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各國變法情況具體如何比較?

時間 2021-05-30 22:07:59

1樓:鹽選推薦

戰國時期風起雲湧、百家爭鳴,出了不少大開大闔的歷史人物,即便不能都稱之為英雄,可也算得上是名留青史的豪傑。這兒要為列位看官講的是戰國時的四位變法達人。

說起戰國時期的變法,大家第一反應就是秦國的商鞅變法對不對?小時候看了一本商鞅變法的小人書,至於變法內容和後世影響當時全都不甚了了,反而深深記住了商鞅所受的車裂之刑,幼小的心靈被蒙上了巨大的陰影,直到現在都還沒完全好透,時不時發作一下。

但商鞅並不是戰國中最早推行變法的政治人物,在他之前,李悝在魏國進行的變法和吳起在楚國進行的變法就已經獲得了顯著的成效;和商鞅同時期的申不害也在南韓為相進行變法,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此外,趙武靈王施行的胡服騎射以及諷齊王納諫的鄒忌所進行的政治革新也為趙、齊兩國屹立於七雄之中奠定了基礎,但從改革範圍、執行力度和後世影響來看,和魏、楚、秦、韓四國的變法不可同日而語,故而不在本書中詳述。

1. 李悝(音魁,可別和黑旋風李逵搞混了),他被魏文侯啟用為相,主持變法,並著有《法經》,是中國最早的比較系統的成文法典,算起來李悝也是法家的先驅,對後來的商鞅和韓非子影響頗深。

奇怪的是,史記和漢書中關於魏國變法提到了兩個名字相似的人,李悝和李克,有的政治理念歸在李悝的功勞簿上,譬如史記中提到「魏有李悝,盡地力之教」,而有的又歸在李克身上,譬如劉向編撰的《新序.雜事》中「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奪淫民之祿,以來四方之士」。史學界有人認為李克為李悝之誤,實際應為同一人,也有人認為在漢書、呂氏春秋和韓非子中李悝和李克都有提及並且明顯是兩個人。

嗚呼,開變法之先河的人,其人生平卻隱在一團迷霧中。

但不管怎麼爭論,有一點是毫無疑義的,主持魏國變法的是魏相李悝,法經的作者也是李悝。他的變法使戰國初期的魏國走上了富國強兵之路,他所著的法經在中國古代法律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 吳起,司馬遷是把他歸到了兵家,在《孫子吳起列傳》中把他和孫武、孫臏合傳在了一起,後世把他和孫武的軍事著作合稱《孫吳兵法》,但其實吳起除了軍事天賦之外,還是個通才,他曾經師從儒家,在魯國和魏國領軍,後來又在楚國變法。

不過史記對吳起個人品德的記載是帶貶損意味的,說吳起這個人啊,想在魯國謀個領兵的差事,正值齊魯交戰,魯君因為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而有點猶疑不決,於是吳起為了表忠心而殺了自己的妻子,如願以償當了魯國大將,然後大敗齊國立了功。但是這樣的絕情,魯國人也會疑心哪,接著有人嚼舌頭根子說吳起在家鄉的時候殺了三十幾個嘲笑自己的人,辭別母親的時候說不當上卿相就不回家,結果直到母親去世也沒回去奔喪,母喪都可以不奔,老婆都可以殺,魯君一想,這樣的人我 hold 不住啊,於是「謝吳起」,把他婉轉地辭退了。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吳起到了魏國,魏文侯知道吳起的汙點,但也看重他的軍事才能,「以為將,擊秦,拔五城」,吳起訓練出來的魏武卒是戰國時期戰鬥力強悍的步兵精銳,攻克秦國河西之地,進一步壓縮了秦國的生存空間。他在戰鬥中和士兵同甘共苦,那是沒話說的,可嘆魏武卒在龐涓手中元氣大傷,龐涓死後數十年魏武卒盡數為秦將白起所滅,興於吳起,亡於白起,是歷史開的玩笑嗎?

2樓:遼東管寧

變法大家都會變,成功關鍵在於兩字——殺人

想當年春秋晉國強大無匹,但是每到一階段,必然內訌大殺群臣,那就是因為人頭大多,僧多粥少,不殺掉一批,沒法分贓了。而且殺掉一批更有利於當權的君或臣統治。於是惠公殺里克、平鄭父、七闋大夫,趙盾趕走狐家、坑了士會、先蔑,又殺五臣。

其後這號事一直上演。

而看看秦自商鞅變法後,就開始大殺特殺了,本來個人認為商鞅時代殺人算小巫,但是看大家都在乎,就補上吧;

今衛鞅內刻刀鋸之刑,外深鈇鉞之誅,步過六尺者有罰,棄灰於道者被刑,一日臨渭而論囚七百餘人,渭水盡赤,號哭之聲動於天地,畜怨積讎比於丘山,所逃莫之隱,所歸莫之容,身死車裂,滅族無姓,其去霸王之佐亦遠矣。

商鞅殺了一大票,但成分不明,最後把自己也搭上了,而昭襄王上台,幾乎殺光了王族:

昭王即位,以魏冉為將軍,衛咸陽。是歲,庶長壯及大臣、諸公子謀作亂。魏冉誅之;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居於魏,王兄弟不善者,魏冉皆滅之

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為政,威震秦國。

後來就連遠在蜀郡的王子煇都沒放過:

秦封王子煇為蜀侯。蜀侯祭,歸胙於王;後母疾之,加毒以進。王大怒,使司馬錯賜煇劍。

使自裁。惲懼,夫婦自殺。秦誅其臣郎中令嬰等二十七人

蜀人葬惲郭外。十五年,王封其子綰為蜀侯。十七年,聞惲無罪冤死,使使迎喪入葬之郭内。

……三十年,疑蜀侯綰反,王復誅之,但置蜀守

注意最後四字,也就是說不但乾掉了王子煇一派所有人,又乾掉他兒子,最後名正言順的置郡縣了,可以說完美殺人+改革。

接著昭襄王又把魏冉等外戚全部驅逐的驅逐、流放的流放。而到了秦始皇年代,先後幾次叛亂又搞掉幾大批:

八年,成蟜之亂乾掉流放一大票——王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死屯留,軍吏皆斬死,遷其民於臨洮。

九年,嫪毐之亂又乾掉流放一大票——長信侯毐作亂而覺,矯王御璽及太后璽以發縣卒及衛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將欲攻蘄年宮為亂。王知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戰咸陽,斬首數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戰中,亦拜爵一級。

毐等敗走。即令國中:有生得毐,賜錢百萬;殺之,五十萬。

盡得毐等。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等二十人皆梟首。車裂以徇,滅其宗。

及其舍人,輕者為鬼薪。及奪爵遷蜀四千餘家,家房陵。

同樣九年,因為嫪毐遷太后又殺掉群臣二十七人——秦始皇太后不謹,倖郎嫪毐,始皇取毐四支車裂之,取兩弟撲殺之,取太后遷之咸陽宮。下令曰:『以太后事諫者,戮而殺之,蒺藜其脊。

諫而死者二十七人

十二年,逼死呂不韋後,又弄掉一大票——十二年,文信侯不韋死,竊葬。其舍人臨者,晉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奪爵,遷;(正義時掌反。若是秦人哭臨者,奪其官爵,遷移於房陵)五百石以下不臨,遷,勿奪爵。

當時秦國大王派最弱勢,呂不韋、嫪毐、太后三家佔了絕對多數,現在全部清潔溜溜,外交王弟一派也清除掉了。也就是經過如此血腥的幾次大清洗,不光是反對派,就是潛在對手也弄個精光,自然立威立權,無往不利了。

3樓:我有一頭小毛驢

因為秦國環境好,商鞅變法內容也全面。李悝變法後繼無人,魏國強盛在戰國一早,但是魏國留不住人才,擠兌走吳起,使得楚國強盛,悼王死後,吳起也沒好下場,他的變法更沒好下場,於是到了第三個法家改革者商鞅這裡,搞死商鞅之後秦國也不傻,死了乙個商鞅但是他留下的寶貴精神遺產值得每一位秦國子民傳承,看羋月傳里,秦國是張儀那人設都能發光發亮的地方。

其他的變法都一般,鄒忌、樂毅、趙武靈王什麼的都比較片面,內容上影響就沒有這三法的全面,所以,綜上所述。

4樓:

造反家陳涉有一句名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站在工農階級歷史立場來看,這句話喊出了底層勞動者對於權貴階層的反抗精神。

但是如果細細琢磨,陳涉造反的秦朝,其實早就通過變法,打破了貴族階層對於資源的壟斷,平民階層其實無論是靠種地,還是軍功,都能獲取上層的資源。

所以,陳涉這句話,不是喊給秦朝的,而是喊給秦朝統一之前的楚國,或者是說戰國時期的。

我理解的變法,重點是對生產關係的改變來提高生產力,即對國家政治、經濟、軍事結構的變革,來增加國家的執行效率。

再說的簡單點,就是資源的重新分配。

再說的簡單點,就是打土豪分田地。

評價變法是否徹底,那就要看,是否真的把土豪徹底打倒,並真正的讓底層勞動者分到了天地。

在戰國時期,土豪特指權貴階層,即陳涉口中「寧有種乎」的王侯。

周朝設立的封建制度,讓公侯伯子男、公卿士大夫有了「世襲」享受資源的權利。所以,在當年,王侯真是有種子的,父死子繼,子死孫繼。

勞動人民,一日生在農奴家,翻身得解放的日子就遙遙無期,不僅自己是農奴,子子孫孫都是農奴。

徹底的變法,就是改變這種結構,裁汰腐朽的利益壟斷階層,拔擢積極向上的底層民眾,讓資源和權利,按對國家的奉獻程度獲得再分配,以此鼓勵更多的人,獻身衛國,只有如此,才能在戰國紛爭之中,鼎立天下。

秦國的變法是最徹底的,秦惠文王,秦孝公的親兒子,都被商鞅流放過。

秦孝公的親哥哥都被削了鼻子。

從這裡可見秦國的特權階層在「法」面前,與平民平等。

而之後對於戰功的要求中,無論什麼出身,在戰爭中都要按照嚴格的制度去公升降;就算是王族的公子,也不例外。奮勇殺敵的人,通過積累軍功,都能獲得爵位。

而在農業上,普通的農民,只要種地種的好,為國家繳納足夠的軍糧,也能獲得與軍人同樣的爵位。

你努力,你就有幸福的日子;而對於王子皇孫,如果沒有軍功,幾代之後也和平民無疑。

爵位的世襲,只能給一些突出表現者的後代,但這種世襲也不過一兩代,還要看你是否有功勞再定。

楚國,簡言之就是聯邦制。大家族已經架空了王族,出外打仗都是權貴帶兵給國王,然後統一交由國家指揮。打完仗之後,各回各家。糧食都是封地自己出。很像是中世紀的歐洲。

所以,在這種國家不可能實現徹底的變法,各封地的領主是不可能將自己的土地、軍隊交給國家的,如果非強來,那就一起造反唄。

南韓變法相對比較深入,但並未完成,申不害就被權貴給日了。

魏國在戰國的變法, 主要是魏惠王這老傢伙的自嗨。由最高領導人發起的變革,普遍都是脫離勞動群眾的,不過是面子工程,理想主義。

他的階級立場也決定了他的侷限性。所以魏國的變法,不過是繼續維護權貴階層的統治罷了。談不上徹底,還可以說很膚淺。

趙國的變法雖然也是國王趙武靈王發起的,但這位君主曾經吃過苦頭,也受過很多侮辱,了解社會,了解國家的情況,發起的變革算是除了秦國之外最徹底的改革,大大削弱了權貴的力量,大大增強了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實力。

所以,趙國在趙武靈王死亡前後,是可以封鎖秦國的東方屏障。

但是趙國敗在了領導層的問題,積累了幾十年的老本,在長平之戰一戰之後敗光。

燕國,偉哥似的曇花一現,變法迅速但不徹底,一度雄起,很快沒落。原因也在於,根基不穩,燕國作為姬姓老士族,門閥林立,新人樂毅不能獲得燕國人的信任,所以只要個離間計,樂毅就完蛋了。

再者,燕國很弱,底子實在不行。

齊國硬過,變法也並未動權貴階層的利益,後來大臣的選擇除了稷下學宮,更主要的是老臣的後代。那些臣子,世世代代都被分封於秦國各地,築起了「堡子」,建立私人軍隊,形成了強臣弱主的局面。

簡單談談吧,累,詳細的資料就不查了。

為啥戰國各國變法只有秦國變法笑到最後?

薄荷硬糖 因為如果是南韓笑到最後,你還會問,為啥是南韓笑到最後因為如果是趙國笑到最後,你還會問,為啥是趙國笑到最後因為如果是魏國笑到最後,你還會問,為啥是魏國笑到最後因為如果是楚國笑到最後,你還會問,為啥是楚國笑到最後因為如果是燕國笑到最後,你還會問,為啥是燕國笑到最後因為如果是齊國笑到最後,你還會...

戰國各國語言通用嗎?

沒事我有planC 孟子,滕文公 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曰 使齊人傅之 曰 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 提姆隊長 不通用。歷史課本上有寫啊,各國字大意雖相同,但寫法都不太一樣,所以秦始皇才要書同文。具體各國寫法,因為是手機就不上圖了。讀音的...

戰國時期七國都有變法,為什麼只有秦國變法最徹底?

龍飛白水 去年朋友發了我乙個鏈結,講的是廉頗 負荊請罪 之後的事兒。順著一聊,就聊到了戰國時期變法的事情,就順手寫了一篇關於戰國變法的文章。鏈結如下,請各位方家指正。變法前秦國被魏國打哭,變法後魏國被秦國打哭! 江口洋介 秦國變法不是最徹底而是最持久所以影響最大,其實商鞅變法中大部分都在山東地區的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