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訂了亞洲龍的人,來說說理由?

時間 2021-06-09 16:59:57

1樓:百鬼笙歌

國慶期間訂了亞洲龍,2.5尊貴sport版,紅色外漆。從想換車到最後訂車,用了大概兩個月的時間,期間每次週末都是各家4S去試駕談價錢,凱迪拉克,英菲尼迪,捷豹路虎,奧迪,豐田,本田,別克,標誌,馬自達都去試駕了,最後乙個試駕的是亞洲龍。

要是按我和我太太的性子買,那肯定是凱迪拉克CT5了,操控給力,動力也OK,還自帶洗浴中心打折光環,不過最後我還是選了亞洲龍,為什麼?兩字:奶爸。

雖然現在孩子還小,但是以後坐我車的機會也是越來越多,我不可能載著我孩子的時候還一腳油門去和別人崩一崩,我希望給他的是乙個寬敞舒適的乘坐環境。哦,對了,還有乙個原因讓我選了這輛車,窮,有錢我就上雷克薩斯ES300h了( ω )。

2樓:

我當時預定的時候混動版亞洲龍,主要是對混動車抱有好感,都說混動車開著舒服,又快又安靜,所以當時亞洲龍沒上市的時候就決定下一輛一定得換個混動的。可是ES又太貴,買不起,CAMRY又太多,沒個性,雅閣又覺得造型太老氣,當時的優惠也不大。所以就選擇了亞洲龍。

當時看美版的亞洲龍時,就覺得非常激進,等到國產版確定的時候,感覺它的外觀很年輕,商務中帶著一絲個性,大嘴雖然誇張但絕不難看,特別時尚,也是我看上它的原因,整體造型特別有氣勢,運動感十足。車燈也是LED的,很良心,算是前臉的點睛之筆,當然了尾燈造型也不錯,凹進去的造型我還是第一次見。就是車屁股感覺有點短。

內飾設計我覺得還行,有的人說不好看,但我覺得這完全就看每個人的審美偏好了,而且內飾總共就那麼大的一款地方,還能咋設計?總不能也讓豐田用上賓士的那種連體屏吧?另外內飾有一點好就是儲物空間和材質用料,儲物空間不僅大還多,螢幕下的暗格、杯架、扶手箱也是雙層設計,方便物品收納。

用料還是以皮質材料居多,手能摸到的地方都比較軟乎,在檔次上絕對對得起這個價位。

得益於寬大的車身尺寸,空間很寬敞,這方面沒有任何好擔心的。乘坐空間就很充足了,前排空間座椅真的是又大又舒服。整車舒適性是非常好的。

舒適度挺高,過減速帶和井蓋幾乎沒有太顛簸的感覺。

另外混動的動力也不錯,起步的時候確實又快又安靜,真的和電動車一樣,發動機合適介入跟你猜油門的輕重有關,整體動力也還可以,說不上強勁,在80以內的速度,加速還是比較迅速,基本上不會有動力不夠用的感覺。過了80可能就不如汽油版有那麼強的動力儲備了。有一點不好就是在發動機介入時的感受有點明顯,能從腳底感受到震了一下,不知道是不是所有混動車都這樣。

我選亞洲龍主要還是上下班代步,連山路都沒怎麼跑過,所以對它的操控性還真沒有過多的了解,日常駕駛的時候就覺著方向盤不輕不重,也沒什麼虛位,握住方向盤以後就有一種心裡有底的感覺。

3樓:cf626

昨天訂了2.0最低配,貸款21.1左右落地吧,2.5進取訂不到車只有2.0了,主要還是豐田省心安全吧,然後喜歡這個外觀,Lacrosse油耗有點高,保養貴點,然後前臉不是很喜歡。

4樓:者也

新手女司機,預算落地30左右,當我知道汽車還能有自動剎車,車道保持並線輔助這些功能之後,我就鐵了心要買帶這些功能的車,越全越好,因為自己技術不自信,在此基礎上考慮油耗,因為工作原因我今後幾乎一年要開兩萬多公里,所以油耗越低越好,基於以上兩項,只有亞洲龍了,CAMRY主要混動感覺沒亞洲龍划得來。

5樓:起飛的澤

第一,最重要的一點,錢!不夠錢買雷克薩斯,退而求其次,買乙個雷車替代品。

第二,喜歡日系,對空間有需求,但是覺得CAMRY軸距太短,後排有點擠。

第三,衝著豐田開不壞,保養成本不高的現實情況。

第四,如果選擇高配車型,要麼是覺得34C太高調,要麼是追求實用至上,與其買中低配的BBA,不如買乙個啥都有的頂配牛頭標。

小公尺預訂了臨時漲價合理嗎

Bryan 訂金雖不具備擔保性質,但它屬合同正式條款內容,即合同已成立。任何一方違約,雖然可以全額拿 支付方 退 收取方 回訂金,但仍需承擔違約責任。訂金合同約定的2499金額,若出賣方不肯賣,則買方可要求退還訂金,並要求2699 2499 200的賠償。如果是定金,呵呵 多賺100 雙倍返還定金 ...

退了iqoo neo5預訂了黑鯊4,這決定對嗎?

鄧志國 拍照系統售後通訊訊號 iqoo肯定是碾壓黑鯊的。遊戲效能上黑鯊4領先,但應該拉不開差距,但是勝在有兩個肩鍵,加上120瓦快充,肯定是更適合重度遊戲玩家的。 老古董 先說觀點,可以接受重量厚度就直接入手。開售第二天到貨,今天退了。理由是太重了,感覺手腕有點不舒服 也可能是前兩天抱了一大摞圖紙扭...

亞洲龍vs福特銳界 碰撞測試 你怎麼看亞洲龍的安全

70kph撞上的話,B柱說不定得斷。因為現行的,比較優秀的側撞保護設計是按照能應付1.5噸的SUV 50kph的撞擊強度,車內乘客正常使用安全裝置 系安全帶 時不受傷設計的。B柱下方一般會用相對軟且變形極限高的鋼 用於吸能 做,也可能用熱成型軟區實現,它是有極限的。S60的B柱和門檻連線的部分似乎是...