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思想之間的分歧和差距由哪些因素轉化而來?

時間 2021-06-08 00:41:13

1樓:楊自連

由人的理想和報負轉化而來。起初與人的教育和家庭教育有關,與人的生活成長環境有關。因此要從小豎立良好教育,使其在青少年時期,豎立遠大理想,與國家的法律和政治導向也有關。

2樓:神坑

認知。即便是雙胞胎,同一環境成長起來的。都會有不一樣的思維方式與認知,也就會有分歧。

我覺得可能跟身份有點關係。還是以雙胞胎為例,總要分乙個是哥哥弟弟或者姐姐妹妹。然後在接受認知時,乙個就是哥哥姐姐該怎麼怎麼,乙個是弟弟妹妹該怎麼怎麼。

在一開始啟蒙時,就給自己定了乙個與其他人不同的立場。思維就開始往不同方向走了。如果一開是沒有身份這概念,只是給個代號〈或者名字〉不區分對待。

估計思想上就會比較一致了。

還有乙個就是遭遇,即便在同乙個環境下成長,遇到的事情有區別,也會導致認知上產生差異。

當然,還要考慮生理上的差異。就別說高矮胖瘦等,容易受外界評價影響。'智商就很關鍵,在接受認知標的時,能接受的成度如何?

最後,本人覺得有分歧沒什麼不好。萬事都千篇一律的,世界豈不是很無趣?

3樓:讓我在一次

個人認為首先是因為生長環境。

不同的生長環境讓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世界觀,以及不同的認知,人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在生長環境下孕育的。

其次應該是經歷的事情。

相同環境下經歷不同的事情讓人擁有了不同的價值觀,每一件事都會影響著由生長環境建立起的思想。

最後是對待一件小事時做出的選擇。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選擇讓人的人生觀發生了變化,選擇又會讓你進入進入新的環境。

這三樣迴圈往復,讓乙個人逐漸形成自己的性格和思想。只有是人那就會有差異,沒有誰和你生長在同乙個環境,經歷一樣的事情,做出一樣的抉擇。

人會相似,但絕不相同。

人和人之間智力差距大嗎?

justread 先要定義智力,如果把智力定義為對較複雜腦手技能的學習 模仿 能力,那麼大部分人互相差的不多。雖然玩遊戲,做飯,開車這些有明顯水平高低之分,但大部分人都至少能入門。如果把智力定義為對抽象理論的學習 理解 能力,那麼大部分人互相間的差距要大於上一種定義。這是因為抽象理論的大規模出現在人...

人和人的差距是如何拉大的?

盧苗苗 人生的差距可以以任何階段為起始點進行比較,剛出生時,有家庭貧富的差距,這可能會導致之後不同的成長與生活環境。上學以後,有學習成績上的差距,這可能會導致之後公升初中,公升高中,上大學的差距。開始工作以後,有從事行業,工資的差距,這可能會導致之後職業發展,結婚生子的差距。人生的差距其實是在一步步...

人和人的差距究竟能有多大?

MarsG 同樣的一生,同樣的24小時,同樣的60分鐘 60秒鐘,差距僅僅在於每秒每個人在幹什麼,每拉開的86400秒,就差距一天,數學題自己算吧。 金花兒 小學同班同學 最厲害的保送清華 最差的初中沒畢業,在賣話費。初中同班同學 最厲害的在重慶大學 最差的不知所終也沒人在意 高中同班同學 應屆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