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字被解釋成 止戈 正確嗎?

時間 2021-05-12 02:07:40

1樓:

不對。如果按照這個邏輯:

「射」字由「身」和「寸」這倆字組成,既然身高才一寸,那就應該讀作「ai」才是,意思也應該是矮。

「矮」字,「矢」乃箭也,「委」本意是:指任,派,把事交給人辦,把箭派出去,不就是射箭嗎。那麼這個「矮」字就應該是「射」的意思,因而也應該讀作「she「才是。

2樓:問爺

不正確,酸腐文人的無聊意淫牽強附會而已!

想要解釋乙個漢字自然不能不搬出

漢字的老祖宗甲骨文

武(手機打字發不了圖,自己手動度娘吧!)

武,甲骨文(戈,兵器)(止,腳趾,表示行進),表示持戈而行。

造字本義:肩扛兵器,出征作戰武字本意就是要你去砍人,

之後發展出來武學,其實就是指導人們如何去砍人的學問。

用什麼砍?

什麼時機砍?

砍什麼地方?

要砍多重的力道?才能效果拔群,除掉敵人,這才是武的真正文化內涵,武的學問。

至於止戈?23333!你特麼在逗我呢!

不過,砍死敵人,不就不用再動刀咯!不就是止戈嗎?誒!這麼想想武還真有點「止戈」的意思,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3樓:

據查證,「武」字的解釋不是唯一,甲骨文的意思是「人持戈行進」,表示做好了動武的準備,欲將行使暴力;而根據《左氏春秋》的記載,「楚莊王曰,夫文止戈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財者也。」武又變成為維護和平之含義。

如今,武通常是表示關於軍事或技擊,我認為,軍事方面的「武」是「人持戈行進」的演化;技擊(武術)的「武」則是維護和平的涵義,不以暴力為目的。

4樓:長風

問題是,字形上的確是止戈,但是,止是趾的本字,所以武最初的的意思就是跑著拿著戈,也就是跑著去打架。

所以說,現在人總是動不動就想搞個大新聞,太乃衣服,古人造字沒那麼多內涵。

5樓:清一諸華

止,作為字件,為行走之義。停止之義,不過是引申義,是「行走而至」的引申。

武,從止從戈沒錯,但其本義卻與通常的釋義相反,負戈而行,布武於人稱之為武。

6樓:子喬

按:以前舊文的一部分,擷取作為回答,長了一些,從根兒上說。

「武」字意義的分歧,典型地體現了近代以來「古文本學」和「文字學(狹義)」之間的矛盾。

這裡有必要先講一下兩者的關係。為便於閱讀,避免混淆,下文將「文字學(狹義)」稱為「漢字學(狹義)」。

古文本學和漢字學是兩個學科。前者主要研究先秦時期的古漢字(下限可延伸到西漢早期),後者則主要研究從小篆直到現代的漢字(兩者有一部分交叉)。漢字學源於以《說文》為基礎的傳統「小學」,學科分類上屬於語言學;古文本學則是傳統「金石學」與現代考古學相結合的產物,與歷史學(狹義)、考古學、文獻學的關係更為密切,有的古文本學家認為它是考古學的乙個分支。

這兩個學科研究的是漢字的不同發展階段,按理說不應該有什麼衝突;可是實際上,它們之間曾經充滿了矛盾。主要是傳統小學排斥新興的古文本學,用古文本學家唐蘭的話說,古文本學是被傳統小學「革出教門」的。國學大師章太炎一開始就不認可甲骨文,懷疑它是安陽農民偽造的;而他的學生黃侃則比較開明,偷偷往章太炎的枕頭底下放了幾本郭沫若的書,章太炎偷偷看了之後,立場才有所鬆動。

隨著現代考古學的發展,出土文獻不斷地增多,研究也不斷地深入。儘管這兩個學科還存在著一定的門戶之見,但是甲骨文作為已知的最早的古漢字系統,

已經得到了古文本學界和漢字學界的公認,這就是事實的力量。

關於古文本學和漢字學之間的矛盾——比如在古文本學家看來,《說文》的解釋有不少是錯的——我有乙個觀點:

首先,學者也好,讀者也好,都要清楚自己的主旨是什麼:是從純文字學(科學)的角度探求文字的造字本義,還是從思想文化的角度研究後人對文字的理解?其次,不要以為同乙個物件只能有一種研究角度,不要排斥自身之外的其它角度。

在我看來,這兩者各有各的價值,同等重要。特別要指出的是,造字本義同樣體現了造字當時的人們的觀念,除了純文字學上的意義外,也具有思想文化上的意義。

如果是求本溯源,那就必須從甲骨文、金文入手,重視古文本學家的意見;而研究《說文》的人則應該承認:《說文》對不少字的解釋,依據的都是訛變之後的小篆字形,是不符合造字本義的,不要試圖為其辯解,非說《說文》所言才是造字本義(這種學者現在極少)。

另一方面,「錯」和「對」都是有前提的、相對的。《說文》的「錯」,也有「錯」的價值,因為它記錄了寫作當時的人們對文字的理解,雖然不符合造字本義,但這種思想觀念卻是真實存在、值得研究的;而古文本學家則不應否認這種「錯」所承載的思想文化意義。正如當年「畝產三萬斤」的記載,從農業科學的角度不足信據,但它對於歷史研究卻是真實的史料。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國學經典的研究,比如《老子》有王本(通行本)、帛本、簡本之分,因其形成年代不同,文字、思想均有差別,以哪種版本為準,要看你想研究什麼了。比如通行本「絕仁棄義,民復孝慈」,郭店簡作「絕偽棄慮,民復季子(季子即赤子)」。可見,前者是後世道家出於反對儒墨的需要而篡改的。

如果想研究老子所處的時代的思想,那當然要以早期的「絕偽棄慮」為基礎;但是,後來的「絕仁棄義」也體現了它所處的時代的思想,自有其價值,只不過研究「絕仁棄義」的人要明確,那已經不是老子所處的時代的思想了。(「絕偽棄慮」是否最早的版本,是否原話,目前還不好說,但是在還未發現更早的版本之前,只能先以之為基礎。)

好了,有了前文的基礎,現在談談對「武」字的理解。

「武」字楷書似乎從「弋」,但這是後來訛變的結果,從甲骨文、金文到小篆一直都是從「戈」的;後來「戈」的斜畫訛為「武」的長橫,而「戈」的橫畫訛為「武」左上的短橫,於是就變成從「弋」了。這個過程清清楚楚,不必再多說。

《說文》雲:「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為武。

』」 此說源自《左傳·宣公十二年》:「楚子曰:『夫文,止戈為武。

……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者也。』」

後人據此,大都認為「武」字的本義是:停止(或阻止別人)動用武力,才是真正的「武功」。應該說這裡面蘊含著很深刻的哲學思想,值得認真研究;然而從文字學的角度看,「武」字的本義卻不是這樣的。

在古文本中,「止」是「趾」的本字,開始也用來表示整個腳,後專指腳趾;又假借為「之」,少有用作「終止」的例子,這是後起義項。「止」字作偏旁時,多表示行動,所以「武」的本義是「戈」在行動,也即動用武力,與通常「止(停)戈為武」的解釋正好相反。

這個例子對於上文所言,是乙個很好的註腳。造字本義和後人的理解其實並無矛盾,關鍵是你的主旨是什麼,如果你想知道「武」字的本義,進而研究古人造字的思路,或者是想研究商代的思想,那是不能使用「止(停)戈為武」的,而研究春秋時期的思想則可以使用。

7樓:敏中

我小時候也一直有這個困惑!後來總算明白了:

事實上,在古代的碑帖中,"武"字最上的短橫一直是與斜鉤交叉的。有圖有真相:

追根溯源, 小篆的"武「字長這樣,由"戈"與"止"疊成的上下結構一目了然:

篆書隸變後長這樣。可以看到依然是由"戈"與"止"二字組成,只是"戈"字的斜勾包住了"止":

之後隸書楷化,如前文列舉的唐代碑帖所示。可見,位於上方的"戈"字的一撇變成了一長橫,但是上面的短橫依然是與斜鉤交叉的。

再後來,隨著時間推移,」武「字的寫法發生了訛變,上方的短橫不再與斜勾相交,演變成了今天的模樣。此時,也就很難看出」武「字是由」止「、」戈「二字組成的了。

8樓:嘉佑

止與企的止都是腳的象形,意識是抬腳,止加戈,合起來意思說的通俗一點就像舉槍齊步走,與制止戰爭的意思完全相反,恰恰是要干戈說話手上招呼。

9樓:

董蓮池《說文解字考正》: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止戈為武」的說法出自《左傳》(見宣公十二年),歷史相當古,但是這種思想顯然不是當初造「武」字的人所能夠具有的。

10樓:GiornoX

以下摘自老鐵《漢字中的歷史文化》,《「止戈為武」與「羊大為美」》篇:

……我們今天的楷書「武」字除了左下角的「止」字外,並不是乙個標準的「戈」字,而在古文本和《說文》篆體中則均為「戈」字。「武」在《說文》中解釋是:「楚莊王曰:

『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為武。」楚莊王的話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

……但其實,這樣的解說未必符合造字者的本意。現代學界關於「武」字的本義,最通行的說法是下面的「止」表示人腳,整個字形表示人揹著戈行進,就是去行軍打仗了。也有人根據「武」、「舞」同音,推斷「武」的本義是人揹著戈所跳的一種舞蹈,引申為征戰。

也有最新的成果,說「戈」表示神(古文本裡有證明),「武」字的本義是神的足跡。這在傳世文獻中也有證據:《詩經·大雅·生民》: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

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講了姜嫄踩了上帝的足跡,心有所感,懷胎生下后稷的故事。裡面的「帝武」就是上帝足跡的意思。不管怎樣,「止戈為武」的說法晚於造字之後,是社會文明更加進步的產物,應是符合情理的。……

11樓:王贇 Maigo

「武」的第一橫是「戈」的橫,第二橫是「戈」的撇。

演變過程的圖找不到了……

====

原來題主問的不只是字形,還包括含義?

我贊同「止」是「足」的象形,不贊同「止」是「停止」的意思。

武丿 是什麼字 武 ?

路修遠 同意 獨特的火焰樹樁 先生的看法。補充一些材料。張湧泉 漢語俗字叢考 的觀點 直音篇 中出現的字形,戉 省略左邊一劃還可參 魏比丘僧智造像 碑別字新編 頁二二七 越 北魏羽林監薛鳳頑造碑像 永安3年 530 元鸞墓誌 正始2年 505 最後一例的 戉 就和 戈 基本完全相同了。不過以上幾例的...

怎麼解釋想要二字

香繽繽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階段和情景說想要是完全不同的意思。認真講 想要 的人,我們從經濟學角度來說,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有能力支付的想要,一種是單純想要卻沒有支付能力。想要且能要才是真的需求。就看這個 能 能不能給想要的人帶來為了 能 要而持續付出的努力,或者說用實際行動去兌付 能 其餘都是空談。 ...

哪些簡化字應該恢復成繁體字?

少循 合併字指漢字簡化運動中將音近 音同的字或音近 音同又存在部分意義相同的字及音 義毫不相關的兩個及以上的字合併成筆畫較簡的那個字,或者是合併在一起然後簡化的字。例如壩和壩合併簡化成壩,兩字同音,在 平地 的意義上二字通用 籤和籤合併簡化成籤,二字同音,在 簽名 的意義上二字通用 擺和擺合併簡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