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之後,劉邦和樊噲從小路溜了,留下張良,為什麼項羽和范增不直接殺了張良呢?怎麼這麼容易就逃脫了呢?

時間 2021-05-07 05:53:07

1樓:陳老師的忠實粉絲

張良可是項伯的鐵哥們兒,為了張良,項伯都能在項羽舉行軍事行動前跑去告訴他,趕緊跑,可見二人關係多鐵

要知道,當年張良可是救過項伯的命

項羽這個人任人唯親,對自己的族人最為信任,項伯是他的長輩,范增又不姓項,乙個外人,項羽會不聽自己叔伯的聽乙個外人的?那就不叫任人唯親了

所以光項伯這層關係,項羽就不能殺張良

還有,張良畢竟是南韓的貴族之後,昔年博浪沙刺秦名動天下,而張良又沒犯什麼錯誤,你憑什麼殺人?其他諸侯知道了會怎麼想?

2樓:「已登出」

1.張良名氣大,名聲好

2.項羽沒任何藉口和任何理由殺張良

3.不要站在上帝視角看問題,把自己投身於當時,就不會問出這麼奇怪的問題

3樓:黃huang

項羽沒必要殺張良,劉邦他都不想殺,更不會殺張良這個第三方「名人」。而且從後來楚漢相爭來看,項羽沒殺劉邦從正常邏輯來看確實也沒什麼錯,劉邦實際上也幹不過項羽。項羽輸很大程度上是命,要不是韓信放棄三國分立的局面被鬼迷單方面幫劉邦,就不會有十面埋伏。

已經有人提醒韓信殺了項羽就會兔熟狗烹,韓信還是把項羽趕盡殺絕,真的是被鬼迷。

而且項羽沒有在烏江自刎,估計也還能打,但是他就是自刎了,估計虞姬死了他也不想活了,因為項羽也是經過風浪的人,不是愛人已逝,不會這麼玻璃心。

綜合種種,是天亡項羽,劉邦只是順水推舟。

4樓:何足道哉

看地圖,史圖館應該有

項羽當時不是皇帝,只是反秦盟主而已,雖然他利用自己的威望攫取了很大的利益,但是一口氣殺光所有諸侯是不可能的

劉邦的問題是,他不知道他的行為是不是犯了眾怒,會不會被上綱上線,會不會被擼掉

所以驚險還是有的

項羽後來的想法是在關中進行破壞,同時把關中封給三個名聲已經臭了的秦人,再把劉邦封到蜀地,讓他們互相牽制。

至於張良……正如其他答案所說,張良祖上五代相韓,自己又是刺殺秦始皇的英雄,而且從張良自述他和項伯認識是因為項伯殺人了被張良救了,看來張良可能還給革命黨提供各種方便,人緣估計很不錯。

項羽不會這個時候就SB到殺張良的

5樓:

個人觀點,最主要的原因是,劉邦能從鴻門宴順利逃走本來就是項羽預設的結果。項羽放走劉邦有他自己的考慮,我們當然不知道歷史上他的真實想法,但推測下來,應該是劉邦裝孫子非常到位,那麼對於已經表現出順從、且有大功的勢力,如果還趕盡殺絕,在其它反秦的諸侯那裡會大失威望,不利於項羽今後的統治。當然,從感情因素講,劉邦卑下的態度讓高傲的項羽很受用,這也是乙個原因。

但是,范增極力勸說項羽殺劉邦,所以項羽也有一定程度的猶豫,結果就是項莊舞劍意圖刺殺劉邦他不管,項伯起身保護劉邦他也不去阻止。

反過來說,如果項羽真有心殺劉邦,不會給他尿遁的機會,即使知道他跑了,很快也能派追兵追殺他。

張良看出項羽猶豫的態度,怕他改變主意,所以讓劉邦先走以防生變。項羽本來就沒有下定決心殺劉邦,現在知道他逃走了正好順水推舟,更不會遷怒張良。至於范增,他只對劉邦感興趣;何況前計不用,他生氣還來不及,哪有心思再勸項羽殺張良,所以他這邊根本不用擔心。

還有一點就是其他答主說的,張良前期名義上還是韓王的部下,在這個場合有點第三方居中調停的意思,殺他名不正言不順。

6樓:千古一帝劉阿斗

打個比方說,你和你朋友有了矛盾,朋友怕被你打而躲了起來,你找不到他而能找到他的兒子,於是你把他的兒子打了一頓來出氣。結果可想而知

鴻門宴項羽放走劉邦對不對?

書玉滿堂 我們以項羽為分析客體,來回答這個對和不對的問題,應該分為兩個維度。一是若以後來的客觀歷史來判斷肯定是不對的,錯失了兵不血刃控制劉邦集團領導人的絕佳時機。二是若以項羽主觀決策來判斷,那就需要看他放走劉邦的理由是否充分 必要。我們今人可以事後諸葛來評判是非,所以第乙個維度不做分析,我們重點分析...

如果劉邦知道鴻門宴是一場「鴻門宴」那他還會去嗎?是以怎樣的心態去的?

陳老師的忠實粉絲 項羽能讓劉邦去見他已經是決定饒恕劉邦了否則 項羽大怒,曰 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直接把你滅了,還吃什麼飯啊?所以此去,應該是慶幸吧,還好有個項伯過來給自己當中間人,否則,死定了 隱霧客 楚左尹項伯者7,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8。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

項羽是否後悔沒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

銀漢迢迢兩萬里 換做劉邦一定會後悔得咬牙切齒拍大腿,哭天搶地撒潑打滾,要求必須Game Again但,項羽不會!司馬遷不會輕率的破例把項羽寫入本紀 性格單純,行事磊落,既不畏首畏尾,更不蠅營狗苟 真正的藍血貴族!不屑權謀之術,一生活的瀟灑痛快 范增離去也是失望其性格,霸王難成霸業乃性格缺陷,而非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