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上老師反應我女兒不合群,家長怎樣能讓孩子自信的社交?

時間 2022-01-12 18:04:18

1樓:咪敏

首先看看孩子不夠自信,是不是在原生家庭受到的影響。平時還是要多鼓勵孩子。哪怕他只有了一點點的進步,多帶他出去參加一些活動,練練膽量,開闊眼界。

給孩子樹立信心。幫助他走出內心的封閉。也幫助他走出內心的恐懼。

多跟孩子交流,聽聽他為什麼不願意去跟別的孩子在一起玩。

2樓:菜菜

首先,家長不要老是把孩子關在家裡,讓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去看看,只有見識到了廣闊的世界,孩子才會產生表達欲,當孩子總是在乙個閉塞的房間之內,那種壓抑的氛圍,就會讓孩子不自覺地收緊自己的內心,不想要表達。

其次,要和孩子之間聊天說話,讓孩子產生分享的慾望,不要讓孩子總是聽你說教,鼓勵孩子去表達自己。

第三是一定要在生活之中帶領孩子去發現一些有樂趣的東西,有故事的東西,或者說是有新起點的東西,這樣孩子就會在內心積攢一些快樂成分,而這些成分會讓他自己有表達欲,想要將自己見到的這些新奇的東西分享給別人。

在小朋友交朋友的初期家長可以在一旁陪伴鼓勵小朋友去和別的孩子交流,讓自己待下來小朋友的視線範圍之內,給他一種安全感。

3樓:海滔

平時多鼓勵孩子,不少點責罵,慢慢培養她的自信心,還要帶她參加活動,經常宅在家裡,性格也會變孤僻,還可以帶她去朋友家串門,這樣社交的信心,也會慢慢培養起來了!在學校,老師也要多鼓勵她,讓她跟其他同學玩,這樣她的社交圈子就會建立起來。

4樓:伍月

1父母,尤其母親先搭建交往平台。女性之間更容易拉近彼此距離,這樣可以約出來一起玩,久了孩子就學會了與人交往,不排斥合群的問題。

2培養自信。不管幹啥,哪怕她放屁都是獨一無二的香!這種香,無理由無條件無目的,就因為她是我女兒,別人都不行,全世界就我女兒最香,對我來說。

3讓她明白:人生而不同。每一種性格都沒有對錯好壞,但要學會怎麼與她們相處,說到這個雖然我不太擅長,但我也在學習中,會和孩子交流。

4不以金錢論高低,不以成績定為人。孩子很奇怪,人小鬼大,老師如果喜歡學習好的,或者喜歡誰,他們一眼就能明白,容易產生霸凌或者欺負人的現象。我的孩子,我從小就告訴她,每個人都有閃光點,有錢人的錢是她爹媽的,不是她掙的,不叫本事,沒啥可炫耀的;學習不好的,要麼是暫時的知識點不會,要麼是其他地方優秀,每個人都有擅長和不擅長,不要去一桿子打死乙個人。

我們自己也不完美,人家還不是沒計較缺點,與我們相處,所以別對人有偏見。

5培養乙個愛好。真的,要有乙個愛好,且家長陪同並且鼓勵堅持下去。讓她出成績,而且是真實成績,真實實力,這樣她自己可以肯定自己,當別人誇她時,她也能知道這是真實的肯定,會開心,當然也會驕傲,但重要的是,當別人(其他人,包括孩子和家長或者老師)對她表揚時,她也可以感受外界的肯定,當內外雙重肯定時,她就是自然自信了。

以上個人愚見,希望帶來幫助。我其實不會教育孩子……我孩子也常常不自信,或者各種問題,願一路學習一路成長,共同進步。

5樓:鶴子

我就是被騙過太多了,不社交也好,知人知面不知心,現在社會上很多都這樣表面一套背後一套又在背後陰人家的,合群太累了,小孩子不合群,也許是被騙過太多了不在和任何人玩了

6樓:堅強的細胞壁

不要太把合群當回事

我高中班主任也跟我媽說過同樣的話

後來大一的時候我再見她

她又告訴我親戚這個孩子以後在社會上會很吃得開乙個班主任老師面對幾十個孩子

除了跟她比較親近的或者調皮搗蛋到極點的

她真不一定了解每乙個孩子

合群不合群又有多大事兒?

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實在覺得不行,給她生個兄弟姐妹(其實大可不必)

7樓:Jane

每個小孩性格不一樣,不過作為父母應該最了解孩子的。不自信有可能是缺愛,平時的陪伴是不是不夠,或者溝通是不是出現了問題。只有了解孩子,才能對症下藥。

我孩子以前也是不合群,而且脾氣很掘,老師一投訴我就頭大,後來我換了份輕鬆的工作,週末經常帶他出去轉轉,晚上睡覺給他講故事,差不多堅持半年吧,好很多了。

8樓:墨黎

每位孩子都是個性的,每位孩子的行為都有背後的原因。溝通,嘗試了解。還有就是共情,獲取真實原因的比較可行的方式,以過來人的經驗給予現實可操作的方式方法及指導。

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是個比較漫長且有技術含量的事情,加油哦~

9樓:姜文靜

每位孩子都是個性的,每位孩子的行為都有背後的原因。溝通,嘗試了解。還有就是共情,獲取真實原因的比較可行的方式,以過來人的經驗給予現實可操作的方式方法及指導。

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是個比較漫長且有技術含量的事情,加油哦~

10樓:咔咔的英語啊

首先,不合群並不是一件壞的事,只表示孩子有這種情況。

家長在家庭中多一些溝通,了解這一階段當中孩子有什麼想跟你分享的事情,或者他遇到什麼麻煩。

家長在孩子的心理方面是起引領作用的,也就是說,多主動地跟孩子去交流去了解他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果孩子比較被動,或者不知道怎麼表達就可以帶她去動物園、公園、遊樂場讓孩子體驗好玩的有趣的事情,開啟孩子內心。

通過這些快樂的回憶和有趣的事情,讓孩子發現世界上有趣的事情還是很多的漸漸地開啟她的心門。這期間需要家長的耐心和配合,以及對孩子滿滿的愛。

孩子一直在成長長大,而且每個年齡段的不合群都不太一樣,適當的耐心地關注孩子每個階段的心理成長非常有必要,和孩子一起成長,需要耐心時,所以我們不能把孩子當成大人一樣溝通,需要耐心以及正確的方法。

11樓:阿宅

如果說女兒性格沒問題的話,那就沒必要去往那方面引導。畢竟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性格嘛,對不對?讓他自己發展,那樣不是更好嗎?

12樓:阿苜-珺

不合群我覺得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享受自己獨處,另一種是不知道如果與人交往,與人溝通有壓力,有焦慮感。如果是第一種,可以多帶著她參加聚會,逐漸讓她認識到和人交往也是很快樂的。如果是第二種,更不能強行逼著她與人交往,要在尊重她的前提下通過大人的示範,慢慢讓她接受,並學會與人相處。

不管是哪種,尊重孩子首先是第一位的,不能硬來,此外就是大人一定要做正面的示範,大人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對孩子是潛移默化的正面影響。

13樓:閒心

孩子不合群也沒什麼大問題,首先觀察了解一下孩子不合群的原因。

如果是前者,家長可以幫助一下孩子內心建立社交自信,帶孩子去外面多參加一些活動,讓孩子學習一下與別人交往。

如果是後者,那就尊重孩子的選擇,用不著強迫孩子違背自己意願去合群。總是在人堆裡嘻嘻哈哈估計也不是孩子想要的。

14樓:人間觀察員

認識真實的自己,成就獨特的你。

——達里奧·納迪

你認識內向的孩子嗎?她或許是這樣的:

生日Party中,其它小孩都興奮異常,而她卻精疲力盡。

到別人家裡去做客,凳子還沒坐熱,她開始拽媽媽的袖子,吵著要回家。

第一天上學他就哭鼻子,離開了溫暖的家,到這個巨大、嘈雜、充滿恐懼和困惑的學校,讓她感到手足無措。

他害怕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因為只要在眾目睽睽之下站起來,哪怕她知道答案,腦袋裡還是一片空白。

學校裡的她,非常安靜,就像被女巫奪去聲音的美人魚一樣;回家後,她卻能把媽媽的耳朵磨出繭子來。她也不明白,為什麼在家裡她會感到如此自在,而在外面卻不能?

內向者 & 外向者

我們在判斷他人性格時,都會習慣性地作一番內向和外向的甄別。

如果這個人比較活潑開朗,我們就簡單粗暴地判定為外向;相反,如果乙個人安靜地像個啞巴,我們就說他是內向的。

然而,這種判斷真的準確嗎?我們真的理解內向和外向的確切含義嗎?

事實上,至少80%的人並不真的明白什麼是內向、什麼是外向!

內向與外向最主要的差別在於:他獲取、消耗和儲存能量的方式,而不是我們以為的社交表現!

乙個人鬧不鬧騰根本不是判斷內外向的準繩!

內向者是能量積蓄者,他們像充電電池一樣,需要「修整時間」來恢復自己的能量儲備。

他們從內心吸取能量,他需要與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知覺進行溝通,這樣才能保持活力和身心平衡。太多的外部刺激,比如活動、噪音和談話聲都會消耗他的能量,讓他精疲力竭。

與此相反,外向者是能量消耗者,他們的座右銘是:「衝!衝!衝!」

他們從外部世界獲取能量,當周圍充斥著人群和冒險活動的時候,外向的孩子是最快樂的,而過度的安靜和獨處則會讓他打不起精神。

關於內向,你誤解了什麼?

我們太不了解內向和外向,又過分熱衷於這樣評價別人。

所以我們經常會混淆內向性格與羞怯、孤僻、自我、不友好等病態表現。

想要保護內向的孩子們,防止他們被蒙昧的認知傷害,我們就必須知道,內向性格與病態表現之間究竟有何不同?

迷思之一:內向的孩子羞怯

事實:這一誤解的根源在於只從社交的層面看待內向

內向影響了內向孩子的總體氣質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特質會決定內向孩子所偏愛的社交方式。不過,儘管內向孩子的社交表現可能看上去比較羞怯,但它並不等同於羞怯。

在《突破羞怯:乙個讓孩子溫暖、開放和投入樂趣的無壓力計畫》一書中,羞怯問題研究的重要專家伯納多·卡杜奇就對內向與羞怯作了區分:

內向的人不一定羞怯。內向的人具有與他人成功交流所必需的社交技巧和自信,他們只是需要獨處來重蓄能量,而且他們確實也喜歡獨處。

而羞怯的人則渴望關注,希望自己招人喜歡,被人接受,可他們缺少駕馭社交的技巧、思維、情緒和心態。」

迷思之二:內向的孩子不友好

事實:內向的孩子可能會非常友好,只是在某些場合,他們無法表現出這一點。

馬修是個典型的內向孩子,他非常友好。他樂於與認識的人交談。但學校體育館裡的喧鬧和擁擠讓他無所適從,所以他不太可能在那兒表現友善。

你要是在家裡碰見他,或者你表示出了對動物的興趣,他就會表現得非常親切友好。

迷思之三:內向的孩子對他人不感興趣

事實:內向的孩子對他人很感興趣,只是不能一下子應對一大群人。他們比較傾向於一對一的交流,因為這樣才能更多地了解對方。

內向的孩子是優秀的聽眾,這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對別人說的事情確實感興趣,是真正在傾聽。

迷思之四:內向的孩子很自我

事實:內向的孩子的確非常重視他們自身的想法與感受,但對於了解別人的想法與感受,他們也頗有興趣。而且,對與眾不同的人,他們也很寬容。

研究表明,群體中內向的人比外向的人更具合作精神。外向的人常被認為「善與人打交道」,這多半是因為他們喜歡扎在人堆裡,未必是因為他們喜歡身邊的人,或者對他們感興趣。

內向孩子的優勢

生活在乙個外向者把持著話語權的世界,內向者的處境就像電影《滑稽女孩》中個一句台詞:我是蘋果堆裡的乙隻梨。他們常常會覺得,我和周圍的人如此不同,一定是我出了什麼問題?

與外向者相比,內向者確實有一些缺陷,但這沒什麼,就像左撇子用不慣右手一樣自然。

同時,在《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一書中提到,內向者卻有著外向者不具備的12種優勢,下面摘選其中6條特別有意思的,為你呈現:

1.內向的人擁有豐富的內心生活

他們擁有乙個內心的世界,那裡鮮活而生動。

他們並非總是去尋求他人的幫助,而是依靠內心的資源指引生活。

在私密的心靈花園中,他們總是全神思考,梳理自身紛繁的思緒和情感。

這使得他們能更深層次地體驗生活。

2.內向的人懂得停下來品味生活

內向的人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停下來品味生活」。

內向的孩子咀嚼生活的點滴,品味被許多人視而不見的細節。

吸引他們的東西不必耀眼,不必花哨。

他們一般不必離家就能充實並快樂著。

3.內向的人熱愛學習

豐富的資訊是內向孩子的大腦所必須的精神營養。

內向的孩子不斷地把自己學到的東西和自己的經歷相比對,這種內心的對話一直在持續進行著。

如果沒有有趣的資訊激發他們思考,他們就會感到煩悶,開始自責,甚至變得抑鬱。

他們需要大量的資訊輸入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興趣。

4.內向的人情商通常比較高

遇到事情時,內向的孩子可能外在表現沉著冷靜,甚至稍顯躊躇,而內心卻整理種種複雜的想法和情緒。他的耐心使他能揣摩自己反應的細微之處。

由於內向的孩子對自身情緒有所感知,他們通常能體會到別的孩子的感受,很容易設身處地地考慮別人的處境。

5.內向的人樂於自處

內向的孩子樂於獨處,無須外部活動便有事可忙,並感到充實。

他們具有高度的聚精會神的能力,甚至心無旁騖到不覺世事的程度。

他們全然沉浸在乙個課題、一本書或一部電影當中,體會其中的感覺。

他們專心時能獲得巨大的快感。

6.內向的人是忠誠可靠的朋友

內向的孩子忠誠體貼,對別人的感受非常敏感,善於傾聽。

這些品質能使他們能成為不錯的朋友!

他們與人建立溝通得花點兒時間,可他們的友誼一旦建立就是持久的。

對那些能傷害童年期友誼的衝突和競爭,他們天生就不願參與。

他們不會與人人為友,可一旦找到特別要好的玩伴,他們就會努力維持這份友情。

以上內容摘自《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一書,作者蘭妮博士是美國當代著名內向性格研究權威。

家長和老師在家長會上吵起來了怎麼辦?

小妹妹,你多慮了,我們不知道你父母和老師為什麼爭吵,如果父母是為了你的正當的利益和維護你的尊嚴吵架,又有何不妥呢?我還是乙個初三學生的時候,我爸爸也和我的化學老師吵過,因為我生病了沒有按時完成作業,他就罰我站著上課,後來我直接在課堂上昏過去了。我得知我爸和老師吵架後,我第一反應也是擔心其他人覺得我嬌...

為什麼家長群裡的家長會對老師阿諛奉承?

萍滿汀洲 我以前上學的時候,有個老師把我爸叫到學校,在走廊裡像訓狗一樣,我爸點頭哈腰,連聲都不敢吱,我當時不明白,我不怕她啊,我知道這件事我沒錯,我不明白我爸為什麼要受這個委屈,我爸把我領出來,帶我去附近乙個小吃部吃飯,一路上都沒說話,我就在想,是不是我再乖點,在學校再不起眼一點,老師就不會注意到我...

高中老師開家長會怎麼說好?

都當老師了你還怕什麼,家長關心的就是一是孩子學習情況,二是在校生活情況,三呢學校老師教學情況,我就是一外行接觸過中小學家長,你大概康康就好 我記得我高中,老師先是總結了這一年班級和學校裡發生的事 運動會 藝術節什麼的幹了啥,班級裡某某參加了什麼比賽,得了什麼講 然後就是班級裡的成績 表揚好的 鼓勵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