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三伏天?

時間 2021-06-01 08:32:47

1樓:北冥木木

這個問題19年我回答過!附答案如下:

夏至之後,天氣越來越熱,但是按照老一輩的說法,真正的高溫天氣還沒有來臨。「熱在三伏」,三伏天才是最熱的時候。三伏天的「伏」指的是「伏邪」的意思,即我們所說的風、寒、暑、溼、燥、熱六邪之中「暑邪」。

同時,「伏」有趴著的意思,就是說三伏天已經熱到趴在地上,一動都不想動了,由此可見三伏天的溫度有多高。那麼,三伏天什麼時候來臨?又是如何計算的呢?

對於三伏天,農村有什麼風俗呢?

三伏天的說法,自古就有了,計算方法自然也是按照農曆的日期進行計算。根據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可以明確三伏的時間是按照夏至的時間推算而來的。不像現在的日曆,古代採用天干地支紀年,庚是10天乾中的第七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結合12地支就確定了每天的紀年。

天乾10天為乙個輪迴,地支12天乙個輪迴。所以,根據「夏至三庚」的說法,就是明確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即別入伏的時間。今年(此答案最初寫於2023年)夏至是6月21日,己丑日,6月22日即為第乙個庚日,庚寅日,之後分別是7月2日庚子日、7月12日庚戌日。

那麼,入伏的時間就是2023年7月12日,夏至三庚,庚戌日。同時,根據入伏的時間繼續推算,夏至三庚入伏,四庚中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末伏。這裡面,除了中伏(二伏)可能有10天或者20天,其他初伏(一伏)、末伏(三伏)均為10天。

區分中伏是10天,還是20天,就看夏至後的第五個庚日在立秋之前還是之後,如果在之前,那麼中伏有20天;否則也同樣是10天。而今年夏至五庚為8月1日庚午日,立秋在8月8日,五庚在立秋之前,所以中伏有20天。所以,根據推算,三伏的時間分別為:

2023年7月12日~2023年7月21日為初伏 10 天

2023年7月22日~2023年8月10日為中伏 20 天

2023年8月11日~2023年8月20日為末伏 10 天有了這個計算方法,我們就可以推算以後任何年份的入伏和三伏的時間,比如2023年入伏的時間為7月16日,初伏為7.16-7.25;中伏為7.

26-8.14;末伏為8.15-8.

24,中伏同樣也是20天。三伏天的時間確定是非常有價值的,不僅可以知道今年的三伏天的時間間隔,還能明確指導農業生產,所以還是非常有價值的。掌握了這一套計算方法,下次自己就可以推算了。

三伏天有什麼風俗呢?

上文我們已經分析了三伏天的計算方法,也明確了今年的入伏從7月12日開始,持續40天。同時,三伏天作為一年當中最熱的階段,對於農村農業生產還是非常重要的。農村有很多關於三伏天的風俗,比如在飲食上,北方地區講究「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吃餃子既有「福氣滿滿」的意思,又有夏季開胃的作用;其他地方,根據當地風俗不同,有不同的飲食習慣,比如上海有「頭伏餛飩二伏茶」、杭州有「頭伏火腿二伏雞」、徐州「伏羊一碗湯不用開藥方」等等。

雖然,各地的風俗有所不同,但是都是表達同樣的意思,就是在三伏天的時候要適當進補,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在飲食上,各地有所不同。但是在行為上,各地的風俗大致相同,就是三伏天要安神靜氣,避免過於焦躁。因為氣溫較高,身體內部虛火旺盛,容易躁動,加上飲食上喪失胃口,很容易造成內空外躁的情況。

所以,在三伏天要重在養。養不是說一動不動,而是養氣的意思,心態平和。

綜上所述,今年的三伏天馬上就要來臨了,夏季的高溫天氣也即將襲來,我們在做好防暑降溫的同時,也要適當進補。同時,夏季高溫,要懂得規避躁動情緒,調氣養神。雖然三伏天氣溫高,我們還要防止過渡「求寒」,避免吃的太過生冷、吹的太低空調、洗冷水澡,要盡量將身體熱量散失,防止出現熱感冒。

北冥木木,專注易經風水、周易國學、中醫文化深度揭秘,讓你擁有別人不知道的知識!

2樓:歐英明德養老諮詢

從夏至起的第三個庚日為起伏,從這天開始起為一伏(有10天),從夏至起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二伏(有的年是10天,有的年是20天),立秋起的第乙個庚日起為三伏,也稱末伏(有10天),總稱為三伏。

由於「夏至」與第乙個庚日之間的天數幾乎每年都不一樣,所以與「三庚」的天數也不是固定的。

庚日就是一種日子的名字,就像人的名字一樣,有的叫張三,有的叫李四。

日子也是有名字的,古人用10個天乾和12個地支兩兩組合,組成乙個日子的名字。

10個天乾分別是指:甲、乙、內、丁、戊、己、庚、辛、王、癸。

12個地支分別是指: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

把10個天千中的乙個,和12個地支中乙個一輪一輪地兩兩組合,就組成了60個花甲子,也就

是60種日子。具體組合見下圖。

3樓:春梅狐狸

約等於因一年之中最熱時期的代名詞,但實際上並不完全重疊。

因為三伏天的演算法是比較機械的,不考慮當年的氣候因素。

基本演算法是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含)開始,到立秋第乙個庚日(含)後十天,一般為期30或40天

起源於秦漢時期的伏日祭祀,而後就成了最熱時期的代名詞了

4樓:中醫徐信州

「三伏天」是人們對於一年當中氣溫最高且又多雨潮濕、悶熱的一段日子的俗稱,時間一般在一年的小暑與處暑這個節氣之間。

「三」其實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個階段,「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中的暑邪,也可以理解為「隱藏」「靜止」,就是說在天氣炎熱的這段時間裡,人們的生活生產活動都應該宜伏不宜動。

三伏天是很多人都會關注的時節,想要養好身體就一定要注重保養。三伏天很容易導致中暑、腦血管疾病,同時不能吃太多生冷食物,會導致體內寒氣沒法排出。

5樓:小葆兒

」三伏「指的就是初伏中伏末伏三個連續時段。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6樓: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

養生初伏:7月18日-7月27日

中伏:7月28日-8月6日

末伏:8月7日-8月16日

三伏天如何養生呢?

安安徒生 上週六已經進入到三伏了!三伏天快到了該如何養生 1 想法子養陽 夏季的氣溫雖然說很高,陽氣非常旺盛,但是人們還是要注意養陽氣的。因為陽氣可是人的動力,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產生波動。夏季的時候陽氣雖然旺盛但是多半是浮躍在外面的,這樣子反而很容易被外邪傷到。所以說,在炎熱的夏季,可是要想法子養陽...

三伏天你們都怎麼養身呢?

NICEtoMEET車前草 轉冷飲會發胖。最方便的還是溫白開水,這是最健康的飲品。不要大口喝急水,水分會快速稀釋血液,加重心臟負擔,對冠心病患者尤為危險。一年四季都不要熬夜!伏天時節炎熱,晚上睡眠會受到影響,可以適當補個午覺,15 30分鐘左右最佳。午睡後喝一杯水,輕微活動一下,可以讓下午精力充沛,...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什麼意思?三伏天,除了少喝冰飲,還要注意什麼?

驍驍大寶貝兒 西洋參是夏天最好的補氣藥之一,是參中唯一乙個不上火 不傷陰。特別是汗出過多,人覺得很疲憊 心慌的時候,適合用西洋參泡茶飲,對苦夏者很有利。2 不吃冰飲 雪糕,冷粥祛濕挺好 如果怕熱,可以喝常溫的白開水。如果你能堅持乙個三伏天不碰冰飲 雪糕,即使不專門去 冬病夏治 體內的頑固寒氣也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