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明朝天子守國門的時候總是充滿驕傲?

時間 2021-05-06 09:51:25

1樓:六朝松

大領導做出一項決策,磚家對決策的合理性給出事後解釋,總不能說他在南京睡不踏實,整天夢見他爸站在床前吧?

如果朱標死後,他爸讓二哥繼位,然後是他三哥,兩個短命鬼死後,他從北平回南京繼位,他還會拋下他爸的墳,遷都北平嗎?

2樓:請某乎改叫舉報乎

胡元怒道:「亂臣賊子,神氣什麼?!朱棣!

要不是你做賊心虛,知道自己胯底下這張椅子來路不正,何至於徙寧王於瘴地,又何至於內遷開平衛,一退七百里!自毀長城,把漠南雄鎮拱手讓於北虜!你對得起開平王、岐陽王,對得起太祖高皇帝嗎?!

啊?!兀自在此胡吹大氣,什麼『天子守邊』——孽障!你也配稱天子?!

3樓:知了

當朱棣遷都北京的時候,是面臨著很多壓力的。

這個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乙個是朝臣的反對,另乙個是北方蒙古各殘部的時時寇邊。

從古至今,中原王朝的最大敵人一直都在北方。可以說,正因為北方百姓的苦苦抵抗才換來南方百姓的安居樂業。

等外敵殺到南方的時候,北方早已是屍橫遍野,白骨累累了。

但大部分人都嚮往安逸,都有眼光的侷限性。遠在南京的朝臣和皇帝是很難理解北方的付出和苦難的,「前方吃緊,後方吃緊」才是一般的常態。

他們以一種看戲的態度看著北方的戰事。他們會覺得,失了燕雲,還有黃河天險。失了中原大地,還有長江天險。

只有真正的大難臨頭,他們才後悔莫及,但一切都晚了。

朱棣遷都北京,朝廷中樞北移,大軍也向北方傾斜,就是因為他看到了這點。

他將自己陷入危險之中,以自己的態度向天下人表明,他願意以皇帝之尊為了天下百姓的安居樂業去守住北方。

這是乙份責任,而無論什麼時候,敢於承擔責任的人都是令人尊敬的,特別是皇帝。

後來,土木堡之變,大明精銳盡喪,景泰帝和於謙堅守京城。

李自成兵臨城下,崇禎帝最終沒有選擇南逃,而是自殺殉國。

雖然這裡面有很多客觀的原因在,但最後「天子守國門」的結果在那裡擺著。

明朝的皇帝在面對危難的時候,不知要比拋棄百姓逃入蜀地的唐朝皇帝,和一路南逃的宋朝皇帝要好上多少。

王朝興衰輪替是正常現象,但敢於承擔責任的皇帝卻少之又少,所以明朝皇帝就顯得難能可貴了。

或許他們能力有限,或許在今天看來,他們的做法顯得有點愚蠢,但這份骨氣和責任卻是令人佩服的。

而之所以驕傲,就是因為他們真的做到了這些。

4樓:2020新科歐冠冠軍

順軍士兵說:萬歲爺每次都御駕親征

清軍士兵說:愛新皇室帶頭領兵衝鋒

明軍士兵說:這有什麼了不起的,我們的陛下坐在紫禁城裡不動,前線就每天向他靠近。

老爛梗了。

5樓:「已登出」

因為某些營銷號帶節奏

某些人覺得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話太熱血了,畢竟對他們的智商客觀的說鬼的天子守國門,九邊被吃了?可笑

6樓:蘇瑾

朱四遷都的時候,北京不是國門,天子守國門什麼的都是嘉靖朝才有的說法,八達嶺長城是戚繼光修的,這個時候才是天子守國門

護佑京畿的土地都丟了,把首都暴露出來,扯個天子守國門來遮羞,屬於把陽痿誨成寡欲

信你就輸了

7樓:薈芳裡美姐兒

首先,」天子守國門「沒有出處,純粹是源於某些那些歷史發明家自我感動的話術。

其次,可以拆分一下這句話:

」國門「最多算是國都城門或者意譯為邊境,明天子根本就沒法守.......後期地方大軍衝破城門時,他正在宮裡忙著處死宮眷。

外面官兵拼死抵抗,宮裡的天子忙著殺活人給自己殉葬,然後找個歪脖樹一吊......

「守國門」三個字,他的行為連個筆畫都搭不上。

以歷史發明家為首的這批「精神朱家人」,編故事之前,也要符合常人的邏輯不是?

編出來這東西根本唬不住人,經不住推敲。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8樓:DLLSF

這一般是在罵XX「北狩」的時候才會拿出來說,明代其實沒骨氣的皇帝還是有的,但是烈皇雖然治國無方,但是畢竟殉了社稷江山(所以才會給人那麼大震動,畢竟歷朝歷代亡國之君殉死的畢竟是少數)

9樓:Knightfy

因為明朝和清朝一樣,能拿出來吹的東西不多

天子守國門,聽著是挺壯氣魄的

但實際上呢?

乙個北京得靠著江南多少供養,全指望一條大運河,這又會反推朝廷抗拒海運此外,京畿從來都是乙個國家的核心,你的國都也先來遊行過,皇太極來劫掠過,開封的教訓還不夠嗎,只能屯重兵守衛,這又加重了對運河的依靠

自從好聖孫丟了蒙古,北京成了國門,長城九邊鐵桶陣就垮了

10樓:

因為沒有知識。題主你清醒一點。燕王掃北的確是去了五次,但僅僅是帶隊去溜達了五次,和勢力範圍沒有關係。

奴兒幹都司也是在九邊外,如果把這塊地當大明一部分,沒必要圈在長城外面。

11樓:Barrett

成祖出擊典型的進攻型防守,土木堡把成祖時代留下的三大營主力敗光了,明朝由進攻專為被動防守,這是國力減弱的表現。北京是燕雲十六州的幽州,守燕雲就是守中原,乙個王朝把經濟文化政治移到長城線旁邊,是需要巨大實力和勇氣的。

12樓:黑色鬱金香

滿清入關後,多爾袞詢問一名漢臣:「為什麼明朝一定要堅持天子守國門?這不是太不理智了嗎?」

漢臣答道:「就算不堅持天子守國門,國門也會不斷向天子靠近。」

13樓:工地一哥小新

如何評價崇禎皇帝朱由檢?

明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乙個漢人統治的封建王朝,無論是否包含一定政治色彩,總是聚焦著太多的目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在今天更多的是一種象徵,是滿足了一部分人的理想主義。

我記得我小時候網上大多對崇禎是往好評價,這幾年則大多是詆毀他能力不足。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本就是歷史的必然趨勢,沒有任何乙個國家或者乙個王朝是會永遠存在的。不像是亡國之君的崇禎卻偏偏生在了皆是亡國之象的晚明是歷史的諷刺,在一部分人看來更多是一種悲壯,畢竟人力終究不可能戰勝歷史大勢。

其實客觀來說,天子守國門這件事驕傲是談不上的,亡國有啥可驕傲的。但是由於人們總是傾向於英雄和浪漫,而悲壯總是和英雄浪漫連在一起(參考項羽),這其實是人性骨子裡的一種理想主義,而崇禎本質上而言則是滿足了一部分人的理想主義,並隨著逐漸上公升到了家國情懷,就成了一種驕傲。

14樓:

明在建都問題上沒有錯誤(北宋則在首都選址上犯了歷史性錯誤),以北京為核心的九邊在國防上發揮了重大作用。其敗亡另有原因,最根本的內因是腐敗到了失衡的地步。

15樓:明劍

嘉靖二十九年(2023年)六月,俺答率軍犯大同,總兵官張達和副總兵林椿皆戰死。因賄賂嚴嵩子嚴世蕃而任宣大

總兵的仇鸞惶懼無策,以重金賄賂俺答,使移寇他塞,勿犯大同。八月,俺答移兵東去,八月十四日,入古北口,殺掠懷柔﹑順義吏民無數,明軍一觸即潰,俺答長驅入內地,營於潞河東二十里之孤山(今通州東北)、汝口等處,京師戒嚴。

整個庚戌之變期間,「諸州縣報所殘掠人畜二百萬」

這他麼是「天子守國門」????你們確定這麼說的不是明黑???

16樓:壽琛

就像一開始北宋定都汴梁一樣不要因為後期皇帝不給力就汙衊前期皇帝的愚蠢

雖然汴梁易攻難守,曾令趙匡胤產生遷都之念,但在北宋開國之初,定都汴梁卻並非草率之策、錯誤之舉。

汴梁位居中原,春秋時為鄭地,戰國時為魏都。隋朝開通大運河,運河經汴梁入江淮,使這裡成為了鎖控南北水路交通的咽喉重地。到了唐中後期,北方藩鎮割據,戰亂頻頻,經濟中心移至南方地區。

作為南糧北運必經之地,汴梁迅速崛起。趙匡胤建立大宋之際,汴梁城「當天下之要,總舟車之繁,控河朔之咽侯,通荊湖之運漕」,交通四通八達,十分便利。而此時的長安和洛陽,由於連年戰亂,受到極大破壞,經濟凋弊不堪。

對於實行強幹弱枝政策、在京城駐守著龐大軍隊的趙宋王朝來說,要解決官府和軍隊的給養問題,汴梁無疑是建都的首選城市。

汴梁無山川之險,不利於守,卻未必不利於攻。以四戰之地取攻防要樞,縱橫捭闔,無論南下還是北上,進退自由的汴梁城都顯得利兵利戰。開國之初,趙匡胤為實現統一南征北戰,戰略上是攻勢而非守勢,在別人的土地上擺開戰場,對自家後院的擔心似乎有些多餘,定都汴梁仍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朱棣一直主張進攻代替防守他可不能未卜先知後代子孫越來越退化連北京也守不住

17樓:榕樹

現在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看看英國首相進了ICU一趟。支援率蹭蹭上公升。

心理學上講叫同理心 ,一國領導人也生病了,乙個皇帝居然也戰鬥到最後一刻,脫離了高高在上大家當然喜歡。至於驕傲,為自己喜歡的東西驕傲有錯嘛?

18樓:秋梓

主要是宋徽宗把為君的下限拉到了乙個極度低的地步,以至於後面只要是打到首都不跑的,基本都能給個小紅花。

偏偏好明首都在北京,距離北疆防線沒多少路,沒有戰略縱深很容易被打。

所以,所謂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其實是個為結果論的話。並不是明朝皇帝真的個個都這麼剛,只是湊巧沒讓他們跑掉而已~

19樓:發財戰區

天子守國門只是後人評說,明代並不推崇這種說法。

而實際上造成"天子守國門"狀態的,是明朝自永樂起的一系列縮邊。

20樓:白開

來了來了,說明必帶清,倆弟弟王朝互相比爛還行,能不能整點新鮮的了,這點玩意翻來覆去好幾年了也不更新

我倒覺得天子守國門這話是在抽朱棣老爺子的臉,你尋思尋思,老爺子在北邊錘人錘了小半輩子,後來大侄子孝順送叔叔榮登大明天子寶座,正意氣風發的時候遷都北京,怎麼尋思都是為了北伐加強北方控制準備的啊,老子是燕王的時候都不虛你現在是大明天子了收拾你不是更舒服了。老爺子打了半輩子仗能不知道首都靠前的危險?很明顯他的心理就是爺優勢很大,爺就是要錘你,你們這幫弟弟等著挨錘就得了,還敢來打我怎麼著。

結果就跟秦長城是進攻型要塞結果拉誇後人給變成防禦了一樣,朱棣後邊的拉誇後代把出過門變成守國門了,我要是朱老爺子非得起來把這幫玩意挨個阿魯巴一遍,朱祁鎮和朱由檢兩遍起步。

21樓:施佩卿

因為他們以為只有一次北京保衛戰。其實到明中後期,蒙古多次到北京周邊劫掠,堂堂大明朝連今天北京市這一點地方都不能保證安全。

22樓:尋道人

乙個明軍百戶和乙個滿洲大兵在陰間相遇,滿洲大兵吹噓說:「我們滿洲人在可汗的領導下五次破關,可汗每次都衝擊在國門的最前線,有這樣的可汗何等榮耀?」

明軍百戶笑了笑說:「這有什麼,我們的朱家陛下什麼都不敢,國門就會向他自己走來。」

講個笑話別當真

就這麼說吧,要擊潰乙個明粉對明朝廷的一切幻想,只要給他看顧誠的《南明史》就行了。如果乙個明粉不認為漢家江山旁落的責任是在腐敗無能的明朝廷身上,而將之歸咎於大順義兵不做安安餓殍,或者滿洲太強大撿柿子,那他就會比滿遺還要惡臭。

從乙個開拓進取的攻擊者變成乙個整天挨打,陸續失去河套和遼東控制權的小媳婦,無論怎麼渲染悲情氣息,喪事喜辦,都無法否定晚明無能崇禎有罪的事實。所以這句話就是很丟人的。粉明的有粉朱家頭兩號皇帝武德豐沛,指哪打哪的。

有粉於謙、張居正的能臣忠臣人格魅力的。有喜愛戚少保、毛文龍等武將求變救國的,還有粉徐光啟等「洋務派」眼界開明、大有可期的。但這個群體裡也有粉魏忠賢殘虐人民效率遠超東林的,粉乙個幹啥啥不行罷官第一名的苦命皇帝的。

這種人就和粉滿清不粉康雍乾三代的大擴張非要去粉慈禧老太后的清粉一樣,算不上啥「粉」,更多的是出於某種目的(比如要渲染X民族主義情緒等),借古說事罷了。

關於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說法正確嗎?

天子守國門 朱元璋 老子建都在南京 朱棣 作為篡位者,北京是我老巢,南京不安全吶朱祁鎮 叫門算嘛?君王死社稷 朱祁鎮 也先太師,我這就去叫門 朱由檢 門給我鎖了我出不去啊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 朱祁鎮 把功臣妻女給蒙古人為奴怎麼能算和親呢朱厚照 我那叫賞賜,經濟援助知吾知呀?朱厚熜 不出玉...

為什麼在乙個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的朝代,對於兵士卻如此瞧不起?

李煒 難道不是太平天國嗎,看一下天王宮的位置,再看看滿清的江南大營所在地 孝陵衛的位置,更奇葩的是,同時期太平天國還占領了天京以東的鎮江和長江以北的揚州 不二尚書說的特別好。是的,元代的北方確實完蛋了。徐達常遇春的北伐進攻滄州以北的時候,這裡已經根本沒有路了,已經變成了無邊的荒林。我家家譜記載,宋末...

為什麼每次靜坐的時候都心猿意馬,較難意守丹田,請問有什麼好辦法嗎?

1 每天要有一定的體力活動量,或體育或勞動,總之適度勞累。如果身體太閒,靜止不動,心反而容易躁動。2 少接受各種雜亂資訊,娛樂節目盡量不看。3 遠離人際是非糾紛,這得放棄一些利益。潛意識放不下太多東西,心裡難以安靜。4 固定好每天打坐的時間,最好早晚,不易被雜事干擾。讓打坐形成習慣,到了時間自然想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