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三國第一謀士是誰,為什麼?

時間 2021-05-12 11:23:21

1樓:月光下的9527

三國第一謀士爭議太大,不敢妄言。

但曹魏第一流謀士首推郭嘉,苟彧,賈詡。

苟彧有大局之觀,識人之明,總攬後方,有蕭何之能,以正破敵。郭嘉深謀遠慮,臨敵制變,料敵先機,有張良之謀。賈詡人老成精,謀劃見機,過於范增之險。

要論謀士,賈詡自然排得上號,毒士之名不是白來的,不過賈詡善於自保,感覺其才未能盡出。

賈詡一生最會用勢,借段熲之勢,威嚇叛氐,得以存活,同行之人皆死。

董卓之死,獻計李傕,郭泛,擁眾攻長安,導致天下大亂,觀其言行,只為救命之計,感覺賈詡是完全的利己主義。

投靠張繡,立馬讓小張變成最難啃的骨頭。後借張繡之勢,投靠曹操,看得清天下大勢,可惜難對主公掏心掏肺。

投靠曹操亦受重用,官渡四勝論,與荀彧相似,、潼關離間計,立嗣勸言都很得曹操欣賞。

賈詡志在自保,退無深交,不喜名聲,但天下人談論智者都推崇於他。

賈詡老謀深算,謀士中也屬天下一流,應勢而起,享名天下,簡直不要太牛,但我感覺他仍有保留,非曹操問計,不會主動開口,應該是怕功績太高惹別人嫉恨,不僅毒而且圓滑的很!

第一謀士個人傾向太大,每個人都有不同看法,其實看大家扯嘴皮子也挺開心的!

2樓:秋天的童話

我覺得是諸葛亮因為隆中對的戰略眼光和超強的預見性無人能出其右再有劉備在得諸葛亮的前後對比反差實在太大諸葛有點妖孽最後的結局是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一切都是天意

3樓:屋中月

演義還是三國志。。。。。

演義的話我投孔明一票

三國志。。。我選荀彧。。。。

當初曹操還是小諸侯的時候,荀彧就離開了袁紹,直觀的說,打三國志遊戲裡可以看出一點,荀彧投靠曹操時地圖上袁紹和曹操的勢力差距。。。。

而且,荀彧向曹操推薦了戲志才,郭嘉,荀攸等。。作為當時的世家門閥,他可以積極配合主公的唯才是舉令,舉薦寒門人才,這一點可以和荀彧死後世族代表人陳群做對比。

可謂王佐之才。

當荀彧察覺到曹操想取代漢朝的時候,默默退出了核心集團,可謂君子。

4樓:彈指霹靂

個人認為是賈詡。

第一:董卓死後,李榷、郭汜準備投降,王允不許,表示要除惡務盡。沒辦法,兩人只能起兵反抗,可是他們的對手是誰,是帶領著西涼騎兵的呂布。

但是在賈詡的訂計下,居然打贏了,還順帶的占領了長安俘虜了獻帝。

第二:曹操與張繡的宛城之戰,本來張繡是必輸的局,結果硬是讓老賈給翻盤了,還捎帶上典韋,和曹操的大兒子。

第二次宛城之戰後,和張繡一起歸降了曹操,一直保持低調。後來出現在曹丕爭奪世子位中,並不是像《龍鳴虎嘯》裡面是司馬懿輔佐的。

很少出手,一出手就是翻盤的局面,而且為人低調。

5樓:陳末

個人最喜歡的是周瑜。

赤壁破曹大概是最有力的說明了。

與魯肅結交,向孫權推薦魯肅。主張與劉備結盟但希望牽制劉備,不讓其發展過於壯大。覺得是很有謀略和遠見的人。

可惜去世得早,對東吳應該是很大的打擊。

(以上為個人觀點)

知識面狹窄,能找到的資料太少了。

「魏吳爭鬥決雌雄,赤壁樓船一掃空。

烈火初張照雲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6樓:玉無雙

我認為是李儒,寒門出生,深得董卓信任。西涼大事,都問過李儒,很尊重他。進洛陽,有李儒,滅少帝,有李儒,震懾百官.

有李儒,收呂布滅丁原。也有李儒,後面的虎牢關,大戰諸侯,沒李儒出謀劃策估計敗得更快,可惜生在亂世明主難求。不然,當個一方諸侯土皇帝也不難,最差也能無憂無慮過一生

7樓:小白龍

沒有什麼第一。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單純來說,評價乙個人有他自己能力方面,又有性格成績方面,而兩者都受到歷史程序的影響,說直白點,受到平台的影響。

諸葛亮沒遇到劉備,他在歷史上的名氣不會有這麼大。顏淵沒遇到孔子,有幾個人知道他高尚的名節。

說不清的。

很無聊的提問

8樓:北月南安

賈詡吧。以結果論肯定是司馬懿和賈詡選乙個。

三國70年,很多謀士沒有辦法進行對比,他們大部分並沒有在同乙個戰場有同樣的條件進行戰鬥。相差無幾的智慧型,沒辦法進行直觀對比的情況下,以賈詡為最。

以最終結果來看,賈詡結局最好。謀己謀人謀事謀國謀天下。將第一點做到了極致。

9樓:毛逗

看這個謀士怎麼定義。是劃定戰略還是軍事謀略。這些年受到光榮影響,大家玩遊戲總是喜歡按照數值來定義乙個人,問三國第一謀士,我覺得題主就是想問智力最高的是誰?

可是遊戲畢竟是遊戲,乙個智力包含了太多因素,像諸葛亮、荀彧、魯肅這樣的,我感覺更多的是在戰略上給予意見,而有謀主之稱的荀攸法正在軍謀又是當世翹楚。問第一,沒法說。

10樓:星辰大海

我認為是賈詡,因為其他謀士都是在用生命出謀劃策,而從頭到尾帶有玩票性質,不知不覺左右了好幾次大勢,平時活的瀟瀟灑灑最後還能得到善終的也就他乙個。

11樓:圖書館Disco

個人認為是沮授,奈何袁紹並非雄主呀。以鄴城為國都,迎天子令諸候。袁紹不聽呀。

跟曹操打僵持戰,用四州之地耗死他。袁紹不聽呀。不要讓顏良當主將,主力守延津,分兵官渡。

袁紹不聽呀。

估計沮授內心是絕望的。作為乙個一流謀士,智謀無法改變的是隊長的智商。再次印證了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12樓:華雲飛丶

水鏡先生司馬徽,他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讓劉備得以苟延殘喘,而這個舉動真正的用意其實是給自己的侄子司馬懿上位做鋪墊。

三國後期,沒有諸葛亮,司馬懿早被曹家收拾了,於是乎.....

13樓:龍城崔斯特

謀士這個概念事實上是一種烏托邦思想的概念,人們為了更好的評點古人,理想化的把古戰爭分為主君,謀士,武將,政客,每個人負責不同的功能各司其職,但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

尤其古代個人素質層次不齊,很容易就出現類似曹操諸葛這樣的全才,他們不光才能卓著而且位高權重,他們不需要分工合作因為他們在各個領域都是最強者

我們常驚嘆諸葛亮為什麼是發明家,跨度有些太大但這其實是古代整體素質層次不齊導致的,很多領域缺少足夠的專業人才,所以其他領域的聰明人就過來搶飯碗了。

三國時候說到謀士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魏以荀攸為首的策士團們,因為那幫人既不能上馬殺敵,也無法執將令排程,但他們的思想卻深深的影響戰局,他們符合大家烏托邦化的想法,讓關羽上陣殺敵去吧!讓諸葛亮治理政務吧!讓法正出謀劃策吧!

這樣各司其職的軍隊一定能讓劉備一統江湖吧!

港真,這種想法從西漢就開始了,劉邦本身不就是始作俑者麼,只不過他恰好成功了。

14樓:迷人又可愛

謀士這個定義是指的三國的戰略規劃團隊嘛,如果指的是對三個國家的戰略規劃,自然是諸葛亮啦,隆中對且不提本朝太祖對它的評價,起碼在當時這就是蜀漢能贏的最科學最有效的戰略,可惜天不作美,如果定義的是對軍事行動的分析和建議,劉曄吧,如果曹魏抓住他對蜀漢和江東的兩條對策,很可能就一統了!劉曄對蜀計策:曄進曰,「明公以步卒五千,將誅董卓,北破袁紹,南征劉表,九州百郡,十並其八,威震天下,勢懾海外。

今舉漢中,蜀人望風,破膽失守,推此而前,蜀可傳檄而定。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得蜀日淺,蜀人未恃也。今破漢中,蜀人震恐,其勢自傾。

以公之神明,因其傾而壓之,無不克也。若小緩之,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險守要,則不可犯矣。今不取,必為後憂。

「太祖不從,大軍遂還,後面得隴望蜀悔不當初的事情大家耳熟能詳了,劉曄對孫吳計策:「吳絕在江、漢之表,無內臣之心久矣。陛下雖齊德有虞,然醜虜之性,未有所感。

因難求臣,必難信也。彼必外迫內困,然後發此使耳。可因其窮,襲而取之。

夫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不可不察也,趁著劉備火併孫權,攻滅孫吳,後面曹丕不聽又任性出兵無功而返的事也很清楚,綜上,劉曄一人提出了兩條能給蜀、吳造成大患的計策,在對軍事行動的謀劃上他這兩條計策皆可以看做滅國之策,三國「謀士」中誰能比他牛呢

15樓:

不吹不黑,三國第一謀士,非溫侯呂奉先莫屬。

如其為曹公所獻之策,遍覽三中國人物,有誰能存這般謀劃?有誰敢存這般謀劃?或者說,有誰能做到這般謀劃的?

布請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三國志·魏書·呂布傳》

如上,什麼榻上策?什麼隆中對?什麼鬼才郭奉孝?什麼謀主荀攸?

在我奉先的拳頭面前,都他麼是扯淡。

如我奉先所言,誰不服,給我三千鐵騎,我就是你曹公的乾兒子,你讓我打誰我就打誰,誰不服?那就打到他服為止。

說實話,面對此千載難逢的機會,面對此曠古絕今的奇計,我們的曹公也著實心動了:

太祖有疑色。《三國志·魏書·呂布傳》

只是可惜,被大耳賊那貨給破壞了,三國唯一一次能在曹公手上統一的機會,也就這麼沒了,真的太可惜了。

16樓:蕭然

謀士啥定義?

猜你既然說出謀士這兩字

也許是偏遊戲向?

誰的智力最高?

我本來想答賈詡?畢竟各種周旋,各種全身而退。

可是我在想如果把諸葛亮放到賈詡的環境能否全身而退,我覺得也是可以做到的。

這說明每個謀士的側重點是不一樣有的擅長軍事的謀略有的擅長政治的謀略,等等。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很難進行公正的比較

但思前想後我還是有了乙個人選

他就是,等等我買些橘子,回來和你說。

17樓:李夢陽轉世

謀士?那把什麼軍事家,政治家、權謀家身份都給刨除了,就僅僅以謀士身份來判斷

我肯定投荀攸啊,畢竟人家是曹魏謀主。(雖然荀攸後期也參政了,不過在曹操平定河北之前可以說只是謀士)

曹魏謀士團又是三國裡面人數最多質量最高的,所以我認為荀攸是三國第一謀士。

荀攸生平計策彙總

第一策:何進秉政,徵海內名士攸等二十餘人。攸到,拜黃門侍郎。

董卓之亂,關東兵起,卓徙都長安。攸與議郎鄭泰、何顒、侍中種輯、越騎校尉伍瓊等謀曰:「董卓無道,甚於桀紂,天下皆怨之,雖資強兵,實一匹夫耳。

今直刺殺之以謝百姓,然後據殽、函,輔王命,以號令天下,此桓文之舉也。」事垂就而覺,收顒、攸繫獄,顒憂懼自殺,攸言語飲食自若,會卓死得免。【魏書雲攸使人說卓得免,與此不同。

】(不過刺殺董卓的謀劃還是失敗了,至於魏書說荀攸遊說董卓詳情沒有記載)

第二策:建安三年,從徵張繡。攸言於太祖曰:

「繡與劉表相恃為強,然繡以遊軍仰食於表,表不能供也,勢必離。不如緩軍以待之,可誘而致也;若急之,其勢必相救。」太祖不從,遂進軍之穰,與戰。

繡急,表果救之。軍不利。太祖謂攸曰:

「不用君言至是。」乃設奇兵復戰,大破之。

第三策:議者雲表、繡在後而還襲呂布,其危必也。攸以為表、繡新破,勢不敢動。

布驍猛,又恃袁術,若縱橫淮、泗間,豪傑必應之。今乘其初叛,眾心未一,往可破也。太祖曰:

「善。」比行,布以敗劉備,而臧霸等應之。

第四策:是歲,太祖自宛徵呂布,下邳,布敗退固守,攻之不拔,連戰,士卒疲,太祖欲還。攸與郭嘉說曰:

「呂布勇而無謀,今三戰皆北,其銳氣衰矣。三軍以將為主,主衰則軍無奮意。夫陳宮有智而遲,今及布氣之未復,宮謀之未定,進急攻之,布可拔也。

」乃引沂、泗灌城,城潰,生禽布。

第五策:二月,紹遣郭圖、淳於瓊、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紹引兵至黎陽,將渡河。夏四月,公北救延。

荀攸說公曰:「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禽也。

」公從之。紹聞兵渡,即分兵西應之。公乃引軍兼行趣白馬,未至十餘里,良大驚,來逆戰。

使張遼、關羽前登,擊破,斬良。

第六策:太祖拔白馬還,遣輜重循河而西。袁紹渡河追,卒與太祖遇。

諸將皆恐,說太祖還保營,攸曰:「此所以禽敵,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

遂以輜重餌賊,賊競奔之,陳亂。乃縱步騎擊,大破之,斬其騎將文醜,太祖遂與紹相拒於官渡。

注:這次是曹操和荀攸心有靈犀想到同乙個地方,個人認為說是曹操或者荀攸的計策都可以。比如反間計,其實也是曹操和賈詡一同實施的。

第七策:軍食方盡,攸言於太祖曰:「紹運車旦暮至,其將韓銳而輕敵,擊可破也。」太祖曰:「誰可使?」攸曰:「徐晃可。」乃遣晃及史渙邀擊破走之,燒其輜重。

第八策:會許攸來降,言紹遣淳於瓊等將萬餘兵迎運糧,將驕卒惰,可要擊也。眾皆疑。

唯攸與賈詡勸太祖。太祖乃留攸及曹洪守。太祖自將攻破之,盡斬瓊等。

紹將張郃、高覽燒攻櫓降,紹遂棄軍走。郃之來,洪疑不敢受,攸謂洪曰:「郃計不用,怒而來,君何疑?

」乃受之。

第九策:明年,太祖方徵劉表,譚、尚爭冀州。譚遣辛毗乞降請救,太祖將許之,以問群下。

群下多以為表強,宜先平之,譚、尚不足憂也。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劉表坐保江、漢之間,其無四方志可知矣。

袁氏據四州之地,帶甲十萬,紹以寬厚得眾,借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業,則天下之難未息也。今兄弟遘惡,此勢不兩全。若有所並則力專,力專則難圖也。

及其亂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時不可失也。」太祖曰:「善。

」乃許譚和親,遂還擊破尚。

能彙總的計策就這些吧,確實找不齊12策,畢竟遺失了。

之後荀攸參政後的事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我的另一篇回答

為什麼荀彧反對曹操進公加九錫,而這提議卻是荀攸提出的? - 張a費t的回答 - 知乎

三國時期按正史記載,第一謀士是誰,第一猛將是誰?

聆聽雨聲 漢末三國時期,軍事戰略家首推荀彧魯肅,軍事戰術家首推荀攸法正,軍事實操家首推曹操鄧艾,軍事理論家首推諸葛亮曹操。儒將首推周瑜陸遜,勇將首推關羽張遼,膽將首推黃忠趙雲。守將首推曹仁黃祖。內政家首推諸葛亮荀彧,謀略家首推賈詡荀攸,權術家首推司馬懿曹丕,心理學家首推郭嘉劉曄。最後君主首推曹操劉備...

你覺得魏蜀吳三國各自的第一謀士應該是誰?

三國志已經把魏國和蜀國的第一謀士告訴你了 是時荀攸常為謀主。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 所以這兩個人作為謀主,當然是本國的第一謀士。至於東吳,周郎和陸相都是統帥,雖然陸相最後做到了丞相,但也是以軍中影響力和軍功坐上去的,而且,東吳很少有純粹的謀主,呂蒙也是以軍功上位,主要的政績也是軍功。所以,東吳就沒...

三國謀士中誰的事例讓你為之一驚?

陌翎 很多謀士 如郭嘉賈詡法正等,所做所為太讓人熟知了,完全沒法讓我在仔細剖析之後感覺到 驚 驚是因為這個人可能沒有那麼有名氣 或者受到一定誤解 能讓我把乙個人物的事蹟拉出來單獨看一遍以後感到 驚 劉曄 已登出 太祖比徵之,一朝引軍退,繡自追之。詡謂繡曰 不可追也,追必敗。繡不從,進兵交戰,大敗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