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食物熱量的 App 科學可靠嗎?

時間 2021-05-06 10:31:16

1樓:曲曉峰

但是!你輸入的食物種類和重量並不可靠。一盤肉,擺在眼前,很難肉眼看出來是幾斤幾兩,蛋白質、脂肪、碳水成分如何。

如果希望真實可靠,需要仔細認真地記錄和輸入攝入的食物成分和重量。需要做到:

要能夠自行掌握食材成分(自己做飯)

使用廚房秤稱量食物克重(掌握準確重量)

及時記錄(過幾個小時也許就忘了)

做到以上幾點,是可以科學可靠地計算每日攝取的食物的熱量的。

但,類似於「紅燒肉」這種,如果自行購買散裝肉,或者無法計量製作過程中的各種配料,確實就是難以精確計算的,但也可以估算熱量值。

再差的估算也比不算強。

如果單純要追求準確可靠,就要避免這類難以可靠計算的食品。想要做到其實也不難,現在超市食品大多都具有強制營養成分標籤,只選擇具有營養成分標籤的食品,也是可以實現豐富多彩的飲食的。

2樓:

不那麼可靠。

據說我們每日攝入的熱量總體是比計算出來的更高一些。

食物的熱量不止是乙個簡單的固定數字,而是取決於許多因素。

比如,同一種食物,即使不加佐料,生吃或熟吃會對它的利用率表示影響。比如熟雞蛋蛋白質結構的改變使得它更好吸收,可利用的熱量更多。

同樣的食物,不同的人吃下去,利用率也不一樣。因為身體的狀態、腸道菌群等都會對其產生影響。

有時,烹飪用的調味品的熱量也是不可忽視的。老乾媽每百克的熱量就達到2800多KJ.

食品熱量表可以提供參考。

3樓:徐子坤

熱量本身就很難精確比如同樣的一碗公尺飯一碗隔夜的一碗現蒸的那個熱量高?隔夜飯不好吸收且有抗性澱粉現蒸的水分大熱量低喏這就很尷尬。

4樓:扈克

「因為我覺得資料是死的,人是活的」 這就是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其實你已經被你發現。

記錄飲食攝入是一項「技能」,需要在學習和實踐中Get!

就像學習游泳一樣,學會了,就可以到深水區暢遊,學習期間會被水嗆到。

如何Get?

1,單純記錄能量攝入,意義不大。需要同時記錄如體重等其他關聯資料

2,記錄時間,越有用,越有參考價值。

3,食物攝取種類穩定,越有價值。

世間食物千千萬,但對於絕大多數人一年中主要吃的食材也就幾十種,也就是說資料上誤差大小是相對固定的量。

記錄能量攝入的目的在於建立與體重變化趨勢間的關聯關係,通過個人資料的採集,最終建立二者間的因果關係

記錄中最核心的資料不是最終多少的卡路里,而是個體常吃食材的攝入重量

考慮到這項技能對於避免「暴飲暴食」的正向作用。

我支援並鼓勵作為體重管理中有效的方法。

哪款計算每天的食物熱量的APP比較準確?

實在要用,推薦薄荷。如果能不用,真的不要用,這東西也就是乙個心理安慰,哪怕薄荷,也就是有那麼一點點參考價值,真心意義不大。因為同樣的菜,做菜的手法也會有差異,多放點調料,少放點油什麼的,食物熱量就會相差很大。同樣是紅燒肉,肥瘦不同,熱量差異也可以很高,更別說同樣是湯類,不同的湯能量差異可能天差地別,...

人體會吸收食物的全部熱量嗎?

萌豚r 太天真了,乙個小時根本消耗不掉 人的能量是怎麼來的?你吃下去東西,呼出二氧化碳和水,拉尿拉屎帶出來一部分,這中間的差值就是你攝入的能量。別騙自己什麼消化不了了,你要是拉屎能拉出碳水化合物來。很多東西吃進去什麼樣子出來也是什麼樣子,這些當然談不上吸收能量了。但是有三種東西是幾乎可以完全消化的,...

計算每日攝入熱量是按食物的熟重還是生重?

營養師Queenie 一般食物計算能量都是計算生重的。主要的原因就是題主所困惑的,生食和煮熟的食物的重量有顯著差異。而生重好掌握,熟重不好控制。主要就是因為,熟重一般是生重食物水分的增加和流失程度,程度的大小和食物的烹飪方式和烹飪時間都有密切的關係。舉個例子 比如有100g的生蘑菇,你將它放到鍋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