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和批評哪個更有利於孩子?

時間 2021-05-05 20:12:08

1樓:寶媽讀書屋

如果你不肯誇孩子,不給他營造乙個特別友善的環境,那麼這個孩子就會自卑。 --《療癒你的內在小孩》

不要吝嗇你的誇獎,孩子在小時候極其需要的你鼓勵和誇獎。

2樓:王誼楓

我就是不喜歡不提倡批評,很多人都認為批評能夠讓人帶來進步,能夠讓人知恥而後勇。我覺得完全是胡扯。

在我所過往的經歷中,受過無數的批評。相對於表揚來說,批評屬於家常便飯。那對我有多大的改變嗎?並沒有,有的只是我的自卑和怯懦。有的只是一味在乎別人的眼色。

小時候,我的母親是乙個直來直去的人,也就是所謂的「刀子嘴豆腐心」。可我卻只感覺到了「刀子嘴」。並未感覺到「豆腐心」。

批評是經常發生的事,發一些暴脾氣,我沒有哪一天不接受我母親的批評。給我安排的任務沒有按時做時會傳來大吼大叫的聲音。出去玩回來晚了要接受批評。

吃飯的時候看了一下手機、哪怕是做對了一件事也會傳來大吼大叫的批評。

這些所謂的教育,也許在當下批評的那一刻,看起來我是改變了。改變的原因並不是事情本身的對錯。而是我不想再聽到那個大吼大叫的聲音。

經此而已。並且還使得我骨子裡多了幾分自卑和怯懦。

而真正改變我的,是我的中專班主任。她幾乎沒有批評過我,而且給了我非常多的鼓勵和表揚。我第一次競選班幹部是她的鼓勵,參加什麼書法賽、演講賽也少不了他的鼓勵和支援。

也正是因為參加了這樣一些活動,讓更多的老師和同學認識到我,同時也陸陸續續的受到了他們的表揚和讚美。因為有了他們的表揚和讚美,我更願意去做那些有意義的正確事。這是乙個正向迴圈的旋轉飛輪。

而他的動力之源,並不是接二連三的批評,而是鼓勵,是表揚和支援。

3樓:心少年

讚美和批評從來就沒有說,哪個更有利於孩子,而是在某時某刻孩子更需要讚美還是批評?

《小王子》裡說過: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

假如螢幕對面的你,已經是個有孩子的大人了。你可以回想一下,你曾經是怎麼面對讚美與批評的。你就知道孩子在什麼時候需要的是讚美,什麼時候需要的是批評了。

4樓:涼苡

文/涼苡

前幾天認識了乙個姐姐,她和我講述了自己的成長故事。從中專到211研究生畢業,她說,這一路走來,家人的支援真的太重要了。

你知道那種感受嗎?

乙個人複習到昏天黑地,走出圖書館看著外面漆黑一片,才後知後覺想起來自己沒吃晚餐;

當你很認真複習,把所有知識點都刷了好幾遍,卻發現自己依然落後於人;

當你某天按捺不住,忍不住拿出手機刷劇,卻在看到時間已經指向上午10點,內心焦慮不已卻安慰自己「下次一定不會」;

當你很努力很努力認真記憶知識點,卻一直背不下來,忍不住自我懷疑,無數次想要放棄;

我曾無數次被想象裡的困難打倒,曾經無數次在腦海裡上演考研失敗後的場景,甚至在某一刻,我真的想要放棄了。

可我的家人,一直默默的支援著我,當我處於負面情緒中時,一次又一次的告訴我,我可以。他們一次又一次的給我講那些我早已忘記而他們卻清楚記得我面對困難時的勇敢。

最想要放棄的那會兒,他們說,實在考不上也沒關係,你就把這段經歷當做一次追夢的旅程,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至於考不考得上,就交給時間吧。

就這樣,在家人的一次次陪伴和鼓勵下,她順利上岸了。

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她覺得手裡沉甸甸的。

那時候我還不太理解讚揚的魔力,直到後來我進入教育行業,看到了《讚揚與責備》這本書,曾經一直不解的問題,這才有了答案。

當初選擇這本書,不過是想讓自己對於孩子的了解可以更多一點,從而不僅能更好的面對孩子,而且也能在家長遇到教育類問題時,能夠提供一點自己的建議。

可看完這本書後,才漸漸明白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清楚了讚揚對孩子的成長,自我評價系統的塑造以及孩子的性格有很大的影響。

讚揚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更加自信,更加主動面對挑戰

讚揚,指的是表達友善的贊同或欣賞,贊同或欣賞的表示,傳遞了「我們是快樂的源泉」這一資訊。

科學研究表明:讚揚會產生促進親密關係的催產素和內啡肽,調節社交關係,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理解。

而家庭關係裡的讚揚,對於促進親子關係的親密度和理解起著重要作用。

在讚揚型家庭長大的孩子,更容易掌握更多技能,同時也更容易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或者負面情緒,能夠盡快調整好狀態。

而日常生活中缺乏讚揚的孩子,大腦容易反應遲鈍,尤其在學習和積極性方面。

記得之前班上有個孩子,一直比較沉默寡言,學習的積極性較差,整個人也不夠自信。某次和家長深度溝通後,才知道孩子沉默的原因。

原來,孩子平時是奶奶帶,老人家帶孩子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孩子不聽話,不是打就是罵。在幼兒園裡,因為被打後還手被關進小黑屋,平時也經常因為不夠專心而被責備,父母工作忙,陪伴的時間相對也比較少。

所以孩子越長大越不自信,不敢表達自己,習慣性畏難,常常還沒開始就想放棄。

慢慢地,孩子的狀態好了很多,整個人也更加自信了,也開始積極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面對困難,不再是以往的恐懼,而是主動向父母尋求幫助,積極面對問題。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那個姐姐一樣,在讚揚環境裡長大後的她,不僅開始主動和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拉近了彼此的親子關係,而且開始更加積極的面對生活,面對負面情緒和難題,也能很快的進行消化。

責備型家庭長大的孩子,渴望被肯定,容易陷入別人的評價裡

在一些家庭裡,讚揚的存活期很短,很快就會被責備淹沒。在家庭記錄,不斷的被翻出來,時刻提醒庭成員,他們有卑鄙的品質。

這些責備對孩子的反應,關乎家庭對責備的給予和表達,他們能從嬰兒期一直延續到中年時期。

家庭成員間的交流方式,有資訊可變的模式,而它受一張潛移默化、仔細監測的家庭評判表控制。

之前有個學生,在和家長的溝通中,明顯地發現孩子處於這樣的環境中。

孩子目前在上小學,但父母對孩子的要求特別嚴苛。每次成績一定要考到100分,如果沒有考到100分,在父母的眼裡,就是一種失敗。隨之而來的,便是鋪天蓋地的責備。

即使孩子考到100分,家長也不會讚揚孩子。即便孩子認為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取得的成績明明也還不錯,但似乎在父母眼裡,就是不夠好。

家長的潛在態度就是:我才是真正能評判的人,你的評判毫無意義。

而孩子在這種環境下,開始懷疑自己,非常渴望能夠獲得關注或肯定,極容易被別人的評價影響。

長此以往,孩子會缺乏自己的主見,極容易被他人的觀點影響。甚至可能在成長的道路上,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從而故意搗亂或者不好好學習。

在《正面管教》一書中,作者說,當孩子到達青春期之後,強勢的父母再也無法通過責備來管教孩子,孩子和父母之間會出現爭權現象。

而一旦當孩子遇到了一些不太好的朋友,就會被帶上歪路,甚至走上歧途。更有甚者,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孩子會無意中走向岔路。

所以,學會讚揚孩子不僅對於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而且也能緩解親子關係之間的緊張。

現在,我們知道了讚揚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那我們該如何讚揚孩子呢?

讚揚要具體

很多時候我們在讚揚孩子的時候,只是純粹的讚揚,並沒有具體的說明是因為什麼件事情而讚揚他。或許我們自己並沒有意識到,但在孩子眼中,這是一種拙劣的表演。

孩子遠比我們想象的更敏感,更聰明,所以讚揚孩子時,一定要說明讚揚的原因,舉出相應的事例來告訴孩子你讚揚的某個點。

從而也能夠更加正向的引導孩子,讓他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能做,什麼不可以做。如此,也能給孩子慢慢的去建立是非觀。

讚揚孩子時,要突出讚揚他的努力

很多父母在讚揚孩子時都會犯乙個通病,那就是更多的會讚揚孩子聰明,而非他們背後付出的努力。

短時間的讚揚,能夠讓孩子根據外界對他的評價來進行自我的塑造,幫助他們變得更好。但長此以往,一旦當孩子遇到困難,就會輕而易舉的放棄。

甚至在遭遇失敗後,習慣性的把問題歸結於外因,而非反思自己。

所以在讚揚孩子時,我們一定要強調孩子努力。給孩子傳達「能力可以通過努力培養」的思想,從而在他們遇到困難時,懂得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克服。

5樓:朝財貓

幹什麼東西都需要有個度。

熊孩子惹了你,你把那個痛恨的行為可勁的誇,跟他說你真是個天才,已經好久沒人這麼棒去做這樣的事了。跟你往死裡罵他,說的他一無是處對孩子來說傷害都很大。

同理在教育孩子時要懂得如何讚美和誇獎。要讓孩子知道批評他是為什麼批評他,不要只讓孩子感受到情緒,而是做的好的話是因為什麼做的好做的差的話差在哪兒。他做錯了什麼。

6樓:小朋友

文明社會進化到現在,打壓式教育一在公共領域暴露就會遭到全網批判,大家都認可教育過程中給予正向反饋對孩子的重要性。這周惡補了些心理學知識,嘗試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卡姆(脫口秀)演過一段,小學生把手一頓暴舉讓老師叫自己答問題。這證明什麼呢,證明人類本身需要認可。兒童的自我是和身體聯絡在一起的,小學生各種花式舉手急切需要老師肯定的身體外顯證明我們人類渴求讚美。

他人的讚美和認可使我們得到一種安全感,我不再是乙個人,他人通過給予認可和我站在一邊,這能舒緩我們對愛的焦慮。精神分析學家Erich Fromm 認為「愛的焦慮主要源於一種分離感,對分離的體驗激發出焦慮。分離的孤寂感即是衰弱無力,不能主動地把握世界。

」在教育意義上,由於兒童對世界的認知是混沌的,他們很難確定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確,成年人每一次的正向反饋都能幫助他們認可自身並且保護他們探索世界的主動性。主動性是個人發展必需的動力,失去主動性畏懼探索世界會使孩子的健康成長遭遇很大阻力。盯著孩子的優點,給孩子正反饋,孩子就會感覺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這樣他就會主動去做更多有價值的事情來符合自己的身份。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在教育中表揚絕對是有用的。用不恰當的方式表揚也會帶來反效果。比如,心理學家Carol Dweck 教授設計過乙個實驗——兩組學生做完一套智力測試題之後分別收到「分數好高!

你太聰明了」和「分數好高!你肯定很努力」兩種評價。

結果出人意料,那些被誇聰明的孩子有很多都不願意再挑戰更難的題目;當他們被要求繼續挑戰難題時,他們的表現也直線下降,即使重新做的題很容易,他們也不再能勝任;甚至於最後有40%被誇聰明的學生都虛報了自己的成績(報高)。相反,那些被誇努力的孩子保留著對解難題的興趣,表現也越來越好。

這個研究結果是顛覆性的,它證明誇孩子聰明不僅不會增加孩子自信,反而會削弱他們的抗挫折能力。 Dweck教授解釋,表揚聰明和表揚努力激發了他們不同的心智模型。被表揚聰明的孩子會認為解難題是證明人是否聰明的方式,一旦進入這種設定,他們就會對努力感到羞恥,因為這意味著他們不夠聰明。

而且為了維護自己聰明的形象,他們會開始尋找藉口、放棄挑戰。相反,被表揚努力的孩子接收到暗示是「我只要更努力就能做到更好」,那他們就能把挑戰看作能力成長的機會,從而得到更大發展。這兩種思維模式被Dweck稱之為僵固型思維fixed mindset和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

以上,我嘗試梳理了一下讚美對孩子的必要性、讚美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讚美最好的呈現方式。

那說到批評呢?難道就完全忽視孩子的錯誤行為嗎?如果完全避免批評糾正是否又陷入了溺愛的困境呢?

批評的合理性其實和表揚是一體兩面的,他們都是教育的形式。如果說表揚是通過正向反饋鼓勵孩子在正確的道路上完成自我成長,那批評就是規約孩子的行為、避免他們走上錯誤的道路。批評是有必要的,但不合理的批評會傷害他的自我價值感並感覺到被父母拋棄,這種痛苦會讓孩子不斷退縮來保護自己,所以進行批評時更要注意方式。

寧向東老師的在他的管理學課程裡提到過乙個經濟學現象——如果管理者要調整準備金率,每調高一點市場的貨幣就緊張一點,經濟生活就籠罩陰影之下;而如果一步到位,市場反而能很有效率地適應。他覺得這和管理人、教育孩子也是乙個道理。批評人,一定要減少不痛不癢的小批評,要學會通過觸及靈魂的一次大批評,把批評一步做到位。

比如,蹭個熱點,批評孩子一定不要像楊爍那樣每時每刻找茬,這會讓孩子完全失去安全感;要像費曼爸爸那樣要來就來個大的,並且批評後馬上緊急表示爸爸愛你以減少孩子的被拋棄感。

有緣的GRE考友,若你看到這裡記得用在這道題:

Issue 24/52 The best way to teach is to praise positive actions and ignore negative ones. 教育的最佳方式是讚揚積極行為,忽視消極行為。

考研更有利於就業嗎?

Geek 考研能改善就業,這是一句真命題。但是僅僅為了改善就業選擇考研,就存在一些問題了。考研帶給我們的眼界,思維,自信心,遠遠超過本科畢業生擁有的。記住,讀研究生是可以用來改變人生軌跡的,是一件提公升自己階層,改變命運的事。這樣看來,找乙個好工作與擁有影響一生的修養來說,後者就更加重要。除此之外,...

夏校和假期實踐專案哪個更有利於申請?

一籃子雞蛋 首先呢,對申請有幫助的活動需要滿足以下因素 1.活動中,學生做的事情是否有足夠價值 是否擔任了重要角色 足夠產生自我影響或環境影響。2.是否能體現出學生的一些特點和品質,比如領導力,耐力,創新力,組織力等等。3.學生是否對該類活動有足夠的興趣,並且願意投入精力和時間,甚至是長期投入。4....

精聽和泛聽哪個更有利於提高英語聽力?

吳Zerg 泛聽是基礎之胞體,精聽是進步之手足,我覺得對與英語國家當下實時內容的泛聽是最必要的,務在有生活體感上的有感,基於人性的理解 其他的說實話對我來說都不重要。精聽得依你想精進到的程度與側重去調整,把語言純工具化還是不好,畢竟考試就是個P。 語言學習者來強答一發 答案是精聽和泛聽都很有必要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