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真正物來則應?

時間 2021-06-06 04:25:36

1樓:飛公升大道

物來應物,事來應事。未來不求,當前不猶豫。過後不追憶。

這是修道功夫很深的人才能做到的。元神真意當家作主啊。凡俗人士是識神當家作主,想做到這一點是很困難的。

這些人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肯定是以聖賢的標準作為準則。在強大的內心世界裡全都是道德倫理。對方讓你幹的什麼事,他當下就能夠作出決定,哪像你所說的還需要判斷。

如果複雜的話那直接拒絕,不需要考慮那麼多。再乙個就是這些人的神識是非常發達的,有超能力,當乙個問題到來的時候,他能下意識的做出判斷,這個是憑先天直覺作出的,不需要像你想象的那樣前思後想。非常為難。

現在你還沒有達到那種境界,替那種人考慮。所以感覺到無法想象,你只有到了那個境界才能理解,因為你無法做到元神當家作主啊,如果以後天之心來處理這些事情的話是比較困難的。你現在硬要達到這種狀態是一種勉強而為之,並不是真正的無為境界。

所以你沒有這種快速判斷的能力。後天之心只能是分別計較心。總是去患得患失。

而先天道心之人,所作者,無不合道也。無不合德也,他已經養成了一種天然的習慣。

要想達到這種先天的無為狀態。必須凝神意守離宮。極度入定練出性光。

在此光中凝結出元神。然後引入丹田,抱元守一,一心不亂。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到常應常靜,事來應事,物來應物。

2樓:智力低下善護念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為什麼?

因為每個人情況不同,所以能擇善固執的程度不同假設你富裕,假設你只是衣食無憂,假設你必須要養家餬口,假設你飢寒交迫,假設你生死關頭,對同一件事可能答案標準都有不同彈性

請不要和我說什麼割肉餵鷹,如果我們已經達到那個境界,也不存在這些問題了,我們不是佛,只是學佛

所以我認為,只要不害人,量力而為,沒辦法的時候也得做點邊緣的事

3樓:歸一

緣來緣去,以本性的良知而生念,以良能也是本性的本能去行,隨緣而生念,緣去念自空,不留一絲痕跡,靜也是空,動也是空。

本性原沒有對與錯,善與惡,得與失。說有是塵心而生分別。

4樓:善地

比如看到地髒了,如果我去拖地與不拖地,最好的動機是什麼?

如果是拖

1,不是因為我怕髒,受不了眼睛的障礙,不是因為我愛乾淨,這裡把無我去掉

如果不拖

不是因為我懶,

那這個動作,動機,最好的思想基點是什麼?光嘴上說無我無我,但是有時又很難察覺到呀,如何培養這種思想基點?

大學如何做到真正自律

說到這個問題我想說說我的男朋友我們大二 他是我見過最自律的人平時沒課就去圖書館從不去娛樂每天中午呆在教室學習晚上呆在宿舍樓自習室學習早上7點起床晚上11點之前一定要睡三餐必須得吃而且去的都是食堂而且他從來不喝飲料永遠只喝學校開水房燒的開水 喝熱水,不等水冷 星期六天沒事會去打籃球或者去學校健身房健身...

如何做到內心真正平靜?

小美 自我價值感和社會價值感都很重要,如果感覺自我和社會脫節了,那就需要一邊保護好內心的小孩,一邊調整對外行為模式,尋找乙個平衡點。不要抗拒這種 分離 一開始就像玩角色扮演遊戲一樣,當你還沒有任何人遊戲技巧,沒有得到正反饋的時候,肯定只想抨擊這個遊戲 哪天你突然融入了,生活就有意思了。 露生 不要喜...

人如何做到真正的「客觀」

西西弗斯的備忘錄 有客觀,就有主觀,兩者的本質區別就在於你的出發點或者說參照物這麼一說就涉及到相對性了,簡單來說就是,主觀成就了客觀,客觀也成就了主觀,兩者互相牴觸但卻不能完全取代對方,就行陰陽魚,如果客觀到了極致即消滅了主觀,那麼客觀本身也就不復存在,也就無談所謂 絕對的客觀 客觀再延伸,可以到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