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純電車型推出節奏這麼慢,是技術儲備不夠嗎?

時間 2021-05-12 04:21:56

1樓:劉銘

因為思路不一樣,傳統燃油車在做「耐用品」「固定資產」,新能源汽車在做「智慧型家電」「3c產品」。在智慧型化物聯網不成熟的時候,傳統燃油車是有很大優勢的,產業鏈,消費文化,配套布局,法規完善程度等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安排都有明顯的路徑依賴,有利於傳統燃油車。但是當社會對於智慧型化物聯網需求越來越強烈,特別是關鍵技術開始突破的時候,新能源汽車將佔據上風。

我一直認為,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優勢不是現在鼓吹的環保,而是智慧型化。對於未來萬物互聯,解放人類通勤這一點來說,新能源是有先天性優勢的。

畢竟,懶惰和戰爭一樣,都是推進人類進步的最大誘因。

2樓:劉熙華

乙個二個牛皮哄哄,搞得BBA只是不屑於造電動車,要是造電動車的話分分鐘乾挺特斯拉。

現在2020上半年快過去了,再看當時的這些回答感覺乙個個掛個大V牌子說得頭頭是道,BBA畢竟是BBA,造豪華理念就領先新勢力十萬八千里啥的。一頓吹捧猛如虎,一看銷量倒數五。去年就上市了,跟中國產特斯拉差不多吧。

現在都大半年過去了,奧迪e-tron與賓士EQC每個月銷量加起來都一定能破一百,倆貨加起來跟蔚來比都是1/30,更何況特斯拉。

3樓:Dennis

你看那麼多世界名錶,為什麼都不出電子錶啊?

掉價啊。現在電動車整個問題就是電池啊,能源問題解決不了,乙個車的耐用性就不好弄,回頭電池虧電了,你給換還是不給,然後很多技術標準,管理標準也沒統一。

那既然現在燃油車還是有市場地位,而且豪華品牌還有一定的號召力,為什麼要著急變。

不過其實他們已經在嘗試了,很多混動開始出來了,純電還少點

4樓:cybersun

其實大家都忽略了乙個重點,而老牌汽車廠商都明白,所以覺得人家節奏慢。

核心問題是什麼?不是結構,不是傳動,不是人機互動,是電池!電池!電池!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時至今日,阻礙電動車發展的最大癥結就是電池,沒有足夠的續航里程推電動車,只能是耍流氓,根本不實用。為什麼特拉斯整天強調他們的電源管理系統多麼優秀,就是因為那麼大個車全是一堆小電池組合起來供電的,別鬧了,這根本就是個玩具啊。

去特斯拉的店銷售主推什麼不知道大家有沒留意,排除了車的介紹之外,專門弄個大電視介紹充電樁全國分布。這說明什麼,說明廠商也知道使用者的顧慮。

為什麼老牌廠商都慢,核心癥結就在電池上,如果什麼時候電池技術有了突破,衝完電續航里程超過1000公里,你們看著吧,這些廠商不發力才怪。現在嘛,推幾個車型佔著坑做點技術儲備好了。汽油車加油5分鐘行駛500公里不香嘛?

5樓:車壇老炮

BBA們在傳統燃油車領域已經是第一梯隊,盈利能力也非常強,而電動汽車任然是乙個未知領域。

個人覺得從目前情況來看,電動車不是取代燃油車的完美方案。一是電池容量問題得不到突破,二是電池的環保問題。燃油車產生的汙染是目前可以通過一些方式治理的,而電池產生的汙染目前還不知道怎麼處理。

再看國內車企為何紛紛投入新能源,一是國家政策傾斜(此處省略一萬字),二是國內車企想在這實現彎道超車,BBA們在傳統燃油車領域的專利,技術,人才是國內車企再發展幾十年都追不上的,唯有在新的領域或許可以一博。

6樓:兩天

這個問題不可能是單純乙個原因,必然是多方面原因,而且這些原因環環相扣,互相影響。

傳統老牌車企在新能源汽車上無一例外的都慢一拍。之前是觀望,現在是隨大流邁了一步。

原因無非這麼幾個。

以前是新能源汽車前景不明朗,風險大,傳統車企不願意冒險,也沒必要冒險。因為自身的燃油車業務非常賺錢。

燃油車業務體量巨大,每年都有巨額利潤,船大難調頭。

巨大的體量必然內部不會是鐵板一塊,內在分歧嚴重,內部的大部分人是不願意轉型的,且一直不看好新能源專案。導致戰略決策保守。

因為戰略決策保守,集團就不可能調配足夠優質資源和資金投入到新能源汽車領域,導致技術儲備不足、沒有建設相關的產業。

一步慢,步步慢。

7樓:乙個男人在奮鬥

教育消費者,培養市場,政策和經營的風險,你們這些屌絲新能源車企替我做好吧。

等你們做好我下山摘桃子。

你們做不好,那也沒關係,我們還在傳統賽道上玩,反正我賺的一樣比你多。

8樓:靈貓無影

汽車行業是需要技術儲備的。一項新技術在汽車上能不能使用,效果如何,這需要很長的時間來進行市場反饋。

所以這些傳統的車企在對新技術的使用方面非常的謹慎。

而消費者對於這些傳統車企的要求也比這些新興的網際網路車企要求高得多。

Bba如果要拿出乙個效能水平跟特斯拉差不多的車其實並不難,但是那麼做對他們來說沒有意義。

9樓:一點能源

BBA之所以推出純電動扭捏,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想自己打自己,在燃油車領域推出了這麼多車型,而且保持了這麼久的優勢,放誰心理都不想自己的新車型打自己的老車型,除非不得不這樣。相信他們一直在純電動領域做技術儲備,但是在沒有外力驅使的情況下,他們是盡量避免推出新能源車型,以免衝擊自身市場。

但現在不同了,出了環保壓力下,政策的驅使外,越來越多的車企通過新能源車開始躍躍欲試的彎道超車,那麼BBA也不得不加入新能源車的競爭。相信未來幾年,他們也會推出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型。

10樓:風中狂沙

BBA的技術儲備能力肯定還是夠的,只是現在電動車市場還不夠大,單車成本高,利潤不足甚至虧損。如果市場需求足夠大,以BBA的產業鏈能力短時間鋪貨其實是很快的。而且現在電動車的電池續航瓶頸也是很明顯,BBA作為老牌豪門級大廠肯定會對這塊有長遠規劃。

11樓:總把形式過成實在

是純電的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備世界範圍內,銷量主體之一的大國中國顯然諸多不便作為家庭用車,充電樁的設計和擺放與物業之間的問題,別墅當我沒說

12樓:johnnyj

營銷概念完全不一樣啊。現在的電動車不能以傳統汽車的概念去看,電動車的理念更像是乙個科技產品智慧型手機,對比bba乙個平台一套動力系統至少也能使上十年。再不濟想想電摩和摩托完全不是乙個東西啊

13樓:安康天下

一邊是從CEO到一線員工睡工廠、7*15、老闆親自解決產品和工程問題;另一邊朝九晚

五、工作生活平衡、高管之間要反覆共識平衡。這節奏能一樣嘛

14樓:

因為電動車遠遠不夠成熟!充電?電池安全?零度以下續航?

還有,就我們國家目前發電量,如果我們全部換電車,電遠遠不夠用!

車企不比我們傻,知道這事遠不靠譜!電車目前還就是玩具

15樓:Charley

首先汽車更新換代沒有電子產品那麼快,一款熱賣的車賣個7年沒有問題。保養好的,20年前的車現在照樣可以用的剛剛的。所以傳統車廠有較長時間可以等待。

第二,自己花了幾十年研發內燃機就是現金牛啊,利潤那麼高,股東自然不會放棄這塊業務,轉而大力開發市場前景還不確定的電動車市場。

16樓:望雲山景

總設計師告訴我們: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但這是需要前提的:在開放市場、自由競爭、公平環境。不能產生利潤的技術,不過是廢紙一張,擦屁股都嫌硬。

理解了這層意思,你會對世界有個全新認識,大到世界格局和世界大戰、小到某個細分產業布局和技術開發的內在邏輯。比如一戰的爆發,日本失去的三十年。

技術開發和產業布局是需要成本的,尤其是作為全球第一大產業的汽車產業,巨量投資意味著巨大風險。以致現在汽車產業越來越集中,小國家慢慢就退出了。

德日都是汽車強國,但是現在都非常小心謹慎。首先是既得利益者;其次是目前電動車不領補貼、沒有配套政策的話,經濟性和便利性上還是幹不過傳統汽車。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不掌握市場和國際規則制定權。為什麼默克爾總往中國跑,豐田離中國那麼近為什麼投資那麼謹慎,特斯拉為什麼敢狂飆突進?

德日現階段最好的策略,就是保持傳統汽車產業競爭力的前提下,對新技術採取尾隨跟蹤手段,盡量的多方下注,絕對避免冒進。

17樓:

傳統車企的研發週期一般都很長,從立項到測試到落地,花個四五年是很正常的事情。

最直接的例子,這兩年大眾跟打了雞血一樣在大陸瘋狂出SUV,你看看這些車子的概念車和研發通稿,可以追溯到什麼時候。

對於傳統動力汽車的研發就已經這麼「慢」了,那涉足到新領域,自然會更慢了。

18樓:Xie Harry

答:是的

德國缺少電池廠商:寧德時代松下 LG 比亞迪等德國缺少電機稀土:澳洲稀土中國稀土美國稀土等小國家的悲哀呀德國國土面積35被日本37吊打

19樓:郭繼遠

主要應該不是技術問題吧,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1.傳統公司的大佬是做發動機出生的比較多,發動機的技術是傳統公司的優勢

2.現在的生產線不可能立刻淘汰,肯定要報廢才淘汰,才符合經濟利益最大原則。可能老的生產線報廢後,逐漸投入電動車生產線

20樓:划水

因為新生新能源車企很多都是網際網路思維。

即先推出乙個過得去的車,然後不斷OTA打補丁。

不信你查查為什麼這兩年特斯拉在北美可靠性排行榜倒數了,就是因為車型不斷爆發可靠性問題。

但新能源車企有乙個最大的優勢就是沒有歷史包袱啊,大不了搞不定破產清算唄,無所謂啊。

你問BBA敢不敢這麼玩?推出一款不成熟的產品是要負責到底的,畢竟家大業大不可能因為一款電動車就玩破產吧(ω)

ps:有人不信特斯拉可靠性倒數嗎?

21樓:蓋如鶴

市場教育好了,基礎設施準備好了,技術問題都解決了

我就問等BBA開始發力電動車的時候,50萬以內的車除了特斯拉還是哪個品牌能打?

22樓:阿姨洗鐵路

我覺得,就像iPhone要麼不出手,一出手就是大絕。bba是什麼?產業標竿啊!

要是為了出而出,品控也好,技術也罷。我覺得都會有問題。反正油車還在賣,也賣得不錯,不如慢慢準備電車。

等技術成熟,來的就是定義行業,不是更好嗎?以上

23樓:

看看創新者的窘境這本書吧, 受制於既得利益,傳統車廠在新能源方面雖然是有技術儲備,但推向市場過程中,會受到內部各種利益群體的制約, 導致反而不如新勢力推動的那麼快,執行力那麼強。

所以新能源車我還是看好特斯拉,蔚來,小鵬這些, 傳統車企即便有技術儲備在新能源市場也不會有太大優勢。 數位相機也是柯達先發明的,諾基亞的智慧型手機推出的也挺早的,n95還記的嗎?

24樓:

這都是幻想的答案吧,還一口乙個技術儲備,有啥純電的技術儲備?

企業技術研發啥的要靠錢,靠規模。你看看特斯拉的市值,700億了,僅次於豐田和大眾了,再看看各個傳統車企市值。只研究電動車能投入多少錢,傳統車廠只能抽出來一點點錢投入純電,能有多少錢……市值都不如純電的公司了,難道投研發一小部分錢在純電上面,技術儲備還能超過特斯拉?

福特純電車型Mustang Mach E是否還能稱之為 Mustang?

樹下小狐 這要看你對Mustang的理解了,如果你只認5.0 V8,那基本無解,如果你能注重的是Mustang精髓和駕駛感受,那恭喜你電馬Mustang Mach E是你的新選擇了。外形,不必多說了吧?馬標 長鼻子 溜背 尾燈,絕對是匹純種Mustang SUV車型,這點比較有爭議,但是別看它是輛S...

純電汽車的P檔是什麼工作原理?純電車無變速箱,P檔是否有鎖止結構?若無鎖止結構,停車斷電手剎夠用嗎?

雙持旋風AK 脫離具體車型談這個就有點兒大而化之了,因為有些電動車壓根連P擋都沒設計,更遑論有無齒輪鎖止機構了。別的車我沒細研究過,就說我的2016款EMGRAND EC7EV吧。我這車是電子檔把,自己做過嘗試,把車停在水平地面上 N擋鬆開所有剎車不溜車的那種 一鍵回P擋之後,手動解除電子手剎,下車...

指導價 30 萬以下的 BBA(賓士 寶馬 奧迪)車型如何選擇?

啦啦啦 其實英菲尼迪q50L的配置還是灰常良心的 秒殺同等價位其他二線及bba 只是多年前試駕感覺調適得不太協調,可能現在調校得好一些了,可以關注下 朱員外朱八萬 320要買短軸C200可以C200L價效比太低A4要買4驅上了四驅絕壁比BB猛一點。ATS底盤做工不太行不是之前進口的做工了。雷車沒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