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滅亡是因為法家思想嗎?

時間 2021-05-06 16:27:17

1樓:沐見清

只談談法家思想。

法家特別適合戰國時代,因為他能富國強兵。原因何在?秦國的法是商君的法,核心體系為二:農與戰。二者互相保障,加之以軍功體系,所以無往而不利。

等到統一之後,一切都變了,以往的敵人現在成了自己人,戰鬥力量不知所之,於是秦皇南征北戰,看似威風,也確實威風,但是不解決統治危機的問題。

以商君之法治天下,必然要有乙個強有力的對手作為支撐,將國家變為「軍事主義」的國家,這樣才能充分動員國家力量。統一後這個前提不存在了,矛盾就出來了。但是歷史是有慣性的,而且統一是秦始皇實施的,他有足夠的手段和威望去壓制山東六國,但是他死了。

秦法確實嚴苛,連秦民都受不了,更何況上台的是秦二世,把秦法又修改一通,比之秦始皇時期的更為嚴苛。山東六國的民眾本來都不樂意為秦民,所以一出現了火星子,立馬引爆山東。

乙個國家崩潰的如此之快,必然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就是山東地盤不穩固,人人思變。這又不僅僅是法家思想的原因了,更有歷史的原因。但是法家思想對山東人民所實施的壓迫是可以想見的,人不樂而加之以歷史歸屬感,所以「大楚興,陳勝王」後,山東各地幾乎全反,這個才是關鍵的亡秦之因素。

2樓:德蕩乎名知出乎爭

是的。答案是明顯的:

秦朝能夠完成統一六國是因為法家思想,

所以秦朝滅亡也歸於法家思想。

沒有法家思想,秦就是六十世也不可能會變強,就不會存在有秦朝一說。

不是法家思想好或者是不好

關鍵是看你如何用,能不能用好。

3樓:冷月寒星

當然不是

自戰國以來,便一直都是戰亂不息,由其是秦統一戰爭,幾乎耗盡天下財力、物力和人力。這時的天下,最急需的是「與民休息」。

但是,始皇帝卻完全沒有給天下任何休養生息的機會,他完全忽視天下黔首們的生存需求,一樁樁堪稱前無古人的偉大工程和壯舉相繼出爐:盡消天下兵器,為十二銅人;修長城、築直道;盡驅七十萬刑徒,起驪山皇陵;發五十萬大軍,南征嶺南;焚詩書坑腐儒;統一文字、度量衡……

這些壯舉,皆是利遺千秋,而卻為禍當代的作死行為……始皇帝沿著既定的道路一意孤行,他只在意他想要的萬世基業,卻完全無視小民黔首想要的東西。但令他始料不及的,卻恰恰是這些黔首與他的漸行漸遠,使得他的萬年大廈的基礎開始崩解。

天下苦秦久矣!

4樓:wangyanga4

秦二世而亡大致是兩個原因:

一是大帝國的轉型問題。秦西元前221年統一六國,統治區域由關中地區擴充套件到幾乎整個中國地區,原有制度的適應性成了問題。統治關中地區和統治中國完全不是乙個數量級的問題。

縱觀整個秦王朝,沒有跡象表面秦對其制度進行了適應性調整。

二是有分封制改為郡縣制過於激進,制度太激進就要付代價。六國貴族的反撲就是付代價的提現之一。

5樓:一醉經年

最主要的是六國貴族並沒有清洗掉,而且由於是第一次大一統各中國人民對秦國認同度不高,所以秦國死在了六國復辟勢力手中。秦國當年最優解應該是徹底清洗掉六國貴族,然後對平民階級進行一定程度的懷柔

6樓:阿拉蕾

說到秦國的法家,首先想到的是商鞅法家代表人物,因為他秦國變得強大。(內因是因為秦國的人才激勵政策),又想到以前課本上說過陳勝吳廣起義,沒記錯的話是因為延誤了時間,回去也是處死,不如反了。秦國的法律何等殘酷。

呢麼壓死秦國的最後一根稻草到底是什麼,為什麼秦國從呢麼寬鬆的政策到後來變的呢麼殘酷。看過張藝謀拍的英雄其實很好詮釋了這一點,秦國滅了6國後,6國的人都恨秦王,都要殺他。呢麼換位思考如果你是秦王總有刁民想害朕,你要採用什麼要的思想來治理這個國家。

還有一點秦王是個野心很大的皇帝,他要立千秋萬業之功。所以它內部統一了文字、 貨幣、建立了中華這一思想沿用至今。外部因為秦國本來就在邊關,早就跟強大的匈奴多年爭鬥不休。

而現在統一了後能想到的絕對威脅就是如何防禦住匈奴的入侵。所以他修築長城,養重軍把守邊關。這一條也是現在大家普遍公認秦國滅亡的原因,按照高曉松歷史觀解釋呢就是當時的經濟技術發展不足以支撐秦王的這個野心導致他加速的滅亡。

說到這裡我仍然沒有辦法回答題主問的這個問題,因為我覺得秦國的滅亡有很多種原因,而不是乙個單項的原因。而這個單項也跟整體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最後可能只能引用羅貫中的呢段話了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7樓:鵬鵬

主要是秦朝赤字太大。

秦始皇十幾年幹的事,超過人家一百年。修萬里長城,修阿房宮秦始皇陵,修直道靈渠,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等。當然大部分事應該幹,但不能這麼快。

老百姓受不了。尤其是春秋戰國幾百年亂世剛剛結束,大家要休養生息。

同樣,為啥漢武帝折騰沒有亡國?漢帝國經歷劉邦呂后,文景之治近百年休養生息,有錢有資本。

8樓:湘西老土匪一名

法家?儒家這麼恨、怕法家,也沒敢消滅法家。連科舉都還專門有這個科目,法家貫穿了大部分的王朝歷史。

儒家自已都不相信,靠四書治理天下。而接秦位的漢,壓根不是什麼約法三章,就把整個大帝國治理明明白白的,還是承接的秦律令,只是放寬點處罰。所以秦亡並不是因為法家,主要是史家投了儒家唄,那你想嘛。

9樓:臥看滄海

只因為嬴政濫用了法家思想。

法家的根本是:有功則賞,有過必罰。以此為基礎制定法律。

但是秦始皇把法律定義為自己的慾望。凡是滿足不了他自身慾望的事情就是犯法,誠如史記裡所說「天下皆為其虜」,他把天下人都當成了他自己的奴隸,所謂的法律也只是他一言決之的東西。

歸根到底,嬴政一統天下後,就有點兒飄了,沒有統一戰爭前那麼克制和英明了,導致了他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瘋狂徵發民力,而法家的法律反而成了他慾望的載體。

10樓:黛之彼方

不是,法家思想終究只是一種治世理念。把治世理念融入國家政策的是商鞅變法。而商鞅變法的時候秦國的版圖還侷限於關中,所以把適用關中的秦國體制推行到別的國家地區會發生什麼?

即便是商鞅也沒法預料的……

而這才是秦國滅亡的內在原因:

11樓:燈火闌珊

不能說是。

法家思想是歷代所實際採用的治國方針。百代皆行秦法,不是說說而已。秦代所確立的官僚制度、郡縣制,現在還在用。

秦代確立的國家控制鹽鐵等戰略物資,是國有經濟的開端。秦代以法家為指導思想,與後世以儒家為指導思想,及現代以共產主義為指導思想,思路是一樣的,凝聚共識。秦代的軍功爵制,打破血緣世襲,憑藉功勞才能上公升,後世的科舉制度,現代的國考與此類似。

應該說,法家所開創的很多,我們現在都在用。所以秦國的滅亡全部說是法家的因素,那是不合理的。從漢初對秦朝的反思來看,集中在嚴刑峻法和徭役過重,從詞語上看採用了」嚴」」峻」等詞語,可以感受到法律嚴苛,和負擔的沉重,而且劉邦陳勝吳廣等人之所以造反,一大原因是服役期間,耽誤了時間,只能逃亡或造反,不然只有死路一條。

漢初的這些人都是經歷了秦朝的統一和滅亡,應該說是感同身受,所說的話,是有根據的。

綜上,法家有其長處和短處,秦朝的滅亡,有法家的因素影響,但關鍵是秦朝統治層未能順應歷史潮流,改變制度,對法家進行發展。法家本身就是乙個要求不崇古的學派,失去這一點,法家也就走到盡頭了。後世引領中國的儒家在明清固化,一樣被淘汰。

12樓:華夏不朽

不是。按照某些人法家=短命的邏輯。

我是不是也可以用新莽來證明儒家思想是糟粕?王莽是一位儒家知識分子,怎麼他的新朝就只存在十六年?

所以,那種把過錯和責任都推給某某思想的觀點還是省省吧。

13樓:百鎮雄關

先引用潤之先生的一首詩——

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龍魂死業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我知道秦國因法家思想從戰國七雄墊底,從被吳起玩壞,從百年衰落,到戰國七雄最強,到一統天下 。

百姓揭竿而起?試問秦朝之時姓、字已經普及到普通百姓了嗎?試問項燕的孫子項羽是普通老百姓嗎?試問魏國大夫的曾孫算普通老百姓嗎?試問十八路諸侯有幾個不是六國貴族?

至於現代,我相信諸子百家的思想對我們現代化的各個方面,都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我們要做的,是將它們系統化,體系化。

14樓:唯心的唯物主義者

額,怎麼說呢。法家只是提倡法治,但好像沒聽說提倡酷法。而且題主所謂的法家其實是個工具。

這個工具是造福人民還是禍害人民要看使用工具的人。你如果因為秦朝殘酷就給法家安個殘酷的標籤會感覺怪怪的,就好像乙個冷血的殺手用刀殺人,最後你評價說這刀真冷血一樣(冷血字首傷害+10)。溜了!

如果採用法家思想的秦朝長久存在下去,會對後世產生什麼影響?

FeHng 你是不是搞錯了啊?秦朝的法家和現代法治完全不是一回事。哪個封建王朝都有法律。難道秦朝法律更好嗎?不!秦朝法律制定的很爛。法家治國是什麼?是以君王為唯一權威,用嚴刑峻法來控制百姓,是弱民之法,這是法家大家韓非子說的。法家的思想很簡單,那麼多百姓怎麼管理呢?把他們全變成犯人一樣管理,全部帶上...

蜀國滅亡,是因為後主劉禪無道所致嗎?

之乎者也 時也,勢也 劉禪的無道只不過加快了蜀漢滅亡的程序 假如劉禪早點死了 換個新皇帝 或許可以延續一段時間 但除非有非常英明神武的 否則被滅也是遲早的事 愛德華黑太子 丟了荊州蜀國就成困局了,擱誰都一樣,魏國都穩得開始內鬥了,放劉邦估計都夠嗆,諸葛亮沒修養好生息和培養人才背一部分鍋,姜維大鍋,後...

北宋是因為宰相鬥爭而滅亡的嗎?

劉玉軍 一連串錯誤導致北宋的滅亡。1 皇帝太窩囊 2 外交政策失誤 3 黨派鬥爭 4 遼國滅亡和金國崛起太迅速 5 開封地理位置太差,游牧民族長驅直入。6 不僅皇帝窩囊,整個士大夫階層都窩囊,貪生怕死。7 壓制主戰派和民眾保家衛國。北宋的滅亡在歷史上絕無僅有,就是窩囊死的,其他朝代都是外有強敵或者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