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真的沒有被司馬懿看出來嗎?

時間 2021-05-07 02:46:23

1樓:tom

既然標籤裡沒有演義,我就當正史講。

正史裡,武侯與宣王沒有在西城坐城樓看山景。

正史裡記載的空城計,是西魏宇文泰爭虎牢失敗,敗退關西;高歡大軍疲憊,派大將劉豐生部銜尾死追。

西魏大將王思政在桓農替西魏軍阻擋追兵,因為手中兵弱,沒有正面對抗的底牌,不僅不逃,反而讓人大開城門,自己解衣躺在城樓上,慰勉將士,以激勵士卒,表示自己的膽略。幾天後劉豐生帶東魏兵殺到城下,見城門大開,又知道王思政的名聲,心中大怯,竟不戰而走。

所以我自動把武侯與宣王替換成王思政與劉豐生。當時也是三國,東魏、西魏、南梁。英雄、能人如林,不遜於魏蜀吳三國時代。

王思政與劉豐生都是一代名將,王思政史稱「忠節冠於本朝,義聲動於鄰聽。」劉豐生是高歡託孤眾臣,「劉豐生遠來投我必無二心。」英雄對撞,還是有故事可以推演的。

那麼,王思政的空城計正沒有被被劉豐生看出來嗎?我以為是的。劉豐生必無二心,所以不會像彭樂、慕容紹宗那樣玩養寇的把戲。

(彭樂追上宇文泰,被宇文泰一句話把他放了;慕容紹宗追上侯景,被侯景一句話把他放了。)當時劉豐生兵也疲憊了,不思戰,並且王思政名聲在外不好惹,所以劉豐生真的以為王思政有陰謀是大概率事件。

最後乙個不可辯駁的證據,劉豐生後來潁川死在王思政手裡,證明劉豐生智商、才能完全被王思政碾壓,不存在劉豐生看破王思政的可能。

至於覺得王思政與劉豐生的分量太輕沒有說服力,那是想多了。王思政任西魏東道行台、大將軍、都督,還任東魏都官尚書、儀同三司(沒錯,王思政這濃眉大眼的也背叛革命了,是個貳臣,想不到吧。)劉豐生任東魏左衛將軍、儀同三司、都督,地位絲毫不比武侯與宣王低。

所欠缺者,沒有什麼人商業吹捧罷了。

2樓:肥雪

司馬懿:嚯喔,看到了我司馬懿,沒有選擇逃跑,反而還坐在城牆上等我過來嗎?

諸葛亮:如果不這麼做的話,就沒辦法把你暴揍一頓了啊司馬懿:噢,那你就儘管試試吧!

諸葛亮:(單手插褲帶,另乙隻手扶住頭上的孔明帽)噢啦噢啦噢啦噢啦噢啦噢啦噢啦噢啦噢啦噢啦噢啦噢啦噢啦噢啦!

司馬懿:木大木大木大木大木大木大木大木大木大木大木大木大木大木大木大!wryyyyyyyyyyyyyyyyyyyyy!

3樓:油炸舍利子

見過古琴麼?沒見過的話可以找乙個試試。我覺得如果司馬懿已經走到了乙個可以聽到諸葛亮古琴聲的位置的話,那他只要往前跳一步就可以直接扇孔明乙個大耳光。更別說長矛大刀弓箭了。

司馬懿到底為何不識破空城計

專抽趙子龍 諸葛亮向來謹慎,所以不會弄險,敢大開城門示弱,必然有伏兵。司馬懿多疑,所以必然考慮到這一點,這也是諸葛亮利用自己謹慎特點來反向操作的一次險計。三國演義裡寫的很清楚了,前因後果都很清楚,字也寫的很明白,後人就別去加戲了。至於虎嘯龍吟裡,曹真也說的很清楚了,司馬懿養寇自重,把別人當傻子,導演...

請問司馬懿是否識破了孔明的空城計?

浮士德 一切 養寇自重 論都是腦補。寫東西時,XX角色其實是A,但是為了達到B的目的而表現出了C,那麼如何體現AB呢?就是在C的過程中加入暗示AB的東西。沒有暗示和伏筆,最後突然反轉成了AB,一般都稱為空降設定。從這個角度來看羅貫中的原文,已經很明顯了,就是C。AB屬於腦補,無非是覺得C不太可能實現...

三國中的空城計到底有沒有被司馬懿識破?

正史中沒有空城計,打街亭的是張郃。不過馬謖失了街亭後,諸葛亮撤退的時候,的確有過 空城 的命令。基本上是把先頭得到城池中的糧草和人口全部遷回蜀中,沒辦法老家太缺各類資源了。大約彈琴的 空城計 就是這麼訛傳下來的。 許瀝丹 古琴的音量是所有樂器中最微弱的。現代的古琴琴弦是用鋼絲和尼龍線做的,就算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