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看到和感知的世界是不是真實的?

時間 2021-05-06 15:38:08

1樓:大道既隱

這裡借鑑康德的經典論斷:

是你的感知形式決定了你的世界。

解釋一下:假設客觀世界是一杯水,你只能透過杯子來看它,那麼你的杯子的形狀透明度和顏色決定了你看到的水的特徵。

或者你想象有一面牆,牆那邊有一堆東西,但經過牆的處理和過濾後才是你能認識到的,如果牆不一樣,那麼看到的東西就是不一樣的。

如果特別想學的話只有哲學,而且是西哲能滿足你了。。。另,考慮到生計問題要三思

2樓:襲滅天來

推薦樓主看《楞嚴經》

於時阿難與諸大眾瞪瞢瞻佛,目睛不瞬,不知身心顛倒所在。佛興慈悲,哀愍阿難及諸大眾,發海潮音遍告同會:「諸善男子,我常說言,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

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寶明妙性,認悟中迷!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

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

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無差別,如來說為可憐愍者!」——《楞嚴經·卷二》

「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

性真常中,求于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阿難,云何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阿難,譬如有人以清淨目觀晴明空,唯一晴虛,迥無所有。其人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則於虛空別見狂花,復有一切狂亂非相。

色陰當知,亦復如是。阿難,是諸狂花非從空來,非從目出。如是,阿難,若空來者,既從空來,還從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虛空。

空若非空,自不容其花相起滅。如阿難體,不容阿難。若目出者,既從目出,還從目入;即此花性,從目出故,當合有見。

若有見者,去既花空,旋合見眼。若無見者,出既翳空,旋當翳眼;又見花時,目應無翳,云何晴空號清明眼?是故當知,色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楞嚴經·卷二》

大資料法則下,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是不是越來越狹隘了?

笑忘花 從傳播學的角度看一下,大資料的演算法推薦會造成資訊繭房效應。首先,之所以運用大資料來判斷某個受眾的喜好,主要是因為個體是有差異的。網際網路資訊氾濫的背景下,每個人都不可能全盤接收所有的資訊,使用者必須對這些資訊進行選擇。在選擇過程中,使用者會依照個人的喜好對資訊進行過濾和選擇,以 保持集中的...

我們所看到所經歷的世界是真實的嗎?

神秘的人 根據題目,人的確有可能活在裝置裡,但無法證明,故沒有意義。然後,人死亡,應該包括腦死亡,所以沒有死後的世界,死了就是死了 崔.Sir 我個人認為,我無法去證實這個世界的真實性也無法去質疑這個世界的真實性。或許我們的存在,所感知到的萬事萬物只是所謂的造物主的一場夢境。但這些感受除了生理上的病...

我們感知的世界和客觀的真實世界有可能是完全顛倒的麼?

對於客觀真實,正常人和盲人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差距。人類科學是基於人類感官衍生出來的,溝通出的結果也是少數服從多數。我們無法求證脫離人類感官之後的世界是否與人類主觀認識到的世界一樣,披上不同載體的外殼,我們的意識就會感知到不一樣的世界 重要的不是我們感知的世界和客觀的真實世界是否一致。而是我們根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