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學和管理學角度分析為什麼三個和尚沒水吃?

時間 2021-06-03 18:53:43

1樓:海風

這涉及到「搭便車理論」

「搭便車理論」簡單講就是槍打出頭鳥。

成語故事中的「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就是搭便車的祖師爺。南郭先生不會吹竽,卻混進了宮廷樂隊。雖然他沒有實際參與但是確在分享國王獎勵集體行為的成果。

「搭便車」理論無疑會打擊組織中其他成員的積極性,組織需要通過制度調整不給那些投機取巧者有「搭便車」的機會,繼而消除「搭便車」現象。

那麼如何消除組織中帶來嚴重負面影響的「搭便車」現象呢?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為每個崗位設定備份人員,行成競爭環境。

崗位沒有競爭,沒有對比,長此以往容易滋生員工划水混日子的情緒,繼而會影響到其他員工的積極性和團隊的穩定性。為崗位設定競爭機制可以有效打破崗位壟斷,消除「搭便車」現象。

2. 對員工個體設定激勵措施,因人而異。

團隊中我們經常強調團隊榮譽,團隊激勵固然可以行成激勵,但是如果只是強調團隊性則容易產生南郭先生式的「搭便車」現象。所以團隊激勵外因人而異的個人激勵也非常重要,對個人而言可以可以通過內源性激勵比如給予重要專案機會,學習機會等,也可以通過外源性比如物質獎勵手段。具體可以結合使用並針對特定個人進行調整。

3. 建立匯報機制。

讓沒有匯報內容的員工產生緊張感,匯報形式多種多樣,可以簡短的晨會站會快速的過一遍,也可以週會,文字匯報等多種方式。總之要讓個人的工作在組織內透明化,繼而消除「搭便車」的土壤。

2樓:沈雅涵

牽涉到乙個術語,搭便車效應

搭便車效應是奧爾森教授(2023年)在《集體行動的邏輯》一書中提出的,是指在集體行動中,個人支付成本獲得的收益被集體中的其他成員免費分享的現象;由於個人支付全部成本而只享受較少的收益份額,因而集體中的理性個人沒有動力去提供公共物品;因此,組織規模越大,公共物品越是供貨給不足。咱們慢慢分析

曾經一家人五個孩子,父母很忙,經常是給孩子們急急忙忙做完飯之後就去忙活了,當然,吃完飯後孩子們要自己洗碗;

其中有乙個孩子,每次吃飯狼吞虎嚥,吃完之後丟下碗就出去了,時間長了,其他孩子察覺他在有意逃避洗碗,這個時候,就面臨乙個窘境:沒有人制止;

即使有人制止,也沒人制止得了,因為這個逃避洗碗的孩子佯裝不睬;其他人也不至於動手打他(如果動手打他的話,父母必然指責孩子動手的孩子,不懂得兄弟情誼)

就是說,這個不洗碗的孩子成為了第乙個破壞秩序的人,也是典型的投機分子;

群體規模比較大的情況下,按照個體生命利益最大化原則,一定會出現機會主義者

機會主義者獲取財富的手段通常不是創造,而是背叛--通過背叛(而且不受處罰)獲取利益;最典型的是囚徒困境---選擇合作的人非常容易吃虧,而出賣對方是最好的策略(出賣者就是機會主義);

馬克思說過,有50%的利潤,資本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就是說當收益達到一定量時一定有人會付出生命危險去做,這個冒險的人就是典型的機會主義者

所以,如果大多數人都善良且樂於幫助,一定就有人利用別人的善良鑽空子、大量謀利、大量剝削,這些人雖然是少數,但在某些情況下依然是成功的生存策略,因而就得以獲取資源並繁衍下去,在人類基因池中保留了這部分基因。這也映照了經典博弈論中不少博弈模型,即在某些情況下,不合作變成了最佳策略。所以經濟學和心理學其實是相互映照、互為補充的。

而且機會主義者未必一定會吃虧,為什麼呢?

因為機會主義者的策略是試探性+漸進性的,比如這個不洗碗,

他起初的不洗碗,讓人感覺是無意的,給人乙個錯覺,以為他是因為

急於去玩而忘記了洗碗;所以不會被處罰;

被人發覺逃避洗碗的意圖之後,肯定有人反對,反對的方式就是呵斥他洗碗,但是他佯裝不睬,這個時候,如果有人打他一頓,他肯定會洗,

可惜的是父母見識短淺,父母認為:相對於打人來說,洗碗是小事;正因為父母認為洗碗是小事,所以,根本不干預洗碗的秩序,這就導致了乙個無法解決的矛盾

,如果不打人,洗碗的問題就解決不了;如果打人,就會被處罰;

父母處理事情的矛盾態度導致了不洗碗的小孩有恃無恐,惡果就是破壞了洗碗秩序;換句話說,這個逃避洗碗的小孩知道:自己不洗碗不會被處罰,除非有人冒得罪父母的危險;

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扯平均索;

「搭便車效應」的危害非常大的,在合作中,如果更多地強調「合作規則」而忽視成員的個人需求,可能會使每個人都希望由別人承擔風險,自己坐享其成,這會抑制小組成員為小組的利益而努力的動力。最終的結局就是沒人洗碗;或者是始終由有責任心的孩子洗碗

用術語表達就是:因為具有非排他性和競爭性的特點,而且是免費的,所以,組織或社會規則及其所維持的秩序是一種公共物品,面對機會主義者的違規,理性的公眾個體可能盤算自己懲罰機會的收益和成本。無疑,挑戰機會主義可能受到反擊或報復,而受到傷害的成本只能自己承擔,但秩序收益卻為大家共享;正是因為每個公眾都出於此種考慮,所以我們常見到違規者獲得寬恕的情況。

另外,違規者受到懲罰的可能性受公眾的人數的影響。

他所面對的公眾的人數越多,受到懲罰的可能越小;

面對的公眾越少,受到寬恕的可能性越大,

這完全符合行動的邏輯。 所以,

在人數相對較少的組織中機會主義者受到懲罰的可能性較大,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合作小組的規模較小,由於每個小組成員的努力對整個小組都有較大影響,其個人的努力與獎勵的不對稱性相對較小,會使「搭便車效應」明顯減弱;而且縮小規模的另外乙個作用就是社會惰化現象會削弱,能夠取得較高的合作效率和成果

越是有紀律約束的組織越可能設定可實施的激勵機制,在克服搭便車方面,越是較整個社會成功,

但完全杜絕搭便車的現象是不可能的,只要組織中的人數大於等於2;

當然,如果違規者賄賂個別的意欲懲罰他的積極的守規者,即對社會公眾採取分化策略,那麼更會提高機會主義行為逃避懲罰的概率。搭便車現象說明在懲罰機會主義行為中存在整體的協調困難,也許反制他人逃避責任的相關制度的設計對克服搭便車現象很有必要。

具體到吃水和尚,和尚就是和尚,他們接受的是反人性、反意志的思維習慣,心裡又有乙個平等的意識,不好意思去安排指揮別人,就是說,面對機會主義者,沒人會反抗;

另外,和尚本身是戒慾者,所以,幾乎每個和尚都缺乏自覺意識,相比較正常人而言,和尚無意中成為機會主義者的可能性更大;

因此,當和尚的群體足夠大的時候,因為沒有乙個組織者,最終的結局就是沒水吃,就如上面的那家人沒人洗碗一樣(這也是大鍋飯的原因)

前面說過,如果合作規模小,每個成員的努力對整個小組都有較大影響,個人努力與獎勵的不對稱性相對較小,會使「搭便車效應」明顯減弱;

兩個人可以抬水,相互監督,誰也不可能偷懶,

乙個人的話,就不可能指望任何人了;

而三個人的話,受制於運輸工具,必然有乙個人偷懶,比如說,兩個人去幹活,第三個人就說,你們先去,我等會來,結果就是不來,但是喝水的時候,他不會客氣的

從心理學和經濟學角度來分析, 免費 造成什麼影響?

Andy Lee 免費 確實具備如此巨大的 魔力 讓我先來具乙個例子 在蛋糕店前,排著滿滿的長龍,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是蛋糕店在搞免費的送蛋糕活動。排在隊伍後面的人,估計要花乙個小時才能拿到價值50元的蛋糕,但這些人平時卻願意花100元,把自己的行程車票由汽車公升級為高鐵,用以節約1小時的時間。免費的...

怎樣從經濟學角度來分析拖延症?

我倒是覺得完全沒辦法用經濟學分析,因為拖延症本身就是非理性人假設了,這類的病還是從個例出發比較好,因為我本身就完全沒有拖延症,比如冬天起床,洗澡出來,健身看書啥的。從經濟學角度講,拖延症就是完全反經濟學直覺的。 Orz輝 這屬於跨期決策問題,在學術上還是有爭論的,涉及到經濟學 心理學和神經科學。以M...

學習管理學 經濟學的經典理論有何意義?

阿蘭 郭季民 很多東西你不學也知道,但是學了更清楚。朱元璋也沒學過管理學,王安石也沒學過經濟學。哈佛管理學專業畢業的不見得比馬雲會管理人。留學歸來的經濟學博士未必比學歷稍低,但經驗豐富的人更善於管理經濟。的確,生活實踐才是最好的老師,能教給你一切。但是School learning的作用在於,它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