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樣窮兵黷武並修宮殿和大工程,朱棣沒有像秦隋一樣讓明朝三世而亡?

時間 2021-05-05 17:25:12

1樓:司宵子

朱棣在位期間的明朝是歷史上唯一在進行多項大規模工程的同時,又頻繁大規模用兵而沒有衰落的朝代,這不得不說是個奇蹟,因為歷史上因此而衰亡的並不在少數;

比如漢武帝劉徹在位54年,對外頻繁大規模用兵就持續了40多年,與此同時還進行茂陵等多項大規模建築工程,到了他在位後期,社會民不聊生,戶口減半(為了逃離徭役,遠走他鄉造成的)國力衰退,還好能及時罪己並調整國策,避免了西漢提早滅亡。

再比如隋煬帝楊廣也是一位喜歡折騰的皇帝,其在位期間曾多次在進行大規模工程(營建東京、修運河,造龍舟、建宮殿別苑等)的同時,又頻繁對外用兵(滅吐谷渾、三征高句麗等),導致民力嚴重透支,隋朝也因此而滅亡。

那為什麼朱棣這麼折騰,國力不衰反而越來越強呢?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其一、朱棣實行多項制度,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和經濟,為其對外用兵儲備大量的糧草。

其二、朱棣有個好兒子(明仁宗朱高熾)為其監國理政,處理日常政務,使其無後顧之憂。朱高熾即位後,實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經濟的措施;解決了朱棣折騰多年,留下了後遺症,避免明朝過早衰落。

其三、朱元璋的基礎打得好,這點不用多說,沒有朱元璋三十一年的苦心經營,就沒有朱棣折騰的資本。

2樓:公子之

故宮與阿房宮相比,算宮殿嗎?長城是朱棣一代修完的嗎?朱棣是新挖了一條運河,還是在原有基礎上修修補補,改擴建?

搞清楚這三個問題,你就沒有疑問了。

3樓:北海之泉

同樣是修宮殿,阿房宮址計畫占地22500畝(前殿遺址占地810畝)、隋煬帝狂修宮殿只多不少、經過清朝擴建的故宮占地才1080畝,而且明朝一直修到嘉靖才修完;

同樣是修長城,都是修了上萬公里,但明朝修的時間可比秦朝長多了、而且主要是土木堡之變後修的;

同樣是大運河,隋煬帝修的那個工程量(永濟渠、通濟渠和江南運河加起來2400公里)可比明朝的(大約1800公里)大多了,而且京杭大運河從元朝就開修通航了;

至於窮兵黷武,秦始皇滅六國之後又南征百越北擊匈奴、隋煬帝滅吐谷渾討占城打契丹破流求三征高句麗、朱棣也就是五徵蒙古和南吞安南。

而且秦朝人口在2500萬-3000萬,隋朝人口在4000萬-5000萬,明朝(永樂)人口在6000萬-7000萬。

「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這句話個人認為適用於本題,何況朱棣比秦二世和隋煬帝強太多了。

4樓:ANDYSUN

自古朝代更迭就像江河要匯入海洋一樣必然,有的朝代存在的時間長,有的朝代存在的時間短。似乎很多朝代建立和滅亡都差不多,其實每個朝代都是具有其獨特性的。

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為什麼沒有像秦、隋一樣二世而亡,成為乙個短命的王朝,正是因為明朝具有它這個時代的獨特性。明朝有些事情看起來與秦、隋相似,但是這個朝代與另外二朝更多的是不同。

首先明朝初年,在朱元璋的領導之下,就建立了一系列實用而有彈性的制度,例如它的戶籍制636f70797a6431333431363031度,關於這個馬伯庸曾寫過一篇知乎回答非常詳細的解釋了這個問題,有興趣可以去看一下。正是因為建立了一些具體而實用的制度,這個國家才能在之後朝廷發生些許問題是還能保持正常的運轉。例如明朝萬曆年間皇帝幾十年不上朝,整個國家卻是在正常、和平地運轉。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秦、隋二朝滅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皇帝殘暴並不是這兩個朝代滅亡地唯一原因。

秦朝滅亡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濫用民力修建各種宮殿、皇陵等建築,沉重的徭役讓百姓不堪重負;以及軍備上的空虛,壯年男子都被抓去修建各種建築了,軍隊的建設十分落後。

而隋朝滅亡的原因是門閥士族和軍事貴族集團的勢力太過強大,導致屬於國家的軍隊實力很弱;還有三次與高句麗的戰爭都以失敗告終,隋朝王室的威信下降,民心背離;再加上沉重的賦稅。

明朝的制度與朝政情況與秦隋二朝有著很大的區別,秦朝和隋朝也不僅僅是暴君導致的滅亡,所以沒有必然的可能明朝也與他們一樣短命。

5樓:鄧祥雲

先抖個機靈,大人,時代變了。

舉兩個小的方面:棉花和大公尺。

棉花雖然很早就傳入中國,但是大範圍推廣在宋元,至遲明初明太祖還強制推廣了一次。而在此之前,範喜良到長城上、隋朝百姓在通往高句麗的路上轉運,穿的是蘆花柳絮,亞麻皮氈相對來說都是稀有品。

大公尺實際上要講的是畝產(隨手打沒有查確切的資料,以下都是靠記憶,應該差不多),漢朝畝產約3漢石,唐朝畝產約1唐石,明朝畝產稍多於2明石。但是一漢石約合今天30斤,一唐石約合今天100斤,一明石稍少於今天120斤。秦、隋實際上會比漢、唐少很多。

以上兩點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修故宮、徵蒙古,在史書上的表現一般是進山採木、運輸物資過於困難,換句話說,對於底層民眾來說是生存難易的問題。而在秦隋兩代,沒有棉花禦寒、缺少糧食果腹,史書上極多凍餒而死的記載。對於底層民眾而言,這是生存與否的問題。

等死,死國可乎?

秦隋明三代的差別巨大,的確朱棣一定程度上沾了新時代的光。但是從另乙個角度上講,胡亥楊廣連老百姓餓了要吃飯、冷了要穿衣都意識不到,二世而亡也沒什麼可惜的。

6樓:lfly06

對秦朝史、明史都不算熟悉,但朱棣在大興工程方面肯定比不過秦隋。比如:

1.明長城,早在明太祖時候(洪武二年,1369),就修築了從山海關到居庸關的長城。明成祖時候,修築了宣化一帶的長城。之後各代又各有修建,這樣一看,朱棣朝的參工程量不算大。

2.修運河,京杭大運河在元朝就已開通,朱棣應該只是進行修繕。

3.修宮殿,北京在元朝即首都,朱棣也主要是新修紫禁城皇宮部分。

對比下隋煬帝:

1.修長城,隋朝七次修建長城,2次為隋煬帝時期,據《隋書·煬帝紀》,大業三年七月,令男丁百萬人築長城,西自榆林,東至紫河,一年修成。(這道長城當即從今內蒙托克托起東行,至和林格爾東南渾河東岸的殺虎口止,是用於防突厥)。

大業四年七月,令20餘萬男丁再修長城,自榆谷而東。這裡的「榆谷」指現青海省西寧西面。是為了防禦吐谷渾。

2.修運河,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餘杭(今杭州)。自大業元年到六年完成。

始建於大業元年(公元605年),用工百餘萬民工挖通濟渠,連線黃河淮河,同年又用十萬民工疏通古邗溝,連線淮河長江,構成下半段。三年後,用河北民工百萬餘,挖永濟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構成上半段。又過兩年,疏通江南運河,直抵餘杭(杭州)。

至此,共用五百餘萬民工,費時六年,大運河全線貫通,全長兩千七百餘公里。

3.修洛陽

楊廣修洛陽,是在原北魏洛陽故都附近建造新城,作為東京,又謂「新都」。始建於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次年春竣工。整個隋唐洛陽城面積約47平方公里,規模略小於長安。

然後又構建了洛陽的防禦體系,在洛陽北東南三面挖有長達千餘里壕溝。壕溝將晉南豫北、豫西通道、黃河中游水路三條通道包圍,阻攔外來敵軍。

這還不是基建狂魔楊廣全部的工程,而這些工程在大業七年前都已完工,短短七年時間,動員上千萬次人力,完成了各種大手筆,民力已被使用到極限,大業七年後又是三征高麗。對比之下,就會明白朱棣為何沒崩了吧。

7樓:何不二

是不是對窮兵黷武有什麼誤解?你殺雞用宰牛刀,你單純因為看人不爽上去一頓老拳,這叫窮兵黷武。朱棣徵北元,跟窮兵黷武有什麼關係?這是明王朝面臨的最大外部威脅呀。

至於大修宮殿,故宮整個建造週期(算上前期物料人力籌備)好像是14年左右,你再看煬帝派楊素營造東都,用時14個月!關鍵乙個是建宮殿群,乙個是建新城,工程量都沒法比。

其實大興土木不是問題,換做今天就是基建。煬帝各種大手筆操作,在封建帝王中也是首屈一指。而且他的根本目的並非是個人享受。

問題在於,長遠規劃的同時,你需要徐徐圖之、愛惜民力。否則很容易受到反噬。

三國中蜀國算不算是窮兵黷武?

從薪開始 我不知道算不算窮兵黷武,但我很難理解大眾看待問題的態度。就在我回覆這個問題的前十幾分鐘,我在搜尋框裡,搜了將近2000條的回覆裡,一條比一條燒錢。乙個比乙個恐怖。從現代到古代,戰爭,都是極其消耗國力的。可是為什麼諸葛丞相短短11年的時間裡,多次大規模用兵,卻不燒錢?我真的百思不得其解。當然...

姜維最後那幾次北伐算不算是窮兵黷武?

南朱 不算。蜀漢的正統合法性來自劉備宣稱的漢室血脈。但是在漢獻帝禪讓後這個正統已經被曹魏代替了。因此劉備只能在漢獻帝還活著的時候宣傳漢獻帝已死,才能讓自己的合法性站住腳。姜維的北伐就是在不斷的強調自身的合法性,如果不北伐相當於承認了曹魏的正統和否定了自身的正統,以後曹魏就可以直接討伐地方割據勢力的名...

為什麼同樣的工序,同樣的環境,同樣的原材料,同樣技術,產品做著做著總會出一些問題呢?

珍惜 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一樣,前後怎麼可能會完全相同。既然前面按步驟一步一步完成了沒有出現問題,但後面出現了。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後面哪個步驟出問題了啊。原因可能是環境出現了改變,材料品質差劣,也可能是技術方面不過關等等 木須柿子湯 理論上,上述條件符合規範只是產品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