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出財務報表中的 隱藏性負債(hidden liability) ?

時間 2021-05-06 07:30:39

1樓:餘輝

從另一角度來談如何察覺負債被隱藏:

1、非常有必要調取所有的開戶銀行資訊,看是否有未入賬的銀行賬戶;

2、看公司的公章/合同章使用登記簿,是否存在高風險經濟事項沒有體現在賬面;

3、天眼查很好用;

4、其他審計程式還是應該到位。

2樓:金翅鳥飛

如果公司是無意的,那麼可能造成「隱藏性負債」的事項包括未決訴訟、永續債、併購重組等。

未決訴訟是一些尚未終結的法律訴訟,因為判決的結果存在不確定性,可能公司未來將承擔某些法律義務、負債。

永續債是因為在會計界定上,公司可能出錯,將不滿足計入所有者權益條件、應計入負債的永續債計入了所有者權益。

併購重組可能涉及到盈利補償、對賭協議等。如果公司將其一部分業務賣給另一家公司,並簽訂了盈利補償協議等,要密切關注協議是怎麼約定的(如果業績沒達標,是以現金結算、還是股權結算),並關注該業務的業績情況,是否可能造成公司未來要承擔支付義務。另外,併購重組可能造成負債的另乙個因素是將要併購重組的公司的現存交易合同等。

需要關注這些銷售合同等中是否有一些特殊的「終止協議」,即一旦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買家是否有權力終止合同並要求公司承擔某些賠償或責任。

如果公司是有意隱藏某些負債,那麼就麻煩的多了,尤其是為未披露的關聯方提供擔保和借款等。

這種情況下,可以關注以下幾點來看是否有一些隱藏性負債:

首先,如果有條件的話到公司基本戶開戶行列印企業信用報告,和公司的財務報表相互核對一下看是不是有一些借款沒有體現在財務報表上。

其次,檢視其他應付款、應付賬款這些往來性科目。這些科目有可能實質上是從未披露關聯方取得的借款。檢視是否有一些大額的長期應付款項未償付,了解這些款項背後涉及的交易是否具有商業實質;還可以對這些往來科目的交易對手做一些背景調查,看一下這些公司的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高管等有沒有和公司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再次,關注公司所擁有的固定資產、應收票據、存貨等是否有被抵押、質押等的情況,以及貨幣資金是否是受限的。如果出現了這些情況,那麼要繼續了解為什麼被抵押、質押、受限,公司是不是有一些沒有列在財務報表中的借款。

最後,檢視公司的董事會決議等,看是不是有一些為關聯方提供擔保等的事宜。檢視以下被擔保方的財務狀況,評估公司是否有可能承擔相關的負債等。

3樓:呆23

我自己從理論上來談一談幾種可能吧,因為實踐經驗不是很豐富,也不知道對不對,姑且看看吧。

會計恒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也就是說負債=資產-所有者權益;也就是說,如果存在隱藏性負債,那麼在這個企業的資產上是有反映的,而如果資產的存在和完整性都能夠得到保證的話,我認為隱藏性負債也就只有一種可能了,那就是被企業喬裝成了所有者權益,所有者權益包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本身是企業內部產生的,一般情況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於是關注點放到了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這個是什麼,這個不就是企業接受外來的投資嘛,如果要核實乙個企業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是否真實,可以檢視相關原始憑證,當然,原始憑證之類的可以作假,它作假你一般還看不出來,那就可以看看企業分紅分派股利的情況……後續再補充

4樓:

但從報表上很難看得出來但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比如公司一直資金緊張那有他可能就會有些資產的抵押;如果公司經營不善,那麼可能就會有很多不良的資產;另外需關注公司所有重大的合同,看有沒有一些潛在的一些風險;需要關注公司的一些且潛在的或者已經發生的一些法律訴訟。總之要從公司的特定的經營環境和經營狀況著手發現端倪。

5樓:H Howard

各位大神回答的都很好,學習了,忍不住補充幾條

負債有幾類,貨幣形式、實物形式、其他形式

1、貨幣形式。企業的隱性負債,有一部分是通過資金形式進來的,例如現金,老闆去朋友那裡借了幾十萬現金,雙方去銀行取款,裝一麻袋,打了乙個欠條,老闆拿著現金去採購了,發工資了等等,沒有經過銀行賬戶;也可以雙方在銀行櫃檯轉入企業賬戶、老闆個人賬戶、財務個人賬戶、其他人賬戶。直接轉入這些賬戶,那麼可以從流水賬看出來。

2、實物形式。你看到企業有很多機器裝置,但是很可能是融資租賃來的。拖欠了房租、拖欠了供貨款(貨物保留了所有權)。這些都沒有放在賬目上。

3、情債。老闆對員工承諾的退休費,日常口頭上的許願,到了企業出問題的時候,資金鏈緊張的時候,快不行的時候,最先發現的肯定是員工,這時候,員工要求老闆兌現承諾,或者直接把企業資產拿去抵償了。老闆對小三的承諾,算隱性負債嗎?

「一老闆玩小三玩膩,而小三漸漸大齡,逼婚不成索要千萬賠償」。老闆平時做了太多虧心事,到了快倒閉的時候,債主都來了。你銀行去查封企業資產或者老闆個人值錢的資產,往往是一堆破銅爛鐵。

4、原罪債。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當年那些事兒,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信貸風控手記-知乎專欄

…更多回答請看H-Howard

6樓:

剛好在做乙個民營企業的盡調,銀行對賬單都給打沒有對方單位的,好死不死有一張有對方單位,好死不死有個融資租賃公司打了錢進來沒入賬,一問,哎呀這個公司老闆是我們老闆朋友,只是幫忙周轉下貸款,然而當月並無貸款需還,不好意思請提供完整打現金流憑證…運氣啊運氣,不知道跨過這個坑,還有多少坑沒跨過

7樓:多多Crystal

單看報表判斷隱藏性負債很難,可以通過分析現金流、槓槓比率以及與往年科目餘額的變化情況來思考判斷,但是企業運營受太多因素影響,很難把別的因素(包括市場環境產品定價技術更新等)剔除來尋找負債,同時這個要玩數字遊戲來扭曲不是很難。

但是生產經營和利益都是環環相扣,要找隱藏性負債,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看資產權屬證明的原件,沒有資產抵押誰願意借大錢給你呢?所以權屬證明在不在企業,是不是真的就變得重要了。抵押質押需要備案登記,登記生效,可以去工商局查詢。

還有資產購買的發票也可以看看,雖然發票有很多假的,也有可以查詢發票真偽的方法。如果都沒有,可以考慮抵押質押融資租賃等可能性,企業如果拒不承認,反正這筆可能的負債是以該資產價值為上限。

另外呢,中中國人民銀行和企業的基本開戶行可以查詢企業的信用資訊,會包括企業在所有銀行的借款資訊,地方不同企業信用資訊查詢的情況可能內容會有差異。有些地方披露本年借款資訊,也有的披露十年內的借款資訊。我還見過查詢內容裡包括「關聯企業」這一欄資訊的。

關於更加隱性的負債,比如說管理者借款,我想不到別的辦法。覺得只能用企業銀行對賬單和明細賬做乙個雙向測試,最好用MUS這樣的抽樣方法,把金額大的找出來,測試目的是確定對賬單上的發生額是否入賬,入賬的是否在對賬單上有記錄。當然之前要先確定對賬單真實以及明細賬跟報表的一致,不多說。

上班了…

8樓:Maxx

同意@RitaQu ,題目問的有些問題,如果直接改成"如何發現企業的隱藏性負債"會更好一些。因為單純的對報表的財務分析都是建立在財報基本可信的基礎上,而"隱藏性負債"恰恰是財報不予反映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質疑財報上的每乙個關聯科目,執行程式,獲取交叉證據來對其證實或證偽。整個過程其實就是在進行審計。

講的更概括些,就是:通過執行審計程式來判斷資產類科目是否均存在及負債類科目的披露是否完整,大體就能判斷企業隱性負債的情況。

具體程式,強烈推薦@王維 的答案。

9樓:Junb

樓上的說的都好專業的樣子. 但實務操作中會有些許不同. 比如存貨的盤盈盤虧乍一看會覺得可能存在會計估計變更或者會計估計差錯之類的.

但其實近些年會有一些公司(不乏很多listed company)將盤盈之類的作為一種管理提公升.是一種基於多方面的考慮.我們並不能生搬硬套的把這些歸為所謂的Issue.

從審計的角度來看. 原本是抓大放小, 也會設定乙個可容忍誤差.但是目前事務所的現狀就是人手不足,甚至有可能要乙個人去做一家客戶.

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以應付底稿為首要任務而沒有時間去試圖發現一些hidden liability. 沒有時間去Vouch一些憑證實際上根本無法合理保證BS P&L的準確性.

10樓:

這題有點難說,因為題目本身有問題。我認為前面的回答不正確,或者說是有誤導性的。

大多數Hidden liability根本不會出現在balance sheet等財務報表上,因此從財務報表上找隱性負債本身就有問題。資產虛高不是隱性負債,從資產找也不對。

說兩點:1. 財務報表以及附註上的跡象:

committment (operating committment and capital committment; equity 有些性質是債務不是權益; 從MD&A商業模式描述上 2. 財務報表根本看不到的地方: 貸款卡, 訴訟查詢, 股東決議等。

11樓:愛吃魚De大貓

隱藏性負債經常出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帶有未來需要履行義務的合約

2、融資租賃及其附加條款類的表外融資

3、用工賠償和養老金計畫

4、負債價值的變化

5、訴訟和未來損失的計提準備

12樓:

銀行從業者回答,日常經常用到的就是:

貨幣現金是否質押,現在好多套利的,說白了就是存資金貸款或者開保函信用證到香港融資。

應收帳款是否收的回來,看物件和帳期。

其他應收賬款是藏汙納垢的地方。

固定資產入賬方式,是否攤銷。

長期投資,是否虧損。等等。

總的選擇是看大項,細節不需要追究,超過總資產20%一定要看。

13樓:

能被輕易看出財務報表中的隱藏性負債(hidden liability)參與其中的會計和審計也不要活了。

最輕易地發現隱藏性負債的方法是:等管理層/審計壓力太大向公眾透露,等上三五年公司股價/固定資產沒有增長收不了攤

雖說改變結構可以提高評級,但是像三水哥和沈同學說的虛增資產的方法和隱藏負債感覺沒太大關係。

小企業可能會通過經營性租賃的方式降低負債,但由於對市場環境沒太大影響沒有投資者所以沒有太多監管,發現新購裝置新建廠房但不在資產負債表上體現自然是有問題。

大企業(此處指有分公司子公司的企業)如果有上述情況也可用上述方法評估,但個人感覺這類活動對財務報表的整體性影響遠不如關聯交易。

如果關聯交易能被輕易查出來,你絕對是做審計的料。

理想情況下看出隱藏性負債的方法:

1.經濟/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季報年報依然能保證乙個穩定的增長率,很大可能會計人員會通過將應收賬款提前預計的方法保證收入,而一般調整了一項基本不會僅僅調整這一項,很可能會有負債和費用的調整。

2.發現企業有大的投資擴張行為而報表上沒體現的(剛查了一下,中國土地租賃屬於經營租賃?)

3.能查到A公司對B公司有50%以上控股,B公司對C公司有50%以上控股...A公司將其可以控制的F公司抵押給某金融機構,獲取資金,而負債留在F公司的情況;如果因為A公司沒有合併報表而隱藏了負債,以上的方法一定可以查到。

4.正好在於調查公司合作的機構的關鍵部門工作,直接參與了投機性很強的風險很高的互換活動。(請在之後被調查的時候說:

「我什麼也不知道,這是合法的交易啊,都是審計的錯。」之類的話)

5.對企業的經營情況非常了解,能預計出現或有負債發生的可能性與造成的損失。

6.多讀附註

7.指望審計有良心

另外,企業槓桿率很高也很危險,淨資產無保障。

如何看出財務報表是否做假賬?

後天 很難看出來,可調節的內容太多了。即便是最難造假的現金流部分,如果銀行配合,或者是銀行的工作人員不那麼盡責,該造假一樣可以造假。你永遠叫不醒乙個裝睡的人,你也永遠看不出乙個故意造假的公司。有了審計也一樣沒用,首先審計都是抽查,其次審計也很少故意為難上市公司。當然,在造假界的確是有那種水平特差的拖...

合併財務報表中的會計處理怎麼破

大家都知道合併財務報表是注會會計科目中的難點,很多人學到這一段的時候,頭都繞暈了,不知所云,根本學不下去,或者記住了,卻不知道為何是這麼處理。同一控制即投資企業和被投資企業,在合併前後,都同屬於某企業控制,這是基礎概念。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分為兩種型別,一種是合併日的會計處理 另一種是合併日後的會計處...

如何解讀地產類的財務報表?

這幾天,各大房企陸續發布財報。作為碧桂園的一名普通業主和投資人,當然最關注的是碧桂園發布的年度財報。專業詳盡的方面不多說,在此通俗說幾點個人看法 一 從財報看,目前碧桂園的土地儲備 銷售規模 周轉速度都達到了最優。二 碧桂園的淨利潤率主要得益於其在三四五六線城市的廣泛均衡布局,從中國的新型城鎮化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