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以計畫經濟的模式發展工業獲得成功而發展農業卻引來自然災害?

時間 2021-06-08 10:04:42

1樓:寧罵我那我也罵寧

蘇聯在烏克蘭以及其他地方的大規模「自然災害」,什麼缺乏「生產積極性」,沒有重視生產等等等等在生產方面的問題肯定都不是主要原因。

為什麼這麼說?可以看一下這個資料(因為只會英語不懂俄語烏克蘭語,所以資料自然是二手的,如果資料有問題還望指出)

Facts About the 1933 Famine-Genocide in Soviet Occupied Ukraine

The 1931 harvest was 18.3 million tons of grain.

The 1932 harvest was 14.6 million tons of grain.

The 1933 harvest was 22.3 million tons of grain.

The 1934 harvest was 12.3 million tons of grain.

以上是烏克蘭每年的糧食收穫量,可以發現1934的產量最低,然而蹊蹺的是,2023年沒有大規模發生饑荒,由此可知,1932-2023年烏克蘭哪怕生產方面再怎麼有問題,其糧食產量都不足以導致饑荒,那麼為什麼卻出現了大規模饑荒呢?

2樓:呂寧遠

用工具改良推動經濟連續發展的觀點看,必然認為社會上層建築只存在先進與落後的差別。那麼,以這種發展觀來看,用先進的社會上層建築發展落後的生產力,應當取得理想的結果。

所以,按照馬克思計畫經濟是先進的社會主義經濟模式的理論,當年的中國就提出了「過長江,跨黃河,全國一盤棋」的發展落後農業經濟的理論。

並且進一步明確的提出「計畫經濟放之於四海而皆準」的理論。

在2023年主觀上認為中國已經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因此,以「計畫經濟的方式」大力的貫徹經濟發展,提出「十五年內超英趕美」的口號。

既然已經是國有制經濟,那麼在全國統一公私合營改造了舊有的私有經濟的基礎之後,爭取盡早實現共產主義社會,於是在「所有制方面」實行了「人民公社式」公有制。

以這樣的「公有制經濟基礎」進一步決定「共產主義」社會性質,而這種「公有制」無異於取消了按勞取酬保障「分工合作」的基礎,吃起了「各取所需」的「大鍋飯」。

但是,當年的中國除去以計畫經濟的模式發展軍事重工業,取得「兩彈一星」的巨大成績之外,依然是乙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

我們都知道工業與農業,是兩種不同的生產模式,所以,我們除了有工科大學之外,還有農業大學,沒有人會認為「理工科大學是先進的大學,而取消落後的農業大學」,也沒有人會認為指導理工科研究金屬性質的「元素週期表表」先進於指導農業大學研究土地和自然規律的「二十四節氣」,而以元素週期表去指導農業生產。

事實上,面對金屬勞動的工業勞動方式,並不是因為面對土地農業勞動方式「挖掘生產工具連續改良」促進的「經濟連續發展」的結果。

工業生產方式的生產資料不同與農業生產的土地生產資料,金屬生產資料是人工提取的生產資料,是數量有限的生產資料,因此,在使用上必須有全盤計畫的使用,否則就會發生某一種零件的生產數量過多,以至於另一種零件因為生產資料的缺乏而無法生產,因而發生部分產品生產過剩,部分產品生產不足的經濟危機。

但是,農業勞動方式面對的土地,與工業勞動面對的金屬性質完全不同,土地是「不可移動」的,是「受到土地所在自然環境限制」的社會生產資料,因此,它不但不能統一的計畫生產,而且必須「因地制宜」的決定產品的種類和生產的方式。

一旦違反了土地的生產規律,必定因為土地絕大部分自然環境不同,無法適應同一種計畫而發生雖然努力生產但是無法避免大面積作物絕收的結果。

這就是為什麼以計畫經濟的模式發展需要計畫使用生產資料的工業勞動方式,可以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取得兩彈一星得豐功偉績,而在必須因地制宜的農業生產中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出現三年嚴重的「自然災害」的原因。

對於這種違反土地自然規律的結果,唯一的糾正方式,只能是「包產到戶」恢復「因地制宜」的生產方式。

從中國的社會實踐結果來看,對於不同客觀勞動物件決定的不同性質社會上層建築,既不可相互取代,也不可相互錯位。因為兩者之間並不存在同一性質的連續發展的先進與落後的關係。

由此,我們通過社會實踐認識到不同的社會性質,既不是由於工具的連續改良而產生的,也不是由於經濟連續發展差別而產生的,而是由於不同的社會客觀勞動物件本身變更了的不同性質而產生的。

因此,我們知道了既然社會存在兩種不同的生產方式,就應該具備兩種不同的制度保障社會生產的正常發展。

這就是中國革命用無數人生命為代價的社會實踐,換取的歷史經驗,既是中國革命的寶貴成果也是對唯物主義哲學發展的貢獻。

3樓:我是袋速食麵

揠苗助長式的成功,蘇聯經濟上的失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把太多資源放在工業上,而忽略農業以及輕工業的發展,成了跛子式經濟。計畫經濟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市場經濟那樣通過自身的供需來調解,而是指令式的,例赫魯雪夫的玉公尺計畫就是典型的計畫經濟案例。計畫經濟不能說在工業上取得成功,而是把過多資源放在了重工業上,短期內可以獲得成功,但隨著時間越久,暴露的弊端就越大。

計畫經濟體制下用什麼指數核算全年經濟發展成果?

張義潮 對具體的生產部門而言,只每種產品一一邏列產量,及使用的消耗的物資 預算 勞動配額 成本核算上,國營經濟內部實行虛擬資金結算,不能帖現,不能向現金轉換,只是各部門之間計帳使用,部門之物資採購都是這種計畫定價下,虛擬資金結算,事實上調撥物資,相應級別的計委也只是起乙個平衡各部門的中轉作用,它們不...

為什麼有人認為計畫經濟無法滿足的需求,市場經濟就能滿足? 市場經濟就能滿足所有人的個性需求?

已登出 計畫經濟是計畫者做決策,用權力決定讓哪個活下來市場經濟是消費者做決策,用錢決定讓誰活下去你覺得哪個比較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吧?市場經濟能滿足所有人需求?只要是科技允許的話,有錢就能透過定製來滿足一切需求計畫經濟也做調查統計,一定不能滿足需求? 彭雷 計畫經濟是一種權力系統對社會的完全控制,而不...

為什麼公有制的運作必須是計畫經濟啊?

ji4ming2 共有制 市場經濟?那大概相當於工農政權 自由資本主義的經濟環境。不管怎麼說,要搞大專案都得有計畫。共有制私有制下的大專案都一樣。對這個話題看興趣的路人id,不妨找一本 胡佛水壩 看看裡面的工地結構。除了裡面的工人只是雇工 於是分配由聯合起來的幾十家私企決定 以外,具體做法上有點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