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從哲學的角度解釋物理學?

時間 2021-05-07 13:30:43

1樓:zorto

通俗版本的科學實在論:現實世界的過程、存在的東西正如科學理論所描述的那樣。

通俗版本的建構經驗論:科學只是在解釋人們觀察到的現象,至於現實究竟是否如科學所描述的那樣,這不是科學家要回答的。

通俗版本的反實在論:人們不可能知道宇宙的真相。

我贊同的觀點:相信科學!(哪怕它錯了,它也是所有解釋世界方式中最合適的那個。)

2樓:莫阿狗

借用:在弦論裡,基本粒子們點粒子雖然變成了一維的弦,弦的長度小於蒲朗克長度(10的負35次方公尺)。但即使是這些一維的弦,它也是分布在全空間的場,物理上稱為「非定域」。體積的概念仍然不適用。

至於那些處於束縛態的復合粒子(質子,中子,甚至原子核和原子分子都可以認為是基本粒子組成的束縛態),嚴格地說它們的波函式也是分布在全空間的,只是絕大部分的機率(99.999……%)分布於乙個很小的體積之內。如原子一般為10的負10次方公尺,原子核一般為10的負15次方公尺。

體積的概念到這個層次才變得有點意義。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所暗含的光滑的空間幾何在該尺度下是會被量子漲落所破壞的;Planck Lengh,蒲朗克長度,10^-35m,比它更小的程度沒有物理意義。同時,這也是弦理論的維度。

如果人類有一天一直將這些粒子一直分下去,或許到最後發現其實什麼都沒有,再想想佛教常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從物理學角度如何解釋顏色的飽和度高低?

顏色不是乙個物理學概念,而是乙個生理概念,是人類對光線的視覺感知。人眼可以感知到波長在大約 380nm 750nm 之間的電磁波,這部分電磁波叫做可見光,我們給它們分別定義了顏色,在這個範圍之外的電磁波則是沒有顏色的。直觀來說,在可見光範圍內,光譜頻率範圍越小,顏色就越純,飽和度就越高。不過反過來,...

從物理學角度來看,錢是什麼?

昕夕草側 用模擬思維吧。錢更像物理學裡的電磁作用力。錢的定義範圍是人類社會,物理學的研究物件是物理世界。錢的交換,對應物理學中的一種作用力。錢的數目,對應物理學中產生作用力的量子數,例如質量數或電荷數。人類社會的作用力,還有情感 權力和名望等,如果模擬,從力的日常普遍性角度和影響力角度,錢更接近電磁...

從物理學角度來看電影《時間陷阱》是否合理?

子曰 合理1。時間變慢,依據現有理論,人出於接近光速或者在黑洞附近時,相對地球時間是變慢了 當事人感覺不到時間變慢,直到跟地球時間對比才會發覺 再者根據物理學最新的弦理論,時間的流失速度真是乙個時空系統引數,電影中的洞內如果是乙個時空系統的話。不同時空系統這個當然引數不同。合理2.不同時空系統 洞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