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可由「憔悴」一詞代替的「累醜」突然走紅,是否反映出網路時代語文能力的返祖現象?

時間 2021-05-05 21:28:26

1樓:浮生

偽文青喜歡好聽的名字。

而想與眾不同的普羅大眾又都喜歡說些做些「與眾不同」的。

有些「閱讀理解」好的語文課代表們,還會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語音魅力給你美化解釋一通。

說是返祖了,那是好聽的了,哪個時代閒了沒點這樣的人。喜歡說些生僻字詞來提現自己的文化地位水平的,讓他們說去唄。如果能張開遣詞造句整文言文那也是種本事。

見到那些必須要在好好白話中夾幾個生僻字詞又或間雜幾個外語單詞了,笑一笑過去就好了,千萬不要爭論

2樓:sheldon的耳朵

其實兩者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憔悴」是有一定的消極的含義的,但是「累醜」就不一樣了,怎麼會累?因為你在努力,在幹活,所以會累,醜是真的醜嗎?不,你是累到變形才醜的,那就意味著你本身不醜。

人們常說努力的人最好看,那從側面就可以證明,累醜其實就是努力拼搏的人自我調侃。所以累醜我們並不會覺得很消極,反而個人認為甚至是一種很好的狀態。

我不知道是不是一種返祖的狀態,我只是覺得這反應了年輕人很普遍的一種積極的狀態,一種敢於直面生活現實一面的很好的生活方式。

敢於直面生活的現實並且積極進取,遇到挫折困難不氣餒,一種輕鬆調侃就過去了,這是一種內心強大、自信的外在表現。

因為我們國家越來越好,努力能夠得到尊重,努力能夠有回報。所以我們才越來越自信,敢於說累醜。

3樓:非凡

憔悴二字,是不能拆分的。一旦拆分,意思就不完整。

憔悴都是豎心旁,是一種思想精神狀態的外在表現。

累醜二字,實際就是「累」和「醜」的疊加。

一方面表現自己很「累」一方面覺得自己很「醜」

這個「醜」字體現的就是思想精神狀態,但是「累」並不是。

「累」除了勞累以外,還有積累的意思。

當人處於一種疲憊狀態時,實際上思想也會停滯,判斷力就會出現問題。

因此,需要休息。

對於自身的判斷力出現較多負面評價時,就會感覺到自己變「醜」了。

醫學上有這個方法,就是自己站在鏡子前觀察自己,判斷自己的容貌形體是不是感到自我滿意。

正面的感覺,可以說明自己處於一種健康的狀態;反之,就要警惕健康風險。

憔悴有積累的因素,但是並不完全包含勞累,有些吃飽飯沒事幹的人,因為心理因素,也可以用憔悴來形容。

比如失戀,失去了心愛的人或者寵物,比如思慮家國大事,或者對於前途擔憂等等。

累醜對於勞累的定義是非常明確的,甚至於其中並沒有思想因素,就是純粹希望得到休息而不可得。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好好地放鬆休息,在海邊無所事事地曬幾天太陽,和心愛的人嬉戲打鬧,累醜的感覺就消失了。

問題在於,好好休息吧,竟然太過於奢侈,太難以得到。

故而累醜。

4樓:卡德加不在家

說實在的,有些答主洋洋灑灑寫下一大堆,力證「憔悴」一詞與「累醜」之間的種種不同。

一方面,將各種釋義通篇搬出來,在字裡行間內細細搜尋,致力於還原出「憔悴」一詞的「本意」。以及在現代社會中,其相對於「累醜」一詞所缺失的內涵所在。

另一方面,又將「憔悴」和「累醜」二者從文學性的角度進行比較,大意無非是「累醜」一詞更為生動形象、更具有畫面感以及動態感。

但是說實在的,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都無法消解「累醜」一詞給人的那種生硬的、突兀的、冗餘的甚至是彆扭的語言觀感。

與其說這種觀感來自於「累醜」一詞在網路上的憑空出現,不如說是原作者在創作時所附會的通篇大論對於「憔悴」一詞的強行對立與粗暴替代。

平心而論,「憔悴」一詞本身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常用語:

「你的臉色怎麼這麼憔悴,是不是最近工作的壓力太大了?」

「他最近忙裡忙外的,看起來明顯憔悴了許多。」

平日生活中的對話,使用「憔悴」一詞來形容因勞累或是外部壓力而導致的精神面貌的變化,實際上並無任何的不妥或是偏頗。因為不論是在過去還是在現在,它就廣泛地存在於我們的口語及書面語應用之中。

這個時候回過頭來再看「累醜」的橫空出世,反而更像是一種「為了存在而存在」「為了替代而替代」的行為藝術。

它的擁護者們好似拿著高音喇叭,到處昭示著它的到來,粉飾著它鳩佔鵲巢的正當性,。猶如「我們泥腿子終於翻身把歌唱,你這不接地氣的玩意趕緊滾回屬於你的上流去」,全然不顧人家自身的通俗屬性。

5樓:

語言和文字元號是用來傳遞資訊的,

這個資訊除了基本的事實稱述之外,還包含情緒資訊。

生活節奏越快,對資訊接收的效率要求就越高。

憔悴這個詞,絕對及不上累醜所包含的資訊多、情緒強。

6樓:小號袈裟

看到這種文字上的咬文嚼字,想起了以前分手的時候,她說她很「矯情」,不適合我。其實後來好久,哪怕我查了字典,我都拿捏不好所謂矯情,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狀態和不合適。後來我想明白了,人對同乙個詞彙投射上的情景是不一樣的。

有些複雜或頗具想象力的詞彙,我更喜歡人能以比喻、模擬的方式,說出它像什麼、近似什麼。

我喜歡打比方,是因為以前看過乙個美食節目,世界各地的美食,見都沒見過的,他總能描述成我們吃過的某些東西的樣子。而有些人愛用的詞,就像來自異國他鄉的某種食物,我們不曾接觸,當在嘴中出入咬合的時候,能用熟悉的詞說出相像,這是抵達,溝通互動重要的還是似曾相識。簡單句裡的隨意,就不必太糾結了;再複雜點的句子段落裡,憔悴太多,累醜一下其實也無妨,常人不差這一口氣的。

7樓:

恰恰相反,這應該算是網路時代的推陳出新的案例,也說明了在網路傳播環境下詞彙出現了更多變幻的可能性,這些可能性就提供了創新的肥沃土壤!

為什麼一定要用「憔悴」,這個詞更高大上嗎,還是更拽呢?恐怕也只是在文化上的假清高罷了。

相容幷蓄才會共同繁榮,相互促進,共創美好文化!

8樓:

此處用憔悴形容勞累的醜貌,也不恰切,用詞文雅,並不意味著表意準確。

憔悴有三義,一為形貌枯槁病瘦,一為煩憂,一為困苦。古詞表達含蓄雋永,當然不能直白表示醜貌,也無法單指勞累。

要說何為「累醜」,最貼近的詞就是「倦容」。勞累後的面容,但仍不會赤裸裸說人貌醜。答主學力有限,各位不妨從字典裡翻找更多詞,也許有更貼切的,但不大可能有更直白的。

這是語文能力的退化,還是漢語的力不從心?

文學性與直白準確,有時就是一對矛盾,直白就失了回味,準確就破了朦朧曖昧。

文化的平民化不可避免,少數人把玩時是精微豐富,多數人運用時是通俗便利。

語言與現實也難脫節。漢語畢竟是幾千年的老壽星,至今健旺,字詞繁多,內涵豐富,有靈活彈性之長,可以跨時空限制,故能長久。但漢語不是萬能的,難以面面俱到,處處直白準確。

筆墨寫紙車馬驛送的時代,語言自成一體。當今社會,鍵盤為筆,網線為馬,重快捷,重資訊,輕回味,輕感受,當今語言的形態必然改變。所以普羅大眾,需要用乙個詞,既有累,又有醜,直白準確,可能就捉襟見肘了。

9樓:康員外

倒也不是,因為在受詩詞教育的現代中中國人心中,「憔悴」是帶有一種殘缺的古典病態美感的(參照李清照一眾詩詞),而「累醜」則是現代語境下毫無詩意的負面醜惡的積聚,兩個詞功能微妙的不同,反而是漢語現代化中詞義功能明晰化的典範。

10樓:泠顏

乙個新詞的誕生必然有其獨特的意義。

憔悴,只表示一種面容狀態,憔悴未必醜。

累醜,講出了憔悴的原因,暗含了社畜在面對生活的重擔下無力捯飭自己的無奈。

憔悴的原因,可以是病的,餓的,累的。社畜選擇的是累的。因為社畜不敢病,也不怕餓,或者說是只覺得自己的狀態是持續性工作的累積結果,與病痛飢餓無關。

社畜其確實語文功底不行,否則也不會被流行詞帶著跑,「凡爾賽文學」「xx子」。

但是哪來的語文的能力「返祖現象」,明明是本來就不會用這個詞吧?大多數人的語文能力就是不行啊。而首先用「累醜」的人反而可能是語文能力還不錯的人。至少會描述一種概念並命名。

11樓:

我覺得單純從詞意上兩個詞給我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而累醜是累得面容醜了給人不可逆的感覺(ps:雖然不知道發明這個詞的人的用意是不是指這種不可逆的變醜)

12樓:

「憔悴」一詞不是常用詞,而這個現象卻隨處可見,由此發明了「累醜」這個新造詞,體現出同乙個概念可以通過更加簡單的方式來理解和命名,的確是返祖。但是,還不夠原始,因為春秋末年同乙個詞有兩種寫法,乙個是蕉萃,本意是「卑賤的人」,乙個是憔悴,本意是「枯萎,乾癟」,避免出現同音異義,所以最好採用新詞而不是qiáo cuì。

形容枯槁瘦病的樣子。《左傳.成公九年》:「雖有姬姜,無棄蕉萃。」清.嚴元照〈念奴嬌.紅樓珠箔〉詞:「獸?香冷,蕉萃無人管。」也作「憔悴」。

可以用什麼詞語代替「電影」一詞

上地人haha 黃德泉寫了一篇文章,電影 古今詞義考 裡面有提到電影剛進入中國時,時人是怎麼稱呼的。下面簡述之。先梳理下譯詞 電影 是怎麼來的。以前有 影戲 一詞,其意 是用紙或皮剪作人物形象,以燈光映於帷布上操作表演的戲劇 又稱 影燈戲 南宋的耐得翁在他寫的 都城紀勝 有提及。摘之,影戲,凡影戲乃...

封建一詞的由來

言必有證無情緒 封是指封爵賜土,爵位按春秋制度是公侯伯子男 當時天子為王 封了爵位後會賞賜某地給其居住。建,是指諸侯得到土地後,建立自己的邦國和宗廟 祭祀諸侯自家先祖 近代到當代,封建是泛指古代社會,不是原本所指的意思了。 封建,從字面意義來說,意思是指分封的政治制度 封建主義社會形態 帶有封建社會...

日語中的一詞多義?

宜官 很有必要。你認為日本人自己都弄不清楚的問題你沒有必要弄清楚就是個大誤區。首先你得弄清楚一點,你和日本人不在乙個範疇上。人家會說,會寫能表達,而你不能,由於你不能才正要把這些學會學紮實學懂。這些都學不好就好比建造大廈的地基搭歪了,後果可想而知。說白了 人家能的你不能,人家不能的你也不能,你還學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