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韓信,劉邦還能統一嗎?

時間 2021-05-12 03:58:11

1樓:小貓子的爸爸

不能。兵仙不是白叫的。三傑缺乙個,劉邦都統一不了。

他漢政權有大概率統一全國,但是劉邦應該看不到那一天。因為劉邦的年齡在那放著呢。

沒有韓信,就沒有人能做出他的漢中對,沒有人去申軍紀。曹參、灌絳沒有這個能力,要是有,漢軍能大面積出逃兵?蕭何不懂軍事,張良不在身邊。沒有韓信,滅三秦這事,不是幾個月能辦到的。

沒有韓信,他手下的灌絳也許能進入關中,但是,他們真的能迅速打敗章邯?兵仙能碾壓章邯,灌絳可未必。

沒有韓信,誰能迅速的滅魏趙燕,不是別人滅不掉,而是迅速滅掉。你滅的慢了,騎牆派還押注?比如英布。

劉邦帶人秦嶺,哪怕是敗少勝多的滅了三秦,拖拉個一年半載的,別人看來也就那麼回事。韓信可是摧枯拉朽啊,章邯可是連野戰都不敢啊,這可是玩死項梁的楚漢前五的名將啊。

沒有韓信,換個人,誰去打北線?曹參?他如果把軍隊給了彭城大敗的劉邦,還有餘力去打北方?曹參不一定行,但是兵仙一定行。

說到底,有沒有韓信,劉邦的政權應該都能得天下,但是區別在速度,有韓信就快,劉邦趕得上,能活著看項羽失敗;沒有韓信,劉邦大概率活不到那一天。

2樓:公知你好

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

沒有韓信,劉邦還是安心當個漢中王吧,出去浪啥的別想了,還是洗洗睡吧。

3樓:糾結

如果沒有韓信,關中應該打成拉據戰,而項羽是有能力平定齊國的,劉邦是很能打的,但他遇到了更能打的項羽,但項羽政治能力不足,他們應該都不能統一中國,應該等待下乙個強人,但最壞的就怕魏趙燕出乙個石敬唐,因為西元前209年匈奴已經統一了,而且冒頓什麼都可以給就不給土地的人

4樓:王大龍

參考第一次彭城決戰,劉邦六十萬被項羽三萬人全殲,老婆孩子都丟了。劉邦年齡比項羽大的多,統一後沒幾年就崩了,沒韓信,就算劉邦活著的時候能守住成皋滎陽,死後的兒子們也絕擋不住項羽。

且漢王不可必,身居項王掌握中數矣,項王憐而活之,然得脫,輒倍約,復擊項王,其不可親信如此。

5樓:鬆鬆

用歷史唯物主義來看這個問題沒有任何意義,因為結局已經注定,歷史沒有如果。

回到問題本身,我的答案是大概率不會。

韓信在劉邦平定天下中佔了很重的分量,《史記》淮陰侯傳有雲:於漢家勳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 與漢漢重,歸楚楚安。

三分不議,偽遊可嘆。是說韓信功勳比得上周朝的周公,召公和姜太公。後面的與漢漢重,歸楚楚安就更不要說了。

如果沒韓信,劉邦能不能從四川出來都是個問題,劉邦被封到四川的時候很多人因為受不了都偷偷跑路了,蕭何是政務天才但帶兵可不咋的,樊噲不是帥才,讓他帶頭衝鋒可以,指定戰略計畫就難為咱樊大俠了,劉邦自己倒是能將十萬(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但他對面可是起義中橫掃天下的章指導,如果沒有項羽估計軍國主義大秦還亡不了(韓信此時還是個路人甲)。沒有韓信版的「漢中對」估計劉邦要待在四川養老了。

信拜禮畢,上坐。王曰:「丞相數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

」信謝,因問王曰:「今東鄉爭權天下,豈非項王邪?」漢王曰:

「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強孰與項王

」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賀曰:

「惟信亦為大王不如也。然臣嘗事之,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

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有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

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置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威強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

故曰其強易弱。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

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阬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今楚強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大王之入武關,秋豪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於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

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

再到後來的平定北方滅燕,代,魏,齊等等。如果沒韓信這些牆頭草可真不好說。有答主說沒韓信劉邦也會派其他人平定北方只是時間問題,但其他人真的能平嗎,就算能平時間上和韓爺比也肯定沒可比性。

估計他們平到一半劉邦的墳頭已經長草了。

沒有韓信會充滿更多的變數,而每乙個變數都會導致最終的結果南轅北轍,沒韓信劉邦出的了四川?出了四川能順利掃清以章邯為首的三秦?掃平三秦能快速平定北方?

平定北方能最終乾掉項羽?要知道彭城之戰除了韓信之外那個時代的名將可是都在的,最後還不是被打成落水狗。

6樓:腹黑的朱溫

只是時間問題,韓信的功勞主要是「別定魏、齊」啊。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兵初起,以卒從項梁,梁死屬項羽為郎中,至咸陽,亡從入漢,為連敖典客,蕭何言為大將軍,別定魏、齊,為王,徙楚,坐擅發兵,廢為淮陰侯。

至於定三秦,早期的韓信主要是作為劉邦的參謀,漢王劉邦用韓信的計策「從故道還」,從「道由子午,出郩入秦」來看劉邦還有出兵子午谷,曹參、樊噲「初攻下辯、故道、雍、斄」,灌嬰「從還定三秦,下櫟陽」;之後又派遣樊噲、周勃修棧道,吸引了三秦王的注意,劉邦親自領兵通往陳倉,當時「雍軍塞陳」,最後在趙衍的指路下成功通過了陳倉,平定關中大部分地區後設定渭南郡(原司馬欣的塞國)和上郡(原董翳的翟國)後,在好畤擊敗章平。後劉邦「引兵圍雍王廢丘」不克;於是「參以將軍引兵圍章邯於廢丘」。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覆敗,走廢丘。

漢王遂定雍地。東至咸陽,引兵圍雍王廢丘,而遣諸將略定隴西、北地、上郡。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雍軍塞陳,謁上,上計欲還,衍言從他道,道通

《漢司隸校尉楗為楊君頌》:高祖受命,興於漢中。道由子午,出郩入秦

韓信的用兵能力在秦漢時自然算一流,在對魏豹、陳余、龍且的戰術可見一般,但個人覺得韓信很難定位,一方面韓信平定河北,但另一方面他的對手含金量很難說有多高,尤其像陳余就偏向用正兵,而不好用奇兵;平趙時韓信能運籌帷幄,掌握情報,很有可能是張耳、陳平的功勞;後來平齊時,更是趁酈食其已說齊歸漢後,再一舉奇襲歷下;在後來蒯通勸韓信反叛也是大概率會失敗,為什麼曹參、灌嬰這些劉邦的親信大將要跟著韓信一起反呢?

相比之下,劉邦那已經定關中,又以滎陽、成皋為防線耗著項羽,再派王吸、薛歐兵出武關,項羽後方又有英布、彭越沒解決;項羽再怎麼驍勇,能再次攻克函谷關嗎?劉邦已經佔據了地理優勢,後面為了一舉消滅項羽而用張良計,完全動員起英布、彭越、韓信三人。

《史記·高祖本紀》: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後,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後。

項羽之卒可十萬。淮陰先合,不利,卻。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

還有,原本韓信對項羽戰不利,後來劉邦讓孔、費二將左右夾擊才大勝,後面再派灌嬰率領故秦的諸騎將追擊項羽;劉邦列項羽的十罪聲討項羽,雖然項羽最初為了六國的利益而摧毀了秦朝,但劉邦卻利用了這個矛盾,重新承接秦制,他能還定三秦也有得民心的因素,按王夫子的土崩、瓦解論,個人覺得陳勝、項羽是屬於破壞的一方,而當破壞的差不多時,就需要有一位英傑來重新恢復秩序,這就是劉邦,這也是為什麼秦亡後,劉邦能號召天下討伐項羽的原因。當然這些都是個人看法,隨便看看就好。

PS 沒有貶低淮陰侯的意思,個人只是覺得最後漢能擊敗楚是整個勢力人員的共同努力,即使沒有韓信,劉邦也可能會派張耳和另一員大將去佔據河北大部分地區吧;只是要花多久就不清楚了,這就要看將領的水準。

7樓:風雨雲台

這個問題嘛真不好說,我持悲觀態度。因為那個時候,劉邦的年齡算是很大了,沒有韓信會再拖上幾年,那時候真心說不准啊。

韓信對劉邦的作用不須多說,楚漢之爭那一局的轉折點就是韓信北伐。北伐之後劉邦徹底扭轉了被動局面,並且形成了對楚軍的戰略包圍。韓信北伐以前,漢軍遇到楚軍基本上都是一觸即潰。

北伐以後,可以相持。最後,劉邦讓出前線總指揮給韓信,韓信用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給楚漢之爭收尾。如果整個過程沒有了韓信,我很難想象劉邦陣營中誰有這現象級的水平挑起滅楚重擔。

8樓:歷史小參謀

劉邦能打得過項羽嗎?史記記載,向韓信借了至少兩次兵,如果借不了兵,結果如何?

還有彭城之敗,韓信也在,而且他沒有掛。項羽打著打著,就不追劉邦了,是誰在牽制項羽,為何?

如果沒有韓信,代、趙、燕、齊會投降劉邦,還是項羽?

整個還定三秦、劉邦主力正面對抗項羽,韓信奇兵攻虛,收服代、趙、燕、齊等國,這個大政策是誰提的?

都是韓信。注意,打這幾個國家,只能收服兵力,不可毀滅其國的人口,否則,劉邦加上韓信依然難勝項羽。

不用遠大於項羽的兵力的「厚勢」,項家軍乙個衝鋒,就打破合圍了。

所以,要收服這幾個國家的兵員,除了韓信,當世再無第二個人。看看項羽,都在彭城離齊國最近,他也曾幻想齊國老老實實為自己服務,提供軍需物資,但齊國就是個愣頭青,才不鳥你。

你來一次,我就投,你走,我就復叛。

韓信所過之處,無論打不打,收兵就像鬧著玩似的。劉邦越借,韓信的兵越多。你說劉邦後期,咋那麼大膽敢追著項羽打,還不是仗勢欺人。仗誰的勢?

乙個將兵10萬,乙個多多益善。

古代軍事家絕對的前三。

9樓:

能,因為沒有韓信,還有趙信、魏信,韓信、彭越和黥布這三位異姓王,代表著劉邦為了滅楚所下的血本。

彭城之敗,讓劉邦認識到單憑一人之力贏不了項羽,而諸侯王也大多靠不住,要想滅楚,必須付出足夠大的代價,劉邦開出的價碼是關東之地。

項王竟不肯遣韓王,乃以為侯,又殺之彭城。良亡,間行歸漢王,漢王亦已還定三秦矣。復以良為成信侯,從東擊楚。

至彭城,漢敗而還。至下邑,漢王下馬踞鞍而問曰:「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

」良進曰:「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隙;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

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漢王乃遣隨何說九江王布,而使人連彭越。

及魏王豹反,使韓信將兵擊之,因舉燕、代、齊、趙。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留侯世家》)

如果韓信娶了劉邦的女兒,還會被殺嗎?

蜜思梅 劉邦大罵道 我成天盼著你來救我,你竟然想著要娶我女兒!張良 陳平猛踩劉邦腳,附耳說道 反正韓信總是要娶人的,娶了您的女兒,那是正好。劉邦轉怒為喜 男子漢大丈夫,想娶誰就娶誰,還用請示岳父嗎?改成女兒之後,莫名覺得有種爭寵的意味了。什麼鬼? 負能的人 別的不說太多了,我個人覺得劉邦從骨子裡,瞧...

楚漢爭霸劉邦如果沒得到韓信還會贏項羽嗎?

Tony 不會。決定戰爭勝負的,一是政治,二是軍事。受國共戰爭的影響,現在大家的觀點偏向於政治決定勝負,其實是偏頗的。一場大型戰役的勝負,將直接決定接下來的政治局面。韓信打的幾場重要戰役,都是換了人就打不贏那種。出三秦,開疆拓土,奠定了漢軍的地盤。即使是最後和項羽的決戰,也是倚仗了韓信的名局 十面埋...

劉邦統一之前,咱們有沒有民族的概念 如果是項羽統一,咱們的民族 漢族 會不會是另一種定義 如 楚族 ?

漢 這個字,象徵的不是人與人間一種血緣上的聯絡,而是一種浸入骨頭的驕傲。關鍵還是武帝和章帝吧!人家把匈奴打趴下了!匈奴就一口乙個漢爹的叫,叫了幾百年改不過來了!這才有了漢民族的名稱。所以,楚族 還得看項羽的後人能不能馬踏燕然。不然我們民族的名字可能會是 唐族 而不是 楚 當然,也可能想印度一樣四分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