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車企為什麼純電動車幹不過新造車勢力?

時間 2021-06-04 22:57:02

1樓:大屯

結論下的太早了吧?孩子還沒上小學,就說鄰居家孩子看著這麼笨將來一定不如我家孩子有出息?

年底再看新勢力的銷售數字好吧。

另外,不提公司內部新能源和內燃機兩大派系的資源爭鬥,你知道傳統車企的開發周期有多長麼?從想做到做起來間隔很久的,每個產品出來起碼需要確保不砸牌子。

賓士寶馬大眾福特這種大廠還需要在已經非常綿密的產品線裡給新能源騰個位置,這比攢乙個產品出來可費勁多了……

2樓:這個世界沒有完美

主要就是慢。十年前特斯拉的出現就說明了純電平台的優勢,就一大堆的傳統車企就會油改電,國內外都是,國內的更慢。就是國家大量補貼扶持,以為是灣道超車,結果還是超不過,還是純電平台還是大眾的先出來。

不過特斯拉來了以後,國內傳統車企還是加快了一點,超車超不過,不過也算得上追上了一點。

3樓:Man

因為這不是一場公平的對決,甚至乎都不是對決。

造車新勢力沒有一家是盈利的,且都是鉅額虧損。

這就好比一條街上兩家飯館賣快餐,A餐館賣賺錢三肉一菜賣20,B餐館虧本八肉一菜賣15。自然是B餐館客似雲來,A餐館門可羅雀。

A餐館敗了,但B餐館能說贏了?

我覺得也別扯什麼智慧型化、電子化,傳統車企幾十年乃至過百年的積累真要全力搞智慧型化搞不過新勢力我是不信的。既然賺錢的生意都還沒有做完,沒理由去搞虧錢的生意。

傳統汽車多級分銷的體系之所以被發明推廣核心原因是追求利潤,直營模式要是能確保成本不變利潤增加主機廠就沒理由再搞分銷。說什麼客戶體驗提公升、提高服務那是都不追求賺錢的情況下。

動動手指專人幫你加電充電,開場發布會幾千萬,專賣店在市中心核心區搞個幾千平公尺,車子成本下不去硬著頭皮平價甚至虧價賣,消費者當然爽翻天了。

不賺錢還燒錢補,誰幹得過你啊?

4樓:Jonathan

兩個原因:

1,新能源市場雖然炒得火熱,但實際上銷量與汽油車相比還是差得太多了,所以傳統廠商沒必要現在就把重心轉移到新能源領域;

2,包括特斯拉在內的新能源廠商,目前還沒有通過賣車盈利(特斯拉的盈利是依靠賣積分),這種虧本的買賣傳統企業肯定是不會做的。

所以面對新能源市場,傳統企業的策略基本都是試水,不可能為此投入太多的資源,否則肯定是虧本買賣

5樓:雁陣驚寒

因為純電車專剋傳統油車,在態勢不明朗前,傳統車企大力發展電車就是斷自己油車銷售的財路,我殺我自己這種事無論如何都是壓力山大的

6樓:Redsun

先上一張圖

2023年銷量上看,新能源市場上前15名中有8個是傳統品牌的純電汽車,從市場上看傳統主機廠相對新勢力並沒有劣勢;

1、造車新勢力資本市場受追捧,導致大眾產生造車新勢力在新能源市場一邊倒的錯覺;

2、造車新勢力由於IT公司造車光環,社會關注度更高,談到新能源,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等,理所當然的大家會認為新勢力更加厲害;

3、產品原因,大多數傳統車廠純電車型都是燃油車架構改裝電動車,而新勢力均是全新電動車架構,自然在產品方面新勢力有一定優勢;當傳統車企開發純電架構後,也出現了強勢車型,如比亞迪漢、長城尤拉系列;

總之,傳統車企並沒有幹不過新勢力,而且目前新能源市場僅僅只是起步階段,隨著市場不斷發展,以及傳統車廠更多投入新能源車型,未來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7樓:雨落清寒

乙個發展了上百年的傳統行業,哪有那麼容易轉型。

就像沃爾瑪線上業務做的亂七八糟,體驗遠沒有隨便不知道哪冒出來的乙個新電商體驗好一樣。

不是他們不想,是真的沒辦法把新的東西加到現有的體系裡。

8樓:

傳統的油車三大核心裡面,發動機和變速箱這2個沒有穩定長期足夠的資金投入和技術沉澱是不行的,不是說不能做,而是直接上去就搞可能搞出來的是別人20年前的水平,紅海市場

電動車這東西就跟電動牙刷剃鬚刀電吹風是一樣的原理,比手機簡單不知道多少倍了,唯一有點難度的就是安全效能,看看前兩年電動牙刷是什麼德行,未來幾年電動車也就那樣

9樓:EricLH

傳統車企的主要市場還在燃油車啊,而且實際上這個幹不過還可能是個錯覺。

拿數字說話:市值已經超越九大車企之和的特斯拉年交付量是50萬輛,豐田2023年交付量是950萬輛,大眾是930萬輛,豐田全球銷量中電動車佔比是多少呢?218萬輛。

國內造車新勢力中蔚來小鵬理想這幾家年銷量均為2-4萬輛左右,賣的最火的五菱mini ev呢?月銷差不多兩三萬輛

附國內上市車企20年12月及全年的銷量

講市值講未來大家都認可,甚至扯產品力智慧型化娛樂化扯銷售模式先進性都可以,但銷量/營收是實打實的,誰吊打誰並不好說

10樓:呼呼

現在說還是太早,因為頭部傳統車企的電動車布局規劃現在才剛剛開始發力,商業模式也需要調整,從目前來看,頭部傳統車企還沒有調整到乙個可以和頭部新勢力正面對決的狀態,但不代表之後不會,各家都在依循自己的戰略前進,需要再觀察3-5年時間,只看純電動市場,我預計頭部的傳統車企和頭部的新勢力會逐漸的勢均力敵,之後形成乙個動態的平衡。

11樓:電動視界

當純電動汽車和智慧型兩個字掛鉤之後,製造就已經不是關鍵了,所以傳統車企在整車製造方面的優勢也就蕩然無存了

就拿特斯拉舉例子,看下圖

特斯拉Model 3做工

特斯拉的做工是公認的差,甚至中國產10萬元級別的車做工都比特斯拉好,但關鍵是這不重要,反正又不是不能用,因為特斯拉從來都不是靠硬體取勝的,這一點同樣適用於蔚來、理想、小鵬、威馬等新勢力造車。

拼硬體、比製造隨便乙個傳統車企都可以吊打新勢力,但比軟體、比服務的話傳統車企差之千里,當下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進入了軟體定義汽車的時代,傳統車企推出的功能性電動汽車在使用者體驗方面可以說完全被新勢力造車推出的智慧型汽車秒殺了。

消費者選擇新能源汽車的關注點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過去的燃油車時代,汽車的基本屬性是安全可靠的代步工具,使用者關注點更是在功能和效能層面;智慧型電動車時代,汽車的代步屬性逐漸被淡化,使用者的關注點開始向智慧型化、進化力、生命感和個性化定製轉變。

而智慧型化、進化力、生命感、個性化定製等方面都是由軟體所驅動的,新勢力造車們早已看到這一趨勢,早早的就做好了準備,當有一天把產品交付到使用者手中使用者會覺得傳統車企的車和新勢力車企的車完全是兩個物種,這種感覺就像是從諾基亞到蘋果的轉變,所以傳統車企幹不過新勢力造車完全是產品導向,電動汽車和智慧型電動汽車也完全是兩個物種,現階段傳統車企能造出好的電動汽車但造不出好的智慧型電動汽車,這就是原因。

12樓:

全新的體驗。

新勢力的直營模式:明碼標價,沒有強買強賣,更沒有加價提車。

傳統的4s店模式:從交定金到最後提車,到後期保養和修車都是各種套路和忽悠。

13樓:最好是昨天

我們現在看到的,新造車勢力,是置之死地而後生,踩在同伴的屍體上站起來的。

所謂光腳不怕穿鞋的,傳統車企家大業大,不敢放開了玩。

這跟許多創新領域,國企幹不過私企類似道理。

為什麼豐田不產純電動車?

夏水稻 為什麼諾基亞不做智慧型機?戰略布局問題唄,遇到革命性的產品,神馬企業都得臣服。看答案有人提到環保,節能神馬的,電動車大力發展進入人們視野也不過才六七年,普及率和占有率還非常低,意味著研發投入不足,技術革命進展就緩慢,這麼著急否定也太草率了吧。 蛇精病 記得看到一位大牛在某個講座中講到,大型電...

低溫會對純電動車造成什麼影響?

coco 電池所用的電解液是一種有機體系,作為有機液體,如同油脂,會在低溫下變粘稠甚至凝結,此時,導電的鋰鹽在裡面的活動大大受到限制,這樣的話充電效率很低,從而會導致鋰電池在低溫下充電慢,充不滿。在冬季低溫條件下電解池中的反應回變慢,就像化學反應速率一樣溫度降低反應速率會變慢。 小學姐 冬天低溫條件...

為什麼傳統高階品牌BBA的電動車定價過高?

1 組織架構帶來的內部制約,最終體現在其他產品線定價互相制約,邏輯相當於 不能比油車產品形成絕對競爭 舉個例子,最早商用數碼照相機的是柯達,完全可以適配安卓的諾基亞,把自己玩完的原因最後都是這個問題,有本 創新者的窘境 好像是這本書大概是類似的觀點 2 第二個原因是利潤模式,原來的汽車廠商表面上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