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獲取to c端產品的使用者需求?

時間 2021-07-05 14:43:18

1樓:wwwwxxxlllll

(1)基於產品現有資料進行分析,看哪一方面是現產品做的不好,使用者流失較高的;

(2)行業研究報告,看一些行研報告中相關資料的變化和分布,並從中抽取關鍵的變化點;

(3)競品分析,看一些熱門經典產品同型別功能是怎麼做的,做得好的產品都有他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4)政策研究,在國內政策和大環境的研究還是很重要的。

(5)還有就是訪談、焦點小組、問卷調查、全網相關論壇的(微博、小紅書、知乎一大堆巴拉巴拉)相關資訊檢索抽取和分類處理(但是這種方法取決於樣本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需要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

2樓:Running苑

產品經理基本功啊,就是如何調研唄,這裡就簡單列一下調研途徑:

1、競品、benchmark調研:看看其他同類產品都做了什麼,行業內領先的產品都做了什麼,為什麼這麼做

3、公司內部可用的資料資訊:通過工單、使用者反饋、業務資料、流量資料、問卷調研等方式來分析使用者需求

4、人員走訪:使用者調研、訪談,業務方/運營溝通

3樓:PMFACE

C端產品和2C產品是兩個概念。如果只是2C產品,你需要調研B端和C端兩個方面,要單獨進行調研,因為方法不一樣。所以我猜你說的是C端產品(解釋一下C端指的是使用者應用端產品,也就是使用者能個看得到,使用到的產品,2B的客戶端也是C端)

C端產品獲得需求有很多種途徑,但是通用的只有三種,教科書中很明確了。

第一、沉浸,即產品到把自己扔使用者群裡去實際體驗,但是很多公司根本不給產品經理這個機會,實在是周期長,成本高,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第二、觀察、這個很簡單,就是別人怎麼做,你怎麼看,別去干擾。這也是大部分公司願意接受的方法,因為發現問題是人性之本,誰都會批評,何況站在產品經理的知識層面去批評客戶小白。這種方法的缺點就是,很容易帶個人偏見,而且產品經理往往看出來的問題,都是偏技術的。

第三、調研、書本中也很多了,什麼一對一訪談啊,使用者小組訪談啊,問卷調查,專家訪談啊,不一一枚舉了。這種方法是很多不明就裡還很愛得瑟的公司常用的方法。因為這種方法在書本中出現的最多,而且自帶BGM音效,不管對錯都喊好。

但是這種方法的偏差性太大,主觀性也很隨意,對於調研者的要求過高,甚至很多公司做了好幾年的調研問卷,都沒有找到正確的需求,然後用研部門就會發現,今天的使用者和明天的使用者說的都不一樣。唉!可悲啊,企業就是願意把錢花在這些無意義的地方。

最後、根據你們公司的具體情況和目的來進行選擇吧。因為大部分產品經理的需求其實就是來自於調研,而且不是外部調研,是內部的運營、銷售的調研,更有甚者就是連運營和銷售提出的需求都滿足不過來,都是不靠譜的需求。而需要產品經理解決的需求往往都是視而不見的,這也是同質化嚴重的原因之一,能發現需求就沒同質問題了,只不過是好幾年好不容易發現乙個,還沒拉開差距又同質了。

4樓:產品科學家

最主要的方式:

1.使用者訪談,每週和不同使用者聊天

2.行為資料分析,通過使用者行為資料判斷新、老使用者在產品中的流量分布,分析,等出結論後再通過訪談、溝通佐證

以上,成本最低,最有效。

ToB產品重業務,ToC重使用者。如何在ToB產品工作背景下,培養對使用者的分析能力,以及對需求的敏感性?

小白 做to b 運營,大部分使用者都需要培養使用者習慣,我們要先開拓市場 培養市場 之後才能占有市場,其實可以嘗試建立乙個社群,幫助使用者去體驗產品,並認同產品的驅動,用夥伴的方式共同成長,扶持非商業使用者的成功。這個時代,贏得客戶需要付出更多的產品之外的東西,那就是使用者成功,我們需要的是站在使...

作為產品經理,如何給使用者需求排序?

GXA好體驗獎 拿餐飲行業舉例 餐飲屬於剛性消費,消費預期的不確定性較低。根據對人們需求滿足的層次劃分,消費結構可分為生存型消費 發展型消費和享受型消費。日常飲食消費屬於生存型消費,可樂等飲品屬於發展型消費,高階品牌店 牛排 甜品 等屬於享受型消費。 浪裡大肥蟲 作為產品經理基本上都會遇到各種需求堆...

產品經理如何驗證所想到的是真正的使用者需求的

資料萬有引力 這個問題不可證明,但可證偽 1 使用者證偽 多問使用者,可以證偽 2 同行證偽 多問同行,可以證偽 3 事實證偽 做好上線,可以證偽 PS 90 的網際網路專案都會失敗,所以證偽容易,證明很難! 冠一 就比如在滴滴未上線之前,使用者打車難的需求解決方法只能是提前等車 114預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