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教育是否有利於孩子成長?

時間 2021-06-03 10:22:47

1樓:

虎媽的成功不在於她的教育方式,而在於她自己的身份和能力。

虎媽本身就不是普通人,她自己就是耶魯教授,她的子女們不會平凡的。

她的兩個女兒彈得一手好琴,然而她們並沒有成為鋼琴家,反而乙個學了藝術,乙個學了歷史。

也許她能逼迫她們的女兒成為鋼琴演奏家,但不可能成為貝多芬那樣的作曲家。

2樓:麗子

不贊同。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性格色彩。教育他們的方式也不太一樣。

但凡事都有個度。不要給太多的干涉和壓力。也不能太過於放縱。

只要不觸犯底線和原則我覺得都可以。我們家是放養模式,一般我不會過多干涉他們。學校作業寫完之後,隨便玩。

如果她要求學什麼我也讓她學。但不能看見什麼學什麼。至於學啥,她自己做決定。

3樓:未設定

我是這樣覺得的。孩子,她都是一棵又一棵的核桃樹!在幼苗的時候,你可以對它修修剪剪,幫它撥弄身姿。

你可以強迫式的要求它分散多少枝椏,長多少葉子。時間慢慢流淌,核桃樹也學長越大,越長越粗了。母親可能再也爬不上核桃樹了。

核桃在高高的枝椏上,在綠色嫩皮的包裹下!它長什麼樣子,核桃殼兒長多大,裡面有沒有蟲子,會不會壞掉………母親是很難考慮到的!只有等核桃果子掉下來,蛻皮兒了,才知道。

所以我覺得吧,虎媽教育,還是兩面性的問題。我還是贊成適度的虎媽教育。

4樓:掏蘿蔔公園

我個人認為大部分情況下不可取,孩子因為其心智的關係盡量以鼓勵為主,這是世界上很多科學家都贊同的。

但天下沒有絕對的事情,小概率事件使得個別虎媽成功了,所以她們怎麼說都是對的,不過她們的案例是否完全具備科學參考價值仍然有待商榷。

5樓:悟飯

應試教育下無解的問題,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就那麼一點兒。生產關係決定了就這樣的生產力,優質的教育資源被壟斷,只能應試夾縫中求孩子的健全成長。

虎媽教育沒有對也沒有錯,只是一種焦慮感的存在,說任何話對於題主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你心中並不是沒有答案,只是在糾結不知道該怎麼選。在社會勢能沒有對主流教育產生影響的前提下,只能在應試的夾縫中求孩子的健全成長,拼的不是學校不是課程班,這些都依然是這個時代的標配,或者說拼的也不是家庭的經濟實力,而是父母的學習力,對,不是孩子的,而是父母的。

應試教育在意的是乙個階段性的結果,這個是虎媽也好,任何家庭都在乎的,不可能不在乎,但是,父母的著力點在滿足孩子階段性學習的基礎上,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是否學習到了一種終身學習力這種技能,這種思維培養的不是乙個結果,而是一種過程,一種學習的過程。見過太多的孩子上大學後忽然間沒有了目標感,就在這裡,階段性學習的目的達到了,無論是結果好不好,總之是達到了,人生並沒有圓滿,而好似沒有了方向感。這就是父母的學習力差,導致沒有給孩子培養成一種終身學習的技能。

所以,父母不要太在意是不是虎媽教育,這個在這個時代無法避免,但是,作為父母應該眼光放長遠和多思考一部,既然在這個無奈的世界裡如何不被玷汙:首先,父母永遠保持學習力;其次,在應試夾縫中求生存的同時,一定、一定、一定要去培養孩子終身學習這種能力。

推薦一本適合父母認真看的書《藝術讓人成為人》

還有太多太多,這裡就不憤世嫉俗了,沒用,還是老老實實做事,積攢社會勢能吧,希望10年後,未來教育,那種可以解決現在問題的教育會成熟。加油!

6樓:qiong yuan

很難說。

看孩子自己的資質和性格組合了,學習天資高且比較抗壓的,媽媽虎一虎也沒有什麼關係。孩子學習資質不行但比較抗壓的,估計虎媽自己挫敗感比較強,但孩子也可以健康成長。

遇到孩子性格比較柔弱敏感的,還是不要當虎媽了,強求結果,學習好與不好,孩子都多少會出點心理問題。

擇校 有利於孩子成長嗎?

作為大學以前都在名校裡的人來答一下。小學大概是全市全省一流前十名,不過可能在全國不是特別著名那種 初中毫無懸念全省第一 高中則是全國前幾名。如果我有選擇的權利的話,我一定不會再這樣重來一遍,這種模式不適合我,尤其考慮到我的大學放棄了國內的985去國外讀書,這種壓榨高考服務型的一條龍名校對我的人生而言...

逆境有利於成長事例?

一番可愛 乙個人的成長最終只能靠自己答 希望大家非常認真的思考關於覺察力的問題,因為這真的是乙個極為重要的問題,非常的重要!大多數現代人的迷惑都來自於對於表面現象的執著,很多人被宗教的儀式迷惑了,這是乙個很大的悲哀,非常大的悲哀。如果有人創造了乙個儀式,或者有人創造了乙個形象,你很容易被迷惑,我記得...

辯題「挫折是否有利於成才」我是正方(有利於成才)三辯,有沒有專業的大神給我開開思路呀 謝謝!?

李布羈 成才 大的方面指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重要作用的棟樑之才 小的方面指實現自己的理想,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三辯是攻辯位,需要準備邏輯性的問題,以下是我的一點想法 問 1.請問對方辯友,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是不是告訴我們,過於舒適的環境會使人沉淪 請問對方辯友,人在無法預知危險的情況下,是趨於舒適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