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劉備三顧茅廬是真的,還是諸葛亮主動見劉備才是真的

時間 2021-05-29 23:18:09

1樓:Simona

我很喜歡上面答主的學識,但是這個問題肯定不能同意。

1 三顧茅廬是出師表裡說的,肯定是真實的。(出師表是諸葛亮給皇帝寫的,編造貌似是欺君啊,諸葛亮這麼重視封建禮儀的人,當然知道這個道理。當然某些腦洞帝說諸葛亮權力比皇帝大,想說啥就說啥,這我也無言以對)

2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說明隆中對是三顧時候諸葛亮在家裡獻上的,根據三國志,劉備對隆中對這麼乙個有思想有戰略有眼光的策略反應都是冷淡的乙個「善」,而根據魏略,對於荊州招兵乙個小事卻瞬間覺得此人不一般,我覺得如果劉備智商沒啥問題的話,應該是三國志記載冷淡了,或者說三國志的風格就偏冷淡,對比魏略來說。

3 劉備沒給諸葛亮安排職位是真,諸葛亮能自由出入也很可能是真,但是並不表明劉備不看重諸葛亮,跑3次去看乙個布衣,不管遠近已經是巨大禮儀了,而且直接就問天下大事,聽到了他的隆中對,還能不看重就沒有邏輯。所以,這種事情不能單純依靠幾本史書幾句話,強行穿插,強行建立邏輯,推斷情節,史書漏記或者不同作者的書寫作風格不一樣都要考慮到。看情景猜想,沒安排職位也極有可能是劉備當時軍隊人少,有職位的更少,編制混亂,而諸葛亮只是乙個「布衣」,不方便安排,直接插到本來就沒幾個的有職位的上面不太合適,安排到有職位的下面,又覺得會不重視孔明,和不信任看不重沒有關係。

4 沒職位的人,被派去做結交孫權這件驚天大事。孫權看到劉備派個沒職位的人來和他談判,是不是覺得劉備不誠心?而任何史料中也沒記載孫權有這個想法,說明諸葛亮即使當時沒有官職,也有名聲在外,至少是很多人知道的名士。

因此,職位對於諸葛亮這種人不是必須,對於劉備和孫權,誰也沒把諸葛亮沒有官職這事太看重。赤壁之後諸葛亮直接受封「軍師中郎將」,從沒職位一下成了有軍政大權的乙個職位,和關羽乙個檔次,至少說明劉備和孔明之間,職位不職位雙方都沒有放在心上,根本不是看上看不上諸葛亮的問題。

5 我就不帶著黑易中天了。

2樓:李宇鵬

糾結這個幹什麼呢?有可能是諸葛亮先找的劉備,劉備沒看上他,諸葛亮就走了,後來劉備醒悟了,馬上去賠罪請了三遍,再把諸葛亮請出山,這也是個很美好滴事情嘛-.-

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諸葛瑾為什麼不向孫權推薦諸葛亮?

大白兔 分散政治投機是那個時代世家大族的基本保命策略。諸葛瑾在吳,諸葛亮在蜀,諸葛誕在魏。無論最終哪個國家統一,諸葛家都能有人站在政治舞台的前排。類似的例子還有 司馬懿輔佐曹丕,司馬孚輔佐曹植。無論最後誰繼承曹操的家業,對於司馬家族來說都穩賺。荀彧輔佐曹操,荀諶輔佐袁紹。誰贏了荀家都不虧。 開天闢海...

三顧茅廬的時候,諸葛孔明到底是真睡還是裝睡?

管這個幹嗎呢?說不定孔明是真睡,那就有必要罵那個作死的小童了。也有可能是假睡,不然張翼德嗓門那麼大,能不醒嗎?而且明明不想出山,還罵小童沒叫他起床,實際上是做戲而已。 遊悠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不然。三國志 有關 三顧茅廬 的記載只有五個字,凡三往,乃見 更有史書記載,是諸葛亮毛遂自薦,而不是劉備...

如果劉備沒有三顧茅廬,自比管仲樂毅的諸葛亮是不是就淪為天下笑柄?

愛上歷史 臥龍之名天下皆知,沒有劉備過於諸葛亮會退而求其次呢?但是不得不承認的乙個事實是你是一匹千里馬也必須有伯樂,不然也就和凡馬一樣等不可得。 Imi 孔明二十七歲得劉備知遇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伯約二十七歲得武侯知遇之恩,成都身死日,漢將有餘哀。三代人用忠勇和血淚演繹譜寫了閃古爍今的季漢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