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膠片電影看起來比數字電影看起來更有 質感 ?

時間 2021-09-10 05:30:44

1樓:賈大空

膠片跟數碼的成像原理完全相反,導致了數碼高光細節容易丟,膠片暗部細節容易丟。

但是你拍膠片,拍完又數位化,等於高光和暗部細節全丟了,太傻了這也。

要搞雙盲就數字放映機vs膠片放映機,大家各走各的流程。

2樓:DanielGuo

如果你作為攝影指導拍過一部35mm的戲,哪怕是16mm的戲。甚至都不用是DP,你就跟一部膠片電影的組,去看看膠片組裡面每個人的認真程度,再看看數字電影的組裡。膠片電影的質感不止來自於你能看到的畫質的不同。

你看到的膠片質感,來自於每一位電影工作者對待膠片的嚴謹認真。

3樓:藝類

「質感」這個詞,翻譯過來就是:低飽和、低高光、高粗糙。

所以啞光面看起來就是比高光面「有質感」,老式賽璐璐動畫就是比數繪動畫有質感。

膠片電影由於技術條件限制,在高粗糙和低高光上,往往比較明顯,所以很有質感。

當然這種「質感」對於電腦技術來說不算什麼難點,在了解了市場需求後,數字電影可以很輕鬆地模擬出膠片電影的質感。

4樓:神仙百科

從成像角度來講,數碼相片是經過相機對光感訊號取樣,量化後生成的,所以肯定不如膠片純模擬訊號來的真實還原,可以在市面上找到對比,前期用膠片拍攝的影片無論是顏色、景深、質感等均比數碼高畫質拍攝來的舒服,前期用高畫質數碼拍攝的例如用ARRAI公司的ALEXA高畫質攝影機,但出來的畫面表現通常都會比較灰平,沒有膠片顏色還原的真實和通透。

膠片物理成像的質感是無可代替的,當今所謂的畫素為王的論調並不太實用,對於有高要求的影片來說,膠片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但這裡又要回歸到普遍性的問題上來,就好比當初數位相機發展的狂潮,無情地將膠片相機淘汰一樣,即拍即觀賞,不用再為買膠卷煩惱,不需再頻繁的光顧衝曬店,膠片可以說是在易用性的關鍵問題上被打敗了。

5樓:玩主孟慶嚴

膠片是偶然天成,對所有的創作製作人員技術和藝術水平要求很高。

膠片很難靠後期,所有的創作都必須在拍攝期間完成。

膠片的自然度是最高的,這點是數字電影機沒辦法實現的。

6樓:方太陽

心理作用。數字影像後期能做出任何你想要的所謂質感。

要說大畫幅膠片還有一定價值的話,這麼小的電影膠片則完全沒有,不然不會現在兩三年都看不到一部了。

7樓:關山越

我先說一下我理解的「質感」:是乙個物體或者一組光影通過視覺的方式傳遞出的主觀感受。就好比下面兩張圖同樣是乙個人拿著一把刀,因為光影的不同呈現的主觀感受(質感)就完全不同。

膠片電影看起來比數字電影看起來更有「質感」?一、對於繪畫美學的傳承

二、膠片本身的固有屬性

三、膠片在電影美學的積澱

四、數字電影風格的探索

剛寫到四個大標題,突然發現羅攀老師很早前寫的文章,寫的比我好太多。

Nordenbox:影像

為什麼電影單從視覺上看起來比電視劇集有藝術氣息?

巴頓是只狗 特殊的鏡頭拍攝,像某思誠的某某前程的電視劇集,他就一直強調,用了電影鏡頭拍攝,所以比其他電視劇集看起來,色調和鏡頭感更強烈。 秋秋的秋 因為電影語法比電視劇集多,電視劇集更為強調把突出人物,交代人物關係,推動情節什麼的放到首位,更重要的一點電視劇集更加民主,盡量要抓住各個年齡段,爭取做大...

為什麼電影《小時代》的攝影看起來那麼髒?

海牙 角度!那些年 以青少年的角度表現出中開闊的校園 遠方的海灘 成群的綠樹。小時代 以拼爹 就業 大學生糾結又嚮往的時尚表現出壓抑華麗的氛圍 狹小男爭女鬥的陰暗場景。 綿羊K 我感覺有是有點主次不分。單就你截圖的兩張來說。我覺得 那 很明確這個鏡頭要傳遞什麼。小 好像什麼都想放進來,略顯繁雜。就看...

為什麼《暗黑2》看起來比《暗黑3》更恐怖?

我一直腳的暗黑這種世界觀和細節拼湊的遊戲,很應該請宮崎英高來幫著設計。末世 輪迴 會死亡並復活的勇士 據說宮崎老賊受到過暗黑系的影響,但現在看來,他確實比較適合來指導暗黑續作。 方岫雲 我就說一下羅格草原吧。首先草原是一直下雨的,給人感覺就是黏糊糊的,很壓抑的感覺。但是怪物比較少,讓新人熟悉。經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