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為什麼會贏?

時間 2021-05-05 20:50:20

1樓:揍是大懶魚

其中乙個原因,國民黨的士兵不懂得為誰而戰。

你以前在家種地種的好好的,被抓了壯丁,在軍營裡飽受長官的大罵。突然聽說自己老家的地主已經被打倒,自己家裡已經分了地,投降了還給路費回家。再看看這邊的長官在花天酒地,自己穿的跟乞丐一樣,天寒地凍每天在吃土豆。

敢問哪個士兵願意死戰到底,死戰到底又有什麼意義。解放戰爭又不是抗日保家衛國,兩邊都是中中國人,而且對面還是給自己分土地的人。

2樓:晨曦

不如說國民黨為什麼輸了。

對內,各個部隊,不同的軍,師,互不配合,援助,經常在結合部,換防的時候被突破。同乙個軍師的,團營也是這樣幹,能打贏才怪。都是只管自己。乙個補給都要搶,開槍打死打生

對外,地方還有資本家都能先知道軍事動向,部隊反而最後知道,還要帶著各個部門,機關,家屬,一起撤退。能贏?

3樓:譬如朝露

1.劉峙判斷失誤。

2.張克俠,何基灃起義導致黃百韜輕易被圍。

3.邱清泉李彌,二十多萬人對十萬人,愣是打不過去。

4.劉汝明杯弓蛇影,臨陣跑路。

5.廖運周起義,導致黃維突圍失敗。

6.校長慌神開始親自微操,結果把杜聿明也送進了功德林。

實際上,這種大兵團決戰,打的是先手,主動權。既然華野先動手黃百韜被圍,最佳戰略應該是換人,你華野吃我黃百韜,我徐州重兵集團就吃你打阻擊的三個縱隊十萬人。這樣,至少能把主動權扳平,大家再重頭來。

4樓:super land

淮海戰役只有贏多少的問題,沒有為什麼贏的問題。

在淮海戰役的時間點,解放軍在淮海一帶暢行無阻,國民黨但凡有乙個兵團落單,就可能被吃掉,而一旦戰鬥不利,隨時可以撤走。所以,問題就成了,淮海戰役是如何成為解放戰爭時期最大的一場勝利?請看別人的回答吧。

5樓:巫神

我有乙個不成熟的看法,三大戰役的勝利分別主要從三個方面展現了為什麼解放戰爭最後會贏。

遼瀋戰役的勝利是政策的勝利,是土改政策勝利。

平津戰役的勝利,是組織純潔度的勝利,或者說是蔣介石派系整合的失敗。

淮海戰役的勝利,是組織用人的勝利,是集體領導,民主決策的勝利。

6樓:自信自知常自在

淮海戰役戰前、戰中幾個城市的得失對於淮海戰役的影響十分深遠!

淮海戰役前,濟南或說王耀武兵團的存在,華東野戰軍就不可能集中力量打淮海戰役!另外濟南的存在,也是華北蔣軍南下支援的陸上重要通道。

淮海戰役中,徐州剿總調離了,駐防戰略要地宿縣的孫元良和劉汝明兵團,讓中野趁機拿下宿縣。在戰略上讓徐州剿總陷入了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的包圍之中,還間接送黃維兵團入虎口(黃維來援就是為了奪回宿縣)。

另外徐州剿總放棄海州(連雲港)也是十分奇怪的,要知道海州是徐州的海上通道,而解放軍當時的海軍力量等於零。為什麼要放棄這個海上通道?真心不明白!

而且由於放棄海州,還搭上個黃百韜兵團(黃兵團就是因為等海州撤退下來的部隊,才耽誤了時間)。

有濟南、海州(連雲港)、宿縣這三個眼,徐州剿總這塊棋是不會死的!如果說濟南是華東野戰軍靠實力打下來的,蔣軍也沒啥好說的。那麼徐州剿總自塞了海州和宿縣兩個眼位,只能說是自尋死路,讓解放軍笑納了淮海的勝利。

也只能說天命在我黨了!

7樓:月城

遼瀋是由總部精心計畫,高度重視,投入血本的,由國際國內,全力配合的,從一開始就是戰略性的戰役,只能勝不能敗。

遼瀋的配置規格,是乙個副總級別的頭等大將(林),加四個政治局委員(彭陳高張),這個陣勢非常華麗。

淮海顯然不是,淮海一開始沒有具體計畫,是作為遼瀋的配角的,也沒指望這裡會有戰略性勝利。

淮海是由較低階的前線指揮人員(粟),臨場發揮,一步步打出來的,越打越輝煌,後來風頭超過了遼瀋。

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一場意外之喜。

按照淮海後來的輝煌程度,配置規格應當是乙個副總(彭),加上五大書記之一或之二(劉周)。

實際上配置級別低的多,也正因為如此,才讓粟裕這樣的戰神脫穎而出。

換了粟裕以外的任何人,淮海的戰果都可能不會是這樣的。

淮海戰役就是為粟裕度身定做的,這可能是天意。

8樓:五名

古代的所謂「百萬大軍」其實包括了戰鬥兵和後勤民夫,比例往往超過1:3,最多的時候甚至達到1:20(距離太遠)。

而淮海戰役中pla的六十萬人馬都是純粹的戰鬥兵,炊事班也只是兼職,而且因為炊事班需要扛著更多的器具,戰鬥力其實更高·····

就像知乎某位大佬說的,kmt並不是敗給了小公尺加步槍,而是敗給了乙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大國一樣。

淮海戰役,kmt的八十萬軍隊並不是敗給了六十萬,而是敗給了古代慣例中稱呼的「五百萬大軍」「千萬大軍」。

9樓:湯氏子弟

天命輪迴,當年蔣梅毒扒開花園口的時候,不會想到有一天他的王牌主力會被困在洪水造成的黃泛區。

天命昭昭,一切,都有天在看著。

10樓:滬還

不要把淮海戰役看成60萬人和80萬人對打,而是60萬人聚在一起等著對面80萬人乙個乙個過來送,這樣你就不難理解了(/≧▽≦)/

11樓:Apei

敗是必然的,之前在各個區域國共一直處於膠著狀態。但東北解放後,紅軍能把東北的力量抽出來衝入關內,平衡一下就打破了,即使國民黨淮海不敗,後面遲早也是個死

12樓:魂斷藍橋

政治,軍事,經濟都有很多知乎朋友分析了。這裡就說一條:民心。

民心向背,是淮海戰役最直接的勝利基礎。

黃泛區,老百姓的獨輪車推出了解放軍的勝利。

就是這麼簡單。

13樓:雲杉

我拿著一根粗大的腐朽的木棍去打你,你拿著乙個細小的鋼棒迎擊。我砸、我掃、我挑,你擋、你攔、你壓,我的大木棍斷了。

你品,你細品,你仔細品。國民黨軍就是這個腐朽的大木棍。再加上不會操作大木棍的蔣介石氏,於是,木棍斷了。

從46年到47年,國民黨軍在各個戰場上,到處損兵折將,解放軍則越戰越勇越戰越強。從47年到48年,戰爭從內線到外線,人民解放軍沒有殲滅國民黨軍的戰鬥,都被算作敗仗(你考試沒有考100分都被算成不及格),這個戰爭其實已經不是對等的了。

14樓:劉志鵬

因為廣義上的豫東戰役輸了啊!

豫東戰役從狹義上來說,不少果粉都說是得失相當,然而豫東戰役同時,因為豫東戰役幾乎抽調了國民黨中原地區幾乎所有機動兵力,山東形式一瀉千里,中原劉鄧獲得了行動自由,淮海戰役之前,濟南丟失而不能恢復,那徐州就唯有撤退。

然而徐州還沒有安然撤退,那戰略不利是非常明顯的,淮海戰役之前,就是吃大虧吃些小虧的問題了。

但是常凱申輸紅了眼,不老老實實撤退,那麼。。。。。。

15樓:老貓窩

雖然大家裝備上沒有代差,但是雙方軍隊也好,領導層也好,代差太明顯了。

國民黨腐敗,但這個不是核心問題,核心問題是領導層和軍隊組織,完全還是北洋那一套,不輸就怪了。

16樓:

一代偉人去世都四十多年了,他們建立的體制仍然具備強大的動員能力,今年春天都看到了。而國民黨呢,是乙個印鈔票通貨膨脹幾百萬倍剝奪百姓財富的黨,愛國只體現在筆記和地圖開疆上,除了他自己,所有人都覺得國民黨該滾蛋了,國民黨憑什麼贏,輸是肯定的,輸的這麼慘跟雙方的發揮有關。

17樓:Rough

往大了說,中國共產黨治下的解放區是現代社會,國民黨統治下的白區從組織動員角度講差距巨大,竭澤而漁。往小了說,雙方統帥將領之間的配合默契各軍之間的關係差距也是巨大的,所以淮海戰役贏是正常的,贏得漂亮是將帥高超指揮藝術的體現。

18樓:法蘭克

淮海明面上是60-80,但是這60裡面既沒有算地方民兵武裝,也沒有算支前民工,考慮到這些因素,我朝連唯一劣勢的兵力都不再是劣勢,怎麼會不贏

19樓:longjf126

天命在我,不勝何待?

天命者,《書·盤庚上》:「先王有服,恪謹天命。」

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宋-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左傳·宣公三年》:「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孟子·萬章上》說:「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歷史事件的走向,既有偶然性因素的支配,也有必然性因素的支配,是多種因素合力導致的時代洪流最終左右了歷史事件的走向並最終達成乙個結果。

我估計提問者想找的是淮海戰役為什麼會贏的必然性。

然而,怎麼說呢?

必然性:勝利者取得勝利的因素總是相似,政治、組織、執行力強於對手,綜合體系上的勝利,是所謂勝於易勝也,比對手先進,這是天命在我。

偶然性:失敗者落到失敗的因素總是五花八門,綜合體系上的失敗,導致很多偶然性事件無法掌控,這也是勝利者的天命。

20樓:隔壁老王

我沒有各位大佬汗牛充棟的知識儲備和資料查閱,我就推薦大家看一部西影廠的經典電影《決戰之後》和黃濟仁的《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這本書,你就可以很生動的了解到,為什麼我D必勝,果黨必敗

21樓:蘭溪陳道明

之前的豫東戰役,已經證明了國民黨守城守不住(開封),野戰打不過(區壽年兵團被殲滅),單兵團出門都不安全了。

野戰打不過,那說什麼戰術指揮都蒼白無力。我軍怎麼打怎麼有,可以不斷壓迫敵人來製造戰機。

22樓:風之貓

淮海戰役是必勝的。

如果tg能打輸了才是神話。

唯一的區別就是:

吃一口肉;

吃一口肥肉;

嘴裡叼一塊肥肉,筷子夾一塊肥肉,眼睛還盯著一塊肥肉;

最後一口吞了比自己身體還大的肥肉。

23樓:

解放軍壓倒性優勢啊,60萬是戰兵,還有不少民兵和500多萬民夫。蔣軍80萬包括所有後勤人員和實際沒參戰的第三第七綏靖區了。實際參戰的軍隊(包括後勤人員)基本略大於解放軍宣布的殲敵數量。

孫元良帶了幾萬人丟下杜聿明主力跑路到蕭縣,聽到不是解放軍正規部隊的游擊隊槍聲直接炸營基本全部鳥獸散,這樣的戰鬥力能打就怪了

24樓:恆山派掌門儀琳

我們的朋友多,敵人少

過當的敵人多,朋友少

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當然沒有那麼輕鬆,也需要解放軍戰士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奮戰,才能打贏淮海戰役

25樓:1摸魚1

炮黨的爛,不是一般的爛,是全方位的爛,不光軍事爛,組織爛,經濟更是爛。46年解放區靠收糧食財政收入比大幾倍的國統區高。就是淮海炮黨贏了又能怎麼樣,無非多拖幾個月退出大陸而已。

就這種半封建半買辦政黨他能贏過當時中國唯一乙個有武裝的現代化政黨?

26樓:haha kim

就說說黃百韜沒在運河上架橋這件事吧,你從這件事裡就能看出KMT高層不靠譜到了什麼程度。

最開始,黃百韜接到的命令是向東去海州,準備迎戰華野南下。華野的確南下了,目標只不過是想占領海州,還沒打算吃徐州的一大坨,是謂「小淮海」。

第二天,正當黃百韜的十幾萬人馬正在準備開拔工作的時候,接到了新命令,要求他原地待命,因為徐州剿總和國防部正在研究下一步行動。服從命令是天職,於是十幾萬人白忙活了一天,原地集體休息了。此時華野正在快速南下,黃百韜如果不顧一切向徐州跑是可以跑到徐州的。

第三天,又接到了新命令,要求他等待從海州撤退的44軍,說這個軍現在劃歸到你兵團,你必須等44軍到了以後再一起向西撤到徐州去。此時,44軍正承擔著給徐州剿總司令劉峙運私房錢的重要使命呢。此時在碾莊的是李彌兵團,黃百韜親自跑過去求李彌,希望李彌能留下,接應一下自己。

可李彌已經接到了劉峙命令,讓他立刻去徐州。此時華野已經逼近了,如果李彌不走,那麼黃百韜大概還是能跑到徐州的,只不過會有些損失而已。

可惜,華野殺過來了(華野的特點就是運動速度特別快),何基灃張克俠的戰場起義又直接讓華野把黃百韜堵在了碾莊。此時如果黃百韜不顧一切孤注一擲向徐州突圍,而且徐州也發兵救援,那麼黃百韜跑到徐州還是很有希望的,只過不損失會很大。但就連離他最近的李彌都沒有回頭來救。

等到黃百韜再也突不出來了,徐州剿總才慢吞吞的派邱清泉和李彌來救。

早幹嘛去了。

如果淮海戰役,許世友代替粟裕會是乙個什麼樣的結果和局面?

onio 許世友的軍事水準 放在水滸裡他就是李逵一樣的人物,通過整天哥哥來哥哥去湊了個大頭目做。打越南,一塌糊塗。不是國力上壓倒性的優勢和前線將士用命,恐怕越南兵真在南寧吃早餐了。粟裕放在水滸是不合適的,水滸人物沒有乙個配得上他。 這問題根本不用假設 兩個人都是歷史上活生生存在過的人 要是老許真有這...

《亮劍》淮海戰役中,粟裕用五噸炮彈換下李雲龍。以當時榴彈炮炮彈的標準,五噸炮彈究竟有多少?

不正常的兔子 用遊戲來理解比較好一點,在 戰爭雷霆 這個遊戲中,蘇聯的佩8轟炸機可以攜帶一枚5噸的炸彈。這就是5噸彈藥,一架飛機一次投彈的量,可以說少得可憐了。 48年9月華野攻打濟南,集中10個跑團500餘門火炮,最多時每分鐘打出1800多發炮彈。整個濟南戰役期間華野共打出75以上大口徑炮彈330...

為何讓四野南下解決桂系,按理說淮海戰役結束後,中野華野解決白崇禧不是更近麼,四野何必勞師遠徵?

春木深 我說個最簡單的理由吧,四野當時司令湖北人,政委湖南人,參謀長湖南人,連後來配合四野行動的四兵團的陳庚也是個湖南人 進軍西南的班底是怎麼樣的,劉鄧本來就是川人,南下的18兵團由賀老總帶著,賀雖然是湘人但出身川軍。那留在華東的三野呢,別說新四軍是三野的組成部分,當年粟裕在江浙,葉飛在福建都是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