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什麼最先餓死的總是農民?

時間 2022-01-08 13:32:34

1樓:忘憂玲

士農工商的意思是行業的戰略地位排名,不是底層從業者的個人地位排名。

農業整體是很重要,但農民個體卻很草芥。正如軍隊的力量最強,但打仗先死的總是大頭兵。

一點矛盾也沒有。

2樓:藏綾羊

地位只是虛名,銀兩才是實際。

為什麼古代農民地位高,因為古代統治階級鼓勵人民當農民。

為什麼古代統治階級鼓勵人民當農民?是因為農民這個職業能讓人民過得更好?當然不是,只是因為古代統治階級需要更多農民從事生產,這樣社會才會有充足的農產品流轉,人類最底層的需求能被滿足,統治階級的根基才不會被動搖。

為什麼古代統治階級看不起商人?是因為商人這個職業讓人民過得更糟?當然不是,只是因為如果更多的人不從事生產,而是天天投機倒把,那社會的農產品量就可能不足,統治階級的根基容易不穩。

而從個人角度出發,古代農民和商人誰過得更好?讀過歷史的應該都心知肚明。統治階級雖然抬高了農民的地位,但並沒有給農民實際的好處,或者說給的好處遠不如從商來的划算。

古代真實的情況是,茅草屋內的農民吃糠咽菜,卻看不起住著大房子天天山珍海味的商人,昂著頭對他們指點唾罵。

商人的生活條件遠遠高於農民,而商人的社會地位則是被統治階級強行壓低的。

至於為什麼近代商人地位提高,從生產力提公升的角度很容易解釋,這裡不加贅述。

「士農工商」,本質上只是古代統治階級從自己的利益出發,編撰出來的並不符合人民切身利益(至少不符合個人/家庭層面的利益)的地位劃分。如果認為地位高的待遇一定好,那未免也太過天真。

3樓:

發生經濟危機的時候,最先破產關門的,也是小業戶(小商人、手工業者等等)。

這事兒一點都不複雜,就是規模效益,有助於規避風險。實際上危機來臨的時候,大商人一樣會破產,但是規模較大的,有餘力「拆東牆補西牆」,玩八個罐子七個蓋的遊戲,通過互相拆借或者賣掉部分產業來維持現金流,力圖渡過危機。

農民在饑荒中的局面與此類似,只要可以搞到餘糧就能挺過去。所以,這天然有利於較大的地主,而不利於缺少積蓄的自耕農。自耕農為了渡過危機,往往需要付出土地所有權甚至人身自由。

而地主則可以低價吸納搞土地兼併。於是馬太效應越來越顯著,富者越富而貧者俞貧。

這一切在道德中性環境下依然成立,更不用說加上橫徵暴斂的勞役、控制教育和地方司法的文人及官吏、以及道德並不純潔的士紳們的壓榨……

所以耕田者反而會先餓死這種奇葩現象,既是天災也是人禍。

當代對於小微商業的幫助,在於信貸模式。雖然困難重重,但先貸款停過危機再慢慢還,是個很正常的操作。古代農業/手工業實際上也存在這種操作,只不過因為不系統又缺乏監管,往往淪為高利貸————對此王安石想必有不少經驗可以分享。

另外一種常見對策是行會————規模相當的部分業主聯合起來,單個依然是小業主,但整體上卻相當於比較大的資金集團了;而且可以搞內部監督和平衡。農業其實也有類似操作,不過因為古代交通不便,所以這種形態比較少。更多的是鄉間的地主牽頭來搞,或者同宗親戚搞宗族聯合體。

指責古人道德敗壞意義不大————地主在饑荒中趁人之危,不過是資本家惡意收購的同理行為,而且無法阻止。因為道德較高的地主,一旦不能趁機多撈土地和佃戶,那麼財富/糧食的積累速度,就會慢於那些喪心病狂不顧別人死活去搞土地兼併的地主,導致後者反而會更快的積累財富/糧食。這就完全類似於,資本家已經很富有,卻不能停止賺錢,因為一旦停下來,就會被更大的資本家併吞掉。

經濟規律啊,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農民和地主看似不同生產環節,但其實和資本家與打工者的對照,並無多大差別。

最可笑的是,這些現象和原理,即使沒有當代經濟學背景,只要一些人生閱歷,就能整理出來。然而幾千年的文人墨客、聖人、楷模們,卻看似懵然不覺。對此有兩種解釋,乙個是這些大才子們因為不識數,確實想不明白;另一種比較刻薄,他們其實非常明白,只不過不說。

一面夸夸其談什麼「純風俗、勸農桑」,彷彿德行高潔的聖人,另一面卻抓住乃至於創造各種危機,像虎狼一樣毫不留情的吞噬貧窮的農民,即使逼的他們家破人亡餓死田間,也要增加自己的土地和財富。

經濟危機催生了無產階級的覺醒,饑荒則把老實的農民逼的揭竿而起。天災沒辦法,可人禍卻能解決。經濟危機導致了各種規模的戰爭,饑荒則可能推動改朝換代。

問題在於,正如上面所述,資本家無法停止資本增值,地主也不可能不搞土地兼併,萬般不由人啊。

4樓:我的回答都是胡說

農民手裡沒有存糧,最直接乙個原因,是技術原因。

即便到了現代,有防水更好的房子,有殺蟲的藥劑,乙個小農能夠儲存糧食多久呢?

一年,不能再多了。

有時候熬不到第二年的新糧下來,陳糧就壞了,受潮,生蟲子,老鼠等等。

你到了古代了,小農的糧食能夠存得更久嗎?

那糧食怎麼辦呢,建倉。

比較著名的國家級的糧倉有敖倉,洛口倉。國家級糧倉首先是大,洛口倉可以存30億斤糧食。然後是存得久,洛口倉甚至考古挖掘出了2023年前的糧食。

楚漢之爭為什麼在滎陽一帶,因為敖倉在那裡,瓦崗軍為啥聲勢浩大,因為佔了洛口倉。

地主有沒有能力建倉呢?可以的。

唐代的地下倉庫是這樣建的,挖好窖坑後,首先要用火烘乾,然後把草木灰攤在窖底,上面鋪上木板,木板之上鋪席子,席上墊穀糠後再鋪一層席子,窖壁也照此辦理。

這樣的糧倉,稻公尺可以儲存5年。所以,災荒動亂不能太久,太久了地主家也就沒糧了。

這可比農民的住房好上太多了,乙個小農有這個能耐嗎?沒有。

假如這個小農是穿越過去的,穿越前惡補了建倉的知識,有沒有可能自己建倉呢?還是有可能的。

為什麼不建立在地勢高的地方,對不起,那裡是地主家的地。

5樓:溫酒

日本電影《七武士》裡面那個武士講得很清楚了呀,因為古代農民喜歡偷偷在家裡藏糧食。

然鵝,藏得越多,死得越快。

什麼,你不服,你說要用鋤頭武裝保衛你的糧食?

恭喜你,你可能暫時餓不死了,但剿匪大軍馬上到你家門口鎮壓農民起義。

但話說回來,正是因為動不動先餓死的都是農民,才讓農民養成了喜歡存糧食的壞習慣。

當然了,壞習慣只是針對古代農民本人,和我們後世的上帝視角觀察者來說的壞習慣。

對於當時後餓死的人來說,這是好習慣,畢竟他們之所以活下來,靠的就是農民存的糧食。

至於他們自己,壓根就不種地,從來就是沒有糧食的,想吃了就到存糧農民家裡打打秋風。

總有這些打秋風的人出來騙農民,你們不存糧,饑荒來了可怎麼辦哦,實際上,存不存糧,真饑荒的時候,農民都是要餓死的,區別是打秋風的會不會餓死,他們比農民更害怕農民不存糧食。

6樓:豆子

在古代,糧食是硬通貨,等同於錢。

因為這,它就集中於少數人手裡,而絕不在窮人手裡。

你,小王莊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和全國80%的人口一樣,靠自己的雙手,種地吃飯。

你有30畝地,也算小康,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你認為你和其他窮得吃不上飯的人不一樣,你懶得跟他們比。

你努力,你耕耘,你認為付出就會有收穫,所以你一家生活還不賴。

有一年特大旱災,你絕收了。

你想,還好,我這是自己的地。

看看那些租人家地的,沒收成,不也得交租嗎?

租地,交租,天經地義。

都怪老天爺,沒事鬧什麼災呢?

好巧不巧,你媽病了。

本來,你攢的糧食,夠養活一家人一年半載的。當然你也料到會有突發情況,家裡人生個急病什麼的。

但是沒想到治個病這麼花錢,藥有效果,但一副藥得4角錢,一星期就得花3塊!

就是收成好的時候,均下來乙個月也弄不到2塊啊!

老天爺,你殺了我吧!

母親死的那天,你哭得嗓子都啞了。可人死不能復生,活著的要節哀,得給母親置辦喪禮。

母親生前的意思,是一切從簡。

你想,再從簡,也得有口棺材,再雇人挖坑不是?

你沒錢了,其他不如你「努力」的人更沒錢,於是,你借了鎮上的銀頭三鬥五公升小麥。

老人說,寧肯打掉牙,不能上府衙,寧肯撅斷腿,不能去銀櫃。

說是這麼說,錢呢?

約定一年利息一斗,一年長三鬥。

你當然還不上,因為災荒持續了三年。

第四年,銀頭給你算了一遍,你欠了38石。

你沒辦法。

銀頭說,這樣吧,你把你的30畝地給我。

又算,直搖頭,說就是把地全賠上,也還不夠。那麼,你就當3年長工,以工抵債。還解釋,你狗日的幹活不行,都知道你懶,你嘰霸一年幹的活,能抵2石糧不?

你抵不了,也就1石。你還欠7石,我給你算2石,你幹3年,我給你兩清。

合著這就是聞名鄉里的大善人。

你幹多少,都不歸你,都是人家的。

你努力工作,那麼銀頭就能再娶一房老婆了。

銀頭管飯,喂糠,還說一斗公尺能換五斗糠,這是為了工人們著想。

你餓得皮包骨頭,還有腸胃痛,每回疼起來都打滾,吐膽汁,但你再不肯借錢。

你想,等成了自由身,咱租20畝地,或者去城裡租洋車拉車,再不在這鬼地方吃氣!

你們說好的,第三年臘月,合同到期。

越快到期,銀頭心裡頭越恨。

他說心裡話,真是便宜你小子了。

臘月裡,你家裡沒錢賣炭,你感冒了,發高燒,41度2,沒法幹活。

銀頭說你裝,說再裝這個月不給你算。

逼著你去裝貨。

你知道他辦得出來,於是拖著病體去幹活,累得臉發綠,你感覺你快死了。

你渴。去廚屋裡,想舀一瓢水喝。

銀頭的媳婦見了,跳起來罵你,說你的嘴太臭,汙染水源,想喝水,滾回家喝去。

你忍氣吞聲,回到家裡。

你的病情惡化,臥床不起,沒幾天,就在憤懣中死去。

你,不是虛構的你。

你的名字叫王貫益,靈璧縣人,死於2023年(?)

你還有28000多名同伴,他們以前都有地,也有糧食,後來都沒了地,也都沒了糧食。

在古代,這叫土地兼併。

在地里勞作的農民,只不過是點鈔的會計,蓋樓的泥瓦工,手裡握著的是人家的財富。

錢不是你的,樓不是你的。同樣的,糧食也不是你的。

只有一身的病痛是你的。

當然,餓急了,大家可以合夥搶。

但在那之前,餓死的太多了。

帝國晚期的農民起義,就是這種重複了一百遍的戲碼。唯有打破這種歷史週期律,社會才會長治久安。

7樓:亞斯塔祿

德川家康有一句名言,讓農民半死不活是維持統治的秘訣。封建統治者的思路是如果讓農民過得太好農民就會得寸進尺要求更多,不滿足於現狀,最終推翻主人自己做皇帝。(超獸武裝裡的鯨鯊王說過這個道理)如果讓農民沒活路,那農民就只能和自家玩命了。

如果你是封建統治者你是想讓農民騎自己頭上還是把他們踩腳下?(當然不能玩脫了,要注意力度)所以如果有個傢伙碰上事(天災人禍等等)又沒能力解決,玩脫了,最先餓死的只能是農民了

古代為什麼不禁止兵器?

子潤先生 不同朝代 不同兵器的禁令是不一樣的。但作者既然這麼問,那我就舉乙個西漢朝堂上爭論是否禁弓弩的例子,比較能說明此問題。提議進弓弩的是丞相公孫弘。丞相公孫弘奏言 民不得挾弓弩。十賊彍弩,百吏不敢前,盜賊不輒伏辜,免脫者眾,害寡而利多,此盜賊所以蕃也。禁民不得挾弓弩,則盜賊執短兵,短兵接則眾者勝...

古代為什麼會形成奴隸社會?

霄霄 奴隸只具有物權,不具有人權。這個和貓狗牲畜,寵物是乙個地位。現代人覺得,是個人形的生物就會被視為平等。而古代人,卻覺得長得差不多的的生物不一定是人。也可能只是一件物品。 懶道人 因為社會資源攝取的不公平,貴族天生擁有土地和資源並自認為是神的意志。而低下階層在上古惡劣的自然環境下由於社會資源的不...

在古代,為什麼會有傻子當皇帝?

無盡海 廣義來說,現在不是也有嗎?想想生活中有沒有愚蠢的領導,有沒有道德敗壞卻倍受擁躉的名人,有沒有抄襲卻火透半邊天的明星?因為人的社會地位,往往並不是純憑努力和能力得來的。而是出身,運氣,社會制度,時代和環境的綜合結果。 雨孤台 傻子當皇帝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傻太子登基當了皇帝,另一種是太子以外的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