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要是,聽范增的話,有韓信,殺劉邦,這三個有乙個實現了,後期還至於失敗嗎?

時間 2021-05-09 05:29:21

1樓:劍聖無雙獨孤劍

問乙個基本的問題,范增對定都何處的看法是如何?

韓信認為項羽無論如何應該定都關中,因為這才是王霸之地,韓信也是因為這一點和項羽起矛盾才離開項羽。

而項羽在被離間之前,對范增可說是言聽計從,甚至尊他為亞父。

所以定都彭城這個鍋,有大機率是范增的主意,小機率范增不置可否,百分之九十九沒有持反對的立場。因為若果范增持反對立場,史書一定會記錄下來,把這當成項羽忠言逆耳的證據。

如此一來,定都彭城這個小學生也知道愚蠢的主意,范增就是持贊成的立場(起碼沒有反對),范增真的如傳說中那麼神嗎?項羽對范增言聽計從,恐怕結果也不會有太大的分別。

至於韓信,剛才已經說過了,範增大機率和韓信的意見相左,項羽對范增言聽計從,就是對韓信的計策棄而不用,如此一來韓信必定逃跑。對韓信言聽計從,就是亞父告老還鄉。所以范增和韓信本來就是兩者只能活其一。

總之,概括地說,包羅萬有地說,聽范增或者聽韓信任何乙個人的話都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但往具體計策,實際執行來說,對他們言聽計從,其實只會令到項羽變得不是決策者,從而令到陳平之流用幾車財寶就可以離間項羽和決策者的關係,也就又回到項羽原本的結局身上。由項羽沒有辦法做出一系統邏輯自洽的決策開始,項羽和失敗的距離就只有乙個陳平而已。

2樓:王亮

鴻門宴殺了劉邦就一了百了了,縱使不知道劉邦有沒有搞事情,但是劉邦第乙個入關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別說什麼匹夫之勇難成大事,成吉思汗不也只識彎弓射大鵰,當時時局,除了劉邦也沒什麼真正的對手。

3樓:科普作家櫻滿真名

失敗的原因是持續積累起來的,沒有任何人能左右歷史的演變。

史官為了讓事件清晰簡單明瞭,才會把某些人的功勞加在主要人物上。

實際的歷史,失敗是必然。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

經歷過創業,在失敗面前會感悟到團隊包含著失敗的基因,所以必定失敗一兩件事只是只是延緩失敗的時間而已。

4樓:君誠

肯定沒後面那麼慘就對了。。。

聽範增話是個大buff,有人說到鴻門宴上那種什麼不能不能殺因為啥因為啥,項羽屠城都幹了還怕這個?根本就不用走這條路線了, 犧牲眼前利益除掉眼中釘啊,只是項羽覺得沒那個必要而已,把他弄在巴蜀他翻不了天,結果還真的翻天了。。。

5樓:天上雲飛

,韓信項羽不會用,這主要是同為軍事家,乙個以力勝之,乙個智勝之,雙方意識差距過大,至於范增其實並不高明,沒有說明特別的治國理政政策,比蕭何差遠了。就算鴻門宴殺了劉邦也不會一統天下,只不過崛起什麼人就不清楚了。只看看分封諸侯就知道錯的離譜,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成功居然不能讓項羽明白天下人的需要,項羽真是政治傻瓜,范在這一問題上也沒有任何建議可見范被高估了

6樓:熱愛生活的貓

自古以來,成大事者除了要有領導的才能以外,還要有優秀的下屬。無論是劉邦底層起義,還是秦始皇統一天下,他們的手下都是許多優秀的人才。比如劉邦手底下有「漢初三傑」,秦始皇手下有李斯、王翦。

而劉邦之所以在楚漢戰爭之中,擊敗項羽,獲得最終的勝利,與其說是劉邦手下人才濟濟,不如說是項羽手下無人可用。

甚至於項羽手下唯一的謀士,范增,都因為中了劉邦的反間計,被項羽趕走了。那麼,范增真的有那麼厲害嗎?以至於劉邦都不得不設計將其趕走。如果范增沒被趕走,項羽是否就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范增作為項羽手下最出名的謀士,歷來為大家所關注。然而,縱觀范增出仕後跟隨項羽的所作所為,無不以失敗告終。

一、范增建議項梁、項羽立楚懷王後代為王

項羽等人找到范增以後,范增替他們分析陳勝吳廣等人失敗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很好的利用最強反秦勢力——楚軍,這才最終失敗。

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陳勝吳廣等人是因為沒有很好的利用反秦勢力才招致失敗嗎?

自古以來,農民起義一般很少有成功的,他們一般只能起個帶頭作用。陳勝這裡也是如此。

陳勝等人起義之初,是為了推翻暴秦的統治,然而,隨著起義的逐漸成功,陳勝便逐漸沉醉在權力的慾望之中,難以自拔,這也是農民起義的一大弊端。

而事實上,陳勝等人最後失敗,恰恰就是因為勢力過於龐大,以至於陳勝手下的將領紛紛產生異心,最後自立為王,這才使得陳勝等人慘遭失敗。比如趙王, 燕王等等。

事實也證明了范增的計策有多麼錯誤。項羽等人立楚懷王後裔為王以後,這位現任楚懷王就生出了培養自己勢力的念頭,他不僅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以此對抗項羽的實力,還用宋義來壓制他。

二、鴻門宴的決策

范增手上最出名的,莫過於這鴻門宴了。然而,鴻門宴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了。雖然鴻門宴的失敗,是因為項羽太過輕信自己人造成的,但是范增作為此事的策劃者,依舊難辭其咎。

范增作為項羽身邊最早的謀士,應當清楚項羽的為人,也應該清楚項羽任人唯親的特點。比如張良,他就十分清楚劉邦的特點,一起清楚自己什麼時候應該說什麼話。

作為鴻門宴的主導者,范增理應將項羽的性格特點計算在內,並制定不同的計策。然而,僅僅是乙個項伯的出現,就打亂了范增的計畫。而他對此,卻無能為力,只能喊一句「豎子不足與謀」的氣話。

這實在不算是乙個合格的謀士。

三、項羽中反間計

項羽中反間計的時間,乃是項羽圍困劉邦於滎陽之際。本來,劉邦向項羽提出議和,項羽已經同意了,但是被范增攪合了。因此,劉邦便採用陳平的計策,故意怠慢項羽的使者,並看重范增的使者,來引起項羽的懷疑。

最後項羽果然中計,將范增趕走了。而范增知道項羽的懷疑以後,並沒有為自己開脫,而是選擇了告老還鄉。

也許是范增年紀大了吧,他已經沒有耐心來勸說自己的君主了。這也是他計策連連失敗的原因。

項羽最終的失敗是顯而易見的,哪怕范增在也是一樣。

上面已經提到過,范增對項羽提出的一些建議,基本上都失敗了,這還是在大優勢的情況下。隨著劉邦逐漸還定三秦,韓信在敵後戰場接連獲勝,勝利的天平已經開始向劉邦傾斜。

而范增此前的種種失敗,也已經反映出了乙個事實,范增無法改變項羽的決策。因此,項羽哪怕沒有趕走范增,最後也不會聽命於范增。而項羽最終也還是會失敗。

7樓:無涯子

鴻門會談如果真的有范增啥劉邦的計畫並且實施了我不覺得項籍能進關中也可能這輩子也回不了關東。。。他找死麼?就他那幾萬人還離老家千里想打函谷關?

至於韓信突然逃跑怎麼殺?他要看得起韓信也不會跑了

8樓:wang shaun

有可能不失敗。

從目前史料來看,項羽輸給劉邦,是外交上的失敗,是戰略布局上存在的重大隱患造成的,范增的存在可以很大程度上彌補項羽在這些方面的缺陷,想想劉邦對范增何等重視就知道,范增絕不是等閒人物。但是漢初三傑以及劉邦手下那批人也不是吃素的,劉邦最終未必會輸,只是增加了巨大的不確定性。

劉邦之所以在軍事上能扛得住項羽,韓信居功至偉,如果沒有韓信,劉邦其他方面的優勢很有可能在沒發揮出來之前,就被項羽給滅了。想想韓信被誣告,劉邦不敢硬碰硬就知道,軍神給劉邦的助力和震撼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但是,劉邦也許沒韓信也扛得住項羽的「三板斧」呢,那最後劉邦還是會贏。

至於韓信,雖然強,但那是配合劉邦和蕭何而來的強,沒有劉邦蕭何打底,他的才華未必有那麼大的發揮空間。

如果劉邦鴻門宴死了,當時諸侯誰也扛不住項羽的軍事打擊,基本上都會玩完。但是再想想,始皇帝死前,秦朝還有北抗匈奴,南平百越的50萬大軍,秦朝不還是掛了,項羽再強,不會比秦朝軍事還強,可見政治外交的失敗有可能是毀天滅地的,項羽還是有可能會輸,就像唐後主。

所以,這三點任何一點的存在都會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以目前史料來看,項羽可能會贏,也可能只是晚幾年輸。

9樓:

1、范增的話除了在鴻門宴上殺劉邦,別的霸王都聽了,至於為何不能在鴻門宴上殺劉邦?參見我這個回答:

如果鴻門宴上項羽殺了劉邦他能一統天下嗎?

2、范增的作用沒題主想得那麼大,參見我這個回答:

楚漢戰爭時期,為什麼素有「好奇計」之稱的范增沒有特別出色的戰略戰術謀劃?

3、霸王若能重用淮陰侯,使其獨當一面,最終能否贏得天下未可知,但一定敗亡,劉邦德天下,三傑缺一不可,軍事上少了淮陰侯,霸王的困境大大減緩;而只要淮陰侯不去幫劉邦,哪怕他後來自立為王,以他歷史上不忍背叛劉邦的表現來看,霸王也不至於成為他的攻擊目標,那麼劉邦大概率只能定三秦,至多組織下【彭城之戰】,若能借「風遁」逃走,依託成皋與霸王相持就是他憑自己的本事能做到的極限了;但沒了淮陰侯幫忙送兵,劉邦想長期與霸王相持也是很難的。

霸王在用人上最大的失誤,就是沒能重用淮陰侯,若劉邦沒有淮陰侯相助,則漢集團連打敗霸王的戰略計畫都沒有,更不用說能打敗霸王的人了;劉邦大概只能做到定三秦、得關中這一步而已。(別說留侯可以提出打敗霸王的計畫哦,在淮陰侯的【漢中對】出現前,留侯只能讓劉邦燒棧道以釋霸王疑心罷了,這離打敗霸王還差得遠呢。。。)①

以上。

①、【漢王之國,良送至襃中,【正義】:括地志雲:「襃谷在梁州襃城縣北五十里南中山。

昔秦欲伐蜀,路無由入,乃刻石為牛五頭,置金於後,偽言此牛能屎金,以遺蜀。蜀侯貪,信之,乃令五丁共引牛,塹山堙谷,致之成都。秦遂尋道伐之,因號曰石牛道。

蜀賦以石門在漢中之西,襃中之北是。」又雲:「斜水源出襃城縣西北衙嶺山,與襃水同源而流派。

漢書溝洫志雲襃水通沔,斜水通渭,皆以行船。」遣良歸韓。良因說漢王曰:

「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乃使良還。行,燒絕棧道。

——《史記三家注本·卷五五·留侯世家第二五》

10樓:zhench123

其實我個人是很搞不懂,范增計謀有什麼乾貨?出過立楚懷王和鴻門宴,他在楚漢來說不要對比張良陳平了,這乾貨二流連算不上。

更不用說他的性格作為謀士來說有致命缺陷,乙個謀士不按照君主脾氣和性格來說話,你自己脾氣還這麼臭,從外黃小兒來看,項羽還是能聽進去話的啊,但是你要按照他的脾氣來說。

11樓:風雨月落

說明你看的不夠遠,不如這麼問陳賡北伐時期不救蔣介石是不是後邊不會那麼慘烈?

看做事要看大局,看下這個時候誰能算項羽盟友,哪些心思多?哪些人盼著他死?相對好一點的誰?就知道他為何不殺劉邦了

12樓:過天涯

不是願不願意,而是能不能。

項羽不傻,他也知道關中可以稱霸。但是他的基本盤是江東子弟,正是代表江東的利益他才得以成為他。

他要是走劉邦的路線,就背離了他的基本盤。

他與劉邦的差距在於,他太年輕了,是有了隊伍才有了他,而劉邦是幾十年聚集了自己的團隊,有了劉邦才有了團隊。

既然沒辦法據關中,他就1消滅關中青壯2破壞關中生產3破壞關中統一,分為三部4集合關東力量壓制關中。

幾乎有成功的希望了,幾乎。

所以他才是英雄不是順勢而為者,以人力逆歷史大潮

范增這麼聰明,為什麼不讓項羽挾天子,令諸侯呢?

彈孔123 從天道的高度,秦漢的大一統是歷史的必然,項羽是違背這個必然的,項羽搞的是分封,是要回到秦統一以前的六國狀態,所以,他是開歷史倒車的。 王羊 當時最好的做法是項羽尊奉楚懷王為楚義帝,自己當楚國上將軍,然後劃一大塊土地給楚國挾天子以令諸侯,然後自己再逐步蠶食天下。可是楚懷王在項梁死後其實就已...

項羽為什麼要烏江自刎,要是逃回江東還有機會爭天下嗎?

涼州刺史張既 完全沒機會。很多人對江浙滬地區缺乏從古到今的概念,了解不系統。項羽到烏江邊大概是西元前202年,而史記成書是此後乙個世紀的事情。就即便在文景之治後的江東依舊在史記中被記載為 地廣人稀 即便在三國時期這裡都是人口稀少的區域。所以可以推測得出,楚漢戰爭末期這一地區的經濟實力和人口規模。根本...

大多數人在聽伴奏時主要是聽伴奏的哪個組成部分?(或什麼樂器在伴奏中最易被大多數人分辨出來?)?

其實每首歌都有他的 主音 比如說有些歌是以鋼琴作為基調,有些歌以小提琴或者電結他作為基調 除了主歌的基調以外,還會有橋段部分的solo,搖滾比較明顯 那麼一般來說我們最容易聽到的就是演奏基調的樂器,還有乙個非常重要的就是節奏 不一定是鼓才叫節奏.還有很多鼓機或者電音做出來的節奏 另外樓上說的b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