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那麼價值判斷何以可能?

時間 2021-05-06 08:17:19

1樓:霸道

對於自我來說,主觀價值是自我評判,你覺得有價值,它就有價值。對於他人來說,你覺得有價值的東西,別人並不認為有價值。但是人活著的價值是體現自我,而不是供人娛樂,所以價值是自己說了算。

2樓:尹博

這個問題部分等價於

如果乙個壞人犯罪的原因,是因為被生出來,那罪過是否要追究罪犯的母親。

答:我根本不關心犯罪是為什麼,我現在只想制裁罪犯,以保證社會秩序的穩定執行。

回到本問題:我的價值判斷是為了塑造可執行的「理想社會」,如果某個「想法」或「行為」有害的,那麼他就需要被批判,以完成或者幫助完成對「理想社會」的追求。至於這些「想法」和「行為」產生的原因,原因的原因,原因的原因的原因,…,是否有害,並不重要。

3樓:巨魔

價值就是個偽命題,真正能喚醒乙個人的是情感和交換,如果什麼東西都冠以價值,給人的感覺就是佔盡便宜不懂付出。

價值是資本析出的乙個詞,最初特別指勞動剩餘價值,如今隨著資本佔據社會的方方面面,價值被老闆,財務會計,金融等場景,課堂說到爛。

凡事都被價值思維模式滲透,連親情友情愛情都價值化,人際交往,看待事物的方式都價值化,這相當有問題。

我不主張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價值來概括,最多工作中用價值的思維模式來激發工作動力,平時與親友在一起或個人娛樂時,還是應該放鬆,大自然本就沒有價值可言,一切都在無聊的重複中流淌掉歲月,感覺到的美好都在歷史長河中順其自然的出現,根本不存在價值而只存在現象而已!

4樓:Sunminhuai

這個問題毫無意義,因為假設條件就不成立,不可能一切都有原因。世界是物質性和精神性共同構成的,也就是同時存在確定性過程和隨機性過程,確定性過程就是所謂的因果,然而隨機性過程並不是因果關係。

再說你第二個邏輯錯誤,即使一切都有因果真的成立,但這也只是乙個客觀條件,而價值判斷是個主觀行為,客觀條件與主觀行為邏輯上並不互斥。舉例,你老婆因為你喜歡吃麵包就給你每一餐都吃麵包,你開始喜歡吃但100天後就不喜歡吃了,即價值判斷發生了變化。量變本身就會引起質變,與其邏輯鏈條是否變化無關

建議真正理解了底層哲學知識再來談這些形而上的問題,還有人強行解釋合理的,也是絕了,概率論白學了

5樓:格桑頓珠

價值判斷其實相當於一種更高層次的是非選擇題,他的理念相對於一般凡夫的二元對立會更高一些,但大多還是不離世間八法。既然是是非選擇題,就必然牽扯到為什麼會有是非這種事。要明白世間一切利害榮辱是非等等其實都是我執妄本的主觀意識分別,都是帶有個人色彩的事物判斷組成的,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包含我們往昔的固有經驗和我執妄本,這種妄本依附塵世,一旦遠離塵世的色香味觸法就發揮不了任何作用了。

但人們好像很善於利用這種妄本對世間萬物做出一定的判斷判別,實際上由相當一部分人在看待任何一件事前都會依據自己往昔的固有經驗給出乙個判斷,並依據這個判斷來實現」控制「」正當「」唯我正義「的自我感覺。以至於很多事情在人們清楚其大概後就匆忙下定論,並把自己據於主導,當別人與其爭執時,甚至破口大罵,或以自己盲人摸象般的臆測來傳授自己那一套」歪理「,我想這無論是對普通人還是說修行人,都沒有什麼好處。歸根結底是對事物成因的傲慢看待,以及我慢心理在作怪。

但同時,處於塵世的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價值判斷題,很多事情我們也不能究竟因果,因此最好的處理方式是仔細觀察,看看自己的這個推測是基於妄本還是真本出發的,再通過別人的行為體察自身,有時候人一旦認清了自己,恐怕就沒有什麼膽量去批判他人了。此外,不要總是依靠」我執「這個念頭做主,更不要依靠」法執「這個判別標準做選擇,這樣很容易走入」二元對立「的怪圈,於自他都沒有什麼利益。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6樓:Jame99

一切都是有原因,並不等同於,就沒有價值判斷了。

對於我自己來說,知道了自己行為都有其本來的原因。可以讓自己好好的放下,不再揹負那麼多心理負擔。但是並不是說,我就可以去逃避責任。

如果我的行為造成了損失,那我也必須坦然接受。同樣該我去賠付別人的,我也必須坦然接受。

對於別人來說,我知道他的行為是有原因的。所以我不會一直對這個事情耿耿於懷,原諒別人也就是原諒我自己,讓自己把這件事情好好放下。但是也並不等於該要求對方承擔責任時,我就放棄。

該要對方賠償也必須要。

所以說,知道一切都有原因,和價值判斷不是同一回事,不能混為一談。它們兩者並沒有衝突。如果題主心裡有什麼放不下的,願你早日把它們都放下。該承擔的責任就去承擔,還去爭取的就去爭取。

祝你每天快樂健康,智慧型吉祥!

7樓:燊之堂諮詢

我的理解你的這個原因是唯一或者一方面的,而事實是很多結果是由多種多樣的原因造成的,或者是在特定節點上碰撞到一起的結果。

乙個人的價值或許不能改變什麼,但是一群人呢?

燊之堂,發現生活的意義。

8樓:

雖然一切都有原因,但並不是一切都靠因果結論來決策或行事。

何況有些事情的原因,並不那麼容易搞清楚,可後續的事情不還是要做麼?

在這種情況下,難道要一直去糾結因果邏輯而毫無行動?

價值判斷也是一種方式,至少可以用來決策參考。

如果因果邏輯不清楚,那是不是也可以考慮採用價值判斷?又或者其他的方式?

可能還是現實需要吧...

2023年3月20日

9樓:

價值是事物對於判斷者的價值,任何人都是依據價值來判斷事物的,其實動物和人也是一樣的。雖說一切皆有原因,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知道事物的真實原因,所以多數人並不能直接依據事物的真實原因來判斷事物。如果人們都知道事物的真實原因,就可以依據真實原因來判斷事物,那麼所有人的判斷將會非常一致。

也正是因為並非每個人都能知道事物的真實原因,才會有人間的差別,也才會有很多人判斷失誤出現錯誤。

10樓:離枯盡生

如果一切都是有價值的,那麼原因由來何以可能?

反過來看一切不就明白了嗎。

價值從來就不是恆定不變的,沒有問怎麼知道價,同樣是這輛車,落地前和落地後為什麼價錢會差那麼多?這裡的原因就是落地。

一切原因→準確的價值判斷

比如二手車市場的價值混亂,明明只價值兩萬的車最後成交卻是七萬,造成這個現象的是收車的人知道更多的原因而買二手車的人知道得少。

比如:收車的人知道這個車是事故車、泡水車、改公里車等等,他的價值判斷當然就不可能高;同樣的車,被收車的人盤下來後,經過他們專業的掩蓋,買車的人僅僅知道八成新,七萬的價買到三十多萬的車,在買二手車人的價值判斷裡他還覺得自己掙到了。

一切都是有原因,資訊對等了嗎?這個不對等就是價值判斷的何以可能。

11樓:柱下人

我恰好有答案。

的確,如果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價值判斷就不可能,尤其是自主的,主體價值判斷就不可能了。

但價值判斷就是一切的原因(原因這個詞有點問題,應該說價值判斷先於一切原因。)價值判斷是意志的表徵現象,唯有意志可進行價值判斷。意志可以認為有因果關係,或者判定無因果關係。

意志以此體現自己的自在和自為。

所以說,你的說法正確,一切都有原因,再進行價值判斷是不可能的;但一切並不是必然有原因的,價值判斷可以成立。價值判斷本身就是非因果的,乙個人真正開始價值判斷,因果鏈就破裂了。

一切都是假象麼?

齊天大聖 這個說法主要是中觀學派提出來的,原因是說一切有部主張一切都是實有,並且在當時屬於北傳佛教的主流,中觀為了立宗,就和有部唱反調,其實一切都是假象這個說法並不能很好的理解佛教。原始佛經中講一切法無我,空,這裡的意思是指,一切事物都是因緣而生,不能永恆,所以稱為一切法無我,我就是指永恆的意思,空...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嗎?

Vita 我自己是不太認同這句話的,很多時候都是一種自我安慰罷了。說它有一定的因果 選擇 緣由和合理性,大概還能解釋 非要說 好 還得 最好 你認為好嗎?如果你不認為,那就是強行解釋為有乙個很大的存有,為我們都做了最好的安排。但我非常懷疑,這樣的存有。如果解釋為上帝,顯然太人格化,如果是道,其實就是...

人生一切都是注定的嗎?

jun 不是,是你自己選擇的,今晚吃麵還是吃火鍋?如果你沒錢了,命運會安排你吃麵,你可以和二樓商量,讓二樓請你吃火鍋,如果二樓不願意,你可以許以重利,之後回請兩頓。也可以把二樓揍一頓,揍到它願意。如果它還是不肯,那就找一樓,三樓,四樓。總有乙個願意的 快點,要到飯點了 木一番 上帝是一位程式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