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佛還要回來渡人?

時間 2021-05-29 22:57:46

1樓:暴躁禪師

當爹媽看到年幼的孩子撒尿活泥巴玩,還弄了一身還依舊樂此不疲,爹媽第一想法就是給孩子收拾的乾乾淨淨,清清爽爽,不論孩子年齡多大,永遠操心,無條件希望孩子好,大概就是這樣吧。

2樓:知安

那是上天賜予佛的使命,也是佛菩薩的願力與大慈悲之心。佛菩薩成就以後,自然也不會忍心丟下我們芸芸眾生,祂就是上天指派到人間,廣度有情,幫助更多的人覺醒,以至於結束無邊痛苦的輪迴,同歸故鄉。

3樓:

雜阿含287經[正聞本468經/佛光本325經](因緣相應/雜因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憶宿命,未成正覺時,獨一靜處,專精禪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緣故,老死有?』

即正思惟,生如實無間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緣故,老死有。』

如是,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緣故,名色有?』

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生:『識有故,名色有;識緣故,有名色有。』

我作是思惟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謂: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我時作是念:『何法無故,則老死無?何法滅故,老死滅?』

即正思惟,生如實無間等:『生無故,老死無;生滅故,老死滅。』

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廣說。

我復作是思惟:『何法無故,行無?何法滅故,行滅?』

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無明無故,行無;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處滅;六入處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

我時作是念:『我得古仙人道,古仙人逕,古仙人道跡;古仙人從此跡去,我今隨去。』

譬如:有人游於曠野,披荒覓路,忽遇故道、古人行處,彼則隨行。漸漸前進,見故城邑,故王宮殿,園觀、浴池,林木清淨,彼作是念:

『我今當往白王令知。』即往白王:『大王!

當知:我游曠野,披荒求路,忽見故道、古人行處,我即隨行。我隨行已,見故城邑,故王宮殿,園觀、浴池,林流清淨。

大王可往,居止其中。』王即往彼,止住其中,豐樂安隱,人民熾盛。

今我如是,得古仙人道,古仙人逕,古仙人跡;古仙人去處,我得隨去,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我從彼道,見老、病、死,老、病、死集,老、病、死滅,老、病、死滅道跡。

見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行集,行滅,行滅道跡。我於此法,自知、自覺,成等正覺。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余外道,沙門,婆羅門,在家、出家,彼諸四眾,聞法正向,信樂知法善,梵行增廣,多所饒益,開示顯發。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4樓:智慧型女神阿庫婭

悉達多對某個馴馬人說過:我教人就像你馴馬,教的好就教,教不好就軟硬兼施,實在不行就拉倒,對你來說你的拉倒是殺了馬,而對我來說是看著他繼續在煩惱裡輪迴。

什麼是中道?我想這就是佛所說的中道。既沒有像普通人那樣自顧自,也沒像菩薩道行者那樣永不放棄。

5樓:雨後的竹筍

曾經有一片海洋,裡面有很多漩渦。

有一家人生活在海暗邊,天天望著無邊無際的海洋,心中充滿了慾望,想要從此岸到彼岸去看看,於是製作了一搜小船,劃著小船去向彼岸。

然而,某一天,狂風怒吼,雷鳴電閃。這家人還沒劃多遠就被乙個漩渦拉到了裡面,這家人一起被卷到了底點,然而,在漩渦的中間,若對應的底點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在這裡仍然能生存,於是這家人在這裡生存了下來,開枝散葉,其樂融融,再也不想回到最初的家看看。

又有一天,其中有人得病死了,靈魂向上公升騰的時候穿過了那片漩渦,來到了彼岸一看,這他媽的真操蛋,跟我們的此岸一般般,為何還要來這看。唉,只因過去不知其然,所以慾望想著看,結果被漩渦捲入了那片空間。

杯具啊,這下喝足了水,飽暖思淫慾,從此迷失在此間。

佛名如來,去到過彼岸,又回到了此岸,想要說其實都一般般,可是沒人相信,時間久了,來時的路也忘了,去向的目的地也忘了。

最終都會明白的,回到原始的最初,又何必做舟行駛,錯過路邊的風景?不如珍惜今天。

一切都是那麼自然,漩渦也一直在旋轉,說不定某天又轉回了原點,何必在此糾結磨難。

6樓:青青翠竹

兩個問題,一,為什麼要成佛?

二,怎麼成佛?

為啥呢,唯發一念厭苦,樂生諸佛境界,所以要成佛。

怎麼成,速滿菩薩大悲願行,還入生死普度眾生,這樣才能成。

總的來說,就是發無上菩提心,為度眾生故,所以要成佛。所以方能成佛。

既然成了佛,當然要度人,不然幹嘛來的。

7樓:

因為他要是不回來的話,那就是羅漢了。

要是佛菩薩都不回來度人的話,那題主就沒有這個疑惑了。

聲聞乘和菩薩乘(佛乘)在智慧型方面實際上,差別不是那麼的大。尤其對於自身的解脫的方面,不再受輪迴的苦難,那是都解決了。

佛回來度人,這是他命中註定了。

忍不住啊。

佛在還是菩薩位修行的時候,就跟聲聞乘的不同了。

一門心思想著如何利益別人?怎麼能夠更好地利益別人?

好比題主,假如您還是學生(如果不是,請回憶您青春年華的學生生活。)整個一周都很繁忙,學習緊張,但是NBA的最後幾場比賽。一周您都計畫著周五晚上就搞定所有的作業,週六週日看比賽。

簡直是日思夜寐。

週末終於來了!

洒家突然出現,告訴你:「我覺得,忙了一周了,挺辛苦的,週末就應該關掉顯示器好好休息休息,放鬆一下。就像隔壁家同學一樣。」

8樓:緣來如此

我理解是佛珍惜人。再具體就不是三言兩語能說的清楚了。

老子講過: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可見這都是在論的。

佛回不回來渡人?

回來了,你信嗎?

回來了,你修嗎?

回來了!

9樓:Sissy

題主說的剛好是小乘修學解脫道的思路。

而真正發願修證佛菩提道的,一定都會留惑潤生,再回娑婆度眾的。即便能往生西方,甚至入無餘涅槃,都會選擇放棄,這就是少有的菩薩種性。可以看《甘願做菩薩》一書。

10樓:李溯源

從前有個病人,患了很嚴重的病,他苦苦的尋求治病的方法,因緣聚合的前提下,他成功了。

他發現了這種病的規律,也找到了治病的方法。

但是他看到無數的人和他一樣患有之前的病,於是他把治病的方法告訴了他們。

而且還針對不同的人,改了不同的劑量,方法。

但是他們死活都不信。。。。

你說他急不急?

闢支佛為什麼不去渡眾生?

牧童 因為闢支佛只能自覺,不能覺他 闢支佛智慧型相對於佛佗是有所缺陷的 闢支佛以頓悟見性,佛法基礎知識不究竟,若能常思精進亦可究竟成佛。一一一辟支佛有如小學未畢業,就被破格錄取 跳級 進入北京大學修讀,所以其基礎知識不全面亦不牢固的。僅供參考。 渺小如微塵 闢支佛,會出現在兩位佛陀之間的時期,自覺十...

為什麼有人說佛不渡他

穀雨生 人道渺渺。仙道莽莽。鬼道樂兮。當人生門。仙道貴生。鬼道貴終。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兇。高上清靈美。悲歌朗太空。惟願仙道成。不欲人道窮。北都泉苗府。中有萬鬼群。但欲遏人算。斷絕人命門。阿人歌洞章。以攝北羅酆。束誦妖魔精。斬馘六鬼鋒。諸天氣蕩蕩。我道日興隆。 高山清 度人是要讓人理明心清,如果理不...

既然心即是佛,為什麼還要學佛?

拋磚者 什麼是佛?佛是全然活在每一當下的眾生。當眾生能夠時刻活在當下時,即佛。要成佛,就要通過八萬四千法門的一種或幾種修行,養成活在當下的習慣。 TedCheng 因為眾生都會著四相,有掛礙故有恐怖,充滿顛倒妄想。此時根本看不到自己本心,以為是自己本心的想法的其實只是自己的妄心。其實聽說見到自己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