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沒有韓信劉邦會打下關中嗎?會在有生之年打敗項羽一統天下嗎?

時間 2021-05-07 06:30:03

1樓:

不會,韓信是宇宙第一名將。

項羽是楚漢第一名將,沒有宇宙第一名將韓信,劉邦絕對打不過項羽。

韓信坐在南鄭的屋子裡,用手機指揮劉邦的千軍萬馬,遙控了一年終於將關中通關。

厲害吧,還有更厲害的呢,韓信坐在南鄭的屋子裡,指揮劉邦的五十六萬大軍,打到項羽的都城彭城,項羽回來的時候訊號不好,所以輸了,這是失誤。

牛掰不,我韓信宇宙第一名將。

垓下之戰,沒有我韓信,你以為劉邦打得過項羽,開玩笑,我韓信宇宙第一名將,生平沒有敗績知道吧。

楚漢第一名將項羽,劉邦打了四年都打不過,我宇宙第一名將韓信一出馬他就敗了。

2樓:江湖易老子弟在

不會。三軍易得,一將難求。在冷兵器時代,資源轉化為戰鬥力的效率低。

項羽自己也是一戰擊敗秦朝主力上位,沒有他,章少府分分鐘滅了東方諸侯。同樣道理,只有韓信帶兵多多益善這個外掛程式,加上名將特徵,統各方勢力十面埋伏,才能滅了項羽。

3樓:Knightfy

打下關中還是沒問題的,打敗項羽很難

老劉的統兵能力還是很強的,韓信說他能將十萬兵,這還是喝多了給老劉吹牛批的老韓,可見的劉三將兵之能,滅秦的漢中王也非等閒之輩

起碼比英布強,跟彭越之間有些難說,私以為強於彭越

只可惜韓項二人是兵家兩派的經典掛逼

而章邯雖是白起之亞,但鉅鹿前後的章邯完全是兩個人,已失三秦民心,冢中之骨爾

因此劉邦只需要等,只需要等到齊地大亂,項羽分身乏術,就有可能還定三秦,而且這個可能性非常高

但要想打敗項羽就很難了,第乙個難題就是彭城之敗,漢軍死傷二十萬,這是老劉多年征戰的老兵骨血,劉邦本人被打的丟兒棄女,從彭城一路逃到了滎陽一線,這段距離可不是短途,若非韓信收拾敗兵,就算李必駱甲擋住了楚騎的強弩之末,在接下來項羽的猛攻中也會失手。此時的諸侯已經重新歸順楚國,漢再次處於包圍網中。

而在韓信構築京索防線時,蕭何發關中老弱來補充兵員,可見征戰數百年不休的關中戰爭潛力已盡,指望著靠關中耗死項羽是完全不可能的。

這時候就是第二個難題,如何擴大人口和耕地。

張良言,唯信可獨當一面,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說周勃曹參樊噲灌嬰等可將不可帥,因此韓信兵發蒲阪,滅魏,拖土河西,滅代,劉邦收一次老兵,滅趙,再收一次老兵,拓土又千里,脅燕,拓土復千里。這讓蕭何不至於巧婦難為無公尺之炊。

但就算這樣屢收精兵,劉邦也有滎陽之敗,紀信替死,畢竟他的對手是神勇無二的項羽

韓信滅齊之後,濰水斬龍且,西楚精二十萬銳盡沒,楚漢之勢異也

這是真正的轉折點

此後劉邦背信追擊卻被項羽困於固陵,但羽大勢已去,此時就算沒有韓信,也就是漢多久能解決西楚的事情了,反而次要

4樓:張弛

不能,沒有韓信誰能贏龍且呢。政治常有軍事天才萬中無一,以蒙古人低劣的政治水平成吉思汗不照樣橫掃四合一統八荒了嗎。秦國沒有白起之前齊國匡章破函谷威懾天下,慕容鮮卑慕容恪死而滅,遼國少了耶律休哥再也沒有大規模滅宋的能力 ,完顏宗弼死後金國無力南下。

如果沒有韓信誰能滅章邯平龍且呢,只怕只有項羽了。如果沒有項羽只怕秦國還能延續個十幾年呢。

5樓:fpx768

完全沒有問題。

劉邦必勝,項羽必敗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決定的,是全體農民和市民的人心向背決定的。從劉邦吸取秦法的有益部分,刪改暴虐的部分,約法三章休養生息開始,天下的人心就不可避免的倒向劉邦這邊了。

韓信的價值,既不在最根本的生產力和人心方面,也不在物質生產和後勤保障方面,也不在科技創新方面,也不在組織度方面。以正合以奇勝,韓信僅僅提供了奇的一部分,只能做到促進劉邦陣營的發展程序,而對於大勢沒有決定作用。

6樓:神之子民

假設沒有韓信。

韓信沒有提出漢中對,據說還有個韓王信提出過類似戰略,但是很粗疏,沒有像漢中對那樣具體分析,劉邦採納的可能性對半吧,劉邦的戰略方向如果向南平定蜀地,估計有生之年就爛在巴蜀了。如果向北,劉邦在秦地擁有碾壓三秦王的人望,打敗章邯有八成把握。所以,沒有韓信劉邦拿下關中的可能性是四成。

至於打敗項羽奪天下,沒有韓信估計不可能,除韓信外,劉邦及麾下諸將都被項羽打成了驚弓之鳥,軍事能力差距太大,靠政治彌補不了。戰爭是最大的政治,意思並不是政治決定戰爭。

7樓:劉磊

不要低估名將對戰爭程序的作用,尤其是韓信這種頂級不世出的名將。

當年101在東北被人追著打,可一旦確認了101的絕對老大身份,之後就變出了百萬大軍。名將是不是老大,就足夠影響戰局的走向了

五次反圍剿,毛不在領導崗位,結果是反圍剿失敗被迫長征。遵義會議一開,四渡赤水,直接跳出敵人包圍圈。沒有毛,不是能不能打敗蔣的問題,而是紅軍能不能存在的問題。

垓下之戰,漢軍至少30萬,除了韓信,誰有本事指揮這麼多人?上乙個指揮56萬的,直接被項羽打穿,狼狽的要把親生兒女踹下車逃跑保命

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子有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漢軍中,論軍事能力,誰敢說比劉邦強?劉邦將10萬人,這個能力足夠打下關中,但靠10萬人打敗項羽,這個估計兵仙也沒底

8樓:荒山

總有一些人會以為歷史的必然性就是一切按照「劇情」走。

這可真是讓人尷尬。

以楚漢相爭這段歷史而言。項羽因其為人、氣量、背景、能力,基本上已經決定了他可為一時之雄,而終將滅亡。他是典型的性格決定命運。

但是,俗話說「一力降十會」,他政治手腕再爛,可軍事能力是真的強。項王每一出兵,總能把人打死、打服,少數不服的也是苟延殘喘!這讓項羽可以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巨大的軍事高壓,足以震懾四方。

所以在項羽的軍隊及其後勤沒有崩盤之前,霸王還是霸王,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輕易解決的。

因此,就連劉邦也不得不承認自己不如項羽。

劉邦為何竟能以漢中之地逆襲關中、席捲天下呢?原因在於他善於收買人心,善於團結各方力量共同對抗項羽,可惜,在資源優勢很明顯的情況下,軍事上依然被項羽壓在下風。

而當時天下,能讓劉邦正面交戰戰勝項羽的,唯有韓信。觀韓信在垓下之用兵,指揮十幾萬大軍如指臂使、進退有度,以項羽攻擊之兇猛,尚且不能破陣,即使沒有四面楚歌,也只能慢慢被壓垮。何況韓信為劉邦帶來的生力軍,可以說是直接鎖定了勝局。

從軍事表現及各方戰績來看,沒有韓信,楚漢交兵絕不會只有八年。

如果沒有韓信,劉邦將不得不積蓄更多實力,等待更長時間。但毋庸置疑,以項羽性格缺陷及其導致的人才流失、外交孤立、財政疲敝等嚴重問題,最多再等十年,也將自困。

所以,劉邦很有機會取得最終的勝利。可是,千萬別忘了,劉邦年紀也大了,那麼戰爭後期,變數陡增,萬一劉邦病死軍前、項王戰死亂軍之中,以當時天下諸侯之多,必然還要進行第三輪角逐。。那結果就難以逆料了。

9樓:UvUmeow

其實劉邦需要的不是韓信那樣的軍事天才,只要有乙個自己同水平的統帥就夠了。

劉邦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正面作戰,而是兩線作戰。韓信是偏師,任務是蠶食諸侯。項羽的主力始終在和劉邦正面對決。劉邦獨力難支,就得再加上彭越的牽制才行。

要與項羽爭勝負,必須兩線出擊。可惜的是,劉邦手頭沒有能夠勝任方面統帥的人才。不論是威名赫赫的曹參、灌嬰,還是只在年表裡面露臉的孔、費等諸將,事實證明都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他們是鬥將,執行戰鬥命令則可,指揮方面事務則亂,不是大將。

別看西漢開國將星耀眼,其實大多只是樊噲之流,也就指揮乙個團的水平。這一點,劉邦自己也清楚。他手裡無人堪用,沒法實現分兵的戰略構想。

但如果沒有韓信,也不代表沒辦法了。蕭何未始不能親自頂上去,儘管大後方也至關重要。張良也許也有這個素質。

曹參鍛鍊一番也許也能勝任。呂澤、酈商等等,都可以用。只是可能沒有韓信打得那麼出色罷了。

而且韓信沒有根基,沒有班底,要奪營把印章搶過來就完事。資歷淺能力強,簡直是完美的職業經理人,不像那些帶股入夥的老油條。不然打著打著,打出乙個鼎足三分來,那就不好了。

10樓:月關四周小黑屋

關中是劉邦打的,還是韓信打的,還是劉邦和韓信一起打的?我們擱置爭議,就當是劉邦打的吧。

好吧接下來彭城之戰,劉邦幾乎被團滅,之後就一直在防守項羽的進攻了,期間兩次從韓信那抽兵自救,試想,如果沒有韓信爆兵,他這兩次沒有兵抽結果會怎麼樣呢,嘿嘿嘿,你猜?

劉邦一直在正面防守硬扛,在這期間一直被動挨打,偶爾小勝對局面的影響也不是很關鍵,如果沒有韓信繞後,分散項羽兵力和注意力。我不知道劉邦能堅持多久,也不知道他挺不挺得住,嘿嘿嘿,你猜?

若非韓信擊敗龍且(項羽的主力精銳20萬),並且帶兵對項羽形成戰略合圍。哪有後面的垓下之戰,即使後面項羽只剩下最後的十萬人了,也和劉邦打的有來有回,韓信到來,劉邦為什麼要把指揮權交給韓信?嘿嘿嘿,你再猜!

綜上,劉邦出是不可能出關的,要麼劉邦進了關中,而項羽打不進去但劉邦也出不來,要麼項羽直接打進關中劉邦就只能老老實實回漢中抱孫子了。

要打仗,那個時代,韓信第一名,其次項羽第二名,這是沒有爭議的呢,不是說劉邦不能打,劉邦只能和章邯爭奪第三。其他的將領不是說不行,得看和誰比,韓信項羽都是千年一遇的奇才,只能說是其他將領生錯了時代。

11樓:溺水的魚

對兩人軍事能力的點評:

蕭何:劉邦如果只當漢王,用不著韓信。如果要與項羽奪取天下,必須用韓信才可以

韓信;大王不過能帶10萬兵,自己多多益善

看實際作戰

彭城:劉邦帶領的數十萬諸侯聯軍被大敗,逃亡慌不擇路。

垓下:項羽陷入十面埋伏,最終烏江自刎。//這個看了淮陰侯列傳,似乎沒怎麼描述韓信的功勞。從一些高讚回答來看,垓下也已經不是決戰了。

但對劉邦,韓信的看法仍舊不變。

劉邦,韓信,蕭何,陳平都是認同韓信帶兵能力強於劉邦的。樊噲,陳豨,英布都推崇韓信的能力,」沛公殆天授也」,韓信軍事能力何嘗又不是天授?我是認為劉邦整體能力強於當時其他所有人的,而且也算是劉邦粉,漢民族的形成他功不可沒。

而且我在史記中其實沒看出司馬遷對劉的貶低,唯一的黑點就是逃跑途中丟棄子女(但這個也有人洗我就很無語了). 劉邦三傑的論述,其實就是說這三方面自己是漢軍陣營第二。他自己軍事表現也很優秀,收復關中,擊敗鄣邯,平定各個異姓王。

但彭城之敗,鴻溝後被擊敗,白登被圍,敗英布時中流矢,這些軍事上上明顯有瑕疵,承認劉邦軍事不如韓,項有那麼難麼。。。軍事上一場決定性的因素,影響歷史程序的還少麼?參考官渡,赤壁,肥水,如果統帥軍事能力全面,不留下可乘之機,歷史程序早就變了。

如果沒有韓信,劉邦還能統一嗎?

小貓子的爸爸 不能。兵仙不是白叫的。三傑缺乙個,劉邦都統一不了。他漢政權有大概率統一全國,但是劉邦應該看不到那一天。因為劉邦的年齡在那放著呢。沒有韓信,就沒有人能做出他的漢中對,沒有人去申軍紀。曹參 灌絳沒有這個能力,要是有,漢軍能大面積出逃兵?蕭何不懂軍事,張良不在身邊。沒有韓信,滅三秦這事,不是...

項羽要是,聽范增的話,有韓信,殺劉邦,這三個有乙個實現了,後期還至於失敗嗎?

劍聖無雙獨孤劍 問乙個基本的問題,范增對定都何處的看法是如何?韓信認為項羽無論如何應該定都關中,因為這才是王霸之地,韓信也是因為這一點和項羽起矛盾才離開項羽。而項羽在被離間之前,對范增可說是言聽計從,甚至尊他為亞父。所以定都彭城這個鍋,有大機率是范增的主意,小機率范增不置可否,百分之九十九沒有持反對...

韓信幫助劉邦打敗項羽,替他打下大漢江山,劉邦為何還要殺他?

章雨 劉邦沒殺他,高祖是爺們兒,發誓永不加兵刃鐵器到韓信身上,只要韓信頭頂天,腳踩地,後來呂后趁高祖不在,用網吊淮陰侯離地,用黑布罩住淮陰侯不見天,用一萬個牙籤竹籤,扎死了淮陰侯,高祖回來還哭了一場,說,教帶韓信一起走不走,結果死在呂后手裡,轉世呂后是伏皇后,被曹操勒死了, 超新星 因為韓信能力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