕對不是應該無限放大的。人有兩件事,追求身體的健康長壽,追求靈魂的快樂。

自私大部分是出於身體的追求;輪到靈魂或者說思想層面,克制自私,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社會價值,為外界創造利益,收穫外界的認可、榮譽,感受自己的價值感,這才是靈魂快樂的源泉。以上。

人性可以有多自私?

我爸爸出軌了,我很恨他。從小到大都是媽媽在管我。但是恨爸爸的原因不是爸爸背叛了媽媽,我恨爸爸,恨爸爸把時間和金錢給了別人的女人。如果他把時間跟金錢給了我,我不會恨他,畢竟他背叛的不是我。我知道這對我媽特別不公平,這是我腦海裡突然蹦出來的想法,我非常的討厭我自己,我感覺我比我爸還要自私。好可怕,我比較...

人性總是自私的嗎?

凱宇致諮詢服務 人性 總是 自私的這詞有點不是那麼的一語中的。自私的終點是人性。慢慢思考所有事情,為人兒女,為人父母,為人兄弟,為人同事種種關係,雖然在換位思考的時候前提總會考慮自己的利弊,但成年以後逐漸成熟的標誌會發現每個成年人都是一座孤島。而孤島形成的意義在於自己更簡單的生活著,棄酒局,斷關係,...

人性本自私本利己,是否有積極為他人著想的,是什麼造成了自私的人與無私的人?

人都是自私的,只不過是有程度上的區分而已,無私也只是相對的,自私和無私都有乙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為了自己更好的生存,只不過自私是以損害他人利益為代價,而當人們發現無私這種讓出一部分利益卻可以有更大的收益時,無私就成為了褒義詞,為了讓人們更容易的去分辨並接受這兩種手段,於是就產生了道德烙印,即價值體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