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切都是注定的,那生命又有什麼意義?

時間 2021-06-04 23:27:45

1樓:識真

生命的意義在於生命意識能認識到(你還沒有認識到)一切都是注定的,如果你真有這份善緣,這是人類有史以來記載的思想最高成就,你會是最懂得生命意義的,你會看到真樂美的聖境,實現你的完美人生,它符合天堂的基本描述,怎麼有點像淨土的描述,也許能力有限只能這樣說吧。再+

2樓:粟東聖

佛教經常講定業不能轉,就算你是諸佛菩薩都不行。但是業是可以消的,方法就是了業不造業,所以才有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的說法。簡單的說就是,其實並不是有什麼一成不變的注定,只是人們視角太低腦子太愚,才去選擇了錯誤的路線,沉迷於錯誤的幻相,所以表面上是注定的其實是自己選擇的。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確實是注定的,但是你不種瓜豆如何得呢?所以聖人行無為之事,菩薩最怕沾染因果。至於愚蠢這種定業是宿世累積,分析起來很複雜,所以出家人最怕的就是迷失自我,一旦迷失可能真的是萬劫不復,不知道多少世才能掙回來這個難得明白。

能認識到這個規律是大機緣,但我也為此結下了因果

3樓:禪與意

首先你也說了是 「如果」,說明你本人對一切都是注定的這句話也是懷疑的。

而事實上這句話也誠然不是絕對的,你不能說它錯,但也不能說它對。

它的對於錯,完全取決於你內在的自由意志。

也就是說,你究竟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你的一生到底要如何來過,有一部分是客觀的原因,而更重要的是你自己的主觀態度來決定的。

如果你認為一切都是老天安排好的,你的一生都是注定的,那麼你勢必會對一切都不再有信心,對任何事情都不再有激情。人們往往容易認為這就是順其自然,這就是「無為」。

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無為是盡情的投入的對待每一件事,但不因事情的結果而牽絆自己。人們往往太注重結果,能不能不計利害,不摻分別,不帶任何期待地,僅僅是「做事」,純然地去做,just do it ,這樣你就是開始去體驗生命了,你就真正的去過生活了,而不是讓生活來過你。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生命本身就是最大的意義。你能活出你的生命麼?

生命並非一切都是注定,生命充滿了未知,你能百分之百確定明天發生的事麼?

那未知的,一方面取決於常規,另一方面取決於你內在主動選擇,你是選擇成長or墮落,這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所以你能否保持對生命的激情,對生命探索的渴求,這決定了你的一生。

4樓:阿輝

emmmmm,人為了什麼而付諸行動?似乎沒有什麼內因或者外因是這個問題的最原始的答案,但回過頭來問,人為了什麼而不去了結自己的生命,這個問題的答案又顯得可笑但令人深思,因為你不會

刻意付諸死的行動,所以不曾將活著的行為鋪墊地有何許必要的緣由。

基於上述情形,人們通常會有三種活著的狀態,有盼頭的活,懶散的活以及迷茫的活。

結論:既然你的生命不至於輕易說放棄,那生命無非如此,造就或優秀或者平凡或者碌碌無為的各類人生。看透了過後莊子的一句話似乎能點醒你們:

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引用莊子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典故真實意思是:並沒有必要鑽牛角尖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樣子,而是換個角度看自己的生命可以成為什麼樣子 ̄  ̄)σ

5樓:袏枊東洲

如果是注定的,出生後我就知道我該幹嘛去了。

不可能注定,如果猶豫否定的態度看待這個沒有絕對化注定的世界,反而是自我注定(限定)

人生一切都是注定的嗎?

jun 不是,是你自己選擇的,今晚吃麵還是吃火鍋?如果你沒錢了,命運會安排你吃麵,你可以和二樓商量,讓二樓請你吃火鍋,如果二樓不願意,你可以許以重利,之後回請兩頓。也可以把二樓揍一頓,揍到它願意。如果它還是不肯,那就找一樓,三樓,四樓。總有乙個願意的 快點,要到飯點了 木一番 上帝是一位程式設計師,...

一切都是假象麼?

齊天大聖 這個說法主要是中觀學派提出來的,原因是說一切有部主張一切都是實有,並且在當時屬於北傳佛教的主流,中觀為了立宗,就和有部唱反調,其實一切都是假象這個說法並不能很好的理解佛教。原始佛經中講一切法無我,空,這裡的意思是指,一切事物都是因緣而生,不能永恆,所以稱為一切法無我,我就是指永恆的意思,空...

所發生的一切都是命中註定的嗎?

二十八郎 中中國人很信 命運 的,即使在年輕的時候不怎麼相信,但是到了一定的歲數就信了命運,我們翻開歷史,發現很多朝代和人的命運是類似的。例如1644年,清朝孝莊和順治孤兒寡母入主中原,1912年,隆裕太后和溥儀孤兒寡母喪失統治。命運誰能說得清 道的明呢? 花開彼岸天 不是,大自然和人的社會之中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