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建議劉邦燒棧道,韓信疑兵迷惑章邯,最後還是被章邯主力堵在了陳倉城外,如果不燒褒斜道會不會更好?

時間 2021-05-09 05:18:37

1樓:勤覌

《明燒》

漢中往北主要有三條路,依次是陳倉道(故道)、褒斜道、子午道;漢中往南的兩條路是金牛道和公尺倉道;漢中還有一條水道漢水道。

對於出漢中向北的三條主要道路,其中陳倉道連線了漢中、隴西、關中,從漢中出隴西會走陳倉道。褒斜道是一條主要的道路,路況也要好於陳倉道和子午道。子午道當時就叫棧道道路艱險。

這裡出現了乙個問題是劉邦是從哪條道進入漢中的?他燒的是哪條道?

《高祖本紀》中寫到劉邦去漢中的情形:「四月,兵罷戲下,諸侯各就國。漢王之國,項王使卒三萬人從,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萬人,從杜南入蝕中。

去輒燒絕棧道,以備諸侯盜兵襲之,亦示項羽無東意。」這裡杜,在今西安市西南。蝕中,是山間谷道名,即今之「子午谷」,也稱「子午道」。

這就是劉邦經子午道入漢中,期間少了子午道的棧道。

而《留侯世家》則說:「漢王之國,良送至褒中,遣良歸韓。良因說漢王曰:

『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乃使良還,行,燒絕棧道。」褒中是「褒斜道」上的乙個縣名,這裡是說張良送劉邦到了褒中後燒棧道,理應是褒斜道。

劉邦焚燒的究竟是哪一條山路上的棧道,兩篇史書上記載有所矛盾。但不管怎麼樣劉邦燒棧道確實是有的,而且燒棧道的原因一方面是為了向項羽表達不出漢中的誠意,但重要的還在於「以備諸侯盜兵襲之」,項王使卒三萬從,有幾種釋義一說讓劉邦裁軍只允許三萬人進漢中,另一說項羽派三萬人跟隨劉邦進漢中。但不管如何解釋,劉邦燒棧道以備諸侯盜兵襲之是確有的考慮。

所以我們不能拿出漢中來評價其燒棧道的對錯。

《未修》

有很多不錯的分析已經說明實際上並沒有發生明修棧道的事件。最早關於明修棧道的記載是出於元代戲曲,是元代雜曲家杜撰、虛構的。

《暗度》

劉邦出漢中打三秦,用的是韓王信的計謀,出故道(陳倉道)但是這個計謀並未成功。

《高祖功侯者年表》中:「須昌(趙衍)以謁者漢王元年初起漢中,雍軍塞陳,謁上,上計欲還,衍言從他道,道通。」

可以看出,韓王信的這個從故道還的計謀並未實現,章邯已經發現劉邦的舉動了。並且部隊就堵在了陳倉口。劉邦已經打算退兵了。

這個時候,須昌侯趙衍指出了另外一條路(他道),應該是一條沒人知道的小路,但不是陳倉道了。大軍繞過陳倉,從背後將其攻下,這才打敗了雍軍。

孫子兵法有云: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在當時的情況出陳倉是「正」,從他道是「奇」。

2樓:

心中算謀,幾人看透,是琅琊榜裡才有的。

現實當中,很多時候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張良建議燒棧道時,並沒有東返的具體計畫,只是迷惑項羽的自保方式。如果不燒棧道,估計後面出陳倉都不太可能。

越大的謀劃,隨機性越強。當年大流士篡波斯的時候,七人幫想了那麼多計畫,最後一條都沒用上,還是大流士的主意好:想那麼多,行動了再說。

張良為什麼沒被劉邦殺了?

少林思雨 張良何許人也,水鏡先生雲,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開漢四百年之張子房 其智在張儀蘇秦 管仲樂毅 臥龍鳳雛之上,會看不透劉邦?他放得下富貴榮華,功成身退,劉邦自然不會拿他怎樣。 Steve Rogers 因為張良是硬控。甩二技能到劉邦臉上,開大吸住,結束後一技能扔劉邦臉上,再甩個二技能到劉邦逃生...

張良不隱退,會不會被劉邦打壓或殺?

不會。所謂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只有謀略沒有執行,構不成威脅的。蒯徹勸韓信造反,事後劉邦也沒殺。事實上謀士只要閉門不出,不與各路軍頭交結,善終的可能性還是很大。比如賈詡。 會!說不會的壓根不懂政治的吊詭和狗血。回去讀十遍史記關於呂后為保太子是如何威逼利誘張良的記載。張良退隱,躲的事就是捲入小三戚夫人和...

為什麼周武王 姜子牙 劉邦 張良受古人推崇,不肯歸順周 漢的伯夷 田橫也受古人推崇?

徐曉軼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但我始終認為,夫子的知其不可而為之也應是中國精神之一。這種知其不可而為之,說的文縐縐一點就是 擇善固執。而擇善固執,在我中華綿延不絕,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是,田橫是,張睢是,文丞相是,閻應元是,譚嗣同是,狼牙山五壯士是。這已經融入我們這個民族的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