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宇宙是黑暗而殘酷的,那為什麼我們仍相信 愛 ?

時間 2021-05-31 08:02:44

1樓:狂躁

殘酷,愛,等等,都是自己創造給自己的形容詞。

宇宙不殘酷,也不愛,更不會針對誰誰誰,您自作多情了。

你這話的意味好像是要用愛反抗宇宙的殘酷一樣,但你自己本身就是宇宙的一小部分,自己反抗自己?

2樓:desire caution

隨緣看到,隨緣回答。

人類倡導的各種美好情感或各種美德說到底是內心自保的需要。也就是這些情感和美德,在大概率上可以讓人類更好的生存下去,因為各種人類嚮往的美好情感其實在生存合作中充當著潤滑劑的作用,讓人與特定物件合作時更有動力,而合作求生恰恰是大部分人類生存必要的方式。而美德則是在合作中起了優化合作的方向指導作用,因為一系列人類共同認為的美德,在普世後,就會發現,那是一系列的優化人類合作的各種原則。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這些美好情感或美德說到底只是為人類自保的需要而被人類願意相信或說倡導。因此,這和宇宙殘酷與否無關,而是和人類的內心最根本的主觀願望有關。

不過,宇宙並非殘酷,因為所謂的死亡說到底並非感知或說思想的消失,而只是乙個中轉站。至於為什麼這樣說呢:詳情請看這篇文章:desire caution:論感知

3樓:趙泠

黑暗而殘酷是一種感覺、一種氛圍,對它們的共情很大程度上基於我們的短暫與軟弱無力。我們對「愛」的共情更強烈。

「愛」的定義很寬泛,經常代表了各種美好的情感與正面的人際關係。人的個體虛弱、依存於社會,活下來的人總是受過他人或其它生物的溫柔對待,客觀上能認識到「愛」的存在,在黑暗與殘酷的環境裡更會去尋找光明與溫情。一直彼此提防會浪費更多精力,能信任他人並接受他人的善意是有利的。

人類的文化受此影響而讚美「愛」,這又影響著下一代人的認知。

黑暗與殘酷是侷限性的、相對的,而不是普遍性的、絕對的。例如,對於高速前進的物體,背景輻射的波長會縮短而點亮太空;我們人類現在也可以通過卡西公尺爾效應從真空中創造少量的光,轉換常規能量取得的普通光線更遍布在生活中;現實中與文學作品中的殘酷事件都建立在「受害者可以被永久性損害」的基礎上,人被殺就會死且不能復活,美好的東西被破壞了就不能復原——對大部分人來說,雖然能理解這一基礎,但「受害」並不是生活的主要成分,人們還感受到或聽聞到平靜的生活、美好的事件,絕大部分人並不會因為看見了悽慘的犯罪或可怕的事故而拒絕與社會接觸;對於刻意渲染的悲劇故事,如果乙個大能的存在(通常被稱為國家、組織、利維坦、英雄、偉人、上帝)插入那個故事對角色進行援助,只要這股力量足夠強,任何殘酷的描寫都能被立即顛覆。

既然宇宙膨脹速度是超過了光速,那為什麼太陽和地球的距離基本上沒有改變?膨脹不是所有物質之間的膨脹嗎?

Raymon 上世紀2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哈勃發現越距離地球遠的星系,其天體發出電磁輻射的可見光譜線向紅端移動的幅度就越大,由此提出了星系距離與紅移成正比的哈勃定律,從而也證實了宇宙的膨脹。可觀測宇宙邊緣的膨脹速度超過光速 2013年,歐洲航天局就利用蒲朗克衛星,對衡量宇宙膨脹速度的哈伯常數進行了針...

既然宇宙膨脹是空間從無到有的創生,那為什麼說宇宙中的物質總質量大於某個值之後宇宙會減速膨脹甚至收縮

李敏捷 因為如果質量小於某個值,引力就不足以將他們重新拉到一起。就像你向上跳,只要你的速度小於第二宇宙速度 不考慮其他力,例如空氣阻力 你就無法離開地球,最後還是會被拉回來。如果大於第二宇宙速度,你就不會被拉回來。如果你要問為什麼有這個極限的話,那是因為引力的大小不是恆定的,而是隨著距離的增大而減小...

宇宙既然是不連續的,那為什麼圓周率還是無限的?

題主先思考乙個極度弱化版本的問題 二維空間一系列點,每個點的座標都是整數,那麼任意兩個點的距離都是整數嗎?非也。三維空間一系列點,每個點的座標都是蒲朗克長度的整數倍,那麼任意兩個點的距離都是蒲朗克長度的整數倍嗎?非也。當然,我的物理只有高中水平,不太懂什麼叫 宇宙不連續 但是如果從這個角度想,應該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