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怎麼解釋?

時間 2021-06-01 23:22:40

1樓:空氣濾心

懂得停留和依附於的意識。儒家經典啟示的天賦人性精神並不能夠至善,只能向善和擇善。天道才是至善至美的,天道倫理在《道德經》,道德經啟示的實際上是高於人性的法治精神。

儒家經典啟示「止於至善」是停留依附於天道至善。唯物意識弄出個「崇德至善」,就太沒有文化信仰意識來,正確的說法該是「崇德向善」。

2樓:

止是停止,其含義《大學》裡自己已經講了: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中國人交止於信。這些是在事理上說。

事理中涉及到修身,大學裡具體而微歸結出來『格,致,誠,正』,其實都是止義:格物是止於物,至知是止於知,誠意是止於意,正心是止於心。

孔孟之道是一以貫之的,他們講的東西在事上是可以串一起,比如說這裡的知止,也可以說是直心,也可以說是至誠,也可以說是不動心,也可以說是仁是義是禮是智是信等等,只是不同側面的論述同一件事。

3樓:

知止,出自《大學》: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打個比方,

不止:黃河奔流不息,裡面的水永遠是渾濁的,看不清水裡面有沒有魚。——雜亂的思緒、複雜的資訊。

知止:我們想到用桶舀水,於是找來乙個桶。——找到停止的方法。

有定:從裡面舀出一桶水,並把桶放在穩定的地方。——對停止的方法的具體執行。

能靜:持續不去動它,保持靜止。——保持住停止的狀態。

能安:水裡的沙土沉澱慢慢下去。——心安靜下來。

能慮:水能變得稍微澄清些。——思緒、思路變得清晰。

能得:能夠看清水裡面有沒有魚。——於是思考明白了我們想弄明白的事情。

這就把求知的具體過程,細緻地分步驟闡述。

回過頭來看,知止,不僅是要知道「止」的重要性,即為什麼要「止」,也要知道「止」的具體方法,即如何去做到「止」。

4樓:莫敢

有度!學習有度:畫個圓,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越多,所以要注意貪多嚼不爛。

做人有度:故恆無慾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5樓:士不可不弘毅

這是入門的關鍵,是格物致知的某乙個層次的效驗。

你肯定看不懂。我看你也未必真想知道。這個真是要做你立身安命的學問去探求。

你沒有到這個層次。所以以假換假,做遊戲也挺有意思的。看看其他解釋都落在文字上,思維上。

不就是大腦的遊戲麼?!

6樓:Human

瀉藥。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這個詞語會有不同的含義。

首先我們將這兩個字分開。知,是知道的意思。止,是停止的意思。兩個字合在一起就是知道停止,即可意為懂得適可而止,及時止損等不同的意思。

適可而止:做一件事情懂得適可而止,知足常樂。

7樓:徙竹散人

所謂「適可而止」,「適可」是體,「止」是用。同理,「知止」的「知」也是體,不知就一定不會止。

很多接受採訪的殺人犯都面帶笑容、鎮定自若,這就是他們「不知」,不覺得自己在作孽,所以他們便不會「止」。

經云: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知即是覺,覺者,佛也。

《大學》總綱「知止而後有定」,「止」在現代應怎麼樣選擇?

大學 的宗旨,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應該達到的境界才能志向堅定 志向堅定才能心態平靜 心態平靜才能安之若素 安之若素才能深思熟慮 深思熟慮才能臻於至善。簡言之,就是 知止而後能得 這裡的 止 意思不是停止,而是停在何處,即目標。知止 就是知道目標所在。這裡的 得 意思不是得益,而是達到 實現...

武 字被解釋成 止戈 正確嗎?

不對。如果按照這個邏輯 射 字由 身 和 寸 這倆字組成,既然身高才一寸,那就應該讀作 ai 才是,意思也應該是矮。矮 字,矢 乃箭也,委 本意是 指任,派,把事交給人辦,把箭派出去,不就是射箭嗎。那麼這個 矮 字就應該是 射 的意思,因而也應該讀作 she 才是。 問爺 不正確,酸腐文人的無聊意淫...

我該怎麼及時止損?

亂是佳人 乙個學生和乙個社會青年的戀愛,你們之間差距太大,還有你性格不改的話不管哪個男人都受不了,別整天把分手掛嘴邊,要分手說一次就夠了,分手後盡量別復合了,哪怕對方再好,因為你們之間有裂痕了,就算補好了也不會是原來的樣子了 凱恩德 姑娘,實話實說哈 你倆近三年的相處過程中,你一次一次地受委屈,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