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孫權背刺盟友偷襲南郡是明智的選擇嗎?

時間 2021-05-10 13:36:15

1樓:

已知,孫權集團偷襲關羽奪取荊州是愚蠢的做法;

已知,陸遜支援這項愚蠢的計畫,並擔當了重要執行角色,所以陸遜毫無疑問是個蠢貨;

已知,劉備敗給了蠢貨陸遜;

可知:劉備連蠢貨都不如。

黑蜀黑的最狠的竟然是蜀粉(害怕)。

2樓:李坤元

我們可以簡單推演一下。

假設襄樊之戰你東吳啥都不幹看大戲,是什麼結果:以關羽當時的實力來看,大概率是可以打下襄陽的,襄陽對曹魏有多重要不用多說了吧,蜀魏兩國絕對是矛盾公升級,基本沒有調和的可能,那些說蜀國順江而下滅了東吳的純屬瞎咧咧。三方博弈,另外兩家打的死去活來,你不管是偷偷發育還是乘機揩油(比如一座空城合肥)那個不比那三郡重要?

再看你東吳背刺,背刺之後蜀漢的火力立馬從曹魏對向了你東吳,再加上從戰略上看你還要欲進圖蜀,兩國大戰在所難免。老二和老三鬥,老大手裡有襄陽和合肥,你不開天眼話想想誰危險?得虧老曹死的早,小曹剛上位又迷糊。

就這利則小利,害則大害的操作,能叫明智嗎

3樓:李簫歌

假如孫權背刺關羽,能夠占領荊州,然後攻入成都,滅劉備,那確實明智然而,現實是背刺完關羽,回頭就給魏方跪下躺平認曹操然後引劉備大軍壓境,要是曹操在,估計三國那個時候就統一了東吳那一幫子自己什麼水準,心裡沒點AC數嗎明智?智明還差不多

4樓:星火REAL

首先擺明觀點:偷襲是很明智的,可惜這個戰略沒有實施完全也基本不能實施完全。如果孫權方面能做到這個戰略的完整部分,也就是拿下白帝城和襄陽城的話,整個規劃是很成功的。

首先,在荊州方面,單獨拿下南郡方面,就不得不面對據守襄陽的曹操軍的陸地精銳,在平原作戰,這一點對於孫吳來說是很不利的。同時,江陵建業一線形成了乙個十分不妙的槓桿,孫吳無論是從哪一頭出擊,另一頭都會受到曹魏方面直接的威脅。這是由於兩個重要的橋頭堡,襄陽和合肥都在曹魏手中。

因此,孫吳的策略最終目的是同時拿下南郡和襄陽。同時,考慮到對荊州下手,劉備不可能坐視不管,所以孫吳的另乙個目標是拿下白帝城全據長江。

回到當時的形勢,關羽雖然被徐晃逼退,但是水軍依然對襄陽形成包圍,此時其實對孫吳非常有利,在對曹談判中處於優勢地位。換句話說,曹操此刻非常需要孫吳對關羽出兵。於是孫吳對關羽用兵,做掉關羽,曹魏放棄襄陽,一切都很美好。

但問題來了,這個時候的孫吳其實做不到這個戰略的最終部分。因為一旦偷襲啟動,孫吳一定會面臨兩線作戰。劉備自然不必說,曹魏方面...

他們的許諾真的可信嗎?事實上,劉曄已經提出了這一策略,只是曹丕因為乙個完全站不住腳的理由並未實行。在劉備被擊退之後,曹魏緊接著用兵奪回了襄陽,險些還拿下江陵。

拿下襄陽算是徹頭徹尾失敗了。

然後是白帝城,這一點倒是可以暢想一下,如果荊州沒有瘟疫,呂蒙繼續靠連哄帶騙的思路速攻下白帝,然後依靠少量部隊在三峽擋住盛怒的劉備帶領的蜀漢主力,同時吳軍主力在大平原上和南下摘桃子的曹魏展開決戰奪回襄陽...這個展開真的很不錯,可惜看起來就很難做到。

綜上,我個人認為這個思路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最後也是因為瘟疫帶走了呂蒙等大批孫吳將士這一意外葬送了後續操作,同時讓接下來的孫吳在面對蜀漢和曹魏時險些把之前的工作付諸東流,多虧了陸遜帶領的吳軍神奇的力挽狂瀾。同時孫吳在未來的歲月裡北伐處處被動。如果我是呂蒙,我可能會求穩,在關羽牽制住魏軍多股部隊的時候攻擊合肥,就算失敗也不會怎樣,而不會去執行這一把賭局。

歷史告訴我們孫吳最後贏來了三個郡,但卻差一點完蛋。

5樓:浮笙

非常明智。

在那個時代,所謂的仁義道德都是狗屁,如若在那個時代你為仁義道德所羈絆,那麼你滅不滅,就是遲早的問題了。在那個時代,勝者為王 ,敗者為寇;如若你的權謀和選擇沒有那麼的明智,就完全有可能會完蛋。

那麼眾所周知,曹劉孫三家,江東孫權的地方是最小的,自然,實力也是最弱的。那麼,他要在自己實力弱於另外兩家的情況下,來取得生存,來和其他兩家競爭,而且這三家鼎足而立,若其中任何一方被滅,那麼第二方的基業,定也不長久。所以孫權把變臉這一套玩得爛熟,若蜀漢強大起來了,他就認曹丕(曹操)為魏帝(魏王),不承認益州是劉備的,和曹魏聯手對付蜀漢,若曹魏旺盛,則他就認劉備為益州牧,說曹丕(曹操)是漢賊,和蜀漢聯手對付曹魏,因為只有這樣,他才有可能生存,有可能保全江東基業。

剛好,在劉備要取南郡之時,他的實力已經有些強大了,那麼劉備若取了南郡,他的實力便很可能能與孫權斗上一斗了,所以孫權只能將劉備的實力扼殺在搖籃裡,起碼絕不能讓他的實力超過自己,因為他一旦超過自己,自己奈何不了他,他就會日益壯大(曹魏那時赤壁新敗,所以實力不夠,要重新開始發展,自然就不會管劉備),所以啊,孫權襲南郡,是異常明智的選擇

6樓:

未敢設想的道路:柯基今天鐵了心要做大漢吳侯。

從大內大佬那兒竊來的圖,侵刪

化身名將質檢機的二爺,挨個兒把曹仁於禁徐晃張遼抬走,抄著隆中對唱著歌向宛洛進軍的時候,柯基趴在合肥城頭江山北望。

淮河水系的水文條件比長江複雜太多,壽春—下邳—廣陵防線猶如三座大山壓在柯基的肩膀上,壓住了柯基內心小小的躁動。

柯基必須做出這個艱難的決定,是圍攻汝南掩護二爺的側翼,還是去直面自己的一生之敵:傳說中的臧霸 。

大漢吳侯萬歲!柯基永遠不會做耷賊的副手!各員一層,奮勵努力,向下邳格勒進軍!

——柯基今日抵達他忠誠的下邳分割線——

......大戰塵埃落定,竄漢奸相的黑暗時代正在降臨。在華北,柯基鞏固了他在徐州和豫州的權威,並將目光投向了虛弱的青州和荒廢的兗州......

等等,這不對啊,這版圖不是我的。這不是袁仲氏大皇帝plus嗎?

7樓:清風明月

很明顯不是。

說實話,沒有諸葛亮,可能吳蜀兩國早滅了。

主要還是吳國這波坑蜀國太狠,但自己屁好處沒有。完全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

但說吳國不該打蜀國,從國家利益角度來說,這應該不對。吳國可以打蜀國,但要考慮後續,就是平衡吳蜀實力。

從吳蜀聯盟來說,兩個人應該一起吃魏國的大戶。但吳國牙口不好,啃不了。只有背刺盟友,來平衡實力。但蜀國本來實力不強,被坑這一波,結果就差點沒了。

吳國如果只拿荊州,不殺關羽,沒有劉備伐吳。那吳國應該才是最終贏家。蜀國實力還是弱於吳國,而且蜀國實力並未大損。雙方仍可以聯盟,魏國實力被關羽打折了。吳國就是最大贏家。

8樓:熱心市民金先生

先說結論,不明智。

首先,站在孫權的立場,偷了荊州,眼前利益穩了。接下來的戰略部署呢?吃掉劉備跟曹操皇城pk?

如果決定要打,夷陵之戰前求和幹啥?所以他肯定不是想吃掉劉備。拿了荊州殺了關羽,然後維持同盟和劉備會獵許都?

劉備又不是軟柿子被你砍了假節鉞還跟你一起玩?腦殼都給你錘爛。那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得荊州以求自守,當自己的大魏吳王,但是這又和之後的行為相違背。

想當割據勢力那你後面那麼拼命曹操幹嘛,意思意思不就行了?所以我覺得孫權自己都沒弄清楚自己的目標,到底是拼一拼還是穩住自己的基業就行了。又想當皇帝又怕死,在這種糾結下得出的判斷能稱得上明智?

就事論事,你孫權拿荊州可以,沒問題,但不是這個時機。你要是在這個時候去吃合肥,在東線去擴大戰果,等曹劉真正對決的時候來一刀狠的,沒人會罵你。成王敗寇,這個時候別人對你的評價就是亂世梟雄,生子當如孫仲謀。

但是你在關羽剛取的一點成績的時候動刀子得荊州,說實話孫劉聯盟也就這樣了,幾乎不可能再去謀取中原了。是你孫權親手葬送了自己的王道,也葬送了劉備的王道,好兄弟一起走,一坑坑倆。這個時候別人稱讚一句,大魏吳王,不貼切麼?

9樓:濤哥哥

孫權稱帝了,而且還順利的把皇位傳給兒子了。而且沒有特別壞的名聲,後代的結果也沒有特別悲慘,以中國的歷史觀來看是非常正面的評價了。孫權走錯任何一步都不會這樣的

10樓:五強十傑

這問題挺簡單的。但是每個人對明智定義不一樣。

如果你覺得隔壁老王抵押全部資產去單買了一注彩票,並且事後該彩票最終中了大獎這個事中,老王抵押全部資產買彩票是個理性明智的選擇,孫權這就是個明智的選擇。如果你覺得不是,那這就不是乙個明智選擇。

11樓:「已登出」

捋一捋整個事情:

孫權背刺關羽,拿到了屬於季漢那部分的荊州。

後續:劉備稱帝後伐吳。

孫權為了不被兩面夾擊做了大魏吳王,曹丕也樂呵樂呵的同意了......但是沒多久就不相信孫權,準備伐吳。

但是!沒多久,原本穩占上風的劉備輸的連褲衩都不剩.......導致曹丕伐吳時沒機會趁火打劫......而曹丕由於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伐吳時吳軍士氣極旺,敗退。

劉備夷陵之戰兩年後病死,諸葛亮接手政治軍事,為大局考慮,重新聯合孫權。

假設劉備沒敗的那麼慘;假設曹丕早點發兵;假設諸葛亮是個性情中人;那之後的事情多刺激!多嗨皮!

要是打合肥時能有打荊州時的一半魄力、過程能有打荊州後的一半刺激,名聲也不至於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話說回來,之後的戰爭這麼刺激孫權得到了啥?答:心跳加速的回憶

12樓:「已登出」

曹操曰 生子當如孫仲謀

孫權親自駕船從濡須口進入曹營。諸將都以為是挑戰者來了,準備攻擊,曹操說:「這一定是孫權想要親自見識我的軍隊。

」命令嚴整軍隊,弓弩不得妄發。孫權走了五六裡,回去的路上演奏歡快的樂曲。曹操遠遠地看見舟船軍隊仍然嚴明整肅,不禁脫口嘆道:

「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公升兒子若豚犬耳!」。

孫權這一生,可以說三國中最精明的帝王,也是三國中活的最長的帝王,可以稱得上「老不死」他一生不足可能由於對權謀太了解了,反而在處理權力交接上出了問題。當然,這也是中國傳統帝王的通病。

回到正題,三國的主旋律三國鼎立能知行合一的恐怕只有孫仲謀,換一句話說 : 就是「不獨不統」是不是很熟悉,當然不僅於此,在蒙聲發大財的同時,時刻關注局勢發展,在維持均勢同時坐收漁翁之利。

赤壁之戰後孫權看到了劉備對自己的價值意義,對於抗衡北方的曹操可以說是意義非凡,扶植劉備,不能讓他自生自滅或者投靠曹操,成為了戰爭結束的首要任務。但是隨後劉備的發展讓孫權有點慌,劉備這架勢紙裡包不住火壓根就沒打算和孫某人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無論這個動機在哪個時間段誕生(這個也很有意義),但是在偷襲南郡之前肯定開始商量了,隨後劉備政權各種出頭,全網10大三國巔峰主播火遍全網,結果第二年涼了大半(是不是又似曾相識),當然時候劉備政權雖然沒有一也會帶解放前,但也是元氣大傷,不得不重新認識東吳的地位,隨後有選擇和東吳聯盟。

綜上所述一目了然。

襄樊之戰如果孫權沒偷襲三國局勢如何走向?

愛拖更的企鵝 襄樊之戰不偷襲,等襄樊之戰就不會再偷襲了嗎,偷襲可能遲到但一定會發生。孫權和東吳的傾向很明顯,取徐淮之地也守不住,不如取荊州。孫權本來在坐收漁翁之利,劉備光復漢室對孫權有好處嗎,反手把孫權滅了連臣都做不了。政冶家要什麼臉,關羽是知道孫權會來進攻他的,誰知道呂蒙偷襲的時機掐得那麼準,恰好...

三國時期有哪個人是和劉備 曹操 孫權三人都見過面的?

賦鶴驚 袁術應該沒見過孫權孫策投奔袁術時孫權應該留在曲阿三人都見過的 劉備自己 張遼他在逍遙津 見過 十萬在呂布帳下見過劉備陳登在城頭應該 見過 十萬 文俜在城頭應該 見過 十萬 糜芳一定以及肯定見過三人的 于禁 Charlessuen 嚴格來講只有於禁見過三人,而且都是在和平環境下,比張遼那種戰場...

三國時期,曹操 孫權 劉備都說什麼方言?或者魏蜀吳三國官話是什麼話?

知噁 古中華文明發源地的語言,黃河中下游一帶的語言自古以來就是統一的,中原話,周話,今天的陝西 山西 河南 河北 山東這一帶的語言,直到現代這些地區的語言也都是相互可以聽明白的。到春秋戰國時期版圖擴張了,作為強勢文明的語言也擴張了,好比一度我們投入極大的熱情學習英語,那些蠻夷之地 如 吳越楚 也要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