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文官士大夫為什麼總是要皇帝堅持立嫡長子為太子呢?甚至不惜殺頭也要跟皇帝對著幹?

時間 2021-05-08 11:43:53

1樓:

根本的原因有兩個因素:

第一這是儒家經典裡規定的,政治正確。

第二嘛,這些堅持立長子的人,只有少部分是死硬派,大部分是覺得不會被皇帝殺。

如果朝廷明文規定這樣做要殺頭,也就沒人堅持了。例子就是清朝的秘密立儲,什麼周禮,什麼春秋,大清自有國情在此,那也沒人說三道四。

2樓:

反駁某回答

春秋的媵是什麼身份?親姐妹,同宗姐妹,或者本國貴族女子,這和大老婆二老婆三老婆的概念完全不一樣。鄭貴妃和皇后娘家八竿子打不著,大明後宮嬪妃都是平民子女,王氏生了孩子以後也不是宮女,也有自己的封號。

按照禮法,朱常洛就是排在福王的前面。

3樓:

皇帝不立嫡長子要麼是因為有其他更有才能的王子,要麼是有溺愛的王子,無論哪種情況對於文官系統來說都是不可控因素,所以必然反對。

4樓:小馬同志

建議讀一讀《萬曆十五年》,文官顯示自己的存在是以孔孟後生,道德衛士出場的,假如太子雖不才,但本身並沒有什麼大毛病,就不應該被廢,因為這關乎傳統秩序(這才是關鍵)。皇帝與文官的儲位之爭,實際是皇權與整個官僚集團爭權,如果皇帝真的做到了隨心所欲廢立太子,那他就真的實現了一世獨尊了。所以,請不要被宮廷劇誘導,以為這是萬曆不顧全世界的反對給崔貴妃滿滿的愛。

5樓:不換思想就換號

少數的陰謀家就不一樣了

6樓:小李飛刀刀

無他,遊戲規則而已。

因為只有在這個遊戲規則之內才能保證最大多數既得利益人的利益,一旦變故那麼就意味著舊的格局將被打破,新的得益者會出現,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就會減少。

只看終宋一朝,就因為太宗皇帝搞了乙個兄終第及之後出了多少腌臢事,甚至後世異姓王朝都受影響

7樓:珞霙

一直以來,我也同有此問,雖然很多的解釋都偏向於「穩定」一詞,但我仍有乙個疑惑無法解開:如果嫡長子在智力上有先天的缺陷,比如有自閉症或是先天性的智力障礙,那麼,是否也是立此人為儲呢?如果真是這樣,這還存在穩定麼?

官僚集團又不是乙個統一的意志體,乙個「老實人」到底該聽誰的呢?這難道不會亂麼?

以這樣的方法來建立穩定,有點兒莫名其妙。所謂忠貞者,或為愚昧;所謂以此維穩者,或為懶惰;所謂政治站隊者,或為狹私。有人說這是一種量化的方法,其實,這根本就不叫量化,量化的前提是詳細的考察與對比後形成的一種有效模型,並不是說你不考慮「現實」情境而強制性的人為的預先給出乙個確定賦值就叫量化。

說白了,就是無論這個人是什麼,無論他是否能夠處理他即將掌握的許可權,反正就是他了的感覺……挺難以接受的。

8樓:ZoeRo

看了@蛤蜊與狐狸的回答,有一點補充。這個回答中提到「國本」,歸根到底所謂動搖國本還是每個候選人背後的利益團體的鬥爭對國家的消耗,而不全是要爭一爭未來的榮華富貴。

9樓:楊一

立嫡立長畢竟可以量化(說白了就是不能隨便更改),這樣政權交接也比較穩定(畢竟有了個主心骨),後面的純屬皇帝自己喜好,但這根本無法量化,經常朝令夕改,最後只會導致政局混亂。而且到了文官制度比較完善的宋明兩朝,皇帝只要是個老實人(宋仁宗,宋寧宗,明孝宗),其實一般也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10樓:

立嫡長子是為了防止立幼被后妃、外戚、大臣或者宦官把持,你看武則天、王莽、曹操、五代十國、明朝的太監不是例子嗎?除了太監不想做皇帝其餘都想做皇帝,改朝換代是要死很多人的。

11樓:

萬曆皇帝氣得不要不要的:這幫文官沽名釣譽!左右:皇上,不能殺!

萬曆皇帝:朕又不傻,絕不成全他們的名聲!來啊,給朕拖下去,廷杖(脫褲子打屁股)!

被廷杖的文官,痛並快樂著。(別想歪,不是小黃文,文官們是在為自己的錚錚鐵骨而感動。)

12樓:

套用現在的一句話說叫穩定壓倒一切!嫡長子繼承是老祖宗的規矩最具有說服力和可執行性,賢是個主觀標準因人而異不靠譜所以立長是最靠譜的做法,而且皇帝嗎說到底還是需要大臣輔佐的,只要不是太坑的一般人這些大臣有信心能夠調教好!所以立長是最經濟風險最小的選擇。

13樓:Michael

因為賢是主觀標準,不是乙個客觀共識。既然立賢,那肯定要為誰是賢大打出手。同時,既然立賢可以,那為什麼立德為什麼就不行?立其他的為什麼不行?

14樓:李戕儀

如果不考慮利益糾葛,立嫡長子為儲君確實是最好的辦法。假如選擇有才能的人為儲君,那就亂套了,你會看到所有的皇子都說自己有才能,有幾個皇子就多幾個派別,所以乾脆誰也別吵,預設嫡長子為儲君,於是世界就安靜了。

人吶,就是不知道

15樓:木川

我始終以為,我們要承認,在資本主義席捲全球之前,在金錢和權力充斥人們心靈之情,有許多儒家讀書人心中始終有一塊地方裝著理想,裝著致死不悔的信念。

立長立嫡,是儒家禮制的核心一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在嫡長之內了。所謂長幼尊卑有序,三綱五常有分。亂了,在他們看來,就是天下大亂的前兆。

齊家治國平天下,皇家也是一家,齊家是要管理整個家族,長、嫡具有管理家族的合法性。

這是他們堅守的東西。這種堅守信念,甚至成為執念,大可以認為迂腐,我卻不知道為什麼一直很感動。

為什麼弘揚古代士大夫氣節的現代流行作品很少,特別是和日本宣揚武士道精神的作品相比?

首先你要理解過去中日社會結構的差別。兩個關鍵點,先後和多少。先說日本。歷史上日本階級固化嚴重,士農工商的階級定位基本都是靠血統定的,很難打破。這幾種階級的價值觀都不一樣。這一點在你提到的電影七武士裡也能看到,武士和農民的對比非常強烈。階級決定價值觀,武士道的思想是由階級地位決定的。那武士的人口比例有...

為什麼到了清朝,文人士大夫都普遍沒有之前的歷朝歷代那麼有骨氣 那麼有家國情懷了了?

因為只要把有骨氣有家國情懷的標準定到夠高,就可以排除一大堆沒死的,無可奈何的,心懷不滿但得過且過的,同時再把沒有的標準放得足夠寬,把上面被排除的放進來,再放一批單純讀個書當官的 謀生的進來,自然就可以滿足大夥的批判欲了 玩味 鴉片戰爭大量殉國的文臣武將,特別是漢人文臣也不少,這種氣節與家國情懷足以甩...

為什麼古代同等級的文官比武官地位高?

我覺得武官比文官好太多了,武官保家衛國,風吹日曬,沒有武官,中國早被人欺負了,為啥武官沒有好下場,比方說岳飛,文縐縐一打仗就躲起來的人居然比武官的地位高?古代文人真的是文縐縐的,還有就是官僚機制臃腫,公務員和行政人員太多了!不需要這麼多人。乙個是體力活,乙個是心機婊,哈哈哈!不應該這麼表述 應該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