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備伐吳的時候諸葛亮不去?

時間 2021-05-12 04:59:10

1樓:lyf

首先需要說一下,在劉備駕崩之前,季漢的運營模式是劉備帶著人四處幹架,諸葛亮在後面給兵給糧。而不是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守家,諸葛亮四處跑。

就拿入川舉例,劉備是韓信,龐統是張良,法正是陳平,而諸葛亮是蕭何。

而劉備沒了之後,龐統法正也沒了,諸葛亮才總覽了所有的工作。

2樓:歲晏華予

第三讓劉禪和諸葛亮以及一批荊州幫處理大本營政治結構第四回來待在白帝城引蛇出洞人造洗盤(X風)結果人家孔明去了

3樓:帝高陽之苗裔

夷陵之戰可以說是劉備意氣用事。當時孫吳政權穩定,連魏國都不輕易去打,蜀國的勝算大嗎?所以就算劉備有10萬兵力,這種衝動的用兵也是必敗無疑的。

正因為如此,諸葛亮出於周全的考慮,才反對劉備對孫吳用兵。但是兄長諸葛瑾事東吳,所以諸葛亮礙於政治的緣故,沒敢明確提出反對伐吳。其實從劉備伐吳所帶領的將軍們也能看出,這些將軍基本是劉備提拔的新將軍,以前跟隨劉備創業的老將軍們基本都未跟隨前行,足見這次東征是有多麼不得人心。

4樓:勝者為王

劉邦打仗也不帶蕭何啊。諸葛亮要守大本營的,要排程後勤補給的,要維持朝堂威懾百官的。

雖然諸葛亮不同意打孫十萬,但是這個不同意基本也就是個姿態,到不了在執行上和劉備出分歧的程度。一口氣肯定吃不掉孫權,伐吳成敗與否還是要談的,二號人物沒直接參與戰爭,就是給以後的和談留餘地了。

5樓:伯光君

因為諸葛亮反對討伐孫權啊。

即便是丟了荊州之地,即便關羽被殺,諸葛亮也始終認為大敵在北方,而不是孫權。

可是劉備還是決定一意孤行。

諸葛亮事後說,若法正還在,當可以勸說劉備不打孫權。即便劉備真要打孫權,法正也可以讓劉備不虧那麼多。

6樓:時間領主抓根寶

很多人都覺得古代打仗是武勇和計謀更重要,可實際上最重要的卻是後方的統籌和補給。掌管後方的人不僅要有才幹,還得忠誠。只不過保護糧道這種事比較平淡,沒啥戲份……

7樓:crazied

劉備打仗就沒帶過諸葛亮好嗎,入川帶的龐統,漢中帶的法正,後面五次北伐也充分說明諸葛亮帶兵打仗能力一般,劉備用人眼光還是很毒的。

諸葛亮主要強在政治,戰略,治軍方面,具體帶兵打仗在三國裡真不是特別出眾。

8樓:小A說留學

第一,諸葛亮主要工作是後勤。

第二,諸葛亮是親吳派。

諸葛亮的政治和後勤工作水平幾乎無解,前軍劉備張飛可以代替諸葛亮,後方誰可以代替諸葛亮足兵足食?

劉備不能保證百分百勝利,一口氣滅吳很難,吳國屈服都不容易。這時候劉備就需要乙個戰略後備,在關鍵時刻進行戰略轉向。如歷史上,諸葛亮出面和東吳修好順理成章。

但是如果諸葛亮參與了伐吳,則不好辦了。

9樓:餘秋白

抵禦外患與內憂,穩定後方才是出征前最重要的,進可攻,退可守,不至於像某些諸侯一戰全沒了,相信劉備大器晚成的人,應該更應該在乎這一點

10樓:狄利克雷之殤

個人認為,除了大後方需要留人以外,不帶諸葛亮還有乙個重要原因在於,在伐吳這件事情上,諸葛亮和劉備的意見不同。如果兩大巨頭都上前線,並且意見還不同的話,那恐怕只會敗的更慘。出於團結考慮,劉備在前線上使用了關興,張苞這樣的堅定伐吳派,趙雲諸葛亮這樣的反對派就只能斷後或者守家。

11樓:開天闢海

當年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看重的是他名士的身份,是諸葛家的影響力。

諸葛亮出山後,負責的主要是後勤、外交工作,也能充分發揮這一優勢。

劉備活著的時候,對諸葛亮的定位從來就不是帶兵打仗的。從赤壁之戰開始,平荊州,奪益州,戰漢中,伐東吳,你看哪一次讓諸葛亮隨大軍出征了?

說白了,劉備時代的諸葛亮是乙個純粹的文職,託孤之後才有了打仗的機會。

12樓:迷人又可愛

原因,三國志裡一句話就夠了!

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劉備自始至終都沒把諸葛亮當做前線謀士來用!是當做丞相之才來用!

劉備伐吳為什麼不帶諸葛亮,是因為需要諸葛亮在成都足食足兵,更是因為此時諸葛亮已經是丞相了!劉邦當年也不是帶著蕭何上前線啊!

後面諸葛亮為啥要化身張良+韓信+蕭何一體化,還不是因為劉備伐吳失敗,益州危急存亡之秋了嘛!劉備要是成功取回荊州!諸葛亮才懶得自己帶兵匡扶社稷,還於舊都呢!

伐吳的時候包括諸葛亮自己都沒把自己當做前線人員看啊!他心目中應該在伐吳前線當做軍師的那個人叫法正!

諸葛亮與正,雖好尚不同,以公義相取。亮每奇正智術。

章武二年,大軍敗績,還往白帝。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製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13樓:

因為諸葛亮原本就不贊成去攻擊東吳,劉備就沒必要帶乙個會影響軍心的人出征。

而且諸葛亮更加擅長內政而不是計謀,把諸葛亮留守在成都也不是不好。

14樓:雨瀟瀟

劉備伐吳的時候剛剛拿下益州也才一年多吧。你拿下一塊地方不是派兵打下來就立馬搞定了。你要平定內部矛盾,肅清反對勢力。

這些都不是短時間能搞定的,大軍出發益州沒有強有力手腕的人來坐鎮,恐怕立馬有人造反。劉備伐吳失敗後南蠻不就很快反了麼。

15樓:

伐吳這件事上,諸葛亮的立場太尷尬了。

1諸葛亮算的上是荊楚集團的領頭人,丟荊州=丟老家,於情必須奪回。但是於理,東吳不可伐,我們公司的年度責任目標明明是打北邊那個曹魏才是。

2其次,諸葛亮一直不變的外交政策是聯吳抗曹,當初和魯大師一手促成孫劉聯盟,包括夷陵戰敗後繼續交好,孫權稱帝後繼續結盟。

打東吳?不可能的,想都別想,放現在估計諸葛亮頭上頂的都是「親吳派」的帽子。

3最後還有那個親哥諸葛瑾,倆兄弟關係很好,諸葛亮第乙個孩子就是從諸葛瑾那裡過繼的。加之諸葛瑾在戰前還發過一封語氣不善的勸和書,讓諸葛亮在劉備這兒立場更加尷尬。

所以劉備不會帶諸葛亮去,諸葛亮也不可能去。

最重要的,諸葛亮掌管著大後方,協調公司日常管理和運營,職能地位無人可取代。要沒他在那穩著,大耳朵出門打架都不安心。

16樓:Allhistory

從劉備這邊來說,不帶諸葛亮其實是出於信任在劉備準備伐吳的時候,他這邊剩下的能依靠的人也就只有諸葛亮、趙雲、黃忠了。「攘外必先安內」,如果把諸葛亮也帶上,誰還能來鎮守後方?而且曹丕當時是做好了既可攻蜀又可伐吳的準備,萬一劉備在前線戰敗,後方連個能打的人都沒有,那不就徹底玩完了?

所以,不帶諸葛亮才不是因為諸葛亮勸諫不伐吳,劉備心存芥蒂,恰恰相反,因為信任才不帶他。

從諸葛亮這邊來說,他是真心不想去諸葛亮是「聯吳抗曹」的忠實擁護者,一直都覺得伐吳還不到時機,目前的任務是養精蓄銳,到時候一舉滅掉曹魏和東吳,最後一統天下。所以,當劉備提出伐吳,諸葛亮第乙個不同意。

17樓:易安放翁是母子

如果你問的是演義,應該是這樣的:劉備沒讓他去。諸葛亮苦諫劉備不要伐吳,劉備不聽。所以劉備真要打東吳也肯定不會帶上個堅定的反對者。

如果你問的是正史,正史中的諸葛亮更多的是乙個內政方面的人才(當然他軍事才能也有),更適宜留在成都坐鎮後勤(劉備當年打漢中的時候諸葛亮也是在成都搞後勤,效果不錯)。退一萬步說,皇帝出兵在外總得有個人看後院吧?所以諸葛亮留在成都。

劉備伐吳時能不能悄悄帶上諸葛亮?

青徐北望 諸葛亮反對伐吳,無奈勸不住啊,劉備不聽他的,劉備最聽法正的話,所以才有了諸葛亮說 法孝直若在,則能製主上,令不東行 就不東行,令不傾危矣。所以諸葛亮只能保持沉默了,當然也不會一起去啊 天才小能貓 一不需要,諸葛亮此前沒有大規模帶過兵,空有書本知識。關羽張飛隕落,當時劉備本人就是蜀漢帶兵第一...

為什麼不讓諸葛亮領兵伐吳,劉備坐鎮西川,這從戰術策略上才合理,這樣也不會有後面的火燒聯營等等。

大頭叔叔 因為在當時,劉備是可以死的,但諸葛亮是不能死的。首先,劉備歷來都是親征 入西川 爭漢中,都是親自出馬。即使是當年在徐州,無論是對袁術還是曹操,都是親自出馬,關張留乙個守家。單說伐吳的話 對蜀漢來說,這次伐吳之戰就是在賭國運,所謂未算勝,先算敗,那麼劉備必然要為失敗留下後路。當時劉備已經60...

三國,如果劉備聽諸葛亮和趙雲的話。不去攻打吳國而是和吳聯手攻魏會怎樣?

wong 其實這都是倒看歷史,在曹操還沒拿下漢中之前,劉備並沒有主動去漢中,而是派五萬人進公安,關羽入益陽。當然這次其實雙方已經差不多打起來了。後面粉絲罵孫權 呂蒙背盟背刺,其實並沒有道理。雙方在之前的戰略態勢其實已經是水火不容了。所以關羽失荊州,存粹是考慮不周,劉備東征其實也不稀奇。在劉備病逝,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