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個沒學過德語的英語母語者,能通過文字與德國人交流嗎?

時間 2021-05-30 22:49:34

1樓:狐仔與兔寶

用英語交流或是通過翻譯軟體,是可行的。德中國人的英語水平還是可以的。

題目不如反過來,乙個從來沒學過英語的德中國人,能通過文字(德語)和英/美中國人交流嗎?我覺得不行。別的不說,看著那通篇觸目驚心的死死死(die),心裡就發毛了吧,哈哈。

2樓:多鄰國Duolingo

能。因為大部分德中國人懂點英語…… 至少能「讀寫」由英語單詞構成的簡單句子。

而英語母語者對這些句子的容錯度很高。所以他們可以用德式英語交流……

例如乙個英語不太好的德中國人想表達

知乎營銷平台

Ich erwarte eine berweisung aus Deutschland. Hier ist meine Kontonummer. Ist das Geld angekommen?

我在等德國過來的匯款。這是我的賬號。錢到賬了嗎?

可能會寫成

Iawaita Transfer out of Germany. Here is my Count Number.IstheGeld(誤)come?

而英中國人在具體語境中繞一下大概也能明白對方是想說

I'm expectinga transfer from Germany. Here is myaccount number.Hasthemoney arrived?

題目原文

以上算是抖機靈。估計題主實際想問的是:

乙個沒學過德語的英語母語者,和乙個沒學過英語的德語母語者,用書面語「筆談」能猜出多少

有人可能會想到日語母語者和漢語母語者「筆談」的故事,兩者確有相似處,但也有很大差別。

英德同源的基礎詞長這樣:

to eat - essen

to drink - trinken

to cook - kochen

to go - gehen

to run - rennen

to hear - hren

to speak - sprechen

to learn - lernen

to see - sehen

to sing - singen

to dance - tanzen

to love - lieben

to live - leben

to laugh - lachen

日漢不同源,核心詞完全不同,但由於日語訓讀漢字大量存在,限定筆談的話,基礎詞還是有很多能猜:

吃 - 食べる

喝 - 飲む

走 - 歩く

跑 - 走る

聽 - 聞く

說 - 言う

讀 - 読む

寫 - 書く

畫 - 描く

唱 - 歌う

玩 - 遊ぶ

學 - 學ぶ

買 - 買う

用 - 使う

不難發現,單看漢字的話,日語母語者猜漢語和漢語母語者猜日語的難度是不同的,比如漢語母語者有可能猜出「飲む」的大概意思,而日語母語者看懂「喝」這個字就難了。

從另一方面看,除去中日完全異義的漢字詞外,日語裡還有大量只能用假名書寫的詞,漢語母語者猜起來同樣會有一頭霧水的感覺。

即便如此,漢語母語者猜日語,仍然比其它任何一門不使用漢字的語言能猜出更多。

如上圖,「著」在漢語裡雖然不單獨用來表示「穿」,但仍作為語素存在於「著裝」這樣稍微書面的用語中,在有上下文的場合(比如看到「春」、「半袖」這些資訊點),有很大機率猜出這裡「著」指的是「穿」。

英語母語者看德語也會碰到類似的情況:

比如上圖中的Büro,看起來和英語office八竿子打不到。但在實測中,83%以上的英語母語者在具體句子中直接就猜出它大概是bureau(借自法語),並推測出了它在此處可能的含義。

就像我們雖然不用「薬局」,但看到「…薬局でお薬を受け取れる予約…」之類文字時,沒學過日語的人也可能估計出大概是「藥房」之類的意思。

再如Arbeit,出人意料地,有超過76%的的英語母語者能夠識別出大概意思。

其實不奇怪。曾有外國朋友問過,漢語裡叫「公司」,為什麼很多沒學過日語的人也知道「會社」?

給人造成更多困擾的,反而是一些不起眼的小詞,比如最簡單的der/das/die/des/dem/den…

知乎營銷平台

有人提到,英德筆談應該更接近於漢語差別較大的方言之間的筆談。從語言譜系上確是如此,英德同屬日耳曼語族西日耳曼語支,似乎比漢語官話和諸閩方言的距離還近些,甚至有人認為類似官話和客粵方言之間的差別。

但實際上影響筆談互通度的,不只有譜系遠近這一項因素,還取決於詞彙構成、結構型別、書寫體系和正字法等許多方面。

現代英語有大量常用詞是來自於羅曼語的藉詞,而漢語方言口語底層用詞雖有不同,但沒有發生過書面詞彙被漢語族以外的語言大批量替代的情況。

現代英語和德語的基礎詞法和句法特徵有極大差異,而漢語方言間只在具體細節語法上有各自的特點,整體框架型別(例如主幹語序)沒有本質差異。

現代英語和德語的同源詞有很多已完全看不出關聯,而漢語方言如果都使用本字書寫,不會因為歷史音變的影響而在形態上分化為完全不同的樣子。

英德之間相互看對方的書面語,再怎麼盡力用同源詞表達,也絕對無法相互理解到這個程度的。

知乎營銷平台

多鄰國, 免費自學英日西法韓意等38種語言~

3樓:

乙個沒學過德語的英語母語者,看到德語就像你看到下面這句話一樣。

有認識的詞嗎?有。

然後呢?沒了。

這是荷蘭語,英語和德語的親戚。介於兩者之間,已經很友好了。

4樓:田園

看交流什麼,說聲hallo還是可以的。雖然德語與英語屬於同一語系,很多次也相同,但沒學過德語的英語母語者還是沒法和講德語的溝通。不過大部分德中國人會英語,彼此可以英語溝通。

5樓:扈說八道講德語

夠嗆,雖然德語和英語都屬於西日耳曼語之。但是兩者後面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尤其是英語,為了全球推廣英語,英語本身發生了很多變化,簡化了很多。但是德語還是一如既往的嚴謹,所以英中國人也是需要學習德語才能夠理解德語的!

6樓:Yvon

所以雖然不是英語母語者,但也能推知,可惜不能。

能不能徒手看懂德語,以及能不能用英語幫助德語,跟英語水平不直接掛鉤,跟了解多少英語和德語的不同、觀察出多少轉換規律,直接掛鉤。

7樓:德村一級熬夜運動選手

很明確的告訴您,不能,先不說德語語法和英語不一樣,更別提日常生活中那些書面縮寫了,德語裡雖然有很多詞和英語長得一樣,但是意思完全不沾邊,舉個快被舉爛的例子,比如Gift這個詞在英語裡是禮物,在德語裡就是毒藥,再比如Kind在英語裡是種類,在德語裡是孩子的意思,Rat在英語裡是老鼠在德語裡是建議

下面給您一段文字,您可以試試能不能完全看懂:

Am grten ist die Variation für den Namen eines Lokals, das man speziell zum Trinken besucht, in sterreich: NebenBeiselsagen manche sterreicher auchWirtshausoderGasthaus. Der Kanton Graubünden im Südosten der Schweiz hat auerdem seinen eigenen Ausdruck:

die Spunten. Und Südtiroler benutzen ein Wort, das auch international bekannt ist: die Bar.

Wahrscheinlich ist dieser Ausdruck dort populr geworden, weil viele Leute in der norditalienischen Region neben Deutsch auch Italienisch(il bar)sprechen.

8樓:

英語德語只是個別詞彙長的比較像,多數是名詞比較像。

而交流這個事很難通過個別詞彙準確並且完整表達你的意思 :)。德語語法尤其有著相對嚴格的規則,即使非常口語生活化的表達也需要遵從語法的定式,這點不像英語語法上相對靈活。

不過當然啦德語自學發音比較容易,因為發音標準是固定的,發音學好了單詞不需要老師都可以讀出來,不像英語的發音規則比較靈活經常需要看音標才能讀。

僅限你的問題來說,現在智慧型翻譯軟體很厲害,不僅翻譯準確還有信達雅的效果,像是deepl,所以了你沒學過德語通過翻譯軟體可以和德中國人文字交流。

如果乙個從未學過英語的中文母語者從小看中文字幕的英語電影,英語在他腦海中會留下什麼?

布繒 我認為感覺很重要,看了乙個多小時原汁原味的外語片,你就會情不自禁得模仿角色的那些腔調,無論是看英文,法語,韓文還是日語。看完後總想來上一兩句,這個嘛,可以激發一點點你對外語的興趣,但我不認同這可以提公升你的口語,因為配音不是標準發音,或許還夾雜有方言,如果真想提高口語,還是買磁帶來聽吧 所以啦...

英語母語者在說乙個單詞時是否知道單詞的每個部分的含義?

當然不知道了。不管是使用偏旁部首學習中文的母語學習者,還是使用詞根詞綴學習英文的母語學習者。對於這些知識的使用就是乙個 助記。也就是,這個只能是輔助,不能代替。推薦你幾本書,小綠,小白和小金。這幾本書都是外中國人編寫出來,使用詞根詞綴背單詞的著作。在這些書的開頭,都明確指出。詞根詞綴可以幫助你擴大詞...

怎樣快速掌握乙個用你沒學過的框架寫的PHP專案?

喬泓愷 先解決框架中是如果解決一些關鍵問題的,比如 1,快取 2,路由 4,導第三方包 解釋一下 比如你要做乙個電商web專案,根據經驗你應該知道專案需要用到那些知識點,學習新框架的時候先去看框架是如果解決這些問題的,乙個乙個解決掉,這個框架基本上也就學會了。個人經驗 先會用,再擴充套件,最後了解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