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阿里Al魯班對視覺設計業的衝擊?

時間 2021-05-13 00:08:37

1樓:興xin

乙個好用的工具出現,淘汰應該是對應的是工具,而不是人,ai淘汰的不是設計師,你可以說淘汰PS等相對應設計軟體,像以前流行用牛耕地,現在主要改用機械,以前花時間學習用牛耕地,現在改用花時間學使用機械,只要人去學習就不會淘汰,機械進步只會讓人類享受更美好生活,這樣人類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優化生活質量的事情,但儘管機械效率提高了,但我們仍然無法滿足,因為人類的慾望是無至境的,因為人類有夢想,有追求才沒有被生活淘汰,甚至會變美好

2樓:糊塗難得

榜首段讚賞魯班東西的巨大第二段介紹魯班東西的巨大之處並舉例說明第三段剖析魯班東西為什麼會有那麼巨大,能夠寫魯班精力第四段再次讚賞魯班東西的巨大個人意見,純屬參閱

3樓:

是不是很多設計師要面臨失業了?----這要看什麼樣的設計師,我倒覺的這個是解放了設計師,就跟搜尋引擎解決了百科全書和字典的問題,沒有他搜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所以設計師以後專心大開腦洞,讓AI完成初稿,自己做迭代和完善就可以了,以後設計師,尤其是UI互動設計師會和程式設計師一樣專心去梳理使用者需求,我倒覺的這個工具會讓不懂設計的產品經理失業。

4樓:調調

總結下觀點,強調美工和設計師的區別純粹的人的設計師不會消失

還有大基數低中美工(重複勞動力低價值創意)被替換的危機

巨集,小軟體,有模版的前提下,批量操作以前就可以達到了

不過AI增加了素材(畢竟人工篩選素材效率還是有點)

個人覺得就像管理層巨集觀調控人員,人員巨集觀調控多台機器一樣,

還得等AI基數(原材料工藝)上來,市場單價下來,然後人工的工作就轉變為類似「審核」了,畢竟受眾還是人,未來改變的審美還是得靠人把關

順帶提下音效設計招人都在招且具備程式設計能力(模版自動化工具)的人員了,各行各業都一樣,

要麼一條路走到成為頂尖人才(當然你不能說因為被AI代替就不讓行業新苗成長了),

要嘛雙修(就是那種有行業素養又能對接AI程式設計的,企業肯定很想要這種綜合人才但是問題是普通人專精還來不及…)

不過我個人覺得計算機弱AI趨勢,會點程式設計手動改點引數什麼的還是有好處的

5樓:池魚

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腦子突然像過電一樣想到了乙個問題。

它是會學習的,雖然說沒有人那麼鮮活,但是也不難看,而且它出圖快,刷刷刷列出一大堆任選完全沒問題。

那些圖我大致掃了一遍,直接乾掉一大群美工不成問題,不說那些剛出新手村的,練級幾年的都未必受得了,重點就是這種品質的東西對於大部分的甲方來說完全夠用,這樣是不是意味著中低端的工作可能會被取代了?

雖然很多人嘴上說著它們永遠取代不了大佬,但是練級用的小怪都沒了,拿什麼去公升大佬呢…出了新手村就直接滿級不太現實吧。

如果說每乙個行業都是乙個金字塔,把你家一樓二樓給拆了你住在樓頂你覺得你會沒事嗎?

6樓:

沒想到知乎上的設計師們也如此短視

你們只看到現在魯班的拙劣設計,看不到未來魯班的成長趨勢?

誠然對於高階設計師,是不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的,但是市場上對於高階設計的需求有多少?你們引以為傲的創意與美學真的被大眾所接受?

可以遇見的是設計這行將在幾年內被顛覆,金字塔低端的消亡不代表上層就好過

7樓:不出門的旅人

當前是乙個特殊的時代,所有的技術和藝術,都應為邁向新時代而努力,更高的技術,更好的藝術,都是為了在新的時代讓人們有更好的屬於新時代的體驗,技術的發展,藝術的發掘,兩者的同步性,在人為推動前進,是否會影響人們對於新時代標準的判斷

8樓:阿和

任何一種的機器出現都無法脫離以人為主體。新裝置的出現滿足了人新的需求。照相機的出現當時也是一樣,當時大家都非常恐懼和懷疑畫畫是否會消失受到影響。

然後畫畫變成更加昂貴的東西。攝影也變成新的行業。

一切機器都無法脫離冰冷無感情的事實。而人區別機器和動物的特徵就是擁有豐富的感情和感知,Siri智慧型,電腦的高效也無法替代以人為主體的事實。

魯班的出現,取代的最多也只是初級的設計師或者美工。但是魯班不能做的事情也會由更多人去做。人的需求和審美一直在變。魯班能做的只是在量上取得優越性。

在創造性和與人通過這種作品的互為連線的溝通性很差。

作為藝術生和電商從業者。看了魯班的作品,我還是很放心的。就那種冰冷的感覺,我想敏感的人還是體會得出來。

9樓:伯約

我很不解那些認為自己是專業設計師的人幸災樂禍,是不是確信自己就是那批不被淘汰的人?我更不解的是還沒工作就覺得自己是站在金字塔尖的人,難道你們一畢業都不用沉澱直接逼格就這麼高麼?

10樓:Kiwi

現在衝擊的只是美工,衝擊設計還需要時間,不過也是早晚的事。

關於AI,李開復,馬雲,馬斯克的認知是最深刻的,AI會取代越來越多的人的工作。各行各業低階的人將變得useless,因為低階所以數量很大很大,魯班現在衝擊的就是美工的人,摳圖換背景,對於現在的美工來說,如果你不能提公升自己的水平到超越AI審美的地步,那麼sorry,你將變得useless,失業。

李開復:十年後世界上90%的工作都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馬雲: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馬斯克:人工智慧或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

可能扯得有點遠了,但大佬們的話並不是在危言聳聽。到時候useless的人到處都是,個體沒有勞動,這麼多人需要養活,怎麼養活?工作都交給AI了,創造的財富該怎麼分配?

為什麼每年這麼多基建?還不是為了解決大量就業問題!

阿法狗已經已經脫離並超越人類對於圍棋的理解。魯班超越設計師也不會需要太久。AI 在各個領域超越人類只是時間問題。

目測到時候會形成乙個AI威懾,類似現在的核威懾一樣,人類將活在自己製造的毀滅陰影下。

11樓:

如果說ai取代了設計師只說明兩種可能:

1.審美和美學是有邏輯的,不是感性的

2.ai具有了感性能力,打破了與人類的禁忌,人類必將被取代!

12樓:小翼

現在 2017.11.9日知乎的開屏頁。

那個2字是用3d軟體先設計了文字,然後再渲染。然後再到ps裡面後期。後面的場景是畫的,上面的雙11 全球狂歡節logo是文字設計。

使用的軟體是AI或者PS。

我提到的這些涉及到了ps ai c4d 三種軟體都會用才能做出這張開屏。而需要設計師懂字型設計、3d建模、文字設計、場景合成,等ai聰明到這種地步,再來談代替設計師吧。

ps:我上面提到的我都會...

13樓:Guoen Sun

先說結論:

中、短期看企業和員工之間博弈不會有本質的變化。設計師不會失業。

設計行業的規模不會有變化,設計師的上公升通道不會有變化。

中、長期看設計師的工作內容和重心會發生很大的轉變。

更遠的未來,設計師這個職業的歸宿和人類其他職業一樣,都將面臨終結。

詳情寫在另外那個問題下面了:

設計師要失業了?如何看待阿里AI每秒擼8000張海報? - Guoen Sun的回答 - 知乎https:

//www /question/67660488/answer/257147179

14樓:

淘汰的了美工,淘汰不了設計師。

可以幫助人類思考,無法替代人類思考。

節約的了時間,節約不了匠心。

綜上所述,與其說衝擊設計行業,不如說沖洗設計行業。

15樓:軒轅傑

老實說我覺得挺好的,對於美工來說,這是時代進步的必然,你們還是轉行的好,對於真正的設計師來說,就可以擺脫煩人的軟體操作和客戶改稿情況,去專心思考設計更深層次價值,利用魯班作為工具推進設計了。太好了。

16樓:「已登出」

各位設計師的最大問題就是

沒有幾位謙虛的把自己擺在中下層設計師的角度,乙個個認為自己是在上層揮灑創意的天才。

這AI的目標就是全滅中下層設計師的飯碗。

17樓:

說是AI誇大其詞了吧,這玩意不就是個模板?

外行的聽風就是雨也就算了,當設計師的心裡都沒個數嗎,跟著起什麼哄。說句不好聽的,這你就能被取代了還是別幹這行了吧。。。

要我說,好事兒啊。成千上萬個banner,解放設計師,少做體力活。

@CCCCC 的答案真相了。

18樓:

挺好啊,把很多從事重複勞動的從業者替換掉了,成本也不高。但是離真正替代從事非重複勞動的那群人還挺遠的。起碼我現在感覺不到任何威脅。現在魯班做的東西還是這樣子的。

思考過程應該是配色,對齊,選材之類的。

但是我們平常做的工作是這樣子的。

這只是乙個例子,它的思考過程是我需要解決的是問題,解決的時候用什麼材料,與我的題材和問題解決的方式又有什麼聯絡,對社會有怎樣的影響,作為產品市場反應會怎麼樣。如果ai能夠完成這一套思考過程了,我只能說,大家誰都別想有飯碗了。

19樓:周一

更:之前回答的稍稍有些偏。就魯班的出現對設計行業的影響來看,絕對是好事啊!就如同其他答案說的「什麼?你被乙個做banner的AI淘汰了?那你確實不適合做設計。」

道理很簡單,設計師的核心價值是解決問題,而平面設計所解決的問題八成是怎樣將資訊更有效的傳達給受眾,從而....(比如說勾起受眾買買買的慾望。btw,慾望在哲學上往往屬於人的irrational情感,人類自己都還沒弄明白歸根結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裡就不展開了。) 而「美」只算附加分,作用是讓受眾從視覺上欣賞,產生愉悅感,從而加深印象或者獲得親近感。有時候也需要醜,比如戒菸公益廣告一堆髒心爛肺...

對吧。總之,設計的核心價值一般情況下在於:通過對事物的深入理解,通過有創造力(或有趣,或有感染力....

等等)的視覺手段,更好地將資訊傳遞給受眾。美是常見重要手段之一,作用為催化劑,服務於視覺表達的目的,但不是核心。

如果乙個真正意義上的設計師被乙個只會做排版和現成素材和風格匹配的AI代替了,那真的趁早改行對誰都好。

原答案:

先說結論:這只能算是乙個「視覺風格和排版匹配AI」,距離設計還很遠。設計的核心價值遠不止美化和排版。

1。既然是視覺風格,那麼先說審美。圍棋或者遊戲比賽有客觀評判標準,AI可以大量自我學習來提高達到「超人類」的水平。

而審美是主觀的,做的好不好是人腦主觀評判並沒有客觀標準,機器自己無法評判,必須由人來預先大量準備「高質量」作品來讓機器學習。而這個「高質量」的評判標準還得找一群優秀設計師來篩選才信得過吧。並且人類的審美是有生活經驗影響,情懷加分,並在不斷變化中的。

在這個前提下,最高的標準始終是人腦,機器無法感知人類的情感,無法經歷人類的生活,只能通過人給出的作品來學習(並且還需要一群裁判不斷的修正告訴他怎麼做是「美」的 ,無法像alpha go那樣自己跟自己下棋),總的來說最終無限接近其學習的作品的平均值,或者這群裁判審美的平均值。但在這點上,假以時日,AI做到80分應該不難。這個credit是要給的。

2。從設計流程來看:機器學習最大的優勢是廣——大量學習,快速掌握規律;而設計師的核心優勢並不是廣,而是深度——了解目標行業現狀,客戶的背景和歷史,以及競爭對手,充分和客戶溝通,理解對方的需求,甚至幫助客戶分析改進他的需求,融會貫通,通過思考給出數個方案後還需要根據客戶反饋來修改。

以上的每一點單獨做乙個AI難度都不比自動駕駛來的低,更別說綜合起來理解並融會貫通了。當然這點魯班的官方宣傳也有說,他們並沒有往設計深度這方面做,而是解決重複勞動。

3。設計的核心價值:解決問題。

在實際工作中主要最常見為:a如何將資訊有效的傳達給受眾(常見商業設計商業廣告),b如何引起受眾注意力思考乙個特定話題(常見公益設計公益廣告)。就以a來說,有效,最基礎是將資訊分層,過濾出主要資訊和次要資訊,通過視覺表達(比如誰都知道的主要資訊使用大字型大小,次要資訊使用小字號)將主要資訊優先傳達給受眾,並且讓受眾視覺上聯絡到次要資訊。

有時候主要資訊中還會有重點(一句話有時候要突出某個字),或採用雙關或者謎語諺語的方法表達,或將logo融入進typo等等不一而足。這些我們來看看魯班的做法:直接將這些工作扔回給人——你得告訴我主要資訊次要資訊分別都是啥,你得告訴我這產品是啥風格,你想好了告訴我——這不是設計師,這是乙個有審美的列印店。

至於b,引起受眾的思考,這就是天方夜譚了。引起他人思考首先自己就要有相同的思考能力... 這點來看0分。

我們舉個例子好了

這幅海報你說技術上難做嗎?小菜一碟吧。創意特別好麼?

這種表達也挺常見的吧。但是如果讓AI來做,AI首先得知道1扳手代表維修,2恐龍代表危險的,3扳手和恐龍輪廓有點像,4陰影是人類世界常見的現象,5三維世界中陰影是可以這樣表達的,6物品本身和其陰影的關係在人類思維中常常有影射的意思,7聯絡到廣告語的字面意思... 等等等等...

如果魯班來做,也就是放一輛賓士車

如果AI能做出這樣的海報,需要的是理解人類哲學文化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具有「思考」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恐怕人工智慧離擁有自我意識也不遠了(我思故我在)。這時候要擔心的恐怕不是設計師,而是整個人類了

綜上來看,魯班大概只能看到審美在及格分以上(將來可以到80),其他都做不到。做個資訊層淺,表達直白的banner小廣告可以,要說替代設計師...這個好像是我杞人憂天了

如何看待阿里也做外貿?

秘密 類似於天貓超市的感覺,個人覺得是天貓團隊把天貓的一套都搬過來用了,阿里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不得而知,但是末位淘汰制一直都存在,針對我們這種傳統線下的工廠確實不友好。目前來看,只能靜觀其變 哈哈哈 意料之中。以前,阿里的優勢是整合國內出口企業的各種商業資訊給國外的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給國內和國外...

如何看待黃世杰在 USGO上答疑時表態AlphaGo最新版本能讓頂尖人類棋手二子?

所謂讓二子因為有貼目實際上是讓先差不多。至於扯什麼讓二子三子四子的棋盲就不要出來丟人了。讓子棋的差距實際上是中盤力量也就是棋型死活對殺的算路差距。職業高手間這種差距很微小。所以柯潔說對在役職業最多讓先。AlphaGo的風格是盤初階段的價值選點遠勝人類,中盤對殺區域性死活反而屢屢有漏洞可尋。這種差距是...

如何看待「天天動聽」改名「阿里星球?」

lonat 從2.3時代用到阿里更新後,在沉浸式狀態列還沒普及的時候,天天動聽已經沉浸導航欄和狀態列了,UI介面看的非常舒服,主題也很漂亮,現在只剩下一條15年的微博留下當年使用過的痕跡了。 麥大叔 與其說天天動聽改名阿里星球,不如說阿里星球根本就是披著天天動聽外衣的乙個新應用,從介面風格,內容,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