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如何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

時間 2021-05-06 02:02:15

1樓:黃胖子

諸葛亮未出茅廬不代表他沒有資訊渠道,這句話的關鍵在於在當時多方勢力割據的混亂中,諸葛亮通過對形勢的判斷、事物發展的推算,得出的可三分天下為的推論,這是諸葛亮慧眼如炬的地方。

2樓:「已登出」

首先,隆中對見諸於《三國志》,《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掌握了大量的典籍史料,因此可信度是非常高的。諸葛亮的才能在此不想贅述,而且諸葛亮雖然蝸居草廬,但是並非隱居於世,和外部是有訊息往來的,知道天下大勢有啥奇怪的?

題主的問法存在乙個漏洞,那就是說諸葛亮判斷出天下即將三分,諸葛亮的隆中對自始至終從未說過要三分天下,他表達的內容是聯合孫權打曹操,雖然也可以視作三分的表現形式,但三分天下這個名詞卻不是隆中對創造的。

再回到隆中對,劉備三顧茅廬找孔明先生給他做規劃,諸葛亮被感動自然就是竭盡全力做規劃,包括奪荊吞蜀,聯吳抗曹以及未能實現的兩路出兵。這個時候諸葛亮和劉備兩個人,即使有足夠的自信,也不敢說我就料定十餘年後天下必將三分。三分天下是在整個劉備集團的努力下創造出的結果,這過程的艱辛我們不該省略。

而在此之後,隆中對作為官方資料被記載,有些人還要懷疑隆中對的真實性,這有什麼可懷疑的,諸葛亮當時做出的戰略規劃完全有實現的可能,有必要事後修正麼?何況劉備未能全取荊州,如果真要修正,劉備諸葛亮幹嘛不挑美化自己的改?

扯遠了回到正題,已知三分天下肯定是出自後人之口了,但是以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能力,有個粉絲幫他吹一吹有啥奇怪的,何況隆中對的大部分是確確實實實現了的,吹一吹已知三分乃至已定三分也不算過分吧,但是具體到諸葛亮和劉備當時的環境,他們大概是不知道「將來三分」的,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實現之後,才會說「嗯,三分」。

3樓:

雖然諸葛亮讀書一目十行,但畢竟諸葛亮有讀書。題主去讀一讀史書不要問這麼無聊的問題可以嗎?諸葛亮閒聊無事還讀曹植的著作,與兄長諸葛瑾也常有書信來往,山東琅琊諸葛家也還有人。

黃承彥是荊州豪族蔡家的女婿,蔡家有兩個女兒,大的嫁給黃承彥,小的嫁給劉表。就是說黃月英大概是蔡氏之女,諸葛亮和劉琦怎麼也算同輩親友,諸葛玄又是劉表之友。諸葛亮不僅跟荊州當地名士整天聊天,對荊州的局勢也瞭若指掌。

荊州與江東多年征戰,又怎麼會不了解江東?甘寧搞亂益州跑到荊州來,自然也會知道益州的情況非常糟糕。

你真以為諸葛亮整天只是在地里種田的農民吧。

諸葛亮未出茅廬而知三分天下,除了神話的部分,我們可以推想出諸葛亮在三國從那些渠道來獲取外部資訊的。?

抱頭蹲防 諸葛亮在加入劉備之前,可不是普普通通的文藝青年。他是襄陽夸夸群的核心成員,不善言語 指拍馬屁 的諸葛亮能夠和龐統這一起得到水鏡的認可,並稱為臥龍鳳雛,可是很不簡單的一件事。因為龐統和水鏡都是襄陽夸夸群的灌水龍王,而諸葛亮以他的性格應該不會喜歡和別人互誇。卻還是能夠得到水鏡和龐德公的認可,成...

諸葛亮在隆中時做出天下三分的判斷,是否依據不太充分,只是恰好有了周瑜這個變數存在,才成就了《隆中對》的神奇性和合理性?

董四行 這叫什麼BUG,如果周瑜迎曹,諸葛亮還用去東吳。正因為已經把握了孫權有抗曹的意圖,就有聯盟的可能,因為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 Zhang Fuguang 備進住夏口,使諸葛亮詣權,權遣同瑜 程普等行。是時曹公新得表眾,形勢甚盛。諸議者皆望風畏懼,多勸權迎之。惟瑜 肅執拒之儀,意與權同。瑜...

諸葛亮只是三分天下且根基最弱,關羽最終兵敗被殺,為什麼後世和演義對他們的評價那麼高?

該使用者被強制改名 劉備死的時候留下的爛攤子被諸葛亮硬生生的給挑起來了對外面對國力遠大於自身的魏國,常年吊起來打對內,祭拜劉備的廟都改成武侯祠了好吧 關二爺則是五個字 羽威震華夏 卓爾不浪得 說說葛公吧。天下三分,人口是別人的五分之一,兵力也只差不多這個比例。但能長年主動出擊按著對方揍 連年 窮兵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