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梭計畫中止的原因是什麼,未來有可能重啟嗎?

時間 2021-05-06 10:59:54

1樓:

個人認為如果有投入還是可能會重啟的:

首先是電腦技術的飛速發展可以優化控制系統,降低整個飛機的複雜性和相關的重量

材料科學,相關化工的發展也可以增加耐用性

唯一乙個普通人可以乘坐返回的太空飛行器(降落1.5G)有大機翼。。。

能克服耐用性的話成本大大降低(兩個固推和乙個大油罐)

2樓:

NASA自己重啟太空梭專案或類太空梭專案估計是不可能了,除了經濟性和安全性外,我覺得還有乙個重要的原因:必要性。

美國的太空梭在七八十年代確實代表了當時最頂尖的技術,但野心太大,為適應不同任務需求,系統過於複雜,體量龐大,導致可靠性及成本收效遠低於預期,隨著服役時間增長,逐漸成了NASA的包袱,NASA痛下決心將其退役。

太空梭退役後,接棒者馬上湧現,太空梭能做的事,很快就能通過別的方式完成,天鵝座和龍一代貨運飛船,龍二載人飛船,追夢者這樣的小型空天飛機,SpaceX的重複使用火箭,進擊的私企們已經準備好接管近地軌道這一領域,這些繼任者由於任務明確,定位細分,在各自功能上做的比太空梭更好,NASA大可集中精力往更遠地方探索,這樣的模式其實不管是對牽引前沿技術發展還是促進技術轉化和行業整體進步都是最高效的。

3樓:Oyeer

最大的原因還是成本太高。這背離了太空梭設計的初衷,雖然可重複使用,但是下一次使用前進行修復和更換部件增加的費用過高。因此,目前來看,採用一次性使用運載器相對經濟。

4樓:紙飛機

太空梭是乙個很偉大的工程,但是正是因為系統太過複雜,可靠性和安全性都存在問題。而且它被設計成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是為了節約成本,但是從後來的使用情況來看,每次從太空回來更換隔熱瓦都是一大筆錢,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而飛船系統系統可靠,成本相對較低,目前來看實用效果更好一點。

5樓:

本人的單位就是專門設計衛星和飛船的,所以對這個有點了解,覺得太空梭專案終止的原因有兩點,其實知友也有提到。

一,全壽命週期成本遠遠超出預期。原來設計太空梭的初衷就是想重複利用來降低成本,設計太空梭每架可以飛行一百多次,而實際所有的太空梭到退役總共才飛行一百多次,每次飛行後都要進行檢修,檢修的時間和金錢成本也都比原來設計高的多,導致太空梭利用率嚴重下降。這些超預期的成本都和太空梭的非常複雜的設計有很大關係。

二,安全性,哥倫比亞號和挑戰者號太空梭的失事是其複雜設計的高風險性的乙個反映。中國和俄羅斯採用的飛船都是載人和載貨分開,採用不同的設計。而太空梭是載人和載貨合二為一,機頭的密封艙類似於載人飛船,其餘部分可以載很多的貨物。

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是它的乙個有點。不過這種複雜的設計不可避免的降低了系統的可靠性,一出問題都將是災難性的。培養一名航天員的代價也是巨大的。

美國自然不願在當今的經濟背景下,還用著又貴又高風險的太空梭啦,其實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6樓:花豚

太空梭專案被終止的原因實際上是兩條:成本太高和發射安全性。

在美國取得載人登月競賽的勝利後,開始把關注點轉移到可重複用的航天運載器上,即太空梭。太空梭設計的初衷是通過多次重複使用以達到降低發射成本的目的。但是由於對技術水平和運營的估計不足,在實際投入使用後,太空梭高昂的維護費用(例如太空梭的隔熱瓦每次都需要更換),造成的局面是實際運營費用大大超出預期。

這已經與其目的大大背離。

另外,太空梭的幾次重大發射事故帶來的人員死亡,對太空梭的影響很大,許多人對太空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質疑。

在這樣的情況下,太空梭專案終止。

雖然從目的上來看,太空梭並未給航天發射成本降低帶來具體的收益。但是太空梭作為第一種可重複使用的運載工具,其在技術上帶來的突破和探索仍然是值得肯定的。為後續的可重複使用運載器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礎。

至於未來是否有可能重啟,這要看多方面的原因了。技術儲備是否足夠,可重複使用的運載器(這裡指公升力體式的)在動力、控制、熱防護方面帶來的問題是運載火箭沒有遇到的,這些技術都需要突破;第二是經費,說白了就是投入產出的效費比是否吸引人;還有就是是否有明確的任務需求。

在可重複使用飛行器的研究方面,各國實際上都在開展相關的研究。美國的X-37B軌道飛行器,已經經過飛行驗證並進行過長時間的在軌飛行,從技術角度講,雖然規模比不上太空梭,但是涉及到的很多關鍵技術X-37B都可以驗證;此外美國近期提出的XS-1軌道飛行器也是一種可重複使用的發射工具,雖然規模尚小,但是一樣的,技術共性很強;除此之外美國一些商業公司開展的軌道或者亞軌道可重複使用飛行器的研發,例如追夢者(Dream Chaser)等,可以看作對階段性的從技術上不斷接近概念中的可重複使用運載器的探索。

7樓:Marco

一般來講最先進的技術,都是優先使用在軍事用途上的。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領域,其技術可以直接轉換為戰略飛行器和飛彈技術來使用太空梭誕生的背景是冷戰時期的技術競爭,軍備競賽。 但是在目前美國獨霸全球的地位來看, 已經沒有直接軍事上的競爭對手了。

這種造價昂貴,成本巨大,市場和軍事用途不明顯的專案被終結是明顯可以預見的事情。

8樓:

NASA的經費被一直削減,所以其打算把近地飛行甚至登月都交給民間和商業公司來做;而美國航天局的重點則轉移到更加前沿的行星探測(如火星)和深空探測(如其他星系、黑洞、太陽系外行星)中去。商業公司來做航空有利於技術的轉化。

太空梭外殼的材料是什麼?

MorimiyaHaduki 機身結構之類的前面已經有回答說了,隔熱瓦的話,哥倫比亞號隔熱瓦是早期的LI2200型,包括高溫可重複使用表面隔熱瓦 HRSI 和低溫可重複使用表面隔熱瓦 LRSI 兩種。表面塗有RCG塗層,挑戰者號太空梭表面貼有兩種型號的隔熱瓦,FRCI 20和LI 2200,表面塗有...

《太空救援》片尾美國太空梭來是幹什麼的?

LowMidHigh 導演安排過來象徵人類在對太空的探索中偉大團結精神的。現實中美中國人不太可能真的去用太空梭偷個空間站回來,美國和蘇聯的飛船對介面結構不一樣,要想對接上禮炮七号還得把當年阿波羅和聯盟對接的那個轉接頭改一改 況且那個轉接頭上的也是 母口 就算美國搞定了對接的問題,大概也不清楚禮炮七号...

要是太空梭沒有炸掉,美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將會如何發展?

沒有炸也得看為什麼沒有炸。86年之前美國佬對安全問題的忽視程度來看,事故發生是早晚的問題,如果一直沒有發生只能說運氣太好,魔法一般的好。魔法的成功率 強大的工作平台 越攤越薄的使用成本 絕對的競爭優勢。東非的猴子在樹上就能吃個肚圓,為什麼還要到地面上來冒險?太空梭佔據了生態位,在近地軌道範圍內還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