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壁鏖戰中周瑜幾次想殺諸葛亮,在周瑜死後諸葛亮為什麼會如此痛哭哀悼周瑜?

時間 2021-06-02 12:37:46

1樓: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認真看過《三國演義》,在《三國演義》中周瑜可以說是被諸葛亮氣死的,而為什麼諸葛亮會痛哭,那完全是做戲給旁人看,讓一群為周瑜不平的人有原來諸葛亮這麼傷心看來他和周瑜的關係很好的錯覺。諸葛擅於攻心,這句話我覺得才是諸葛亮能多次取得勝利的原因。

2樓:TrustedInstaller

1,防止蜀吳撕破臉皮,聯盟抗曹才是上策。諸葛亮不得不去。

2,世間再無人懂諸葛亮,豈不叫人痛泣?「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親,言必從,計必行,又無猜忌,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若懸河,舌如利刃,焉能動吾之心哉?」和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簡直不要太一樣。

諸葛亮和周瑜的相同點太多太多。在對事物的看法上又驚人的一致。「火攻曹兵」「聯盟抗曹」,還有你們只看見了周瑜欲殺諸葛亮,諸葛亮又何曾不想殺周瑜呢?

所以才有了故意的三氣周瑜。「此人若不早殺,必為我江東大患」,諸葛亮又何曾不是這麼想的呢?

弔祭周瑜而痛哭又何曾不是在痛哭「時也命也」呢?

拾人牙慧

3樓:乞討

我們都知道這麼句話,叫「既生瑜,何生亮」。在《三國演義》裡,周瑜因為嫉妒,幾次想要殺掉諸葛亮,比如讓諸葛亮劫糧草啊,三天造十萬支箭啊,借東風啊。而諸葛亮總能神機妙算,化險為夷。

先不論這些是真是假,難道周瑜就這麼想殺諸葛亮嗎?其實,真實的歷史裡,周瑜根本就沒有殺諸葛亮的必要。

我們先看看兩個人的地位吧。周瑜呢,是東吳的全軍總司令,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諸葛亮只是劉備的乙個「參謀長」,連實權都沒有。

兩人的身份差了十萬八千里,如果周瑜想殺諸葛亮,根本不用那麼費事兒。但殺諸葛亮對東吳一點兒好處都沒有,周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聯合劉備抵抗曹操,他殺劉備的人幹嘛呢?

另外,歷史上的周瑜,絕對是軍事奇才,從小就帶兵打仗,赤壁之戰就是他指揮的,沒諸葛亮啥事。劉備手下的軍事能人,是關羽、張飛他們。周瑜就說過,有關羽、張飛這些猛將,估計劉備能成事兒。

也就是說,周瑜嫉妒關羽、張飛還有可能,嫉妒諸葛亮有點兒太勉強。

所以說,周瑜就沒想殺諸葛亮,因為對於周瑜來說,諸葛亮真沒啥好嫉妒的。

4樓:張皓雲

在下家住在當時吳都所在地,當地留有這麼乙個傳說。

都督是不安好心地詐死,他算好諸葛亮要來弔喪,準備埋伏刀斧手,以他破棺而起為號。

而然,諸葛亮識破了,他弔喪時鋪在都督的棺材上,用之前準備的蠟封住了棺材上的氣孔,然後鋪在棺材上防止都督出來。。然後都督被悶死,

哈哈哈,都是坊間閒話,雖做不得真,但還可以供君一樂

5樓:辣是痛覺

個人非常喜歡老版電視劇集《三國演義》中,對於諸葛亮得聞周瑜去世後反應的改編處理。

諸葛亮在此的反應,不是只用英雄相惜就可以完全概括的。事實上,除去嘆息之外,它真正表達的,是對於諸葛亮,周瑜這般天縱奇才,終究難以逆歷史發展步伐而行的悲劇所抒發的感慨。

電視劇集中,諸葛亮的原台詞是這麼說的,

周公瑾風雅超群,乃一代儒將。今壯志未酬,如星隕落,怎不令天下英雄同悲

這句話,重點在於壯志未酬。周瑜去世之時不過三十六歲,正值壯年,意氣勃發。赤壁之戰,率東吳水軍不過數萬人,便擊退曹操南下幾十萬大軍,真正可以說是名震天下。

本欲取荊襄西川,與曹操兩爭天下。卻不料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以至於鴻鵠壯志終成遺恨,終於懷憾而亡。

乙個有著遠大政治訴求和抱負的英才,沒有輸給對手,卻先敗給天命,這是古今中外,天下英豪皆為此同悲的事情——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若天命至此,人力不可挽回,那麼自己的一切努力又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諸葛亮在聽聞周瑜去世後,眼前必然會浮現出往日風雅超群,雄姿英發的大都督,死前壯志未酬,難以瞑目的遺憾神情。同為惺惺相惜的英才,難免生出兔死狐悲之情。也許那一刻,他也困惑甚至擔憂,自己有朝一日是否也會步周瑜後塵,尚未功成身退便先壯志未酬,死而後已。

他悲傷,不單單為周瑜一人而悲傷,而是嘆息滿腹經綸,雄才大略同樣難以逆天而為。那麼面對難以預料的命運,他又該如何自處。

諸葛亮選擇奮戰到了最後一刻。這是他偉大的一面,卻又是他悲劇的一面。他最終不得不走上了當年兩雄相爭的好對手走過的那條道路。

周瑜一場大火打贏了赤壁之戰,卻英年早逝,含恨而終;而後諸葛亮火燒藤甲兵,平定南方,雖有功於社稷,然必損於陽壽,最終死於五丈原。在五丈原,諸葛亮燈盡油枯之時,他夢中仍然是大漢統一天下,魏吳俯首稱臣的景象。然而卻終究是黃粱一夢。

這是英雄的悲劇,也許某一刻,他們可以竭盡才智,與天周旋,然終究不能逆天而為。上方谷的一場大雨,熄滅了那場險些燒死司馬懿的大火,也熄滅了在他有生之年,復興大漢火德的最後希望。那場借來的東風,終究還是要歸還的,天意如此,非人力可為。

孔明出山時,水鏡先生曾言「孔明得其明主,不得其時」。

公元234年,孔明病死於陣中,未成北伐大業。

而周瑜則早在24年之前,同樣死於軍旅,抱憾而終。

想來,這是兩個英才在人力不可為之時,充滿嘆息無奈的一次默契吧。

固然,在弔孝周瑜時,諸葛亮或許有誇張刻意之嫌。但在內心裡,他對於周瑜之死的別樣之悲,或許是其他人不一定能體會到的。

6樓:

老版電視劇集的感覺是軍師還是很欣賞都督的,而且由於智力上情商上的優越感(呃……),再加上年輕,他能體察其他人內心種種糾葛以及來龍去脈,於是相當寬容,比如萌萌噠各種傳話其實大局觀一流的子敬,比如之前不服他的關二張三,比如能設下苦肉計並且強忍著痛苦付諸實施的帥才都督。何況這一版都督想搞死軍師,原因也是出於替東吳考慮,覺得留著妖道必成禍害。

軍師探病告訴都督可以借東風的時候,都督差點激動得就打算永結同心……同盟了,但想到各自不同陣營強行忍住,一系列言動落在軍師眼裡,軍師估計是理解而甚至有點憐惜(?)的?

7樓:謝逸之

一、兩人是真正知音;

二、周瑜死後,諸葛亮失去乙個可以協助他對抗曹操的戰友;

三、雖說周瑜之前整過他,諸葛亮後來三氣周瑜,也沒少折騰回來。況且周瑜在赤壁之戰時候想殺諸葛亮屬於各為其主的行為,可以理解。

先留個名,明天抄原文。

————幾年後的分割線————

諸葛亮的祭文:

「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君其有靈,享我烝嘗!

吊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財,讓捨以居。吊君弱冠,萬里鵬摶;定建霸業,割據江南。吊君壯力,遠鎮巴丘;景公升懷慮,討逆無憂。

吊君豐度,佳配小喬;漢臣之婿,不愧當朝,吊君氣概,諫阻納質;始不垂翅,終能奮翼。吊君鄱陽,蔣幹來說;揮灑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籌略;火攻破敵,挽強為弱。

想君當年,雄姿英發;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義之心,英靈之氣;命終三紀,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腸千結;惟我肝膽,悲無斷絕。昊天昏暗,三軍愴然;主為哀泣;友為淚漣。

亮也不才,丐計求謀;助吳拒曹,輔漢安劉;掎角之援,首尾相儔,若存若亡,何慮何憂?嗚呼公瑾!生死永別!

樸守其貞,冥冥滅滅,魂如有靈,以鑑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嗚呼痛哉!

伏惟尚饗。」

「從此天下,更無知音!」可以證明第一點(當然這屬於諸葛亮單方面說法)。

「助吳拒曹,輔漢安劉;掎角之援,首尾相儔,若存若亡,何慮何憂?」說的是第二點,周瑜如果活著,對抗曹大業是有利的。

至於第三點,在赤壁之戰時:

周瑜謝出,暗忖曰:「孔明早已料著吳侯之心。其計畫又高我一頭。

久必為江東之患,不如殺之。乃令人連夜請魯肅入帳,言欲殺孔明之事。肅曰:

「不可。今操賊未破,先殺賢士,是自去其助也。」瑜曰:

「此人助劉備,必為江東之患。」肅曰:「諸葛瑾乃其親兄,可令招此人同事東吳,豈不妙哉?

」瑜善其言。

可見周瑜要殺諸葛亮,是因為他認定此人對江東有威脅,並不是因為嫉妒諸葛亮。是出於公義而不是私仇。否則的話,他嫉妒諸葛亮,又怎麼會同意招他「同事東吳」呢?

8樓:李旺

孔明曰:「代瑜領兵者,必魯肅也。亮觀天象,將星聚於東方。

亮當以弔喪為由,往江東走一遭,就尋賢士佐助主公。」玄德曰:「只恐吳中將士加害於先生。

」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猶不懼;今瑜已死,又何患乎?」

知道諸葛亮為啥哭周瑜了吧?當然可能有點惺惺相惜,但多半都是貓哭耗子。諸葛亮要去東吳發掘人才,倘若不這樣哭喪,沒準就被東吳將士生吞活剝了,有原文為證:

孔明徑至柴桑,魯肅以禮迎接。周瑜部將皆欲殺孔明,因見趙雲帶劍相隨,不敢下手。

孔明祭畢,伏地大哭,淚如湧泉,哀慟不已。眾將相謂曰:「人盡道公瑾與孔明不睦,今觀其祭奠之情,人皆虛言也。

」魯肅見孔明如此悲切,亦為感傷,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

最後諸葛亮成功挖走了鳳雛,自此劉備是左龍右鳳。

9樓:王若楓

1、周瑜是能理解他的人;

2、對立是各為其主,二人之間沒有個人意見;

3、周瑜是智力上能跟他比拼的人,對手難得,惺惺相惜;

4、哭一場能展現自己做人的大度;

5、哭一場能化解或壓制蜀吳之間暗藏的裂隙,不至於過早地表面化。

10樓:老衲好羞澀

在我上小學的時候把,大概,我看一般畫書,大概是16開大小,叫365故事什麼的,有一篇就是這個,

說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氣不過,於是心生一計,詐死!讓孔明弔孝,然後殺之。

周瑜害怕棺材裡不透氣,於是在棺材上開了一些小孔,被諸葛發現了,於是諸葛特別悲痛的大哭,哭的太逼真,吳中國人忘了殺諸葛亮了,然後高潮就來了。

諸葛暗自搓了一堆小泥丸,每次大哭一錘棺材,就是堵住乙個小孔,如此反覆,孔明哭的那叫乙個慘,捶棺材捶的那叫乙個痛。

恩,諸葛弔孝完畢。

周瑜,卒

你感受下

《三國演義》中,周瑜想殺諸葛亮怕被恥笑,設宴殺劉備時為什麼不怕被恥笑?

龍楚象 其實周瑜自己就回答了這個問題 玄德世之梟雄,不可不除。吾今乘機誘至殺之,實為國家除一後患。此時的他,覺得殺了前來結婚的劉大耳屬於國家公義,自己的行為是愛國與為國擔當,所以不但不恥,簡直是光榮和自豪了。換到後來要殺作為盟友的孔明,則難免理由和底氣不足,且有過河拆橋的卑職之嫌,儘管可能也是為了國...

周瑜領導並指揮的赤壁之戰,為什麼會讓諸葛亮拿了FMVP?

子弈 那你看說得是演義還是正史了。演義裡面羅貫中屁股偏的挺蜀漢。諸葛亮能草船借箭,借東風等等奇異技能。多智近乎妖,周瑜自然比不過。正史裡面的諸葛亮就沒那麼高光了。孫權集團是孫劉聯盟絕對主力。領導戰役的周瑜,聯合孫劉的魯肅,詐降的黃蓋等功勞都比諸葛高。 李壞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

三國時期的赤壁大戰中,諸葛亮為什麼派關羽在華容道劫殺曹操?

白河朋也 三國志13威力加強版 有個劇本叫 華容道之變 講的就是曹操如果殞命華容道,幾個兒子曹丕曹植曹彰互掐,劉備趁機襲取許都天下大亂。我玩這個劇本的時候,曹丕很快地就把其他弟弟乾掉了,保住了河北,而我天天疲於奔命地同時對付曹丕孫權劉璋馬騰,最糟糕的時候他們還組建了反劉備包圍網 反劉聯盟 雖然最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