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讓四野南下解決桂系,按理說淮海戰役結束後,中野華野解決白崇禧不是更近麼,四野何必勞師遠徵?

時間 2021-05-07 01:58:13

1樓:春木深

我說個最簡單的理由吧,四野當時司令湖北人,政委湖南人,參謀長湖南人,連後來配合四野行動的四兵團的陳庚也是個湖南人

進軍西南的班底是怎麼樣的,劉鄧本來就是川人,南下的18兵團由賀老總帶著,賀雖然是湘人但出身川軍。

那留在華東的三野呢,別說新四軍是三野的組成部分,當年粟裕在江浙,葉飛在福建都是出了名的。

另外相比之下四野已經休整了很長時間了,是可以開始復仇之戰了

2樓:馬健雄

華野的目標是滬寧杭,下江南,分身乏術;

中野自打挺進大別山以來,一直都是勞師疲兵,打完淮海以後需要的是一次大規模的休整——休整完了直接入蜀平定大西南

要解決老白這十好幾萬沒咋消耗的桂系兵馬,只能上最肥的四野了

3樓:山月刀嵐月刀

四野: 別胡說!我不嫌遠!放著我來!!說好我可是大後期,你們中單和打架核直接上高了,我幹什麼?!我去哪刷KDA?

都啥年代了,平漢鐵路修好都40多年了,1200公里路程,火車了不起3天時間就到。還勞師遠徵呢。平漢線這種大動脈,可比當年東野從哈爾濱坐車,一路走小支線去義縣、錦州快多了。

平津戰役一月末就打完了,張治中的北平談判四月下旬才宣告破裂,四野有的是時間。

偷襲錦州,幾十萬人帶重灌備,還要隱藏蹤跡,不也就幾天就摸到義縣了嗎,長春到義縣,也有500公里路程呢

四野閒著幹嘛,原地解散嗎,人四野原意嗎?

中野西野合圍西南,華野攻寧滬,東野坐火車過來打武漢,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事。

4樓:三面紅旗

二野實力還沒有完全恢復,白崇禧集團戰鬥力較強,打白崇禧有困難。

三野要打白崇禧要跨過二野,而正面就是寧滬杭地區,三野的底子又是南方游擊隊、新四軍,對江南地區比較熟悉

所以說得四野打

5樓:王丕

總的來說,沒想到K記這麼不禁打,過高的估計了對方的實力,原定的計畫是二野三野要在一起才能打下東南,中南交給四野,之後再由東向西封閉西南,渡江的時候怕華中出兵還特意讓四野湊乙個兵團提前南下,只是浙贛線進展太快,發現三野自己就可以解決東南問題,二野可以轉掉出來,而這時候四野已經展開,所以二野留下四兵團之後,主力轉向西南,由此還在短時間內造成兩個野戰軍行軍路線交叉地區的交通問題。

6樓:無疆行者

大決戰後,西北野戰軍改編為第一野戰軍,中原野戰軍改編為第二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改編為第三野戰軍,東北野戰軍改編為第四野戰軍,加上華北野戰兵團改編的18、19、20三個兵團(這三個兵團後來主要用於加強實力比較弱的一野、二野),已經有了很好的「大進軍」布局。

二野、三野首先在四野先遣兵團的協同下,實施渡江作戰。渡江戰役中,三野位於戰場東側,而當時國民黨軍的布防採用了以淞滬為核心的布防,主力集中在京滬線東段,因此三野承擔了渡江戰役中主要的消滅國民黨軍有生力量的職責。渡江後,二野進至浙贛線,完全切斷了湯恩伯集團和白崇禧集團的聯絡,可以充分利用浙贛線橫向機動,無論向東向西都能有效支援或機動,在做好三野攻擊上海總預備隊的情況下,同時也是做好了此後入川的準備。

二野入川,有劉鄧皆為川人的考慮。這一點在後續大批國民黨軍起義投誠就能看出效果,當時二野加上加強的18兵團不過60萬人,進軍西南後,解決的國民黨軍達到90萬,其中大部分是起義投誠的,著名的戰鬥英雄邱少雲都是在這一時期被二野部隊「解放」的。

四野進入中南,由於湖南程潛、陳明仁的起義,基本上是一路南下,比較直接。同時,四野的直接南下,也給二野的橫向機動做了很好的掩護。二野3、5兵團經浙贛線橫向機動到四野後方,從湘西入川。

此前則利用戰略欺騙,讓胡宗南以為二野會經隴海線橫向機動到關中,然後過秦嶺經漢中入川(這裡也有賀老總帶著的18兵團的功勞,最後二野主力沒這麼走,但是18兵團是這麼幹的)。胡宗南判斷失誤,二野入川後,18兵團再這麼一折騰,胡宗南就顧頭不顧腚了。

7樓:聽聽我剛編的故事

一共就三個人選,劉鄧自從突入中原之後損失很大,你讓他們再去打當時實力強大桂系,不是把人做寶搞?

三野無論從實力還是部隊的組成來看都是進攻江南地區的最佳人選。那麼消滅桂系的任務自然就交給了實力強大的四野。

8樓:紅星

這可能和各大野戰軍的歷史沿革有關:中野(二野)的前身是紅四方面軍(曾經在四川一帶建立過根據地),抗戰爆發後改編為八路軍129師,解放戰爭時期先後是晉冀魯豫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部隊各級指揮員大多對四川比較熟悉;華野(三野)的前身是長征以後留在南方八省堅持游擊戰爭的各支紅軍游擊隊,抗戰爆發後集中改編為新四軍,長期在華東地區(安徽、江蘇、上海、浙江及山東一帶)作戰,華野的主力很多都是原來新四軍的部隊,對華東情況熟悉;四野的前身大多數來自於紅一方面軍,紅一方面軍在抗戰爆發後改編為八路軍115師(115師主力後來分兵,分別建立起晉察冀軍區和山東軍區,這兩個軍區的很多部隊,在抗戰勝利後分別從陸路和海路進軍東北,後來與中共領導下的東北抗日聯軍一起組建成四野的前身——先後改名為東北人民自治軍、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而紅一方面軍在長征之前,主要戰鬥在在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一帶。因此,在渡江戰役勝利結束以後,由二野負責進軍大西南(四川、貴州、雲南);三野負責進軍華東(長江南岸的江蘇南部地區、上海、浙江、福建及台灣);而解放中南地區(湖北南部、湖南、廣東、廣西及海南島)的作戰任務則交給四野來完成。

這樣安排是比較恰當的,有利於充分發揮各大野戰軍在自己熟悉的作戰區域發動進攻的優勢。

9樓:真正野蠻人

這不正常嗎?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後,老蔣的嫡系已經不算什麼硬茬了。只有華中白崇禧集團還能保持較強的戰鬥力和較完整的編制。

四野兵強馬壯,當然是去敲硬骨頭。再說,淮海戰役後,二野三野已經集結在長江下游了,正好就近去解放滬寧杭。

10樓:老虎魚1900

四野大多北方人,這南下多少有點水土不服呀,且遼瀋戰役後四野沒有休整就入關解決平津,那不是疲勞之師麼?一直不明白,有觀點的知友請發表一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