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正念?

時間 2021-05-08 20:00:48

1樓:CasperCH

題主對正念的理解是正確的。我的理解,正念難以成為人格改變的核心過程(「根本上解決問題」),但是可以成為人格改變的準備階段。略述如下。

正念活動有兩個關鍵環節:

此時此刻覺察,特別是此時此刻的感受

不加評判(non-judgmentally)的接納

第乙個環節,關鍵動作是覺察。意味著,你會對你自己從身體到思維、從認知到情緒,產生全方位的理解和認識。這是大多數人平常做不到的事情。

如把「促進人格成熟」比做打仗,那麼這裡是情報收集階段,收集的是關於你自己的情報,你自己的身體感受、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各方面的現實(fact)情況。

兩個環節結束,正念活動也就結束了。而這時候,你才剛剛做好準備,迎接人格改變的開始。

2樓:三文

正念就是不想太多地專心生活。

不想太多,所以,放下負面情緒和念頭。

專心生活,所以,感知日常生活的美好。

分享幾個方法,可以配合使用:

注意呼吸-有雜念就回到呼吸,雜念會消失。

指差確認-做每一行為前,用手指或念頭確認你會作的行為。

訂下時限-在限期前做到某一行為,大腦會自動專注。

3樓:健心家園App

正念(Mindfulness)本質是一種覺察力(awareness),指的是有意識的一刻接一刻地覺察當下的自身感受,有些地方也會翻譯為「靜觀」,是乙個意思。 正念是一項利用冥想技術的自我身心療癒,它源於東方的「禪」文化,近30多年來,正念在醫學和臨床心理學領域迅速崛起,並以非宗教的形式被人們廣泛接受和認可。用我們通俗的話講,正念就是「活在當下」。

正念不僅僅是不去想過去和未來,而是有意識的讓自己覺察當下的每一刻——聽到的,看到的,聞到的,摸到的,想到的等等。這個過程需要我們不加評判的進行,意思就是說無論我們感受到什麼,都沒有好壞之分,僅僅是去覺察。因為每個人在練習的過程中的感受都不一樣,沒有標準答案,沒有對錯。

正念培育的是我們的好奇心和慈愛心,對我們頭腦中出現的任何想法,感受到的任何感覺都抱著一顆好奇的初心去探索,就好像我們接觸到乙個新鮮事物一樣,任何人、事、物都有各種新的可能,讓我們放開那些自以為是的想法和判斷,沒有任何一分一秒是一樣的,每1秒都是特殊的,都有千萬種的可能性。好奇和初心就是提醒我們這個道理。

練習的過程要盡可能對自己仁慈,帶著同情、溫暖和友好的感覺關注你當下的每一刻。不要對自己太苛刻。那麼如何對自我仁慈呢?,答案就是反覆的練習。

長期的正念練習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睡眠問題,慢性疼痛和緩解消極情緒,更能讓我們的心態變得開放和Sunny。

4樓:陽牧

一花一世界,每個人的世界都不一樣。凡人頂多是自己和自己的世界 「妥協」或者「互益」。

題主所問都是問題也都不是問題。

正念、禪這種東西,說太多都容易把人帶偏。主要靠自己悟。

那麼多正念的書,不過是指明方向的手指,悟到方向之後,就即時把手指忘了。

5樓:飛鳥魚

分享一點淺見,正念不是在腦海裡解決問題,而是讓你活在當下,面對問題。

比如失戀了,不管怎樣那個曾經的戀人是不會跟你在一起了,今天就該吃吃,該喝喝,不去思考這個問題,就是放下,反正就算你腦袋想破也回不到分手之前兩個人的甜蜜了。所以正視失戀這個問題,放下它,生活還得繼續!

繼續練習正念吧!

6樓:夏球

最近卡巴金的《正念》看到一半,漸漸關注具體指導的內容。其實關於正念,動機在杭州在知乎上的文章可以作為最初了解的資料來讀,因為既有具體的詮釋又結合了他的經驗。正念(心理學範疇內)真的是個熱詞,自從今年重新摸起心理學,凡是遇到的業內諮詢師都會在談論情緒與認知時講起這個概念。

在了解以後,也覺得它對於hold住情緒和提高敏銳度方面有很大的作用。沒想到無為的概念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沒如此接地氣運用起來,它剝離了宗教的部分,而是揭示了事物本身的存在。用動機在杭州的六個總結:

開放、覺知、當下、不評價、專注、無目的。我想,無論是事物還是情緒本身,它都是客觀存在的,而我們要做的,是與它共處。其實,我們每個人所以為的客體,其實都是經過主體「染色」後認為的客體。

所以結合兩者,最近但凡描述人與事,都會在心中加上「我認為」三個字。

於是想到,今天還在說,世界真奇妙啊,每個人的內心對外在和別人的認知都如此不同,而語言是那麼有限的東西,人與人之間只能在反覆溝通中不斷靠近,卻永遠都無法做到真正真實的連線。可是,我們又可以做到儘管彼此不同卻合作一致,改造出我們的世界。

回到正念:不去評價自己,不去評價別人,每個人都是神奇的,在人生中關注當下,在交流中確定內心感受,用一種清醒但自然地處事態度去面對這個世界,是不是就會好一些呢?

但這個好又意味著什麼,每個人的評判也都不一樣吧。不評價,觀照它們的存在就好了。

7樓:Mr hongyu

正念我的理解是覺知的念頭,反之則是無明的念頭。就是這念頭從哪來,應如何正確應對。要護善念,觀照自心。世人常是一念無明,念念無明。

8樓:潘康康

本質上來說是一種狀態,有三個關鍵點,保持一種開放、接納、不進行評判的態度,對此時此刻的內外經驗,進行覺知。

有些人在提到正念的時候指的是一種方法,就是通過聯絡觀察自己的呼吸或者感知到的各種體驗來提高我們對自我的認識,鍛鍊注意力。注意力是正念練習的核心。

我覺得廣場上大爺寫毛筆字,太極拳這些事情裡面也有正念,當我們平靜又專注的做一件需要投入很多注意力的事情的時候,其實就是處在正念狀態,所以除了佛教中各種禪修方法,我們現在也有很多方法可以達到正念狀態。

9樓:淮北枳

一行禪師的書裡說,正念的三個功能:

一是覺知不對抗,就是察覺;

二是擁抱,即察覺之後可作出選擇——溫柔的擁抱;

三是舒緩、減輕難熬的情緒。

關於正念沒有正視問題,這一點其實是不對的,它是正視問題的,從開始的察覺到選擇擁抱都是在積極的處理負面能量,讓其回歸藏識,而這個過程也增加了自己智慧型,會有了悟。這個也是可以促進人格成熟的。

如果你所謂的正視問題是把解決問題當成正視問題的話,我覺得這個理解是有問題的。

一點淺見……

10樓:

正念,並不是概念,無法理解。

只是,如題主所說的專注此刻,無評聘的覺察體驗

我想,與其說誰練習正念後不良情緒立刻沒有了,不如說不為情緒控制,有選擇的機會。

比如,很多人童年有不愉快的經歷,成年之後遇到困難和問題,動輒重提童年的事情。這樣做,傷害自己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自己給自己重重的第二隻箭。正念,這種覺察專注的練習,幫助我們少受第二隻箭的苦,更好的接納自己。

建議少看書,不聽人忽悠,超過三十人的培訓課程必須忽略。

不妨自己練習,當然最好和可靠的老師同學一起。

如何練習正念?

木安 如果從未接觸過可以從以下兩種練習入手 1.觀呼吸練習 觀察每一次 呼 每一次 吸 和每一次 止息 觀察呼吸的深淺,氣息的冷熱 粗細等。可以將關注點放在鼻尖處。如果覺得感受不明顯,可以先將注意力放於腹部,感受腹部的 起 與 伏 關注腹部的真實感受。2.身體掃瞄練習 從腳趾 腳背每一處一直到頭一點...

如何正念冥想

距離 關於他2019年5月30日星期四 今天,本來不打算去吃飯的。然後就遇見老朱 wy,你不去吃飯了麼?6月23日星期一 去辦公室找老朱,他說,今天寫完一支筆芯了。問我搬書要不要他幫忙,我說不要了,不是很多。7月30日大雨 老朱說 成長,是乙個人走向孤獨的旅程 12月4日星期四 我有一種感覺,我叫一...

如何時刻保持正念

空性 一要持戒,二要精進練習。持戒就如同你去考駕照,讓你具備能夠時刻保持正念的資格。精進練習禪法,則是讓你從剛拿到駕照的馬路殺手,變成老司機的過程。兩者要非常努力的次第去完成,就可以達到你要求的目標 時刻具足正念。 已登出 你會問這個問題,我就假設你已經知道什麼是正念,只是不知道如何保任而已。保任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