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當前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充電樁 換電站等)能否滿足用車需求?體驗是否夠好?哪些方面還需加強?

時間 2021-05-13 02:20:47

1樓:攻城喵

蔚來ES6效能版100度電池,提車50天,總計4853公里,包括上海市內通勤,江浙滬自駕遊單程400km左右,以及自駕回老家上海-泉州超過1000km的長途。

我100度電池,常用電量區間大概是10度-90度,也就是有80度的可用電量,江浙滬沒有陡坡,市內電耗20度以內,跑400公里沒問題;高速電耗25度左右,跑300公里左右。

一言蔽之,充電基礎設施是不夠的,大問題是充電站密度不夠(找充電站)、部分充電站的樁的數量不夠(排隊)、樁的功率不夠(充電慢)、樁的故障率。說幾個真實例子:

充電站密度:元旦從上海開車去舟山玩,在舟山,總需要先確定充電樁位置,再找附近的酒店、餐館什麼的,而且充電站距離理想的住宿點或者吃飯點總有15分鐘左右的步行距離,這在大夏天、風雨雪天就顯得很不友好,如果城市裡充電樁可以遍布酒店、商場的停車場就好了。反倒在高速上,充電站幾乎覆蓋3/4的服務區(上海-廈門的高速,別的不知),密度是夠夠的。

站內充電樁數量:還是元旦去舟山的旅程,在杭州灣大橋南岸服務區,4根國網樁都被佔滿,我車停邊上等,人先去吃飯。半個小時回來後,4台車走了2臺又來了2臺,我還是沒得充……

樁的功率:按照我10度-90度的用法,國網120A的樁充滿大概80分鐘左右,所以就是跑3小時充80分鐘……這個充電時間佔比有點高的,在跑長途的時候就很明顯。春節回家這趟,我上海-雁蕩山(去玩了兩天)-廈門-泉州,總計1100公里多,充電5次總計用時4小時14分鐘(不是每次都充滿),換成燃油車,估計加2-3次油,總用時肯定不超30分鐘。

故障:在溫州蒼南服務區,4根國網樁,1號樁在用,2號樁標記了「維修中」,4號樁我充不上,也許是壞了,3號樁我用上了;後續又來了一台五菱巨集光EV,只能去4號樁碰運氣,不知道她最後充上沒有。樁本來就不多,碰上壞的簡直雪上加霜。

充電線太短太重:高功率用粗電纜,這是物理定律的限制,沒啥辦法……但我還是得吐槽下,就在上一條提到的蒼南服務區,那個五菱巨集光EV的女車主擺弄充電槍就很費勁,她那個車的直流充電口大概在B柱下方,接近車底的位置,車不管怎麼停,都需要把電纜拉到最極限的長度才能夠得著,然後還要把牆槍頭轉90度對準充電口,就是難上加難。後來她把車開過地上兩個限位的擋板,然後我幫她把充電槍插上的。

希望以後能有更好的材料來做電纜。

同時也吐槽下蔚來,充電口在車頭兩側,進充電車位就要一頭扎進去,不但不好停,而且車頭有一定長度,線也不好拉,不如做到車尾。

引導標記不明:這一點有些服務區做的好,有些做的不好。在杭州灣大橋北岸服務區往南的方向,高速路牌上寫著可以進服務區充電,進了服務區完全沒有引導,我繞了一圈最終沒找到……在蒼南服務區也是,服務區內沒有引導路標,不過最終我在加油站後頭找到了。

今年春節因為疫情原因,路上車不很多,再隨著新能源車保有量提公升,跑長途時的充電難題可能會加劇。不過我看到很多服務區的充電車位預留了8個,但是樁只有4個,應該是預留給後續擴容的。其他幾個短板也要同時提公升,系統性的提公升充電體驗,應對日益提公升的汽車充電需求。

希望整個電動汽車市場整車、三電、基礎設施都良性而快速發展。

2樓:亞硫酐

主要是增加充電樁,慢充樁即可。

停車過程中順便充電,每1小時充5-6度電,開三四十公里,很多場景都差不多夠用了。

油車類似以前功能機,待機1周。

但是現在很多人的智慧型機1天都撐不住,很多人也用得很爽,為什麼?

因為在家,在辦公室,在餐廳(租充電寶),坐地鐵(自帶充電寶),開車(點菸器充電頭),做高鐵(也有電源)都可以充電。

電量只要不在這些場景之間變為零,基本就不太擔心。

電動車也是一樣,如果路邊停車場,公司停車場,商場停車場,家裡充電樁都充裕廉價可靠,甚至像租充電寶一樣也可以租拖掛的發電機跑長途,那誰還需要快充或換電呢?

只要確保我到下乙個停車點之前電量不清零就可以了。而大部分城市內交通都在50公里以內。到了下乙個目的地,順手一插,每小時充三五十公里的里程,足夠了。

假設我將將好零電量到商場吃飯,零電量哦,倆小時飯後,我又有至少70公里的里程了,穩穩開回家。

現在的里程焦慮在於:

絕大部分停車位都沒有充電樁(慢充樁)

就算有充電樁,也不一定是完好可用的。

就算回家充電,也不能保證能安裝家用充電樁,手續太麻煩。

就像手機,如果我在辦公室沒有充電器,隨身沒有充電寶,外面不能租充電寶,家裡要有個充電器還有很麻煩的安裝手續的話,我也會有手機續航焦慮,肯定要考慮是不是要買續航3-5天的手機才比較保險。

現在續航300-500公里的汽車其實就是這個狀態,不是隨處可充電,所以我需要3-5天的續航才感覺比較安全。

如果遍地充電樁的話,電動車的續航完全可以做到只有一兩百公里也可以賣得好。

3樓:趙龍

1.公共充電樁分布不均,出了山海關高速服務區幾乎找不到充電樁。

2.高速服務區一般只有4個充電樁,趕上高速免費時不太夠用。

3.家用私家樁,本人經過1年半的耗時終於裝上。

綜上;個人感覺電動汽車如果有私家樁在城區通勤是非常好的;如果跑長途盡量不要去東北方向,其它如果不遇上高速免費時體驗還是可以。

4樓:錐子

目前新能源車主要的瓶頸就是基礎設施,而非續航里程。 續航里程在達到600-1000公里範圍內即可,過高的續航里程會增加成本,意義不大。

換電沒有前途,沒電了去換電站換電池的行為從汽車專業的角度來講很難實現,而且看不出有解決的希望。

充電樁應該由高壓直流充電的公共樁與常壓交流充電的私有樁進行互補。

也就是自有私樁常壓,交流電,一晚上把電充滿的那種。 主要是考慮居民區的電路載荷太低,安裝大量快充樁不現實,除非對小區和市政電路做根本性的改造。

而公共停車場,商場,高速公路以及其他公共場合的充電樁應該以快充為主,保證1-2小時可以充滿。 公共樁如果用交流電充電樁,會導致停車成本高於充電成本。

目前的問題,乙個是公共快充樁太少,乙個是已建成小區的地下停車位沒有預留線路,導致充電樁安裝困難。

要理解小區物業,地落車位安充電樁,物業沒任何收益同時要承擔額外風險,所以物業心理牴觸是很正常的。

一兩戶在地落車位安充電樁還不明顯,如果每個地落車位都安充電樁,火災風險和觸電危險是很現實的問題。 此外小區的電路也未必能承受的住。

5樓:星星充電

需求的呈現,就會伴隨充電樁的建設不斷加強,各汽車廠家也會針對使用者提供解決問題的服務,在客觀現實體驗上產生的心情,就會有解決方案的誕生。個人購入的時候,考慮的是車與自己的匹配度問題,從這個角度想,有那麼點找物件的意思。

6樓:

很早以前關注過這類問題。繼續答一答。

當前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還是有很大缺口,不過相對十年前,已經好很多了。

很多專用的充電樁已經投入使用。

不過,很多老舊小區,由於電力供能有限,處於安全角度,是不樂意安裝充電設施的。

這是乙個大老難問題。

7樓:EV大牛

要分類來看

如果你家裡有車位,我個人覺得目前的公關充電樁可以滿足需求了。

如果你沒有車位,家裡沒有充電樁的話,那麼因為公共充電樁存在一些油車站位、損壞等意外事件,所以體驗不是很好。

但整體來說,目前在一二線城市,公共充電樁基本滿足EV車的需求了

8樓:山山而川

電動車的發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特斯拉雖然降價了,但從其18650電池來看,在低溫狀態下,電池續航大大下降。

在北方零下30多度,許多人連暖氣都不敢開。

當前新能源充電樁數量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這個地大物博國家,若要達到理想狀態則花費巨大。

9樓:大象小豬

新能源基礎設施,體驗太不好了

特別是對私人新能源汽車,選擇安裝私人充電,太難,門檻太多;選擇直流快充,浪費時間傷電池。

建議:全面在小區、寫字樓,推行建設共享交流充電樁,滿足私人新能源汽車的目的地充電需求,充分利用停放時間進行慢速補電

10樓:Spotlight

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數量肯定是首要需求,但滿足充電需求的同時可以增加一些充電等待的配套服務和裝置,另外是考慮充電樁資訊互動和一些充電場所標識引導。

你會買新能源汽車嗎?

先給答案 買個鬼 新能源充電充乙個晚上跑的里程還不如燒汽油的加油幾秒鐘跑的里程多新能源除了安靜還有什麼 哦不,其實也沒有多安靜 充電的時候巨吵 皮卡說車噢 暫時不會,因為更喜歡燃油車的駕駛感受,電動車太安靜了,動力輸出沒有層次感。而且用電我總是有焦慮症,雖然實話講,燒油的也要跑加油站,但我心裡總覺得...

大家認為新能源汽車什麼時候可以普及?

大熊貓君 現在新能源最大的問題還是充電。全國大多數地方,家裡沒辦法安裝充電樁,外面公共充電樁不僅比家裡貴幾倍,而且又少。汽車好不好開,好不好看都在其次,關鍵是能把你從乙個地方,運輸到另乙個地方。什麼時候新能源車可以十分鐘內充滿電,大多數小區都能按充電樁,公共充電樁隨找隨有。那時候就能普及了。現在如果...

新能源汽車和燃油汽車,你會選哪款?

侏羅紀 事實是新能源汽車比較好,燃油也就那麼回事。桑塔納也就跑個400公里。新能源汽車動力和響應速度快,我一年也就900元的電費,所以建議選擇新能源汽車。 等我7天 需要搖號地區 沒號的,當然是新能源了。主要是說不用搖號地區的。第一輛車,燃油車。出個遠門,自駕遊啥的都沒問題。第二輛,建議新能源,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